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北京紀行.京味何處尋?》
送交者: qmh 2006年09月10日11:27:04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北京紀行 (文: qmh)

京味何處尋?

小時候隨母親回東北哈爾濱姥姥家,途經北京。在京城火車站暫歇,進入一個小房子。一眨眼功夫,便發現自己已經莫名其妙地站在了二樓。隔着護欄,望着樓下的大廳,很感驚奇和震動。當時不知道那個小房子是電梯,只是從那一時刻起,便覺得北京是個很了不起的地方。

第一次自己去北京是在80年代末,住在正在北京大學讀博的一位好友的宿舍里。每天北大、秀水街兩點一線地跑,辦理留學簽證。那時北京比現在小得多,街上小汽車較少。有些地段,雖然街道挺寬,公共汽車也不多。可以從路邊擺小攤的老婦手中買根老玉米,坐在街邊慢悠悠的啃。市區內行人,自行車,公交車,大馬路,水泥建築,千篇一律,和武漢市沒什麽兩樣。

前幾年回北京,遊覽了慕名已久的頤和園,十三陵和長城。由於我出門打的比較多,的士司機喜歡走三環、五環等快車道,或者市區內的主街大道。我所見到的,因此多為寬闊的道路,沿街的高樓大廈,商場賓館,繁榮景象。我對北京的印象,現代感更多一些。

以前讀老舍,《龍鬚溝》初次告訴我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文革以後,許多文學作品解禁。《四世同堂》,《茶館》,《駱駝祥子》等,又讓人重溫老北京的風貌和人情世故。

90年代初,一部《渴望》,風靡大江南北。劉慧芳走進千家萬戶,也感動得我這個海外遊子熱淚盈眶。北京普通人家的大雜院於是為天下人所熟悉,京城百姓的善良、正直、熱情,更是引起國人共鳴。

近年來,描寫北京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多。上至清朝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以及破落的八旗子弟;滿清的、民國的,古代的、現代的,寫的、演得都有些爛了。老北京的風情,大雜院的生活,胡同,茶館,北京方言,京韻京味,卻也潛移默化、活生生地印在了人們的腦子裡。

這個北京,不同於我這個外鄉人走馬觀花目睹的京城;這個北京,是我在精神上頗想體味和一見的......

京味何處尋.後海

要體會老北京的風情,壓大馬路自然不成。一位朋友建議我,到後海、什剎海走走、看看。

後海,是什麽地方?第一回聽說。什剎海,似乎略有耳聞,但不明就裡(寺耶?湖耶?還是遊玩的地方?)。朋友在談話中一忽兒什剎海,一忽兒後海,我有些不解。稍後才明白,什剎海是後海、前海、積水潭(西海)三處旅遊區/居民區的合稱,位於北京城內西北隅。北京人提到這些名稱,心裡有數,也就不加區別,隨口說。對北京不熟悉的外地人聽了,一開始難免一頭霧水。

什剎海的名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有點古樸。事實上,什剎海曾有“九庵一廟”之說,便是指該處曾經廟宇林立。後海的名稱,聽起來比較“俗”,極為大眾化,透着濃厚的民間氣息。總之,聽起來都挺吸引人的。

到達後海的時候,已是下午4點多鐘。朋友和我下得車來,迎面便是習以為常的人流。記得有一個彩色門牌,上寫“荷花市場”四個字,從門牌下穿進,便是後海公園了。

進園後,反而安靜些。園內人不多,喧鬧聲好像暫時被留在了身後的園門外。沿街慢慢溜達,一邊欣賞街邊酒吧、餐館、茶樓的建築風格和裝飾。從門窗設計,到茶樓酒肆的名稱,往往別具一格,新穎別致。一些門窗,和畫出來的差不多。站在門旁迎客的少女,身着旗袍,楚楚動人。

放眼湖面,遠處綠樹環繞,白茫茫的遊船不多。還不到吃晚飯時間,朋友說,到時遊客就會租了船,叫餐館送幾樣酒菜,在湖上邊吃邊玩。湖邊擺放着各家酒吧、餐館的桌椅,客人稀稀落落,或聊天,或看書,或悠閒地瞅着湖面......

大家都在等待着黃昏和夜色的來臨!

走了不多遠,朋友拉我離開主街,轉到酒吧、茶館的背面。哈!原來這後面別有洞天呀 — 這兒是老北京的胡同。

胡同口也有幾家裝飾別致的酒吧。幾個蹬三輪的接二連三來到身邊,問要不要坐三輪逛胡同,我們都婉言謝絕了。

越往裡走,就越不同於湖邊、街上土洋結合的酒吧、菜館。只見長長的胡同和胡同邊一家挨一家的四合院,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偶爾見一紅頂長亭,一些老人在裡面閒坐,散步。陪同我的朋友是個老北京,對所見四合院的門、牆、窗、石墩,還有屋頂的檐呀、梁呀、脊呀什麽的、如數家珍,道來十分有趣,大開眼界。可惜許多細節我都記不住,不然也可冒充內行,在此略作介紹。

談笑之間,不知不覺又轉回湖邊,來到一座石橋。朋友告訴我,這就是有名的“銀錠橋”。回首看去,是公園的園門,逐漸增多的人群,和停泊在岸邊的遊船。前方望去,湖面開闊,綠樹環繞,閣樓亭塔,環湖而立。建在高處的,在樹木掩映下,露出一角或金黃色屋頂,給人一飛沖天之感。據說,以前站在銀錠橋上,可以遠望西山。

天色漸漸暗了,又下起了蒙蒙小雨。朋友領着我,快快地鑽進一家餐館。餐館的服務員,都是些17、18歲的女孩子,衣着整潔,舉止大方、得體,態度禮貌、溫和,服務周到。

一壺散發着淡淡香味的茉莉花茶,兩杯啤酒,一碟煮牛舌,一盤燴羊肉,幾樣小菜,全是老北京的地方小吃。正應了好客又懂行的朋友的允偌,逛後海,品小吃,體會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味。

出了餐館,天已全黑。湖邊燈火齊明,街上遊人密密麻麻,摩肩接踵。湖邊的桌椅早已擠滿了客人,呼朋喚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遊船駛離岸邊,飄在湖面,船上人說笑的聲音隱約可聞。船上、岸邊的燈火倒映在湖面,隨波浪起伏,滑動,折射出道道彩色的光芒。

來北京幾天,有感於北京真大;游後海/什剎海,感嘆北京也有類似秦淮、蘇杭一樣精緻的地方。穿胡同,聽四合院的故事,有感於北京的民俗、土風、文化,源遠流長......

啟明 2005.11. 改於2006.8.8.

----- “前門大碗茶” 演唱: 杭天祺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吾土吾民 百年歸鄉
2005: 讓領導先走
2004: 溫哥華日記 (2)
2004: 我的健身之道 (二) 力量訓練
2003: (推薦)我跟愛愛游瑞士 -- 小嬈
2003: 給心情打個補丁
2002: 戒煙如你 by 姜育恆
2002: 趣話中國電影的英文譯名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