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 秦朝,隋朝为什么同样短命?
送交者: mean 2008年01月22日11:22:4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秦朝,隋朝为什么同样短命?

作者:xajh2001

  读历史的人很容易注意到秦朝和隋朝历史的相似性:都是长期分裂后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其开国皇帝都残暴和好战,都异乎寻常的喜欢滥用民力,王朝的延续时间都很短。为什么有这样的相似性,大家却仅仅归咎于统治者经验的缺乏和性格的缺点。其实我觉得这两个王朝面对问题时的类似解决思路应该加以考虑。
  
  最近看了一个资料是关于秦朝法令的考古资料(之所以不说法律,是我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即睡虎地秦简。里面明确谈到关于服劳役者没有按时到达的处罚。按情节的轻重处以几天到几十天的监禁,并非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死刑。这显然是可以接受的。何以历史的记载和考古资料如此不吻合?
  
  有没有可能,秦朝的残酷法令是后来的汉朝为了宣传自己而故意给秦朝造的谣言呢?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中的确发生过不少。但是,在这里我觉得可能性很小。在秦朝,短短的10年左右,从事了大量惊人的工程。包括军事运输,道路,宫殿,陵墓,长城等等,很多人被作为囚犯无偿的服这些劳役。如果按照秦朝纸面上温和的法令,他们根本找不到足够多犯罪的人作为长期囚犯,这说明法令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政府自己给破坏了。
  
  虽然陈胜本人的地位和信誉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他很容易的就让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相信了他的话,而径直去从事造反这样杀头的重罪,除非大家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实际情况,否则难以解释。
  
   而且我们注意到,整个起义的过程发展的异常迅猛,秦朝的法令已经严苛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不是只有陈胜所部这样认为,整个关东的人都有这个感觉。
  
  我觉得,可以从秦朝法令的性质上来解释,法家对法令的原则是:只要有利皇帝和统治阶层对下面控制的法令就是好法令。从法令的公平性上来说,商鞅时代的法家还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是也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最高统治者自己),但到了秦始皇时期,法家的法令已经越来越对上层有利,对不同等级的人犯同样的罪行,惩罚已经不同。而且权谋之术更受重视,只要能够掌握和巩固权力,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破坏法令的公平性更是不在话下。
  
  所以,中国名义上的法律只是皇帝和统治阶级单方面政令的固定化,和欧洲政府与人民之间签订的契约法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可以任意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制定法令,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时修改法令,乃至破坏法令。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考察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如果以纸面上的文字为准,绝对会误导人。
  
   所以,我认为大的多的可能是,秦朝的法令被秦始皇的政府故意破坏和扭曲了,他们故意的要超越法令去杀害和伤害六国的民众。绝大多数民众很可能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法令是怎么规定的。
  
  秦朝的政策有这么一个出发点,即认为自己是中国的征服者,而不是统治者。因为他们某种程度把自己看作是和中原文明不同的蛮族国家,而这一点已经被其他中原国家所公认。军队的成员都是秦国人,这是明显不信任的表现,六国的人则负责缴纳苛捐杂税和服繁重的劳役,并且因为一些小事被判做奴隶和囚犯。
  
   这是一个系统的政策,秦始皇的意图是,首先,让六国的人在劳役中多死点,多伤点,起码也累的没力气反抗,也没空去想反抗的问题。六国的人死的越多,伤的越多,秦朝本身就越安全。
  
   把他们全部控制在军事化管理的劳役和囚犯队伍中也是安全措施之一。
  
  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发动对外战争,面对同样的敌人有助于培养内部的命运共同感。同时,镇压六国的人也更加方便,即使他们只有很小的不满迹象被发现,也可以用战争非常时期,或者勾结外敌作为加重刑罚的借口。
  
  这样,一箭三雕,有反叛嫌疑的人被拖疲,拖垮,拖死了,对帝国和皇帝有用的大量工程也建立起来了,外患也被削弱,何乐而不为呢?
  
  隋朝也有类似的情况,隋朝同样是长期分裂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对新占领土地上的人也同样不信任。他们同样从事大量的工程和对外战争。而这些政策实际从隋文帝时期已经开始。不同的是,他们让新土地上的人参军。在征伐高丽的行动中,我们一次就看到了一支超过110万的大军,其数量多的有点过分,而对手只是高丽这样的小国。显然这会对后勤运输和物资供应造成沉重的负担,而这些负担会转嫁到普通民众,特别是和高丽临近的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人民身上。这个地区是前北齐的根据地,一向对来自关陇地区的北周,隋,唐政权抱有敌意。实际上,一直到藩镇时期,这里的藩镇都是最顽强,最难对付的。
  
   隋朝的王薄(也是河北人)和秦朝的陈胜一样,意识到了当时政府故意让他们去送死的意图。所以他写了《无向辽东浪死歌》,发动起义。
  
  出征高丽虽然声势浩大,但其指挥和战略却给人很草率的感觉。一旦遇到挫折,缺乏应变措施。最后被打的大败而归,据说只有几千人逃了回来。对于一个强大的,正在蒸蒸日上的王朝来说,这样的惨败实在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隋炀帝可能对胜负不是很放在心上,胜了固然好,败了消耗的主要也是那些统治不稳地区的士兵,总的来说怎么样都不吃亏。
  
  所以,秦朝和隋朝都是被认为自己被故意残酷虐待的民众所推翻的。在国外,也有类似例子。波斯帝国建立起来后,执着的派遣一支当时看来数量惊人的军队不断入侵希腊。其中大部分都是异族的军士。战国时代的日本统一以后,丰臣秀吉两次派大军入侵朝鲜。他认为无论胜败,消耗其他大名供应的军队(如果不打外战,其总数可能超过了秀吉亲自控制的军队)对他是有利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杀人犯怎么都成了“精神病”? zt
2007: 下乡经历留给我的是美好记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