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1889年生于广东合浦(今属广西),参加过武昌起义、北伐战争,领导过淞沪抗战,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是民革创始人之一。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提出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的意向,并在高层传达。时任民革中央常委的陈铭枢为之兴奋,并于5月18日致信毛泽东,说:
“您以党的最高领袖,而兼国家元首,礼仪接待之际,不免受形式的约束。且一日万机,纵使巧手安排,亦难有从容宽裕的暇日。正由于此,自不免于个人修养上的热而不淡,也难免于影响察人听言、决策定计的睿断,以及在政策措施上的畸轻畸重,失缓失急。”一句话,他希望以毛泽东辞职为契机,中国也能结束终身制。
中国在清朝以前的两千年间,一直沿袭帝制,皇帝不但终身,而且世袭,即使有皇帝年迈退位,也是当太上皇。进入民国,袁世凯当了总统,非但不禁止终身任职,而且还想当皇帝。蒋介石也是终身任职,退守台湾后,胡适、雷震等劝他放弃“总统”连任,他听不进去,胡适无可奈何,雷震还吃了官司。其实,最高领导人终身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传统。不但列宁、斯大林是终身任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如胡志明、铁托也是任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的甚至不仅传位到儿子,还传位到孙子。
终身制是一种绝对的权力,任期制是一种相对的权力。终身制中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往往不受约束,说一不二。斯大林、毛泽东当政的晚期,一部分高层同事有不同看法,但出于畏惧,仍表示顺从。如果是任期制,权力不具绝对性,最高领导人行事就会有所顾忌。百姓也不会因恐惧和盲目,陷入狂热的个人崇拜。
毛泽东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非辞去最高领导职务。因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务实际上更重要。国家主席只是一个礼仪性的职务。毛泽东不喜欢参与这些礼仪活动。陈铭枢以为毛泽东辞职是要告别终身制,的确是误会了,并且他的上书还委婉地提醒毛泽东注意自己的性格弱点,自然让毛泽东不快。不久,陈铭枢为建言品尝了苦果,被划为右派分子,在《人民日报》上被公开批判。8年之后,他心脏病突发,郁郁辞世,终年
76岁。
其实此前,毛泽东也曾提出两个主席都辞掉,并在党章中预设名誉主席一职。但后来的情况表明,毛泽东即使有过辞职之念,也不曾有放弃实际掌握最高领导权的打算。越到晚年,他越担心“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篡权篡位。
陈铭枢毕竟在毛泽东生前公开提出了结束最高领导人终身制的理念。毛泽东去世以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在1979年年初的理论务虚会上,又有人提出废除终身制的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终于开启了改革领导干部终身制的进程。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对各级党政干部也规定了离退休的年龄限制和任职届数的限制。至此,经过几届交替,中国终于结束了最高领导人的终身制
(《旧闻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