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毛泽东生日宴会上的农民
陈永贵在互助组的年代带领被其他人抛弃的弱势群体(老人,寡妇和小孩)组成的老少组以不可思议的努力第一年就给大寨人上了一堂团结就是力量的大课。 这个时候的陈永贵知是大寨这个小村的名人,成立初级社的时候,众望所归地掌握了一点权力。 三战狼窝掌是哪个年代大家熟悉的故事, 大寨人在贫瘠而又稀少的土地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963年的大洪水,给了陈永贵又一次创造神话的机会。如此大的灾害,陈永贵拒绝了上级所有的援助,完全靠大寨人自己恢复生产,陈永贵率领大寨人又创造出了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粮食产量。那个时候全世界封锁中国,正是这些傻瓜为精明的小岗村百姓提供着每年360斤的救济粮。
1964年12月22日,人民大会堂里正在举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新当选的数千名代表按地区分片入座。在代表团里有一位来自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山区农民——刚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永贵。他满脸刀刻般的皱纹,头上裹着一条白毛巾。他的同伴中还有大名鼎鼎的全国农业劳模,金星英雄李顺达。还有一位名叫周明山的大队书记,前不久《人民日报》还介绍过他。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恩来总理走上讲台,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总理清清楚楚地说道:
“下面,我想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
“这个大队,原来生产条件很差,是一个穷山恶水土地薄、全部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加工改造耕地为中心,结合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建设,把过去的四千七百块土地弄成了二千九百块,并且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 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是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
陈永贵如饥似渴地听着共和国总理吐出的每一个字。人大代表们也很有兴趣地听着这些似乎是很枯燥的数字。
大寨大队进行了这么多的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得这样快,完全是依靠集体力量。他们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第二年就归还了。从1953年到1963年十一年中,这个大队在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总共交售了一百七十五万八千斤粮食,每户每年平均交售两千斤。”说到这儿,周恩来总理指出了一条可以称为大寨模式的道路,这条路与苏联领袖赫鲁晓夫所强调的物质刺激原则完全不同,与流行千年的小农经济根本相反。周恩来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接着,周恩来总理又向全国的干部发出了号召:“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段话,正式宣告高度强调精神力量、极端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和粮食生产的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寨模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毛泽东在周恩来做政府工作招告的四天之后,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自己的71岁生日这一天请一次客。有幸得到邀请的有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江苏下乡知识青年董加耕、大庆工人王进喜和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此外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各大区的书记和少数部长。
这一天,陈永贵在黑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衣,陈永贵当时很瘦,满脸皱纹又深又长,看上去饱经沧桑。周恩来总理先带着他拜访了刘少奇。他们进去的时候,刘少奇正在埋头读一份关于“四清”工作的材料,一时竟没有抬起头来。刘少奇埋头读材料的形象给陈永贵留下的印象很深。“我们到了以后,刘少奇眼都不抬。”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摆了三张桌子。毛泽东在上方的一桌,陈永贵极荣幸地被安排在毛泽东身边就座。在这张桌子旁就座的还有董加耕、钱学森、邢燕子、陶铸夫妇、罗瑞卿、谢富治和汪东兴。其他中央常委坐在别的桌子上。各就各位后,毛泽东道: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在座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今天我没有叫我的子女们来,因为他们对革命没有做什么工作。
九个月后,中共山西省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陈永贵做了一个以“四不倒”而闻名的报告,他分别谈了条件坏难不倒,成绩大喜不倒,灾害重吓不倒,荣誉高夸不倒。最后陈永贵总结说:“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对我的教导:做出一点成绩不要翘尾巴,做两点不要翘,做三点四点更不要翘,翘尾巴不好,不对。”于是,全场掌声雷动。毛泽东主席极少请客吃饭,陈永贵确实得到了一份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