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漸甫:爭議孫中山——愛國不愛國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8月25日07:58:0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內部參考-微信公眾號 2014-08-25

如何理解“愛國”和“愛國主義”?學者楊奎松教授的觀點尤為值得深思,“愛國”首先要確定的就是“這個國家是否是經由人民自己的政治選擇,並事實上是經由人民自己來行使治權的,代表全體國民自己利益的國家。”

———————— 

無論是在共產黨還是國民黨的官方語境中,孫中山都具有極高的地位,我們歷來也被告知孫是“偉大的愛國者”。從推進中國民族解放事業的角度上看,稱其為“偉大愛國者”並無異議。但以今人對“愛國”的理解,孫中山為達到推翻清政府統治而採取的某些手段,又算“不愛國”之舉,一些學者認為至少可以看作是“民族意識淡薄”。

革命起義尋求援助 不計代價

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之際。清政府當時在北方接連敗退,孫中山即決定利用清廷無暇他顧的機會,在廣州策划起義。1895年3月,孫中山與日本駐香港領事館領事中川恆次郎聯絡,請求武器及資金援助,希望日本協助籌借槍炮25000支和短槍1000支。中川恆次郎在給日本方面匯報的信中說,“又因孫名文輩於暗中稱,須獲本邦支持,舉事打倒官吏,故目前當地支那人對我邦懷有敵意”。當時孫文也自稱“自澳門近傍運進兵器之計劃已成功”,廣州已有日軍計划進攻廣東傳言,孫中山在戰爭時求助日本並不得人心,孫中山在起義失敗後也說,“當初次革命之失敗後,舉國輿論莫不日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於耳。”

1900年,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八國聯軍侵華。孫中山“既恨滿清之無道,又恨列強之逞雄、聯軍之進北”,但認為時機再次降臨,策劃在廣州發動起義。7月17日,孫中山在日輪“左渡丸”上與革命黨人會商起義計劃。9月25日孫中山赴台,會晤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兩人答應在武器和軍人方面給予孫中山支持。

不過援助是有條件的,日本當時有侵占廈門的計劃。孫中山赴台之時,正是日本在列強幹預下作出停止在廈門的軍事行動決定後不久。後藤提出“若孫以己之勢力攪亂廈門,為(日本)製造(割讓)的藉口,使(日本)占領廈門,之後當可援助武器”。據與孫中山同去台灣的日本人平山周回憶,孫中山是答應了的,“孫中山為了再造支那全國,不得不許諾割讓廈門一角,兩者合作於此成立”。“藉口”後藤都替孫中山想好了,讓起義軍攻打廈門搶劫“台灣銀行分行”地下室的兩三百萬銀幣,如此日本便能“接管”廈門。孫中山也實際照此計劃的,在“對鄭士良指示軍事方略”中,將起義地點由廣州改為惠州,並且起義後隊伍向廈門進軍,不過起義失敗了。

“出讓滿蒙”問題

多位日本學者研究表明,孫中山在不同年代、不同場合都曾同意將滿蒙出讓給日本。

據黑龍會創始人內田良平在1932年回憶,早在1898年,孫中山就曾對他說,革命成功後清政府必將逃奔滿洲,以俄國為後援。而新政府將於日本結盟抗擊俄國。“本來,吾人之目的在於滅滿興漢,革命成功之時,即使以諸如滿、蒙、西伯利亞之地悉與日本,當亦無不可。”

1906年,孫中山遊說日本朝野人士稱:“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目的在於滅滿興漢,中國建國在長城以內,故日本亟應援助革命黨。”

1907年,奕劻致電伊藤博文要求日本驅逐孫中山出境,伊藤徵詢內田良平的意見,內田表示:“自前年以來,孫文屢向我朝野人士表示,日本如能援助中國革命,將以滿蒙讓渡與日本。”

日本《東亞先覺志士記傳》記載,1900年惠州起義前,孫中山曾拜訪日本婦女界著名人物下田歌子,請她協助籌措軍費。下田要求“革命成功之日,須將滿洲讓與日本”,孫中山也回答“可以”。

在辛亥革命之後,一些日本資料中孫中山也有過類似想法。如1913年春訪問日本時,日本政治家桂太郎表示將來日本人口增長,除向滿洲發展外別無他法,問孫中山能否以共同的力量使滿洲成為樂土。孫中山對此同意。以上這些材料大多屬於當事人回憶,並非出於一人,作者記憶或有訛誤,但不至於無中生有。而更有史料價值的證據,應該是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的一份1912年2月3日的電文。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急需一筆巨款以作軍費開支,籌劃北伐。1912年l月,黃興致電日本政界元老井上馨,要求日方提供援助。另一元老山縣有朋獲悉後指示三井財閥的益田孝,讓他藉此機會與革命黨人訂立密約,使東三省歸日本所有。益田孝將此任務交給森恪,2月2日,森恪赴南京與孫中山談判。在會談中,森恪以提供一千萬元借款為餌,誘使孫中山同意租借滿洲。2月3日會談之後,森恪致電益田孝,電文中稱“關於租借滿洲,孫文已表應允”,並表示借款之後,孫中山與袁世凱議和即中止,“孫文或黃興即可赴日訂立關於滿洲之密約。”

關於孫中山“賣國”,還有一份爭議非常大的《中日盟約》。這份日方史料的簽字、印章真假問題就引起持久討論。1915年1月,日本以贊成袁世凱稱帝為誘餌,要求中國接受“二十一條”。有資料顯示,孫中山於2月5日與陳其美一道,和日本人山田純三郎等先行訂立了《中日盟約》,共十一條,與“二十一條”內容相近。有人認為這份盟約是日本方面故意偽造來要挾孫中山的。

如何理解孫中山的“不愛國”

這些言行不論是真是假,從孫中山的思想和當時的歷史環境去分析,也是有根據的。當時孫中山首先考慮的就不是“愛國”與否的問題,而是要推翻滿清。革命的最高目標就是奪權,但在自身力量不足時想要奪權,必然需要一些外部力量。而日本正是孫中山所看重的外部力量。孫中山對日本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敬佩,但他也並非沒有察覺到日本的侵略野心,只是二者權衡之間,推翻滿清尤為首要之事。孫中山還長期抱有“大亞洲主義”思想,為了振興亞洲,甚至有過撤廢中日兩國國界的念頭。

1906年制訂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中稱“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從中可看出,滿族和滿洲地區都被革命黨人排斥在“中國之外”。孫中山遊說日本朝野人士也稱,“中國建國在長城以內”。當時的《民報》上不少作者也稱“滿洲人非中國之人民”、滿洲國“在建國以後為中國之敵國”。孫中山革命也是要恢復滿洲入關之前的明王朝的情形,並不含滿蒙地區。

既然滿蒙地區在孫中山看來不是“中華”領土,因而將其租讓給日本人,自身無損又獲外援,何樂不為呢?

不過,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張,在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宣言稱,“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1912年8月,孫中山對《大陸報》記者也明確說,“滿蒙實有不可收拾之勢,目下不得不暫待時機。數年之後,兵力充足,領土自可恢復。”可見,革命成功後的孫中山,也已將滿洲視為中國領土。

而“五四運動”之後,孫中山對日態度又起了新的變化。孫中山開始公開聲討“二十一條”以及《馬關條約》,斥責日本占據膠東半島,還要求日本應於旅順、大連25年租期滿後(即1923年以後)“退出滿洲各地”。

由此,如何理解“愛國”和“愛國主義”?學者楊奎松教授的觀點尤為值得深思,“愛國”首先要確定的就是“這個國家是否是經由人民自己的政治選擇,並事實上是經由人民自己來行使治權的,代表全體國民自己利益的國家。”不過,從孫中山至今,我們可能也沒有機會判斷和定義。

(參考資料:狹間直樹,《中川恆次郎報告孫中山革命活動的信》;楊天石,《孫中山與“租讓滿洲”問題》;楊奎松,《孫中山到底愛國不愛國?——兼評李吉奎《孫中山與日本》與俞辛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美媒:薄案庭審記錄被改動 王逃美領館
2013: 范兒317——薄熙來VS習近平:恆心與自
2012: 薄熙來在西南割據成功即掌握中國90%的
2012: 前蘇聯國家禁止展示共產主義與納粹標記
2011: 山月歌:回國見聞--我參與的維穩故事(
2011: 顛覆你的歷史觀:大躍進簡史(轉自推到
2010: 文革時期前副總理吳桂賢吃的特供黃瓜要
2010: afk,不是西藏被誰妖魔化了,而是你們自
2009: 定居美國的宋彬彬在文革中打死過多少人
2009: 韓寒: 建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