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凭什么永垂不朽?
丁启阵
人类历史,少说也有万余年了。其中有文献记载的部分,也已经有三四千年之久。在这千万年的历史上,到世上走过一遭的人,累计起来,数以亿兆计。想要从这亿兆之数的芸芸众生间突围而出,留下姓名,让人记住,让人讲述,让人敬仰,一言以蔽之曰“永垂不朽”,谈何容易!
毫无疑问,春秋末期的军事家、齐国乐安郡(今山东省东营市辖广饶县)孙武或称孙子的,是一位突出于芸芸众生间的永垂不朽人物。
一个人,怎样才能永垂不休呢?古人概括了三条标准:立德,立功和立言。
对照这三条标准,军事家杀人如麻,一将功成万骨枯,靠立德永垂不朽,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就只有立功和立言。
根据司马迁《史记》孙子传的记载,孙武之功,是在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任命为将军后,“西破强楚”,帮助吴国“显名诸侯”。这样的功劳,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孙武之所以永垂不朽,大约一般人都会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他二三十岁时所写的一部由13篇组成的兵法著作,即后世所说的《孙子兵法》。
这一部只有五六千字的兵法著作,享誉古今,的确是事实。
《孙子兵法》,问世之后,受到了世人的重视,历代著名学者、军政巨人,纷纷加以赞扬。韩非子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例如,魏武帝曹操曾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诸葛亮说:“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唐太宗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苏轼说:“古之言兵者,无出孙子矣。”近现代,孙中山、毛泽东亦曾称引过《孙子兵法》。
但是,我认为,对普通民众而言,孙子之所以名扬千古,还跟司马迁讲的孙子练兵故事有关。那便是,孙子以兵法求见吴王阖闾时,阖闾派出宫中美女180人,让他用兵法训练。结果,孙子在斩杀被任命为左右队长的吴王阖闾的两个宠姬之后,宫女们都不敢嬉笑,按照命令,认真演练起来。纪律严明之后,“虽赴水火犹可也”。
《史记》孙武传,绝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上述故事,介绍孙子担任吴国将军之后的作为,却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由此可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其实更重视“无韵之《离骚》”的部分,即文艺的部分,故事的部分。他懂得,即使是历史著作,其读者也是喜欢听讲生动有趣故事的。
没有训练宫女练兵的故事,孙子传的文字将无比骨感。
相比之下,附在孙武传中的其后世子孙孙膑的故事,又是帮助齐将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又是跟同学庞涓的冤仇相报,内容比其百年前的祖先孙武传部分充实多了,以至于有喧宾夺主之嫌。
除了训练宫女兵法这个香艳故事外,有一批出色的后世子孙,其实也是孙子永垂不朽的砝码。
此外,孙氏后裔的若干人物,例如三国东吴国君孙坚、孙策、孙权,也对孙子的永垂不朽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此所谓“光宗耀祖”。
总结一下,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永垂不朽,最好是有点香艳的故事,有一批出色的子孙。倘若这两点都不沾,早早地死去,充其量只能得到一句笼统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无人理会每个“人民英雄”的姓名。
20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