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跟帖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3,4)
送交者: 陽光在多城 2008月06月25日06:12:12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1,2)陽光在多城 於 2008-06-25 06:10:41
在蘇區

江西蘇區建成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不久之後“毛主席”的稱呼將第一次出現在黨史上。在張戎筆下,毛在權力階梯的每一步都浸透着同志的鮮血。紅色江西本來是別人的地盤(由李文林創建)。毛吞併了這塊江西根據地,並且對江西紅軍進行了清洗。這只是接下來一系列血腥清洗的開始。因為上海中央並不支持毛,所以毛在江西的權力鬥爭更加厚黑。以政治的名義,毛和他的親信發起殘酷的打“AB團”的運動,不但把江西搞定,還趁機清理了他“吞併”的朱德以及彭德懷隊伍中的異己分子。張著稱,打AB團搞死了幾萬人,其中紅軍就死了一萬。在清洗中還經常濫用酷刑。毛既然有種種的倒行逆施,怎麼就是不倒呢?張戎把這歸結為莫斯科的支持,又說蔣介石對蘇區的進攻也讓朱德、彭德懷對毛忍讓。

黨史上把富田事變、清洗AB團、肅反擴大化那段歷史,都歸咎到當時中央的左傾主義,說王明要負主要責任。張戎認為,這些濫殺主要是毛澤東和他的親信搞起來的。

1930年底蔣介石已經開始着手對蘇區進行“剿匪”。黨史上渲染的前幾次“反圍剿”的勝利,在張戎看來正是體現了毛的鐵石心腸。毛對付蔣軍的主要策略是誘敵深入,利用老百姓來迎擊敵人,完全不顧百姓的生活。張戎又說,毛的前兩次反圍剿勝利,關鍵還是因為蘇聯人向紅軍提供了寶貴情報,所以毛才能精確地布置埋伏圈。那麼第三次反圍剿呢?張戎說,這次蔣介石親率三十萬大軍,毛本來已經頂不住了,偏偏這時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又幫了毛的忙。張戎指出,就在日軍侵占東北後不久,中共在蘇區正式成立了國中之國--中華蘇維埃。

張戎筆下的周恩來一直扮演着不甚光彩的角色。張著中說,蘇維埃成立伊始,周就在莫斯科的指導下把蘇區變成“斯大林式的集權社會”,對人民的控制之嚴密,讓帶着土匪氣的毛澤東都大為佩服。周恩來本來是黨中央的核心,地位遠在毛澤東之上,那麼後來周為什麼一直對毛遷就忍讓呢?張戎找到一個理由:毛抓住了周的一個把柄,就是國統區報紙上刊登的聲明脫黨的《伍豪啟事》。張戎指這個《伍豪啟事》裡面有很多貓膩,並大膽推測,這個讓周恩來名譽受損的啟事可能就是毛搞的鬼,而且周知道這是毛在搞鬼,從此就對毛產生了畏懼心理。

中共統治下的蘇維埃人民當然不會象電影《東方紅》裡面描繪的那樣歡天喜地載歌載舞。不過張戎筆下的蘇區生活格外悲慘。共產黨對老百姓百般盤剝,無論是錢、糧、還是勞動力都要百姓來出。共產黨統治三年下來,鄉村裡的青壯年男勞力就所剩無幾了,婦女成為田間的主要勞動力。毛還雪上加霜地搞起了“階級鬥爭”--查田運動,搞得很多人逃跑或者自殺。張戎稱蘇維埃政權存在的四年中,中央蘇區人口下降了七十萬,“基本上應屬於死亡人數”。

張戎還揭發了毛的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1932年4月毛率部攻下了福建漳州,私自把一批金銀財寶據為己有,讓弟弟澤民領人藏到了一個山洞裡。

九一八事變之後,抗日成為政治鬥爭的一個主題。在張戎的敘述中,蔣介石本來是希望全國各種勢力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對外,但是共產黨只是口頭抗日,並且借着抗日之機倒蔣,逼得蔣介石不得不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第四次反圍剿,蔣介石率五十萬大軍進攻蘇區,而毛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肯率領部隊及時從福建趕回江西,給紅軍造成重大傷亡。

在中共黨史上,蘇區時代的毛澤東是個受到王明等人排擠的右傾分子。第四次反圍剿時,毛英明地反對左傾冒進。在張戎筆下,毛是個機會主義者,出兵不積極,把寶押在蘇聯身上,等着蘇聯與蔣介石政府搞好關係,蔣會放過紅軍一馬。毛因為不按中央的決策行事,致使在32年的寧都會議上被解除軍權。當時主持會議的是周恩來,結果周這個黑鍋背了一輩子,一直到老了還因為這個事被毛揪住不放。

第四次反圍剿仍以紅軍最後勝利告終。按張戎的說法,這次勝利的功勞主要是博古的,博古因為後來在遵義會議上被打到,黨史的功勞簿上就沒有替他記下這一筆。博古的勝利讓毛感到了深刻的威脅。毛在莫斯科那裡也失寵了,不但軍權拿不回來,政治上也被張聞天取代,自己淪為“名譽主席”了。

長征,神話乎?

蔣介石的前幾次圍剿,都因日本人的干擾搞得半途而廢。到第五次圍剿時,蔣不但做好充分準備,而且和日本人簽了《塘沽協定》,讓出了華北,換來的是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共產黨。紅軍實在抵擋不住蔣的這一次進攻,決定放棄蘇區進行戰略轉移。張戎稱轉移的決定也是按照莫斯科的指示。

張著稱,當時毛早已靠邊站,博古、李德等人根本不打算帶着他一起走。但是毛的政治敏感性讓他意識到,一旦脫離中央就等於斷送了政治前途,因而他使盡渾身解數說服領導帶他一起走,最後甚至把兩年前打漳州時私藏的財寶都貢獻出來了。那時候一個堅決反對中央把毛一起帶走的人是項英。毛因此痛恨項英,後來藉助皖南事變殺掉了項。

關於長征,張戎提出一個非常獨特的觀點:長征是蔣介石故意把紅軍放走的,理由是蔣希望借剿共的名義兼併西南的軍閥,同時希望賣個人情給蘇聯,以便換回兒子蔣經國。張戎花了不少篇幅來論證這個理論,不過大多數學者並不認同“故意放走說”。

還是繼續按照張戎的敘述講下去。紅軍後來能夠在陝北立足,也是蔣的設計。蔣為了給蘇聯一個人情,不願徹底消滅紅軍,當然也不希望紅軍在心腹地帶,於是選中了陝北,自信有能力把紅軍圈在那裡。為了使紅軍能夠到達陝北,蔣還想了各種辦法把紅軍往那裡趕。

張戎一直指出毛從來就喜歡搞特權。長征時期,毛和其他領導也是躺在擔架上讓別人抬着走的。

長征初期的遵義會議,毛成功奪回領導權,“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按照張著里的描述則是毛禍害了紅軍禍害了黨。毛那次能夠奪權,是因為分化了紅軍領導層,把張聞天、王稼祥拉到自己這邊來了。遵義會議並沒有賦予毛領袖地位,不過他總算擠進了書記處。這樣一來,毛只要在書記處的幾個人中間搞些動作,就可以奪權。他正是這麼做的。

在黨史上被推崇備至的幾個長征中的戰鬥,如四渡赤水、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在張戎筆下無不面目全非。

對遵義會議之後的那段短暫歷史,張戎抓住了一個中心:毛澤東耍盡花樣避免跟張國燾會師。遵義會議本來決定紅軍北上四川與張國燾匯合。當時張國燾在四川有個根據地,手下的紅四方面軍人數比毛的“中央紅軍主力”多幾倍,兵強馬壯。而張國燾本人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熱衷權力。張對毛的威脅太大了。毛為了避免入川與張國燾會師,於是搞出了一場又一場莫名其妙的把戲,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這期間毛還指揮了土城戰役,成為長征途中最大的敗仗,四千多紅軍戰士死亡或重傷。蔣介石一心盼望紅軍入川,結果被毛搞得摸不着頭腦,只好窮追猛打把紅軍往四川趕。紅軍傷亡慘重,千辛萬苦出蘇區帶出來的輜重也是在這期間丟掉的。張戎稱,紅軍如果順利入川,完全沒有必要付出這些犧牲。

再說巧渡金沙江。張著稱,當時的紅軍將領,包括林彪在內,對毛的指揮都極為不滿。毛還一度想帶領紅軍打到越南去,遭到將領們的堅決反對。毛看實在拖不下去了,才同意渡過金沙江入川。一旦紅軍踏上入川的道路,就是一片坦途。蔣軍還故意在沿路給紅軍留下一車輜重。紅軍渡金沙江時根本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飛奪瀘定橋”也是如出一轍。張戎稱瀘定橋當時根本沒有發生戰鬥,所謂戰鬥是毛後來對斯諾吹牛吹出來的。

1935年6月,兩支紅軍終於在四川會師,毛與張國燾的權力鬥爭隨之開始。黨史說張國燾分裂紅軍,張戎說分裂紅軍的是毛。經過若干回合的權力較量,毛讓張國燾拿到了軍權,但是把黨權緊緊抓在手裡。毛沒有與張國燾在一起待很長時間,而是帶着一支部隊,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了陝北。毛的隊伍不多,但優勢是黨中央和他在一起。到達陝北後,毛與莫斯科率先取得了聯繫,這下對付張國燾就更容易了。

總之張戎對於長征的看法是,如果紅軍按照蔣介石的“規劃”去西北,一路就會比較順利。長征之所以搞得這麼艱苦,都是因為半路上鬧出了毛與張國燾爭權的事故,打亂了蔣的部署,迫使蔣軍大開殺戒,給紅軍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算命與通靈(2)
2005: 算命與通靈(3)
2004: cardiff的bute park---給在cardiff
2004: 木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