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袁世凱曾孫暢談當代中國和華人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7月07日14:54:2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畫家原始認為,咱們中國走上了很不正常的一條路,即使英明的領導人想剎車也難了。中國最終還是要走民主的道路,這種極權是絕對維持不久的,極權到最後,如果你還堅持的話,就必然要引起社會的惡化,因為你不放權,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今天了,矛盾會越來越尖銳


  老高按:對晚清到辛亥革命、中國嘗試共和的那一段歷史,對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其人其事,大家的看法日趨公允、客觀。最近幾年,所出版的研究和介紹袁世凱的書越來越多,僅我讀到的,就有《晚清有個袁世凱》(趙焰,廣西師大出版社)、《絕版袁世凱》(張社生,文匯出版社)等多本。袁世凱曾孫、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原始(本名袁緝燕)這次回去還參加了張華騰教授的《1912-1915年的袁世凱》新書發表會。這些書可以幫助我們豐富、深化和校正從孫中山以來,尤其是從陳伯達《竊國大盜袁世凱》以來由反覆宣傳、灌輸所形成的對袁世凱的僵化看法。
  原始在接受共識網專訪的後半部分,講的主要是對當代中國,以及海外見到的華人的印象和看法。這些問題,當然與百年歷史是一脈相承的。




數年前袁世凱曾孫、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原始前來紐約舉辦畫展。(高伐林攝)


袁氏後人——共識網訪談袁緝燕(下)

  嘉賓:袁緝燕,又名原始,北美著名畫家,袁世凱曾孫,現旅居加拿大。
  訪談人:左小刀、袁訓會
  時間:2011年6月15日



  (續前)共識網:回到出國的問題。您當時出國是處於那樣一個現實出去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去年《南方周末》一篇文章報道說,從1978年之後,中國有100多萬中國留學生出國,但是到最後僅有27萬多回來,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袁緝燕:我覺得這很正常,因為現在地球這邊是一個大村,地球村,應該這樣,個人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居住。像剛才說的那些留學生,他們的專業學到了一定程度,應該選擇哪個地方適合我發揮,我學了半天,我不能光為了回國,而這個專業發揮不出來,白學了。所以他選擇在哪兒,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私人的問題,他完全有權利決定他居住在哪裡,他在哪兒工作。

  共識網:以前大多數人出去是為了留學,近這幾年有一個新的變化,出現了一個新的出國群體,即所謂“新富階層”,這一塊主要是富人和知識精英。從個人角度來說是一個個人選擇,但是從國家大環境來看,這是一種人才的流失。您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袁緝燕: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就是他在中國大陸生活,覺得不安全。

  共識網:比如?
  袁緝燕:我也認識這樣的人,最近的投資移民,剛才說的是留學生、學者,咱們先不談。就說最近這兩年,大批的有錢人或者是精英,先富起來的這波人,他們把資金都轉移走了,也辦了各國的移民。我也認識其中的一些人,跟他們也談過他們的想法。他們最主要的一個想法,就是不安全,他們覺得這個社會隨時都有變化的可能,政策也隨時有變化的可能,因為過去給人們留下的這種印象、教訓太深刻了。我覺得這是主要的。還有子女教育的問題,第一個不安全主要是人身和財產不安全,第二是子女的教育,在這兒前些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爭着上大學,現在大學教授都跟商人差不多了,所以他們想孩子們在這個環境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嗎?尤其是關於孩子的人品的形成,那你教授都成商人了,我的孩子交給老師和教授,從你那兒能學什麼呀,能得到什麼好的繼承。我想很多人也是為孩子着想。

  共識網:談到教育,我們注意到近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今年建黨90周年,很多學校包括小學,尤其是重慶,在搞唱紅歌,從幼兒園到初中、高中的一些學生,拉到全國各地去“唱紅”,巡迴表演,無形之中將學生帶進了現實政治里了。
  袁緝燕:這個政治化我覺得沒有任何意義,唱紅歌就能解決問題嗎?倡導唱紅歌的人,你過的是什麼生活呀?如果你過着老紅軍的生活,那你甭唱紅歌,大家都會跟你學。做表面文章我覺得沒什麼意義,改變不了什麼。

  共識網:咱們再回到這個話題上,您現在還是在加拿大生活,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加拿大選擇為移民的第一選擇,尤其是中國人。2009年加拿大移民局的一個數據,加拿大投資移民的目標是2055人,其中留給中國名額是1000人,占了近一半。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加拿大?
  袁緝燕:加拿大跟中國好像是沒有可比性,那個社會是一個很樸實的社會,加拿大人很樸實,很安靜,國土面積達,人少,資源豐富,是一個移民國家,各族基本上都是和平相處的。別看現在這麼多人移民,尤其是有錢人正在移民去加拿大,但是很多人前幾年去的,很多人都回來了。我估計即將要去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那兒待不住,他要離開加拿大。

  共識網:為什麼?
  袁緝燕:他們不會適應那個地方的,因為這裡(大陸)現在已經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的一個社會了,只要你有錢,吃喝玩樂,吃喝嫖賭什麼都可以干。每次回國,我看到這些現象,在加拿大是沒有的,那裡的人都在安安靜靜、本本分分的過日子。他們很注重家庭生活、和親人的關係,很維護家庭,像什麼燈紅酒綠什麼的,都是一些很年輕的,素質差一點的或者底層的人去,占比很少。所以,像咱們這裡人,在這兒過慣了,天天晚上吃喝,又去什麼卡拉OK,又這個那個的,各種消費什麼的,到了那兒幾乎沒有人過這種生活。去到那兒覺得很寂寞,好像到山裡休息去了,很快就打道回府了。有些人自己回來了,把老婆孩子留那兒了,就為了要拿到身份什麼的,但是很快夫妻一分居,家庭有可能就出問題了。我覺得對那個社會不了解,或者你不具備那種素質,您還是別去。

  共識網:每次回國能待多長時間?看到中國的變化,有什麼感想?
  袁緝燕:這次時間長,以後我們想每次回來辦完事就走了,就兩個星期吧。好像在海外想故鄉,想念故鄉,真正回到故鄉,就覺得這是我的故鄉嗎,這種感覺。我感到親切的那些人和物都沒了,全變了,就故宮沒變,頤和園沒變。在街上我們去過多少次了,到建德門外那一帶,這是中國嗎?是美國一個城市或者歐洲一個城市,那種親切感沒有了,歸屬感也沒有了,這是環境的變化。另外就是人的變化,你聽說過這麼一個說法嗎,在海外生活久了之後,再回來人就傻了。為什麼變傻了?因為那個環境就是人與人之間很少有這種(鬥心眼)。當然了,你要是在公司高層,你也有鬥心眼的,就是普通人之間大家都是很樸實、很誠懇的,像這種什麼社會上的欺騙、商業上的什麼詐騙、欺騙什麼的幾乎沒有,所以人放鬆了。
  我還聽過一些朋友講,他回國旅行,回來一次丟一個錢包,連着回來幾次都丟錢包,他是南方,回南方。他沒有那種戒心了,就是錢包裝兜里,一不注意就丟了,他沒這個戒心了。因為在加拿大很少有人去偷你兜里的東西,有可能偷你的車,那種事還是有的。但是從兜里偷錢或者偷你的包、搶你的包,都沒有,沒有搶包的。

  共識網:很多“新富階層”和精英選擇了移民,但大部分人仍待在國內。現在中國貧富差距非常懸殊,生活在底層的民眾也特別多。面對的問題也特別多,一個是物價,買不起菜;一個是房價,買不起房。再有就是財產權保護,我自己的房子,說拆就給拆了;我的土地,說征就給征了。您怎麼看待國內的情況?
  袁緝燕:我覺得國內就像你剛才說的,物價也好,拆房子也好,總的說來已經是不正常了,走上了很不正常的一條路,即使英明的領導人想剎車也難了。因為這60多年來,對人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經過好幾代人了,中華民族一些傳統美德都快沒了,快消失乾淨了。我舉一個例子,1953年的時候,我還很小,那時候三反、五反,在報紙上登誰誰誰大義滅親,把他的父親給檢舉了。這種事在社會上我覺得影響震動特別大,同學之間,還有家裡面談論起來都很吃驚了,怎麼把他爸爸給檢舉了呢,怎麼那麼不孝順什麼的,覺得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做這個事情。從那以後,人們就逐漸逐漸把這事,什麼忠孝什麼的,把這個都一點點放棄了,只有一個忠字,就是忠於執政者,什麼哥們意氣,咱們看水滸,特別羨慕水滸裡面的好漢,真是仗義。現在哪有那種人了?我覺得咱們這個民族在這方面已經很難挽回了,要經過很多年才能一點點培養起人的忠厚、誠實。

  共識網:所以清華大學的孫立平教授說中國的潰敗不僅是政治上的潰敗,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是社會潰敗。這方面,毛時代的破壞是不是更大一些?
  袁緝燕:毛時代是更嚴重,但是我覺得鄧時代也不次於他,在毛的那個基礎上,他又來了一個一切向前看。這不得了,一切向前看,又想摸着石頭過河,一個國家沒有大政方針,十好幾億人一個人摸着石頭過河,這不像話呀,這不是一個國家應該走的路。這不是咱倆出去旅遊,摸着石頭過,不行咱們就不過了。十好幾億人怎麼經得起這麼折騰,所以,這個口號都有問題。

  共識網:網上有一幅漫畫,主題就是“摸着石頭過河”。旁邊一座橋,這邊河裡一個人在摸石頭。明明旁邊有橋,你還要假裝摸石頭,大家看不到你有過河的打算,卻看到你在裡面渾水摸魚了。
  今年是中共建黨90周年,您怎麼看中共執政60多年來的變化?
  袁緝燕:這60多年中共還是有成就的,咱們得客觀,實事求是。例如抗美援朝把老美給打敗了,真是揚眉吐氣,中國人受了百年的屈辱,暫且不說死多少人和朝鮮戰爭該不該打,就是這場戰爭確實給了中國人信心,受到了鼓舞;再有統一了中國的疆土,當然了,也出賣了一些地,但基本上疆土能保住了,這麼多民族,尤其像新疆和西藏鬧得那麼厲害,也沒有獨,這個也是不可磨滅的;再有就是甭管用什麼手段,現在經濟發達起來了,老百姓的日子生活水平也確實提高了,這也是成就。但是這些成就背後,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那個可就不好說了。因為取得這個成就,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那可能需要學者來深入研究,我們就不談了。

  共識網:袁世凱在清政府任職,是個非常開放思想的官員,在改革問題上,他主張到國外去考察,學習借鑑西方。作為袁世凱的後人,又長期生活在國外,您覺得中國可以借鑑西方的哪些方面?
  袁緝燕:政治體制上,我覺得那一定是要走“三權分立”的這條路,不能讓一方的權力過大,權力沒有制衡是不行的。當然什麼時候做到這點,我覺得很遠,一個是咱們老百姓,老百姓的素質普遍還是偏低一點。例如我看過一些報道,說選村官,很多人就說給你十塊錢你選我,他就要這十塊錢了,這十塊錢對他說很管用的。
  我覺得咱們中國最終還是要走民主的道路,民主的社會一定要走民主化的道路,這種極權是絕對維持不久的,而且極權到最後,如果你還堅持的話,就必然要引起社會的惡化,因為你不放權,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今天了,矛盾會越來越尖銳。所以,從長遠來看,我覺得民主化、自由化這是肯定的。

  共識網:繞不過去的。
  袁緝燕:對,繞不過去的,是遲早的。
  共識網:今年還是中國加入WTO十周年,您好象也是做了一段外貿生意?
  袁緝燕:很短的時間,也不成功。

  共識網:入世後,問題似乎也多了,傾銷反傾銷官司不斷,人民幣匯率問題吵得沸沸揚揚,等等。您覺得中國經濟在世界背景下,問題在哪?
  袁緝燕:利用廉價勞動力做外加工賺取大量的外匯,這條道已經走到盡頭了。除了從學術文章上看以外,我們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現在在北美買什麼服裝之類的,連普通用的紡織品什麼的,十幾年前都是Made in China,現在都是其他小國家了,什麼柬埔寨、越南等等,都是這種國家。
  共識網:東南亞這些國家。
  袁緝燕:因為你這兒經濟發達了,勞工的工資提高了,各種管理的費用也提高了,人家把廠就挪走了,所以利用廉價勞動力來賺錢這條路已經不行了,這已經走到頭了。
  共識網:最早走這條路的時候,可能還有所謂的“後發優勢”,但現在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了,應該找新的路子了。
  袁緝燕:還是要搞自主的,要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東西,咱們的增長才能夠持續下去。


原始在“袁世凱逝世95年來第一次袁氏後人集體祭拜”中致辭。

  共識網:國外現在對中國,對中國人的印象怎樣?
  袁緝燕:也巧了,上個月我看到一個統計,加拿大人對中國有好感的人的比例,很低很低的,美國好像也差不多。我個人理解這個事,一個是因為現在中國還是一黨專政,在民主國家老百姓看來,就覺得你這個國家不民主,一黨是獨裁的,跟他們的社會制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歷史已經證明了,一黨獨裁的國家都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像前蘇聯、東歐,再往早了說,希特勒,都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
  再一方面,加拿大人對咱們大陸中國人有一些負面看法,是因為我們出國的人給人留下了一些很惡劣的印象。舉個例子,到餐館裡,他們的餐館都是安安靜靜的。假如咱們在吃飯,音量就控制在這個音量,旁邊那個桌子絕不會影響人家,後面那個桌子也不會影響咱們這兒。咱們這兒則是“老張喝喝喝”,“老李,李總來了”……音量都很高。所以,在那種大環境裡,你一桌中國人吃飯,馬上大家目光都集中到你這兒了,因為你破壞了他們那種安靜的環境。
  再有一個,“新富”的這幫人,到處“搶”,一買名牌就十件八件的買,專營店早上還沒開門,外邊中國人就排上隊了,尤其是旅遊那種大城市,像巴黎什麼的,早都成為笑談了,一開門嗡嗡就進去了,你搶這個包,他搶那個包,都那麼干。
  再比如出入公共場所。他們的習慣是什麼呢?就是這個門你過去了,你在放手的時候,會看看後邊有沒有人,如果近距離有人,你不要放手,你等一秒鐘其實他就走過來了,然後傳給他,他說“謝謝”也好,不說也好,通常都會說的,然後進去了。咱們國民的習慣就是,推開門,我進去了,這個玻璃門啪就過去了,後邊有沒有人我不管了,門碰你,也不是我碰的,沒有要照顧後面人的意識。你想,如果你在他那個環境裡,你推開這個玻璃門,過去後你撒手了,這個門用很快速度彈向後面的人,他對你是什麼看法?
  再有一點,我在國際機場遇見過不下兩三次,這個事很多。我不清楚是官員還是富商,三五成群的,在國際機場西裝革履,戴着大墨鏡,手裡拿着電話,一邊走一邊大聲講電話,讓人感覺很可怕。在那個社會裡,只有黑社會成員才那樣。但是我們覺得,我們富了,我不怕你老外了,我現在是富人,我到你這兒是消費來了,是這種心態。可人家怎麼看你呢?都是負面影響,人家看到他們,就要問,剛過去這幫人是幹什麼的?有人能聽懂中國話,就說這是中國人。
  還有一個區別,大陸中國人在海外的形象跟台灣中國人、香港中國人都不一樣的,尤其是這幫當官的或者有權有勢的人,那個派頭不一樣。

  共識網:談到台灣,有些人說,台灣那不是民主,很混亂。
  袁緝燕:我覺得這個民主化已經上路了,不管兩派之間,甚至議員都動手打了,但是這是成長的過程,總比沒上路要強,它已經走在我們前面很遠了。

  共識網:您剛才曾提到現在國民素質可能還普遍偏低,搞民主還挺難。但實際上台灣地區民主轉型時,國民素質似乎也沒有太大差距。國民素質真的對實行民主政治影響那麼大嗎?
  袁緝燕:我覺得有影響,但是什麼事都得又開始,你要是拿這個做藉口,那就永遠也別走了。因為國民素質提高,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台灣就像你剛說的,剛開始也挺亂的,現在逐漸人民也接受了,也適應了。再說國民素質,我覺得現在這個素質還不如解放前的國民素質,因為那個時候底層的人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就安安分分過他的日子,種地也好、做小買賣也好,傳統的觀念、文化都影響他們。現在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連那個都沒有了,只是本能的在生活、在牟利,想起什麼手段就用什麼手段,道德的束縛幾乎就不存在了,這很可怕的。
  共識網:謝謝袁老師。


  相關文章:

  袁世凱曾孫暢談百年歷史和家族

  百年邁不出這一步——高伐林專訪袁世凱曾孫原始

  袁世凱曾孫的青春油畫(組圖)

  與袁世凱曾孫聊袁氏家族百年——採訪閱讀札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圖說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英雄們(第二
2010: 《一個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腐敗生活》告訴
2009: 美記者:中國市場上廉價必需品之豐富令
2009: 新疆的“首先富裕”代表--熱比婭
2008: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 (九)
2008: 對越戰爭中一支最丟人的部隊
2006: 羅馬人的故事 - 羅馬的誕生 (上)
2006: 羅馬人的故事 - 羅馬的誕生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