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毛泽东在莫斯科讲话: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
送交者: ByStander 2011年11月13日13:58:4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毛泽东在莫斯科讲话:打核战争 牺牲三亿人没关系

来源: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tv/dsy/detail_2010_09/29/2669032_0.shtml

play('098f7bf0-3b2b-483c-b2f5-404a950793fc');
核心提示季塔连科:毛主席说,苏联又在发射卫星,苏联又要核扩张,那打起来不是很好了嘛,三亿人民牺牲了,没关系,很快就恢复了,这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会议上说的话。那这算什么意思呢,现在中国不会这样说。毛泽东的说法,现在恐怕中国朋友们也不以为这个是正确的。

凤凰卫视9月2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郑浩:两千年前曹魏、蜀汉、孙吴三国竞逐的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三国之间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要联合谁或是对抗谁,都需要缜密的谋略,更由此决定了彼此力量之间的消长、自身的安危与存亡。本周我们重温中、美、苏三国之间那段激荡的外交历史。看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苏联和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如何纵横捭阖,演绎出一幕现代版的三国志。

毛泽东首次访苏 火车随带大批蔬菜和水果

解说:1949年12月6日,一列满载着蔬菜和水果的火车,悄然离开初冬的北京,它的目的地是当时的苏联首都莫斯科,车上有一位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中国人,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我们知道毛主席一般是不怎么出国的,他总共就出国两次。第一次就是1949年到苏联去,还有一次是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会议,所以他一生之中出国两次,两次都是到苏联。

解说:而就在两个月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

俞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当时对我们国家来讲,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受到美帝国主义和西方势力对我们的制裁,对我们的限制,甚至总想把一个人民政权颠覆在摇篮之中。而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称它为老大哥。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采取热烈欢迎、积极支持的态度。

陈昊苏:10月2日,苏联当时首先宣布承认新中国,然后就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解说:这一份中苏建交公报是在新中国成立两天后签署的,决议从零开始搭建全新外交框架的新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首先与一系列受苏联影响的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俞邃: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后,毛主席以庆祝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作为一个契机访问苏联。实际上这次访问,是新中国诞生之后,谋求苏联的理解和援助,以便我们国家今后如何长远发展的这么一个战略考虑。

美国挑拨中苏关系 毛泽东发文怒斥

郑浩:中国人一向将前苏联称为苏联老大哥,但也许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中苏两国走到一起看似一帆风顺,其实却暗含波折。新中国建国前夕,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大幕,美苏两国在二战中建立的同盟破裂,双方都想拉拢中国进入自己的阵营。而当时中国内战已经接近尾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较量,即将分出胜负。在这东西方冷战逐渐升级,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针锋相对之时,如何对待一个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美苏两国都曾经举棋不定。

俞邃:我们知道在1945年,当时苏联和国民党政府有个条约,而这个条约的里面有一些内容,它是维护二战以后,按照“雅尔塔协定”,维护苏联在远东,包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就是苏方不是一开始就愿意放弃它在中国的既得利益,那就是旅大、旅顺驻军、中长铁路是不是要归还中国的问题。我们新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他一下子走那么远,而且在国外呆那么久,大概一直到第二年二月份才回来。毛主席最后发脾气了,不高兴了。

解说:毛泽东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谈判中苏同盟条约时,美国仍在努力阻止这一同盟关系的建立,1950年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长篇演讲,表示中美利益并不冲突,他称苏联会将新疆、内蒙古、东北等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像外蒙古无一样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身在苏联的毛泽东为了表明自己的反美的立场,并在外蒙古问题上与苏联保持一致,专门写了一篇“答记者问”,以新闻署长胡乔木的名义发表,把艾奇逊骂了个狗血淋头。

解说:“美国帝国主义的官员们,以艾奇逊这类人为代表,一天一天地变成了,如果不乞灵与最无耻的谣言,就不能活下去的最低能的政治骗子。所谓中国共产党是苏联的走狗,苏联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吞并中国这类低能的造谣诬蔑,只能激起中苏两国人民的愤慨,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此外不会有别的结果。”

然而斯大林看到毛泽东这篇文章后很不满意,批评这篇以个人名义发表的文章,完全不能表明中国的官方立场,是一文不值的。当时中共政权仍未能完全取得苏联的信任与支持,而美国也没有放弃继续争取中国的希望。

陈昊苏:在1950年的2月14号,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中苏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非常重要。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中国当时在朝鲜战争上,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有一个较量,那么苏联是站在中国这边的。所以抗美援朝的战争,当然是以中国和朝鲜为作战的一方,和美国联合国军作战的另一方,苏联是给予中朝以战略上的支援。

中美在朝鲜枪炮相向 中苏关系迎来蜜月期

郑浩:朝鲜战争打了三年,由于中美在朝鲜战场上的直接军事对抗,使中美两国关系跌入历史的冰点。美国方面,先是一改以往对台海局势的袖手旁观政策,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随后又向台湾供应一批重型武器,直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而中国国内的反美情绪也大为高涨,全国性的宣传册“三视美帝”号召人们要“仇视美国”,因为它是中国人民死敌,“鄙视美国”,因为它是腐朽的帝国主义国家,“蔑视美国”,因为它是纸老虎是可以被打败的。与此对应的是中苏同盟关系从文本走向现实,激发出火热的战友情谊。

陈昊苏:中苏之间在新中国成立后,度过了一段蜜月的时期,这个蜜月的时期,就是以毛主席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标志的,整个发展是很好的。

任光宣(莫斯科大学教授):我学俄文是从高中,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开俄文,也就是1959年。因为当时在中国的北方,中学里面没有英文,全部都是开俄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把俄文当做第一外语,也是唯一的外语。

普希金《小鸟》:即使在遥远的异乡,我放生了一只小鸟,在明媚的春天节日,我放生了一只小鸟。

任光宣:大江南北一片俄文,作为对苏联老大哥的向往,对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钟楼上红星的向往。

普希金《小鸟》:只要我能把自由当礼物,哪怕只送给一个生灵也好。

俞邃:苏联的文学、艺术包括电影,在二战结束之后,特别是在斯大林逝世以前,我们建国初期那几年,对中国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们这一代人深有体会。

任光宣:苏联的一些主要电影,我们立刻都翻译成中文,并且加成配音。

斯大林时期 中苏之间互相合作帮助

俞邃:那是很鼓舞人心、很鼓舞斗志的。和平建设时期的格调很清新,一方面反映他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又塑造了很多在和平建设时期的新人新形象,品质很高尚,人际关系很好。为集体,就处理公私关系上来讲,摆得也很正。所以那些影片里面,没有西方影片那种很肮脏的、淫秽的东西,格调很清新。

何亮亮(时事评论员):就像那些苏联流行歌曲,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从来没有去学过,但是它旋律就是在我脑海里,那就是你童年时代听过的歌,大概一辈子就不会忘记。

解说:仅仅从1949年到1957年这八年间,中国翻译苏联电影论著和资料,等约2400多万字,出版175种书籍,译制长篇艺术片206部,看过苏联电影的中国观众,达到15亿人次。

何亮亮:在我们童年的记忆当中,中苏是友好的,是兄弟般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而且中国一直在向苏联学习。

陈昊苏:1953年3月5号,斯大林逝世的时候,毛主席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最伟大的友谊”,就是讲中国和苏联之间的这种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当时周总理还亲自带队,中共中央派了高级代表团,到苏联去参加吊唁活动。

俞邃:在斯大林时期,中苏关系总的来讲,还是比较正常的。虽然我们对斯大林有一些意见,但是还是维护他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地位。所以在斯大林在世,也就是1953年3月5日去世之前,中苏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厉害冲突。

解说:1953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批评金门炮战 中国共产党不买帐

俞邃:赫鲁晓夫开始所谓羽翼没丰满的时候,对中国的需要还比较多,在处理旅顺港的问题上,在处理中长铁路问题,他比较顾全大局。到后来慢慢以后,他翅膀比较硬以后,有些做法就有些离谱。

任光宣:民间有这样一个话,你想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俄罗斯。你想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民族它的民族性有很多极端的地方,好走极端。赫鲁晓夫本人他是矿工出身的,这个人格就是暴躁,对,暴风雨,所以他在联合国可以脱下鞋来敲桌子。他可以话呢,在参观洛杉矶的时候,因为洛杉矶市长在发言中,对他稍有不敬他就拂袖而去,而且要离开美国,后来的话呢。下面的葛罗米柯当时是外交部长说,美国的这些官员对我们不好,我们人民还是好的,我们到人民中间,所以他不管当时的加州州长,然后的话呢就在大街上行走,最后人民还是向赫鲁晓夫打招呼。那么在整个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这个跟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他也是采取了老子天下第一,我说了算。

俞邃:比方对美的关系,就过分强调了和美国的合作。

对我们1958年金门开炮,当时我们是出于牵制蒋介石的考虑,不是要收复台湾,那么赫鲁晓夫就很害怕,很担心我们用武力来试试资本主义的稳固性,就批评我们。

任光宣:那么用这种做法和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交往的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买他的帐。他本人的性格又是好走极端,作为一个大国领导,应当说不应该随便的骂人,但他就可以骂人。

解说:曾经参与起草中苏大论战关键文章的人民日报记者崔奇,在他的著作《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中披露,1955年,刚刚上台不久赫鲁晓夫表面上与中国的关系友好,私底下却曾经向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中国人很危险,中国人是黄祸。而在1960年赫鲁晓夫甚至在华沙条约峰会上,影射攻击毛泽东:如果一个老头子不明智,等于一双破套鞋。

任光宣:应该说不应该与党与党之间的这个拉破脸皮,他可以拉破脸皮,这就是性格一种极端。

解说:1962年,中苏大论战开始的时候,中国方面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简称为二十五条,当时的毛泽东表示这是要告诉苏联,苏联共产党的总路线,不是中苏会谈的基础,中国有自己的一套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FBI斥资百万买报告

郑浩:赫鲁晓夫的前任斯大林在任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对领导人。但在中国国内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支持毛泽东的政治对手王明,并将毛泽东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相提并论的做法,这些都令毛泽东心存不满。赫鲁晓夫是斯大林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他出身贫寒,早年长期在乌克兰工作,放过猪,做过矿工,曾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二战期间曾参与指挥基辅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后来因为在乌克兰实行相对务实的农业政策,而被斯大林所器重。斯大林在位期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怀着一种据他自己说,像对父亲对师长般的深切崇敬,然而在斯大林去世后不久,赫鲁晓夫就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决定,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毛泽东的评价是,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

俞邃:本来二十大的议程中间,没有专门谈斯大林问题,那么他后来在一次,在这个二十大结束的半夜,临时,当然有准备的,做一个《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一个报告。

解说:当时苏联最大的对手美国,显然也已经嗅出在苏联内部正在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化。中央情报局专门斥资一百万美元,想要搞到这份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指责斯大林是暴君,他称斯大林排众议采用高压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把数百万富农强行流放到西伯利亚与中亚。由于措施不当,斯大林农业改革造成多处地方出现饥荒,其中的乌克兰大饥荒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另一方面,斯大林在30年代所领导的,所谓“肃反”中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和其他反对派人士,展开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成千上万的人被处死,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

俞邃(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这个报告对斯大林来讲,有人说叫全盘否认斯大林,但是,对斯大林错误的描述,带有人身攻击这些东西,确实影响不好,引起很大的震动。所以当时毛主席最初的评价,就是说赫鲁晓夫谈斯大林问题,一是揭开了盖子,说明这是好事情,第二是捅了乱子,主要是认为这么重大的问题,也没和兄弟党商量,把斯大林说得等于丑化的这么一种描述,是人们不能接受的。按照毛主席当时认为,斯大林的功过,是三七开比较合适,因为这个斯大林问题,不是光是苏共一个党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共运的问题,但也涉及到中国党内的利益问题。

何亮亮(时事评论员):毛泽东不喜欢赫鲁晓夫,因为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因为赫鲁晓夫推动了苏联的自由化,或者是改革,这是一方面。可是另一方面,赫鲁晓夫确实是对中国有那种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他也不喜欢毛泽东。

郑浩:对斯大林的功过毛泽东会经评价是七三开,功大于过,在1962年到1964年的中苏大论战期间,中共党中央曾经专门的起草的九评中专门有一评,关于斯大林问题,表达中国对斯大林的看法,而让更多中国人对那段历史记忆深刻的是“苏联修正主义”这个名词。修正的原意是改正,修改使其正确。但是当时中国提出的修正主义的概念,专门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它意味着它不是对错误的修正,而是对真理的修正。九评文章中的第五评,“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第六评“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第八评“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讨论的都是关于修正主义的问题。

俞邃:赫鲁晓夫二十大的报告,有很多的偏差和问题,但是有一点,他认为世界大战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这个论战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

美苏展开“和平竞争” 中国大搞阶级斗争

季塔连科(俄中友好协会会长):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的人民有很多成就,所以苏联一直以为,应该给美国建立政策上的和平共处关系。那时候毛泽东还是周总理,提出了跟印度的尼赫鲁一起提出了五项和平共处原则,苏联实际上就是执行这些原则。我们是住在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有发展中的国家,在这个世界有什么帝国主义的发达国家,有社会主义的国家。人们已经提出了,这些国家这些制度,是应该用在经济上,在文化上,在学术上互相比赛的,老百姓知道,在这个比赛中谁得胜,老百姓就支持谁,不是战争问题。

何亮亮:但当时中国还是比苏联激进,比方说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很有名的“厨房辩论”。那个“厨房辩论”很有名,赫鲁晓夫是有点气愤,他被那种美国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激怒了,所以他说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厨房。但是当时在中国官方的媒体,主流的意识形态里,认为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就完全否定它。中国当时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是斗争,可是修正主义是不斗争的,是调和矛盾的。

季塔连科:毛主席说,苏联又在发射卫星,苏联又要发展核扩张,那打起来不是很好了嘛,三亿人民牺牲了,没关系,很快就恢复了,这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会议上说的话。那这算什么意思呢,现在中国不这样说。毛泽东的说法,现在恐怕中国朋友们也不以为这个是正确的。

何亮亮:就是以共产主义阵营的大论战来看,当时中共对苏共的批判,方向是错误的。

解说:赫鲁晓夫向美国示好的做法,带来了冷战中的第一个缓和期,但却随着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而结束。1959年5月,苏联与古巴卡斯特罗新政府建交,赫鲁晓夫利用这个机会,将导弹运进古巴,部署在美国的后院,危机步步升级,几乎触发核爆。最后时刻,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达成协议,赫鲁晓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导弹,而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导弹。赫鲁晓夫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让美国从苏联的邻国撤出导弹的目的,这次事件被视为冷战的高峰和转折点,但也被赫鲁晓夫拿来作为有力的证据,证明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

何亮亮:苏联当时主张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和平竞赛,还有像赫鲁晓夫的“全民党”,即苏联共产党可以向所有拥护共产主义的人都敞开大门,这个就被中国痛斥。因为共产党应该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它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苏联这样做,好像就把共产主义政党的阶级性给抹煞了,变成一个谁都能来参加的政党。

郑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虽然让新中国在建国初期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但是苏联老大哥的绝对领导者姿态,却也让中国逐渐难以接受。随着分歧的加大,中国对苏联老大哥的无限景仰,转化成了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批判。

0%(0)
0%(0)
  毛泽东谈话的方式就是如此 - chatting 11/18/11 (221)
    U Mao dad fighted for USSR!  /无内容 - ccplie 11/14/11 (230)
  在毛匪眼里,三亿中国人不过是三亿只蚂蚁而已。  /无内容 - ByStander 11/13/11 (18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马列理论和道德正义不可得兼 - 蔡元培
2010: 《钗头凤》连珠:刀枪剑戟
2009: 孙中山有没有出卖国家领土(东北和蒙古
2009: 总参某部要注意了!战争不远了!
2008: 刘少奇的叛卖事实的认定
2008: 再议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动机
2007: 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 (ZT)
2007: 莫忘牛满江现象 (ZT)
2006: 从美国选举想到周谷城
2006: 读零加一中有感:也谈美国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