南方的祠堂 (三)
----- 魂断锺离(1)
那日在皖南祠堂里借阅祠堂旧记。这家在皖南的上党壶关人,遵循祖训要夺回被鲜卑占取的祖业家园,因此几代人都有从军。到了梁武帝时,有叔侄二人从军。那叔父好像是类似今世的营级军官。当时边看壁上的模糊的浮雕,边阅祠堂旧记。 浮雕上的二位武士及“功建锺离” 四字不由令人遥想起一千五百年前那悲壮的一幕:
西元506年(梁武帝天监五年)十月, 北魏鲜卑皇帝(宣武帝)拓跋恪(北魏孝文帝次子)命中山王拓跋英领鲜卑大军南征。鲜卑大军副将为杨大眼。 这杨大眼为鲜卑化的武都氐人。 十分骁勇。在鲜卑屠杀汉人战争中屡建战功。 拓跋英与杨大眼的鲜卑大军一路所向披靡。一直进军至淮河边的马头,一战即克。梁徐州刺史昌义之退守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拓跋英鲜卑大军浩浩荡荡进围钟离。 拓跋英鲜卑军,骑兵二十四万、步兵五十余万,还有水军, 总率八十万号称百万,连城四十余。 次年正月 鲜卑军于邵阳洲两岸为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拓跋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鲜卑军士以车载土填堑沟,骑兵直至城下。 鲜卑军猛攻钟离。而钟离城中仅有三千士兵,昌义之督帅将士,奋勇抗敌。 鲜卑军连日用冲车撞城。 城土松动,昌义之令用泥补之。 鲜卑冲车虽入城墙,却不能破城。鲜卑军昼夜苦攻,轮番不止。有时几个鲜卑武士登上城头,却被钟离军民杀下。鲜卑大军冒死攻城。 钟离军民殊死抵抗。如此一日攻战数十次,至次年二月,钟离梁军前后杀伤鲜卑军万计,鲜卑军士血染城墙。
钟离告急, 淮河告急!梁武帝萧衍大惊,速遣征北将军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父欣之,为宋将),都督众军二十万以拒之。
梁军曹景宗先至, 看出鲜卑军之破绽在淮上邵阳洲。 曹景宗请求先据邵阳洲尾,萧衍不许。曹景宗欲专其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乃违诏而进。 不料恰好起暴风, 曹景宗只好退兵。 萧衍乃行武出身,又尚年盛, 深知兵法。告诫众军:“此所以破贼也。景宗不进,盖天意乎!若孤军独往,城不时立,必见狼狈。今得待众军同进,始大捷矣“。
豫州刺史韦睿(字怀文,祖籍关中杜陵人)也奉命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韦睿年前刚大败鲜卑,血战后力克合肥,余威尚在。今自合肥取直道,从阴陵大泽奔钟离。 日夜继行,每逢涧谷,修飞桥而过。可谓遇山开路,逢水架桥。部下有人畏北魏鲜卑兵盛,多劝韦睿缓行。韦睿不听。越发催军疾行。十日至邵阳。 曹景宗,韦睿二军会师。随后立即进入邵阳洲,当夜韦怀文令军士于曹景宗营前二十里连夜掘长堑,树起鹿角,截洲为城。真是雷厉风行,兵贵神速! 那皖南的叔侄二人正是韦睿部下的校尉, 也随军至邵阳洲。 南朝各代都用南逃汉人及其后代为兵。他们与鲜卑有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作战勇敢。当年刘裕就以这些南逃的汉人为主建立起北府兵。刘裕的北府兵当年北伐至山东,破南燕都城广固(山东益都县),生擒鲜卑皇帝慕容超, 灭鲜卑南燕,收复青州。 北府汉军横扫千里。克许昌,复洛阳,取长安,灭羌当后秦,斩羌秦皇帝姚泓。
至黎明,那叔侄与韦睿部下众将士筑城已毕。晨风袭来一丝春意,杨柳上鸟语新芽, 却难掩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鲜卑士兵报梁军已在邵阳洲立营城, 鲜 卑统帅拓跋英闻之大惊,立马南望,朝雾中只见梁营旌旗如林。稍后,一支梁军出城,精甲利器,巨弓联弩, 声势夺人。鲜卑军士都被梁军军威镇住。韦睿连夜所建的营城离鲜卑军营前沿不过百余步,那叔侄俩可见敌军面目闻其音语, “虏有校尉,虽是遗黎, 满口胡言。” 当时二军狭路相逢, 于是梁军和鲜卑魏军短兵相接地展开了一场争夺淮河上邵阳洲的激战。
(2)
当时韦睿部梁军靠精甲利器,先声夺人,一场肉搏近战,叔侄俩人及众多梁军士兵与鲜卑血海深仇,个个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击退鲜卑军。拓跋英一面加紧攻钟离城,一面企图把梁军赶出邵阳洲。敌杨大眼十分凶猛,率万余精骑,气势汹汹, 向韦睿部冲来。韦睿结车为阵抵之。杨大眼聚鲜卑精骑围之。韦睿部备有刘裕所创制的巨弓,可射长矛。当时,杨大眼四面精骑袭来,韦睿一声令下,五百支长矛,二千强弩一时俱发,洞甲穿中,大批鲜卑骑士坠马丧生。 一流矢伤杨大眼右臂, 鲜卑杨部退走。
另一方面,拓跋英猛攻钟离。鲜卑冲车连撞城墙,云梯高架。鲜卑武士血溅城垣。但钟离城墙多处破洞,十分危急。曹景宗虑钟离城中危急,忙募军士潜入城中。这皖南侄子与军士言文达等数人应募。 几个勇士先饮热酒,后下淮河。 二月淮河,酷寒入骨。 游至半道,被鲜卑巡河船发现。万箭雨下,数人中箭。可怜那皖南校尉之侄矢贯后背, 一时血染淮河,壮志未酬, 魂断钟离!
但军士言文达潜行水底,毕竟入城。见到梁将昌义之,递上梁武帝敕命。
昌义之示众皇命,众将士三呼万岁。钟离军民始知外有强援,勇气百倍。 再次击退鲜卑大军的猖狂的进攻。
淮河南岸攻城的鲜卑军的辎重,粮草全靠邵阳洲上南北二桥。确保邵阳洲对鲜卑军至关重要。 次日,鲜卑统帅拓跋英亲率大军攻打韦睿。拓跋英有精骑来自北镇,大抵都是鲜卑或鲜卑化的胡人骑士,也有鲜卑化的汉人。 一个个胡服索发,杀气腾腾。拓跋英以北镇精兵为头阵,只见拓跋英令旗一指,数万胡骑冲向韦睿梁军。瞬然胡啸马嘶,鼓擂砲隆。胡马如江涛涌来,势不可挡!一时间,人马相踏,刀剑火撞, 血溅矛头, 你死我活!只杀得,天上箭雨石雹,地下血粘尸软。那韦睿稳坐白木车,手举白角如意指挥所部,沉着应战。如此一日数战,韦城岿然不动。
当夜,月黑风高, 拓跋英部突袭韦城,黑暗中,一场混战。忽然间,鲜卑箭手云集,千努齐发。韦睿城上飞矢雨集。 韦睿四子韦黯请下城以避箭,韦睿不许。一时韦军惊乱,韦怀文在城上厉声呵之,军心方定。黑暗中,众将士不顾疲乏,英勇奋战, 终于击退鲜卑夜袭。
这一连数日, 梁军与鲜卑搏杀在这邵阳洲上。鲜卑空有二十余万胡骑, 无法在这邵阳洲上展开。而梁军就死死咬住这邵阳洲不放。
一日,那皖南校尉从尸体堆里爬起,擦着满脸的粘血,看这曙光初照在邵阳洲上,血染芦苇,虽是早春二月,犹如八月高粱。一阵春风吹来, 血腥难闻。正欲整肃队伍,上有别令。原来梁军在这邵阳洲上血战多日,马草渐缺。当年淮北临河因连年兵灾,汉人皆南逃。南迁的鲜卑地主恐汉人奴隶过于靠近南朝而南逃,也不耕种。以致淮河北岸千里荒地,野草丛生, 正好牧马。但凡过淮北伐刍稾者,皆为杨大眼部所获。曹景宗募勇士千馀北渡淮河,又派数位武功高强,精明能干的校尉相助。这皖南的校尉与千余梁军勇士随曹景宗乘月黑渡淮河,在杨大眼营南数里筑垒。被杨部发现。杨部来攻。曹景宗及这皖南校尉与众梁军勇士一面加紧筑垒, 一面力战鲜卑杨部。至午,垒成。曹景宗令别将赵草守之。因谓为赵草城。于是梁军在淮北垒成桥头堡,不仅得到牧草且威胁杨部。梁军获大批牧草,杨大眼时遣抄掠,每为赵草部所获。那皖南校尉在赵草部下,也颇有斩获。
同时,奉萧衍令,曹景宗,韦睿装斗舰以备水战。斗舰与鲜卑在淮河,邵阳洲的桥同高, 并准备火攻。韦睿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
三月,淮水瀑涨,水浸邵阳洲。 韦睿乘机令水军大举进攻,斗舰竞发,直临敌垒。 韦怀文攻鲜卑南桥,曹景宗攻北桥。梁水军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向拓跋英的二渡桥及水寨攻来。小船随淮河急流而下,鲜卑军措手不及。 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敌营,鲜卑二桥起火。一时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淮水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梁军冯道根等皆身自搏战,汉人军士乘势奋勇前进,呼声惊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鲜卑胡骑在这水火夹攻中大溃。拓跋英见二桥绝,不得已也脱身弃城而走,杨大眼亦烧营遁去,诸垒相次土崩,鲜卑军士皆弃其器甲马匹,相争投水。 淮河泛滥,水势疾流难当。鲜卑胡骑不习水性, 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十万,堵塞淮河。韦睿遣报钟离城,钟离军民苦战逾月, 死伤大半,今闻鲜卑大败,皆悲喜泪面。当时昌义之闻捷,不暇答语,大叫:“更生!更生!” (大概是梁时口语或意为死里逃生)。 但当韦睿前锋到达钟离城下,梁将昌义之部出城与韦睿前锋汇合,追逐鲜卑败军,韦睿声言:斩虏中山王拓跋英者,封开国县侯,食邑万户。昌义之率梁骑兵向拓跋英溃军掩杀过去。一直追拓跋英至洛口。鲜卑全军覆没,拓跋英单骑逃入梁城。
另一方面,那皖南校尉与赵草部随梁军主力北上直追杨大眼部至濊水, 四十
余里,只杀得鲜卑军士伏尸相枕。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梁军生擒敌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是日,皖南校尉横着带血的战刀, 勒马于濊水南岸,夕阳下,濊水通红,一道紫霞剑指北天。遥望黄河, 不禁心潮澎拜。 当年太祖公南逃至今,一百余年。 子孙多代从军北伐,只有其祖父曾随宋武刘裕到过黄河。 今虽大捷,离上党祖地尚远。不知何日王师北渡黄河, 恢复祖业?
未及回帖,尚希宽谅。
(注1)锺离城在今凤阳东北,临淮而立。淮河历年泛滥,河道变复。邵阳洲在锺离上游,应在今蚌埠一带。 往事逾一千五百余年, 邵阳洲早已不复存在!若那老家在皖南的朋友欲游祖上校尉的古战场,大概也只能泛舟淮河,或酹酒遥祭那壮志未酬, 魂断钟离的祖上了。
(注2)韦睿韦怀文屡战鲜卑,除锺离之役外,尚有其他著越战功。恐怕不是后世的岳飞可及的。
(注3) 钟离大战非鲜卑皇帝亲征, 其政治意义似不及五十余年前的瓜步之战重要。 但单从军事上讲,钟离大战规模巨大。杨大眼,拓跋英还有萧宝夤都非等闲之辈, 曹景宗,韦睿率梁军以二十万众完全击败拓跋英八十万大军, 实是一场罕见的精彩战例。 北史--魏纪中仅记:“四年夏四月戊戌,钟离大水,中山王英败绩而还。” 至于北史—杨大眼传说什么“…属水泛长…大眼不能禁,相寻而走”, 好像说部下不力。八十万大军崩溃如此轻描淡写。
(注4)当年,冉魏失败后幸存在河北的汉人除少数士族名门,大抵不幸沦为鲜卑奴隶近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基本上已被鲜卑化了,如贺六浑(高欢)者。其中也有从军鲜卑而参与屠杀汉人的战争。这些人大抵如贺六浑,或如后来的大野虎,普六茹忠(杨忠)习鲜卑而不甚通汉语。连普六茹坚(隋文帝)的小名竟是鲜卑语那罗延。 可见其鲜卑化的程度之深。 所谓“虏有校尉,虽是遗黎, 满口胡言” 大概是指鲜卑军中的鲜卑化的汉人军官如稍后的普六茹忠者。
(注5) 先唐汉人写的史书通常称鲜卑为“索虏。” 称鲜卑皇帝为“虏主,”
“虏帅。” 如“虏帅焘” 是指拓跋焘。 称大汉奸王猛,张宾,裴嶷,崔浩等为“伪相,” “伪司徒”等。唐初写的北史里就无“伪”字。而称鲜卑皇帝为“帝”, 如“帝以师婚非礼,…”, 或“帝躬御弧矢射.” 立场鲜明。就如称日军为“皇军” 还是“日寇”之分。唐初硬视拓跋鲜卑政权为正统,称南朝汉人皇帝为“宋主”,“齐主”。又称宋齐梁时汉人北伐为“寇”。北周鲜卑新得的汉水流域的汉人在隋初反抗鲜卑人的统治,隋时称为“荆蛮反叛”。 由此足见(隋)唐初的鲜卑传统。正因如此,贺若(姓)弼这个鲜卑将领擒拿汉人皇帝陈后主有人宣扬 (还有人故意让人误以为贺若弼姓贺), 宋武刘裕擒羌秦皇帝姚泓, 擒鲜卑皇帝慕容超(送建康斩于市)则埋没于史籍,无人提及。而臧质,曹景宗和韦睿这些为大汉民族的生存作过极其重要贡献的将领竟鲜为人知。
部分参考文献:
1. 晋书(房玄龄)
2. 宋书 (沈约)—本纪五—文帝。
3. 宋书----臧质传。
4. 北史 (李延寿)—魏本纪二等。
5. 梁书 (姚思廉)
6. 梁书--曹景宗传,
7. 梁书---韦睿传。
8. 资治通鉴(司马光。
9. 资治通鉴—宋纪三, 四。
10. 资治通鉴—梁纪。
11. 魏书(魏收)
12. 宋书---索虏传
13. 宋书---刘康祖传
14. 北史---杨大眼传
15. 南史(李延寿)
16. 水经注。
17. 胡三省(元)
18. 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
19. 中国文明史, 魏晋南北朝(地球出版社)
20. 高敏, 南北史掇琐(中州古籍出版社)
21. 孙同勋:拓跋氏的汉化,国立台湾大学史学丛书
22. 北齐书(李百药)
23. 颜氏家训(颜之推)
24. 米文平:鲜卑石室寻访记,山东画报出版社。
恕不详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