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日军俘虏为何称中国远征军是国际上最厉害的?
送交者: ByStander 2011年12月17日17:37:1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日军俘虏为何称中国远征军是国际上最厉害的?

      核心提示:

       杨毓骧:日本人看到我们几个,没有见过这个兵是什么兵,(日本人中)有一个讲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就问我们几个,你们是哪里的,哪部分的,什么兵。我们就回答,这个印象很深啊,六十多年了,我们就是说我们是中国驻印军,在印缅作战的。当时这个日本兵听见以后,日本军官听见这个话,非常,对我们是肃敬啊,他就用中文讲,用汉语讲,在缅甸的18师团全被你们消灭了,你们远征军啊,国际上最好、最狠、最厉害的。但是他最后一句他说,我们二十年以后我们还要回来。我问他名字,我现在永远都记得,他是京都人,清水廉男。 (博讯 boxun.com)

      凤凰卫视2011年11月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七十年前,十万中国军人远征缅甸,异域喋血,命葬他乡。七十年后,胡康河上的白骨流落异乡的孤魂,他们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司仪:远征军阵亡将士忠魂入园,奏安魂曲。

      解说:《凤凰大视野》十集呈现,七十年的远征。

      窦文涛:驼峰航线已经达到人类航空运输的极限,可就这么援华物资还是不够用,本来就不够用了,到底怎么分这物资,俩人还针尖对麦芒,哪两啊?说起来还都是美国人,一个史迪威、一个陈纳德。这两人的个性刚好相反,你看史迪威,他代表正统的美国陆军,人家可是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这家伙派头,所以史迪威难免有点瞧不起陈纳德,像是个野路子的,就跟个体户似的。那反过来陈纳德呢,照咱中国话讲,他是一个比较讲江湖义气的人,对蒋介石夫妇忠心耿耿,所以他有点瞧不上史迪威,怎么老骂蒋介石呢,老批评蒋介石呢,蒋介石大小也是一个国家元首,连点面子都不给。你看,有这矛盾。

      当然,更关键的是分歧是战略上的,照陈纳德的战略,他这飞虎队创造神话,他这野心增大啊。他说,白宫,你只要再给我250架战斗机、轰炸机,得了,别的仗我看也甭打了,就我们飞虎队,小哥几个轰炸日本去,从空中就让日本给他打败了。可是,史迪威想得可能现实点,他觉得这空中打击,驼峰航线成本太高,所以还是主张在陆地上组织反攻,那不也有个优先分配物资到哪儿的问题吗。

      这白宫最初是采纳陈纳德的(战略),所以到1944年底,十四航空队这飞机规模将近一千架。但是这一打,什么事就怕算账,成本太惊人了,陈纳德的飞机出动一次,就要消耗驼峰运输六次的物资。而且日军他也有对策,为了应付你这美军轰炸,他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攻势,把陈纳德在湖南、广西等地基地给夺了。所以后来白宫又重新捡起了史迪威在1942年就提出的计划。于是才有了“十万青年十万军”,才有了气壮山河的缅北和滇西大反攻。

      解说:史迪威一直没有忘记,1942年初夏的惨败,从远征军退到印度的那一刻起,他就发誓要雪耻,要沿着失败的路打回去。1942年,中国退到印度的两个师(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被整编成中国驻印军,这支部队被史迪威带到印度的兰姆伽基地,用全套的美式装备武装,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式军事训练。但是仅靠两个师在缅甸北部发起反攻,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当时中国军队的后备力量,也不足以满足要求。所以1943年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大后方的青年学生,加入中国驻印军。

      当时还不满18岁的杨毓骧就是响应这个号召报名从军,成为一名远征军士兵的。

      杨毓骧:当时不满十八岁,年轻的很,当时在印度兰姆伽军营当中拍摄的。
      记者:这个装备是?

      杨毓骧:这个装备是美军的装备,当时我们的衣服换了,(但是)没有配胸章、帽徽。

      解说:杨毓骧那时候在西南联大的中山中学念高中,滇西的老家施甸1942年被日军占领后,经济来源就断了,当时住在他上铺的一个马来西亚同学,也是这样的情况,于是他们两人商量后,就发动了一批同学报名参加青年军。

      记者:这个是以前老的西南联大了。
      杨毓骧:对,这个就是原来老的西南联合大学。

      记者:那时候你们也经常来这里吧?

      杨毓骧:经常来的,我们读书啊,中学时候。

      解说:由于要接受美军训练,所以对青年军的要求,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那时后方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光是西南联大就有八百多人从军。在西南联大的旧址,有一块八百学子从军的纪念碑。

      杨毓骧:你看这个834个(学生)。

      记者:有校长或者高层人士的子女参加吗?

      杨毓骧:有的,我刚才说有一个是张奚若的侄子,教务长的侄子。

      记者:梅祖彦是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的儿子。像这些人有牺牲的吗?

      杨毓骧:牺牲的也不少。

      解说:从1943年起,这些青年学生中断学业,分批飞赴印度兰姆伽接受军事训练。经过体验和文化考试,杨毓骧和一批同学被编入青年军第207师。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他们来到昆明郊区的机场整装待发。这些身穿灰军装的青年学生大多是第一次坐飞机,而他们前往印度,要飞越的就是当时的驼峰航线。

      杨毓骧(中国驻印军老兵):我们就是看见以后,祖国的山河,那个风光心情非常澎湃。

      解说:刚上飞机的新鲜感过后,机舱里悄无声息,大家看着下面的山河,或许都在默默地想念自己还在无沦陷的家乡。

      三个小时过后,飞机飞过缅甸的茫茫林海,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邦,最后降落在机场。

      兰姆伽是印度比尔哈省的一个小镇,据说在它80英里以北的地方,就是当年唐僧取到真经的如加雅城。兰姆伽原来有一个一战时,英军关押意大利俘虏的战俘营,后来史迪威把它改为驻印军的训练营。在二十平方公里的营地里,这些中国青年学生,换上了崭新的美式或英式军服,开始了他们既艰苦又新鲜的训练。
      杨毓骧:背心、毛衣、绿色的毛衣,和绿色的毛袜,黄色的胶鞋,裹腿也是个毛呢的,然后我们洗洗澡,把这些衣服都穿一穿,出来了,各个都全部的干干净净的,成了个英国士兵了。
      记者:大家互相看着觉得很有意思。
      杨毓骧:心情也就非常愉快,也忘记了任何的不愉快。
      解说:杨毓骧被分在汽车驾驶连,其他技术兵种还包括炮兵、战车,通信卫生等训练班。
      杨毓骧:一个是通过沙漠的训练。还有森林、丛林、山上凹凸训练。
      美国军官:当你们面对敌人的时候,一定要顾三点,行动迅速,不要暴露自己,先发制人。
      杨毓骧:他就是用形象化的教育,首先让你自己去摸索去干,所以说我们学得比较快。

      戈叔亚(抗战史专家):史迪威说过一句话,一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如果是你经过最好的装备和新的思想的训练,可以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这是他说的话。他在兰姆伽训练的时候,史迪威这个老头子跟中国士兵一样,在地上摸爬滚打。他一直看着训练出一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口号就叫打会老家去。史迪威就一直坚持着这样。

      解说:在印度的日子过得很快,从1942年7月到1943年1月,驻印军在兰姆伽埋头苦练了六个月。这个时候,反攻缅甸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驻印部队合并为新1军,直接归史迪威指挥,郑洞国为军长。一年前抗命,带领38师撤往印度的孙立人没有降职,反而升为副军长,同时兼任38师师长。22师师长仍是廖耀湘。这时的史迪威,已经不是第一次入缅作战时,诸事不顺的参谋长了,和他南辕北辙,只听蒋介石话的杜聿明,九死一生后回中国了,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的罗卓英,也被蒋介石召回,换来了温和敦厚的郑洞国将军。而孙立人这位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才生,和西点毕业的史迪威沟通起来非常默契。总之,此时的史迪威处在他军旅生涯中最风光的时候,手头握着装备精良焕然一新的十万大军,可以调动上百架飞机,和中国战区的援华物资。是时候实现他的“人猿泰山”,也就是著名的“Y计划”了。

      美国士兵称呼史迪威Uncle Joe,而中国兵则叫他老乔,现在老乔的计划是中国驻印军,也就是X部队,从印度反攻缅甸,打通印度到中国的陆地通道,而新组建的滇西远征军,也就是Y部队将从云南怒江以东,向日军占领区反攻,中国远征军将要分别从印度和云南重返缅甸这块耻辱之地。而孙立人和他的38师,成为缅北反攻的先锋,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军费开支,全部由美国政府提供,步兵能在作战中,能得到空军的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

      戈叔亚:我觉得美国人作用是非常大的,缅北作战,首先物资,所有的你穿的一身的物资,你的枪炮、子弹、汽油、汽车,包括吃的东西,穿的东西,所有的全部都是美国的。在战争当中,有大量的机械化和大量的物资保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解说:留在缅甸的广东籍老兵林峰,当年是滇西远征军,他要带我们去找的老兵钟云清,六十八年前曾经参加过缅北的反攻战战役。
      记者:你们这些老兵经常见见面聚会一下吗?
      林峰:没有,一个东一个西太远了,有的在密支那,有的在仰光,有的在东吁,太远了。
      记者:大概还有多少人?
      林峰:我们晓得的有十多个人,但现在很难见了。
      解说:钟云清是广西北流人,当年是38师参加缅北反攻的第一批士兵,他说部队1944年1月18号出发,24号和日军交火,一直就打到6月。
      钟云清(远征军老兵):日本人早早地做好工事,大树脚挖空了,大树上面有哨兵,他放哨。我们的搜索部队,派出一班人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很奇怪。后来我们慢慢晓得他做这个工事,大树脚挖空了。
      记者:躲在里面?
      钟云清:躲在里面他就看着你们进来,他不打,进来一下子就包围了,打死。
      解说:38师当时的任务是消灭盘踞在野人山胡康河谷的日军,掩护后面的美国筑路工兵修筑中印公路。而这片深不可测的丛林,正是两年前几万远征军命丧黄泉的地方,更为凶险的是盘踞在这里的日军,是赫赫有名的第18师团,它的前身是日军久留米师团,“七七事变”开始就侵入中国,参与国南京大屠杀。 1940年18师团调往越南,训练丛林作战,后来参加南洋各岛战斗,一直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菊兵团。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居然敢进入胡康河谷这个鬼门关来作战,更没有想到这次和他们交手的,也是一支没有打过败仗的部队,孙立人的38师。那时候在丛林里的相互联络很困难,因为树上有隐藏的日军狙击手,怎样区分敌我呢?钟云清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钟云清:用鸣枪来做记号,我们冲锋枪打三下,嗒嗒嗒,那边是我们的部队,他也打三下,嗒嗒嗒,这样我们就晓得了,这边是我们的部队。日本人也是用鸣枪作联络,他们是卡克卡克,用鸣枪作联络。

      钟云清:回来看到骨头很残忍。
      记者:你们反攻回来时候也过了野人山。
      钟云清:有骨头,一堆一堆的。
      记者:你们部队能帮他们埋一埋埋一些尸体吗?
      钟云清:没有那时候没有时间埋。
      记者:你们也在打仗?
      钟云清:自己也顾不上,衣服发的新的,没有一次水洗过就烂了。没时间嘛,天天打,那个雨水天打湿了,穿着就干,干了又打湿了,又穿着干,很厉害啊。我是第四班的班长,上士班长。十六个人,打到猛拱那个地方还有五个。
      记者:最后就只剩下五个人了。
      钟云清:病的病死,负伤的负伤,打死的打死。

      窦文涛:这仗要这么打下去太艰难了,驻印军就这么着,在缅北的丛林里打了几个月,可是进展太慢,面对这种局面,孙立人将军想到了中国古代的迂回战术。怎么迂回呢?用适当的兵力,在正面攻击,吸引敌人,然后主力在森林中开辟道路,绕到敌人背后去,截断他们的补给线,然后前后一包抄。您还甭说,这种战术一试就灵,居然在丛林战当中屡屡奏效,这把中国军队斗志,信心全给打出来了。

      后来在于邦这么一个地方,一场仗打了七天七夜,我军伤亡二百多人,而日军呢,日军死伤是咱们的七倍。后来我军渡过大龙河,38师乘胜往前追击,在路上发现一些丢弃的纸条,上面字迹歪斜,日军留下的,上面写什么呀?中国弟兄不要追吧,这一仗我们打败了,孟关再见。如何处置于邦战役当中的日本俘虏?参谋长就要请示孙立人了,孙立人说你去审一下,凡是侵略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

      解说:于邦战役后,缅北的整个战局开始转变,中国的军队越战越勇,节节推进。1944年3月,中美军队联手攻克瓦鲁班,将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赶出胡康河谷。据缴获的日军报告称,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队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我军损失惨重。

      3月到6月,中国军队连克缅北的加迈和孟拱,田中新一师团长,率18师团的一千五百多名残兵仓皇南逃。在孟拱附近的一个山谷里,竟有两千多名装备齐全的日军,被中国军队集体困死。

      戈叔亚:有一个日本的高级军官,他叫做服部卓四郎,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大东亚战争》,他把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军队,和从印度通过训练反攻的驻印军,进行了些比较。他就说在中国大陆,日本人的一个大队,就是日本人的一个营,可以去进攻中国的一个师,并且把中国的一个师打败,但是在北缅,中国驻印军的一个团,可以进攻并且打败日本的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营。有时候中国的一个营,也敢于向日本的一个营的防御阵地发动进攻,他这个评论的结果就是说驻印军,在有大量的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跟日本人,一对一进行较量了。

      解说:驻守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日军,还没有意识到大战将至,5月16日,史迪威实施了他一生中最为冒险的举动,美国空军大规模空降突袭密支那。
      戈叔亚:这个是冒险一点了,因为日本的主要兵力在前线作战,他是来了一个偷袭。我觉得史迪威他是一个军人,像打这种偷袭战,他是很喜欢打的,而且要点是他觉得日本人可能看不起中国人,他们在机场旁边布置的人员不多。突然,有中美混合的一支穿插部队,走了很多天山路,突然占领了这个机场。这支部队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他占领了机场以后,坚持(守卫)机场几天,飞机就运来了大量的人员守住了机场。这是打密支那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解说:5月18日,62岁的史迪威将军,全副武装飞抵密支那,亲自督战。密支那战役转入地面争夺战,驻守日军拼死抵抗。战斗呈胶着状态。7月7日,在抗战爆发七周年的纪念日,身处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等将领,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8月1日深夜,由一百零四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起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逃出战壕,投入滚滚的伊洛瓦底江。

      驻印军207师的杨毓骧,没有参加最早的缅北反攻,他们这批青年军,当时计划是要投入到太平洋战场,配合盟军攻打日本三岛。就在大家摩拳擦掌,整装待命的时候,得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在回国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批日军战俘。

      杨毓骧:日本人看到我们几个,没有见过这个兵是什么兵,(日本人中)有一个讲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就问我们几个,你们是哪里的,哪部分的,什么兵。我们就回答,这个印象很深啊,六十多年了,我们就是说我们是中国驻印军,在印缅作战的。当时这个日本兵听见以后,日本军官听见这个话,非常,对我们是肃敬啊,他就用中文讲,用汉语讲,在缅甸的18师团全被你们消灭了,你们的远征军啊,国际上最好、最狠、最厉害的。但是他最后一句他说,我们二十年以后我们还要回来。我问他名字,我现在永远都记得,他是京都人,清水廉男。

      窦文涛:这清水廉男,后来也不知道回去怎么样了,反正二十年之后,也没听说他回来过,当年他说这话可能不服气。可不服不行啊,看看第18师团指挥官最后的下场,水上源藏少将,当时他被命令要死守密支那,战到最后,不准投降,不准逃跑。可是到后来这死守也就变成守死了,水上源藏眼看大势已去,自己跑到伊洛瓦底江边的一棵大树下面,拔枪自杀。

      1944年8月5日,日军第18师团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打破了。密支那也成了日军在亚洲战场仅有的三个“玉碎”地之一,咱叫全数歼灭,一个不留。日军管这叫“玉碎”,八十天的艰苦战斗,中国驻印军上万名官兵的性命换来这场胜利,这场胜利在整个亚洲战场上,那是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出征的时候,戴安澜将军讲过,此次远征军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后来戴安澜的这个愿望,在他牺牲两年后,由他的安徽同乡孙立人实现了。密支那战役胜利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印公路可以加速修建了,意味着驼峰航线可以永远载入史册了。因为飞机可以走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昆明、飞重庆。这个意义太大了。而与此同时,正当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跟日军鏖战的时候,滇西远征军也结束了两年的怒江对峙局面,开始了滇西大反攻。

0%(0)
0%(0)
    that is ccp spy writting  /无内容 - ccplie 12/19/11 (216)
    中苏珍宝岛之战真相:中国ccp惨败 - ccplie 12/19/11 (318)
    Mao lost many people than US - ccplie 12/19/11 (199)
    毛泽东, a dog of斯大林 - ccplie 12/19/11 (212)
    Mao fighted for USSR dad  /无内容 - ccplie 12/19/11 (20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大清的赔款弄残了大英帝国?
2010: 唐太宗是王羲之粉丝 设计骗取王羲之真
2009: 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
2009: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是最无耻最荒谬的
2008: 这个定理不仅不是个东西,也太不知趣了
2008: 祸国泱民的退休双轨制
2007: zt: 粟裕为什么与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2007: 探访华南虎故事背后的真相zt
2006: 60年前东京大轰炸后地狱一般的真相 (Z
2006: 柞里子:谁更适合推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