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送交者: 非言飞语 2011年05月19日10:22:0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人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战后所发现的资料表明,珍珠港事件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一名当时在日本联合舰队服役的海军记者在剖析日本联合舰队覆灭的原因时说,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珍珠港之前的胜利,日本都是得到英、美的支持。他得出的结论是:导致日本同美国开战的珍珠港事件是导致日本联合舰队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

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

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北进还是南下作战?日本:


 1939年,纳粹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个星期后的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袭击,二战由此爆发。1939年到1940年间,英、法几十万大军与德军对峙,但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企图将德国侵略的祸水引向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背信弃义进犯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这时的美国决策层认为,日本将全力推行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美国人的想法是靠牺牲苏联来缓解日趋尖锐的日美矛盾。

  然而日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最终选择了对美作战,从而放弃了对苏作战的计划。日本主动向美国发动进攻,是苏联求之不得的事。据苏联情报计划研究专家斯蒂温·舒瓦兹介绍,与德国人比较起来,斯大林更担心日本人,因为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以俄罗斯人的溃败而告终。从军事方面讲,1941年9月,当苏联高层从间谍渠道获悉日本正准备进攻美国,而不会进攻苏联时,苏联高层随即将部署在远东地区的近40个陆军师迅速调到莫斯科与德军较量。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南下的进攻战略早就露出端倪,其行动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特权,日美矛盾日益尖锐。于是,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制裁措施。如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实行全面石油禁运等。但在与日本直接进行军事对抗这一点上,国内的意见大相径庭,由于两大派别势均力敌,因此倾向于主战派的罗斯福总统只得维持现状,甚至在某些方面向日本做出让步,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日美危机。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


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

,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对于美军而言,罗斯福总统在这个时机做出的决策无疑是种失败。美国海军一直在强调美军在太平洋的劣势,相对于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航母只有区区3艘。而且美国海军一直敦促美国应该拖延与日本交战的时间,因为菲律宾军事基地的空军和地面部队力量尚未得到加强。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入死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


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孤注一掷


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对于美国而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的当天正好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

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


有的资料说罗斯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他渴望已久的期待,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他已经掌握了日本的动向。但为说服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诱使日本先打出第一枪,他没有将珍珠港即将遭到袭击的警告通知珍珠港。

当时经过深入的调查,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件事。但无论如何,日本的偷袭行动为罗斯福宣战扫清了舆论障碍,也为美国最终参战并取得全面的胜利提供了口实。从这一点看,美国人从珍珠港事件中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

 

 英法:终于可以睡个好觉

  1941年12月7日晚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日本人已经袭击美国的消息后,他竟然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我们已经战胜了,英格兰将生存下去,不列颠将生存下去,联邦和英帝国将生存下去。我知道美国已经完全和拚命到底地投入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终于赢得了胜利!

  的确,当时的英国,经历敦刻尔克大溃逃和友好邻邦法国的崩溃以及德国入侵的威胁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德国发动的潜艇战使得英国险些输掉第一次大西洋战役。经过17个月的孤军奋战,英国早已感到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而临时将英国的战事搁置的话,英国可能早已沦陷。

丘吉尔曾在1941年11月11日伦敦市长官邸的午餐会上说过,如果日本人进攻美国,英国将接着“在一个小时内”宣战,这句话既显示出身在火海中的英国那种迫不及待要拉美国一同“下海”的心情,也显示出丘吉尔对美国雄厚强大实力的期待与自信。难怪丘吉尔后来回忆珍珠港遭袭当晚的情景时说:“当我去睡觉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并且洋溢着感情与感想,所以睡了一个得到拯救而心怀感激的人所睡的觉。”他感激的是美国人的参战,感激的是日本人发动的珍珠港事件。12月8日,英国紧随美国之后对日宣战。

珍珠港事件将美国拉入反法西斯联盟,法国人(指戴高乐所领导的抵抗力量;维希政府已投靠法西斯德国)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据有关资料称,当时已杀得眼红的希特勒得到了珍珠港事件被证实的消息后,在电话里高兴地对墨索里尼说,他们将一个1500年没有打过败仗的伙伴拉了过来。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中国:将抗日进行到底

  早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美国就以军火、战略物资大量供应日本,扶植了日本的侵华势力,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938年冬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侵华范围不断扩大,兵力明显感到不足,美国就想趁机从中调停,一方面防止日本独霸中国,以确保美国在华利益;另一方面通过牺牲中国来缓和美日矛盾,并竭力把日本的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1941年4月,日美谈判中,日美“私人交涉”的双方拟定了一个“远东慕尼黑”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美国承认“满洲国”,使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合法化,并密谋与日本结成反共同盟。5月12日,日本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松冈修正案”,坚持日本独霸中国,还坚持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保留在太平洋使用武力的权力等等。尽管如此,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是同意以日本方案为基础,继续进行谈判。在1941年11月20日(开战前18天)美国总统亲自制订了如下妥协方案,并责成国务卿赫尔通知了英、荷和中国。方案如下:

  (1)美国重新开放对日本的石油输出;

  (2)美国将促成日本和中国的直接谈判;

  (3)日本不再向国外派兵,而且即使美国参加欧洲战争,日本也将不履行三国同盟条约。

  美国绥靖日本,推行“远东慕尼黑”政策,这对于中国是非常危险的,英国也看到了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危害性,因此配合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最终导致美国这一政策未能实现。但美国绥靖日本并没有换来预期的结果,日本利用谈判做掩护实施了偷袭,使战火最终烧到了美国人自己头上。至此,日本的主要作战力量和综合国力倾注到太平洋战场上,使得中国的抗日战争向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也为中国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铺平了道路。珍珠港袭击后的两天,即12月9日,中国对德、意、日宣战。


日本:找错了对手,站错了队

的确,偷袭珍珠港是人类战争史上一次巨大的战役胜利,一支庞大的舰队在战争状态下航程6300多公里,历时12天能不被对方发现达到奇袭的效果,殊非易事。而且如此大规模的海上机动,整个舰队几乎连一丝擦伤都没有,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最终以29架战机和55人的战损换取珍珠港战役的彻底胜利,在人类战争史上实属罕见。最终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从而使日本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控制了太平洋的制海权,以致在以后的半年多的时间里,横扫美英太平洋的几乎所有的势力范围,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西海岸。

  但到底日本是不是这起事件中最大的赢家,日本人是不是都沉浸在胜利后的喜悦之中呢?据有关史学家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恰恰是相反的:日军在珍珠港偷袭得逞,恰恰成为日本最后惨败的关键性转折。

 

  在日军对美开战之前,日本也曾试图向北扩张攻取苏联,但初一交手,就被朱可夫元帅指挥的苏蒙联军打得一败涂地,于

是放弃北上。

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1940年9月,日、德、意三国签订《柏林公约》,苏联是德国既定的侵略目标,日本的行动将与德国的战略企图发生冲突。于是日本转而向南发展,追求其垂涎已久的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

  如果说对美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话,那么对于日本来说,选择珍珠港开战应当算作最佳方案。日本在对美开战之初也充分考虑了可能的后果,他们深知美国丰富的国内资源及发达的军火制造业是日本无法比拟的。但他们被美国一再推行的绥靖政策所迷惑,以为美国根本不敢与日本作战。他们认为富足的美国人拥有的是金钱,缺乏的是意志,而在这方面日本恰恰与之相反。

他们认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足以弥补国内战争潜力不足的缺点而征服美国。因此他们选择了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以一种非常规的作战手段,一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从而彻底击垮美海军的抵抗意志,迫使美国人接受既成事实,最终通过谈判等手段解决以后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山本曾是极力反对对美开战的态度强硬者之一。1939年日本板垣陆军大臣提出了加强日、德、意三国防共协定方案,当时的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坚决反对。其理由是:如果同德国缔结同盟或进行协商,不久将有诱发日美战争的危险,那将是相当危险的,也是日本海军难以忍受的。在1940年9月决定日本是否与德意结盟而与美国为敌的关键时刻,山本以舰队司令长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但他的发言被制止。于是,他便愤然离会归舰。

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迟到的开战电报:

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

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山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

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

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五百年后,史书将怎样记录这个时代
2010: LuZhiShen这等土鳖 精神一定在受折磨
2009: 陈昌浩销声匿迹之谜和西路军的失败
2009: 是谁糟蹋了中央电视台? 
2008: 第三反思:如果让我来反应和指挥抢险救
2008: 许知远:灾难、遗忘与不朽
2007: 两种宿命下的当代中国
2007: 蒋纬国手枪的故事(ZT)
2006: 司马非马:《孔子外传》(6)
2006: [转帖] 中国古代步兵与游牧民族骑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