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年代記事(1)——在那青春躁動的年代,我也曾追星
·力 刀·
過了不惑,好像除了球場上的麥克·喬丹,想不起還有什麼能讓我崇拜的媒體形象。每每看到青春少男少女對那些天王歌星、影星如醉如痴的追星樣兒,就要困惑。FOR WHAT?可靜下心來回想自己的青春期,卻也有類似的崇拜、夢幻戀情。那是飢餓的年代、躁動的年代……
八個樣板戲占領文藝舞台時,我也剛好進入青春期。說不出為何,也就是那句“一見鍾情”吧,一下子就喜歡上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說透點,喜歡上了女主角吳青華。那時,樣板戲是天天演,月月演,年年演,到處演。直演到組織上硬是要大伙兒集體去看,俺們周二下午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常常就是去看樣板戲。我可飽了眼福!
那時是發票不要錢。就那,還有丫的把那領導關懷的免費票拿來退賣:“5分一張,好位子啦”!你要5分!那是根奶油冰棍的價兒!俺都是只買三分一根的綠豆或赤豆冰棍吃的,還常等那老太太的冰棍要化了,一分一根賤賣時才去買的。你竟把領導關懷的免費樣板戲票賣奶油冰糕價兒!反動啊!你。不成,三分一張,你不賣拉倒,一開演,你一分都賣不到!沒見那麼多退賣免費票的!好,好,三分,給你。丫的拿了俺的冰棍錢轉眼到賣冰糕的老太太那兒買冰糕去了。俺進場追星,會俺的夢幻情人——吳青華。
喜歡她的舞姿,她的神態,她的風韻。最愛的是她“椰林獨舞”:那右腳點地弓箭步亮相,那倒踢紫金冠。床頭的樣板戲畫就是這兩個亮相照。最開心的是她和老四的對打舞段。那時窮極無聊,沒多少功課作業,就練小提琴,椰林獨舞那如泣如訴的旋律,梁祝和白毛女的“北風吹”是每日的功課,百拉不厭。
要說看過多少場?十幾、二十幾場?沒數過,也記不得了,反正學校對門就是影院,反正政治學習能溜的時候就留到那兒,用媽媽給的每天三分冰棍兒錢,冬天就用買烤紅薯的飯票5分錢換飽一頓眼福。
這輩子看過的電影,遍數最多的就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直到她從舞台上消失……
文革後,上大學時,一次看到她隨團出國訪問的照片,雖倩影不在,但我仍把那幅照片留下了,夾在書裡。又讀到一篇報導,講到她的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80年代初蘇聯芭蕾舞大師功勳藝術家烏蘭諾娃來華訪問在中央芭蕾舞團指導,剛練了10分鐘,大師叫“停”!指着她,通過翻譯對全體學員說,你們都要向她學習,向她那樣投入!雖然這是練習,也要把你的全身心投入進去,向她那樣!不愧是大師,一眼就看出了珍珠的價值!而實際上,那時的她不幸因感染結核過早地永遠退出了舞台,她已連群眾演員都不是了。她只是個大師指導課的自願旁聽生!大師讓全體學員向她學習!
我讀了這篇報導百感交集。我把這篇文章也珍藏了許久。
回國買了好多光碟,最開心的是買到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拿着那精緻的光碟對夫人如實招了供——當年的戀情史,夫人笑了說道:周末陪你一起看看她,好嗎?要問俺這輩子最想見的中國名人嗎?沒有!可俺最想見見的就是她——薛倩華老師,當年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裡扮吳青華的舞者。我想送她一個大大的裝滿鮮花的花籃,我想告訴薛老師,在那飢餓的年代、在那躁動的青春時期,一個毛頭小中學生的追星史。
我要感謝她,是她那美麗的形象,安撫了我的心,陪伴我度過了那危險的躁動的青春期。
寄自美國 刀客論壇
刊登在 2002 華夏文摘 cm020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