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Lao Tan:诸葛亮评传
送交者: laotan 2013年02月20日20:07:2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诸葛亮评传: (Lao Tan)

三国时蜀国没有设史官, 基本上没有留下有价值的文献供历史研究者参考,历来评传诸葛亮者主要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准的《袁子》,鱼豢的《魏略》,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王隐的《蜀记》等为参考资料,本文作者评传诸葛亮则主要是从诸葛亮自己留下的文字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再根据常识进行分析判断,力求尽可能实事求是的还原历史。诸葛亮的崛起据说是从《隆中对》开始的,本文也就从《隆中对》辨伪开始。

一、 隆中对》辨伪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6年冬-207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就有了《隆中对》。《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据说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战略构想。

隆中对》全文为: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由于隆中对》中诸葛亮所预测的大多数事件什乎都在以后的实践中兑现了,所以《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谋略的最高表现,有“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之说。

     隆中对》是“三分天下”的原因,还是三分天下”的结果,也就是先有隆中对》而后有“三分天下”,还是先有三分天下”而后有《隆中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隆中对》最先见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没注明出处,来路不明。作者认为隆中对》有很大的可能是“马后炮,是陈寿基于历史背景的艺术创作。理由于下:

1.               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是在公元206年冬或207年春,陈寿(233297)在公元280年才开始撰写《三国志》,时间跨度近80年,当时没有录音及笔记,在场的只有诸葛亮与刘备两人,80年后整出了这样一篇才华横溢的谈话令人难以想象。如果把其中第二人称的“将军改换成“刘备,就是一篇历史的总结。

2.诸葛亮是山东临沂人,14岁才离开山东, 应当还是一口的山东临沂口音(临沂土话非常难懂)。 刘备是河北大叔。当时没有普通话,二人第一次交流时是有语言屏障的,这一大篇文绉绉的谈话刘备是听不懂的。我请了一个山东临沂朋友用他们本地话读了一遍《隆中对》,连蒙带猜也就能听明白10%,不信你试试。

3.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他经历的重大事件都有记述,对他与刘备的初次会面也有提及“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其中有“咨臣以当世之事”意为向我咨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诸葛亮肯定是回答了刘备的咨询,但怎样回答的没有说明,如果有《隆中对》,诸葛亮应当引为自豪,因为历史是按他的设计发展的,一定会在“咨臣以当世之事”后面大书特书“臣答以先取荆,后取益,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等”,但是没有;另一当事人刘备终其一身也没有提到《隆中对可见隆中对》之说存疑。

4. 隆中对》有多处明显的矛盾,经不起推敲。其一, 隆中对》中前文有“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之说。后文又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去打曹操。既然曹操是如此强大,为什么在跨有荆、益之后不顺流东下打势力小得多的孙权,这样胜算不是大得多吗?《隆中对时曹操并没有篡汉,孙刘还没有联合破曹,打孙权和打曹操没有道义上的差别。后文的避弱打强与前文的避强打弱有明显的矛盾,看得出是不懂军事文人的手笔。其二,隆中对》道义上也有矛盾,既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同时又要刘备去抢夺比自己还要更正宗的“帝室之胄”刘表,刘璋的地盘。这是强盗的行径,毫无“信义“可言,把如此矛盾的两件事摆在一起,诸葛亮说话不应当是这样毫无逻辑。

5.隆中对》中制订的战略与诸葛亮后来所执行的战略完全是两回事。 其一,隆中对》中制订的战略是“天下有变”才伐魏,后来诸葛亮执行的是“天下无变”而不停的伐魏。理由是“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见《后出师表》。《后出师表》中北伐的理由与《隆中对“天下有变”才北伐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如果《后出师表》为诸葛亮所作隆中对》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其次,隆中对》中有千里分兵的军事常识错误,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一战略受到了毛泽东批评)。在后来的北伐中,魏延提出要分兵一万与诸葛亮夹击潼关, 诸葛亮觉得冒险没有同意 (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很难想象他会作出如隆中对》那样冒险的战略决策,如此看来隆中对》根本就不是出自懂军事诸葛之手。

 

6.隆中对》中对四川的描述与《后出师表》中对四川的描述完全不同。 隆中对》中对四川的描述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词态语态何等激昂。《后出师表》中对四川的描述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词态语态何等沮丧。沃野千里,天府之土”VS益州疲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VS“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去何只十万八千里。 不可能益州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由“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变成了“益州疲弊;其战略地位从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到了诸葛亮的手里就成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果真有《隆中对就是后面的诸葛亮否定前面的诸葛,自己打自己的嘴吧。可以看出这两篇东西根本就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7.诸葛亮家与刘表是世交(叔叔是刘表的好朋友),诸葛亮后来又因为老婆的关系成了刘表的亲戚,与刘表走动密切,生活上受到了刘表集团不少关照。第一次与陌生人(刘备)交流就要人家去抢自己世交、亲戚的地盘这不太合适吧?刘备会怎么看待诸葛亮的人品? 买亲戚求荣?   这话要讲也得以后混熟了再讲。

8.刘备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纯属偶然,不是诸葛亮所能算计到的。荆州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四种可能的归属:一,刘表父子占领;二,曹操凭武力占领;三,孙权为了报父仇武力占领;四,刘备占领。在正常情况下,前三种可能性是有的,而第四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小概率事件。当时刘备兵不满四千,靠武力没门,刘表父子让位也是梦想,这一点诸葛亮与刘备不可能不知道。我们假设刘表不病死刘备是占不了荆州的;曹操占了荆州不去打孙权刘备是占不了荆州的(当时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是建议曹操先稳定荆州而不去打孙权); 孙权投降曹操刘备是占不了荆州的;孙、刘不联合抗曹刘备是占不了荆州的;孙、刘联合抗曹失败刘备是占不了荆州的;只有孙、刘联合抗曹胜利刘备才有可能占有荆州;最终荆州还是从东吴借的。所以刘备占有荆州纯属偶然,不是诸葛能预先知道的。如果不可能预先知到能占有荆州,那就更不能预先知到刘备能占益州。张松本是要献益州给曹操的,如果不是曹操怠慢了张松,益州就是曹操的了,刘备又岂能占益州。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全是靠运气, 而不是靠算计。所以隆中对》中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的设想更接进于马后炮。有如此多的疑点,《隆中对》无疑是文人的艺术创作。

0%(0)
0%(0)
  志大才疏,屡败屡战.  /无内容 - 部长 02/21/13 (1673)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联合国微博昨发帖悼小平
2012: ccp人对战争& raping的不道歉
2011: 落英请进
2011: 谁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国家还有资格
2010: 蒙古不是中国—西藏与中国的历史关系(
2010: 公主神话——西藏与中国的历史关系(1
2009: 齐婕: 戏说历任中共领导人的男人味
2009: 江青当年怎样引起毛泽东注意的
2008: 《荒漠甘泉》与《毛主席语录》
2008: 三叠阵的威力——原州麦子原一战得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