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高伐林: 刘海粟、徐悲鸿之爭究竟誰是誰非?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5月12日15:56:5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有人归之为“天无二主”、“文人相轻”、“既生瑜何生亮”的心结,有人认为是创作方法分殊、美术流派竞逐、艺术家与当权者的瓜葛——刘海粟、徐悲鸿之争,形成中国当代绘画史上的京派和海派双峰对峙。贯串其中的“汉贼不两立”,是二人分野的真正实质?还是为置艺术对手于死地而操起的杀手锏?


◆高伐林


  众所周知,刘海粟、徐悲鸿这两位艺术大师,彼此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就结下很深的芥蒂,一度笔墨对阵,水火不容,影响到中国当代绘画史上不少人的命运和地位。这段公案,时人和后人的评述汗牛充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天无二主”、“文人相轻”、两人“瑜亮心结”,到创作方法分野、美术流派之争、艺术家与当权者的瓜葛、民族气节……各种角度、各个层面的说法都有。
  美国新泽西州威廉·派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丛志远教授,作为刘海粟的弟子,对徐刘之争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他身处美国,拉开了一定距离,他在文章中和在对笔者谈及这桩公案时,相对平和、客观的。
  我写下了这篇札记,对刘、徐之争做一番梳理。


刘海粟(1896-1994)



徐悲鸿(1895-1953)


一山不容二虎?

  1912年11月,世家出身的刘海粟逃婚到上海,和盟兄乌始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年长刘海粟1岁的贫寒子弟徐悲鸿,循著《申报》上的招生广告前来投考。
  1987年7月25日,刘海粟在新加坡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徐悲鸿“在校时,我很喜欢他,他家境虽贫穷,但却非常刻苦用功,古文根底很好,文章也写得好。我们常常一道到郊外写生,我画油画,他跟著临摹,我画水彩,他也跟著画。如此维持了半年左右,有一天,他忽然不告而别,一连三天没有音讯,实在令人担心。过后,才知道他到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哈同花园为其主管姬觉弥作人像画去了。他通过哈同花园主人,结识了不少当代文化名流,也拜了康有为为师,进入蒋碧薇家,后又在蔡元培先生鼎力支持下,终如愿以偿地到法国深造。”
  1927年,徐悲鸿留学回国,不久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同年,刘海粟赴欧洲留学,於1931年回到上海。
  1932年10月15日,上海市政府举办“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展出他欧游前后所作油画、卢浮宫临画、中国画共225幅,参观者达11万多人次,轰动一时,也由此引发了中国画坛影响达半个多世纪的论战。
  导火线是评论家曾今可发表在《新时代》上的文章,文中说:“刘海粟和徐悲鸿这对师生都因在走向艺术道路的初期,遇上了蔡元培这样爱才惜才的师长,他们的艺术道路才会如此辉煌,反之,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徐悲鸿对该文十分不满,立即在1932年11月3日《申报》刊出《启事》,称“今有曾某者为文,指吾为刘某之徒,不识刘某亦此野鸡学校中人否?鄙人於此野鸡学校,固不认一切人为师也”。徐悲鸿还指责刘海粟“流氓西渡,唯学吹牛”。
  刘海粟被激怒了,也回敬徐悲鸿,称徐悲鸿为“艺术绅士”,并言“美专21年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所能以爱恶生死之”。
  徐斥刘为“流氓”,刘讽徐为“绅士”,相比之下,刘海粟显得稍有风度一点。
  《申报》同时还刊登了曾今可的《启事》:“今可认识徐悲鸿先生在认识刘海粟先生之前,彼此都是朋友,固无所厚薄。拙文中亦并无侮辱徐先生之意,此启。”
  11月19日,徐悲鸿在《申报》上再次刊出《启事》,口气更咄咄逼人:“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
  刘海粟咽不下这口气,正要回敬时,接连收到两封信,一封是诗人梁宗岱从北京大学写来的长信,大为激赏他欧游后的画作;一封是蔡元培派人送来的信,说笔墨官司闹得他心里很不痛快,劝他不要跟徐悲鸿一般见识:“以你目前在艺坛上的地位,与他争论,岂不正好抬高了他的地位?兄有很多事要做,何必把精力浪费在争闲气上呢?”
  刘海粟消了气,没有再反击。后人倒不免疑惑蔡元培这封信何以如此褒贬分明:他是真认为刘的造诣远高于徐?还是为息事宁人有意给刘多戴高帽?还有人猜测说,或许徐悲鸿过於锋芒毕露,招人反感吧。
  二人停火,但心里头的疙瘩就此结下。徐悲鸿后来到了北京,刘海粟仍在南方,双方形成画坛上的京派和海派,各自都桃李满天下。

“不能有了画家的头衔品德就打折扣”

  到了中共1949年改朝换代,美术界也要重新洗牌排座次了。徐、刘这两大宗师都没有去过延安,也都是“非党民主人士”,不过比起来,徐悲鸿的思想更为进步,与中共人士联系更多,於是坐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交椅。刘海粟就瞠乎其后了。直到1952年,他努力与时俱进,将自己私立美专主动献出,中共接收下来,与苏州艺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改名为“华东艺专”,任命他当校长。
  1953年夏天,周恩来总理邀请刘海粟去北京,在自己家里从晚上8点谈到凌晨1点多钟。周恩来希望他与徐悲鸿握手言欢,先赞扬刘海粟将“创办了几十年的上海美专贡献给了祖国,我代表政府感谢你!”又告诉他:“徐悲鸿先生领导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也有很多创新的表现……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嘛。”自知处境的刘海粟点头说:“我很欣赏徐先生在美术教学上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方针,他在培养美术人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很钦佩他……”又说:自己与徐悲鸿“艺术道路和生活环境不同,又长期不在一起,我们的关系疏远了,曾经有些误解,那时,我们都年少气盛,的确有些意气用事,现在想来,很没意思。我非常希望悲鸿能捐弃前嫌,我们团结起来,南呼北应,为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刘海粟还未离京,周恩来就召见了徐悲鸿,听取美术界对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的筹备情况的汇报。他在美术界代表名单中没有看到刘海粟,意识到徐悲鸿心中有看法,就对徐转述了刘海粟对他的称赞。徐悲鸿一点就透,立即说:“总理,我知道你希望我们美术界团结,这也是我的意愿。可是团结不是一团和气,是有原则的。我认为,从事美术教育的人,在品德上也应为人师表,不能因为有了画家的头衔而品德上可以打折扣。尤其是在国土沦陷时期,画家的民族气节应当是首要的!”他坚持,任命华东美院院长“应当考虑德才兼备的人”。
  周恩来明白他的矛头所向,委婉地说:“你的意见完全正确。我们在任命美术院校校长之前,就已作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我希望你这个主席在促进画家间的了解和交流方面多做些工作。对某些画家的经历,要作具体的调查研究,不能只凭道听途说而下结论。”
  徐悲鸿确实性格倔强,周恩来再三斡旋,他都一点面子不给,坚持不让刘海粟出现在全国第二次文代会的代表名单上。
  不料,一个月后,本来身体不好,筹备文代会又过于劳累的徐悲鸿,在文代会期间突然病逝。刘海粟在上海得知噩耗,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说徐悲鸿去得太早了,“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这是刘海粟毕生唯一对徐悲鸿表示善意的文字。叶恭绰先生称此文有“吴季子墓前挂剑”的深意。但后来人们读到1987年《明报》刘海粟接受访谈,透露出他到老也并未解开心结:“也许彼此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不同,胸襟有别,出身背景有异,故彼此间的一段渊源,却发展成了冤怨,这都是我始终预料不及的。”
  徐建融比较“当代画坛几位贯通中西的大家”的画风,“如果说林风眠最冷静,徐悲鸿最理智,那麽,不妨认为刘海粟最狂热,在这,正是与梵高的精神一脉相通的”。徐悲鸿和刘海粟的画风反映在他们的个性和人生道路上。古代的杜甫和李白,两人诗风不同,可他们却是惺惺相惜;而当代两位大师至死双方都不能彼此原谅,令人扼腕。

谁说盖棺能论定?

  刘海粟走过98年人生旅程,於1994年逝世。死后两年,陈传席在1996年第五期《江苏画刊》上发表文章《评现代大家和名家》,全面质疑刘海粟艺术水准和人格,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在广东《岭南文化时报》头版头条又发表《关於“评刘海粟”一文风波答记者问》,进一步列举刘海粟污点的证据。
  陈传席的文章说,刘海粟的画“绝对够不上大师称号”;中国最早的高等美术教育、最早兴办的美专、第一个使用裸体模特儿的,都不是刘海粟。他还指斥刘海粟是“汉奸”,根据是周恩来主持的重庆《新华日报》1945年8月23日刊有《文化汉奸名录》,第一名周作人,第六名为刘海粟。
  陈传席的文章被作家易大旗形象地形容为“拆庙”加“鞭尸”,激怒了很多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向《江苏画刊》的主管单位江苏美术出版社要求停售第五期并公开道歉,“必要时不惜对簿公堂”,禁止江苏美术出版社使用刘海粟作品,有人撰文指责陈“继承了文革那一套检举揭发、罗织罪状、上纲上线等老思维老方法”。还有人回过头来揭发陈传书文中的硬伤,披露他曾撰文大捧刘海粟。期间自然也有人支持陈传席。
  争论声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位自称“旅美画家、艺术大师刘海粟惟一的研究生”的《沧海》三部曲(《背叛》、《彼岸》、《见证》),声称是“根据刘海粟和夫人夏伊乔的回忆录,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回忆和访谈”,引起众多有关人士的批评和抗议。作者迫於压力做了若干删改,於2002年8月再次出版《沧海》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推介说:“本书材料翔实,内容丰厚,极具文学性和可读性。尤其是关於刘海粟大量隐秘的披露,更具独特价值”;“是迄今了解和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和刘海粟的最佳文本。”
  率先发难的陈传席并非等闲之辈,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艺术史论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组织中国美术界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还组织全国36家博物馆(院)明清绘画联展,出版著作36部。他健笔了得,2006年将包括评论刘海粟在内的中国著名画家的文章辑为《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由三联书店出版,十分畅销,引起更大争议。
  2006年《这片画坛》杂志首篇推出许宏泉和该刊主编唐朝轶《关於陈传席〈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的对话》。许宏泉本行是绘画,现为《边缘艺术》杂志主编,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过小说卷《乡村十记》和随笔卷《燕山白话》。与陈传席相识多年的他,用客观的语气分析了陈传书所批评的一系列艺术家的得失,称陈的这篇文章“表现出那种带有文革色彩的话语暴力,说这是一篇学术文章,还不如说它更像‘大字报’”。许宏泉“不敢认同”陈所说的“刘海粟的绘画在摹仿古人”,还说“我觉得“汉奸”一说最好要慎重”:

  ……我以为对待历史问题还是慎作定论性的发言,“汉奸”之身份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陈教授在一张民国时期的报纸上,发现了一组汉奸的名单,就认定了刘海粟是汉奸不免太草率。……是不是汉奸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做了对不起国人的事,有没有“奸”行,这最重要。

  许宏泉引用了一条历史资料来说明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所谓的“洁身自好”太难了:《新民报晚刊》1946年6月21日《梁逆鸿志嫁女贺客一览》:“来祝贺的,名单上登出42人”,排在第一名的就是国人传颂的“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先生。(《万象》杂志2005年11月)许宏泉说:刘海粟作为艺术家,当年在沦陷区上海难免与某些人物有一定交往。但对於个人名节,刘还是很清楚的,他曾劝阻吴湖帆“下水”任伪职就是一例。
  “汉奸”问题总是最牵动国人神经。指责刘海粟是“汉奸”的一条主要“铁证”,是说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用军用飞机从爪哇专程送回上海。其实这是刘海粟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屈辱经历:他在南洋举办画展和演说募款以支持抗日时,在上海的妻子成家和,爱上了萧乃震。按照石楠《沧海人生——刘海粟传》一书中的叙述:想当汪精卫政权的“荐官”的萧乃震,急著要把刘海粟弄回来好让成家和与其办离婚手续,托周佛海的路子去动用了日军飞机。刘海粟的“汉奸”帽子是这样被扣上的!还有文章披露,出版《刘海粟》时曾请示江苏省委,省委说“没有汉奸一说”。文章说:刘曾以中国书家访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访日本,难道能让汉奸去访日?仅仅根据重庆那段非常时期报上一条消息就定为“汉奸”实在不妥。“中国历史上那麽多冤假错案难道还不足引起我们反省吗?”
  许宏泉在对话中还指出,陈传席作为美术史论家,书中配合评论的插图却有不少十分可疑,像黄宾虹的两画肯定是假画,吴昌硕、陆俨少的作品也值得商榷。陈传席《画坛点将录》中说:“本书的图版文字和画家简介,由我的研究生石莉代劳”,陈娶石为妻,后来有细心读者指出,将假画塞进书中的原来是亦生亦妻的石莉。
  2006年,是刘海粟诞辰110周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画展,不少人重新认识刘海粟,深为折服。许宏泉就说: “徐、刘之间的恩恩怨怨由来已久,由於其间种种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刘海粟的作品,包括刘海粟这个人,始终进不了北京这个城池。他的个展好象一直未在北京展览过,更不要说中国美术馆了。”他看了画展,“非常震惊,可以说近现代他们那一代油画家,刘海粟是真正地能够理解东西文化的最杰出最有才情的艺术家。也只有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才可以看到东方文化在西方艺术中的意义。”
  (写于2007年)



徐悲鸿作品



刘海粟作品


附录1:徐悲鸿1953年写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两封信

其一:
  周扬先生:
  ……
  前几日,我为抗议汉奸刘海粟出任华东美专校长,曾与先生面谈,并致长函备忘(又附览刘国画两册)。今觉意犹有未尽,再述如下:
  刘海粟充当汉奸,其罪行轻重如何,吾人姑不置论,其丧失民族气节,则是事实。此乃吾人最蔑视者,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之污点。再则,刘海粟抄袭他人作品以蒙蔽人民,铁证如山,为清除文艺界之恶劣作风,此乃典型事件,我当坚持抗议到底!愿知先生意见……
  此致
敬礼
  徐悲鸿
  六月五日

其二:
  周扬部长:
  今日先生谈拟开座谈会,令刘海粟检讨,我回来思量,以为不必要,原因是:这可能成为像刘海粟在上海时自吹自捧的“检讨会”,不解决问题。我以为应叫他坦白下列各点:
  (1)上海沦陷时间与日本人有那(哪)些勾结?参加过那(哪)些媚敌活动?担任过何种职务?
  (2)共盗(剽)窃过那(哪)些作品?(如果写明仿某人作品不算)一一列举出来。
  (3)谁贩卖形式主义?谁毒害了青年?是我还是他?谁是谁非?应严格检讨。
  以上各点,须在一星期内交出材料与文化部,如果他能忠诚老实交代,我同意宽大处理。如果他还隐瞒或辩护,足证问题严重,文化部应严加追究查办,我想先生当能同意。我当继续收集有关材料,在他坦白期间暂不发表。
  此致
敬礼
  徐悲鸿顿首
  七月八日


附录2:刘海粟是不是汉奸?

选自《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作者:荣宏君,同心出版社


  对刘海粟是不是汉奸,文化界至今依然有两种论点。一种认为,刘海粟是汉奸,证据主要有二:一是周恩来主持的《新华日报》1945年8月23日刊出“文化汉奸名录”,第六名就是刘海粟,下面还有一段文字说明:“这位有名的画家在太平洋事变后由南洋到上海,受敌伪的利欲的诱引,下了水,公然对伪新闻记者发表谈话,称颂‘大日本’的‘王道’了。”
  二是1943年11月30日的上海《申报》上刊登消息《刘海粟书展,昨预展盛况》,举办者是刘海粟的友人张一鹏(汪伪司法部长),出席者有林庚侯、陈彬和,都是当时著名的大汉奸,还有侵华日军的津田中将、近藤少将、盐田大尉、川本大佐等。并且,刘海粟与夏伊乔结婚大典,也是由大汉奸陈彬和当主婚人,参与者多为日本军政大员和一些大汉奸。
  反对者则认为,《新华日报》的“文化汉奸名录”是靠不住的,理由是此名录乃“读者来信性质”。另外,在1945年8月23日的“文化汉奸名录”之后,另有该报发行人潘梓年所写《致读者》:“我们希望知道各方面汉奸情形的朋友,都把他们提出来。”
  有人认为,八年抗战,形势很复杂,加之内地和沦陷区沟通有困难,这种群众揭发,绝不能作为论人的主要依据。况且,抗战期间,刘海粟曾到南洋展览筹款抗日,至于他为什么与日本人握手言欢,成为日军的座上宾,那是因为当时刘海粟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报纸上关于刘海粟亲日的文字,是日方为渲染亲和气氛,迫使刘海粟就范的举措。


附3: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长349厘米,宽197厘米,布面油画,1928~1930年作此画。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记载:田横(前250-前202年)是秦末齐国旧王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继田儋之后为齐王。生于狄邑(山东高青县高城镇),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徐悲鸿作此画,无疑是受太史公的感召,弘扬民族正气。不过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回忆:“父亲作此画时,正是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父亲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我觉得不尽可信。因为他作此画时,是在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请教识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刘少奇要枪毙泄露毛搞女人的叶子龙
2010: 淮海战役 共军使用679943 发炮弹,创中
2009: 文革遭到破坏的部分文物清单
2009: “地震是否可预测”的疑团终于解开了—
2008: 从口吃到演说家
2008: zt 四川大地主刘文采的点点滴滴
2007: 据说这就是江青的裸体素描
2007: 从算盘的历史到IBM和微软的阴谋
2006: zt 五胡录(4) *第二章* 匈奴的复
2006: zt 五胡录(5) *第二章* 匈奴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