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六):學貴立志(范仲淹的故事)
2005-05-09 21:19:00, 蔡禮旭, 3347, 3/2537, 原創 , (1)
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
宋朝的范仲淹從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剛好他去算命,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問那個算命先生說,「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這位算命先生可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也嚇了一跳。跟范仲淹說,「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麼大?」
後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接着又跟他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一點納悶,怎麼差這麼多的志願,就問他,「你為什麼挑這兩個志願?」范仲淹就回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一(這)個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諸位朋友,你相信范仲淹可以當宰相嗎?我絕對相信他可以當宰相,為什麼?因為他從什麼時候就在做準備了?從小他的志向就很堅定,勇往直前。
一個目標就好象海上的一個燈塔,船只能夠跟着這個燈塔的方向去走,就能快速到達目標。假如那個燈塔都找不到,每天開往東又開往西,很多的時間往往就耗損掉了,所以有志向的人,他的學習一定非常的紮實。諸位朋友,范仲淹看四書五經跟其它的讀書人看四書五經一不一樣?那看出來的味道差得可大了。所以范仲淹在念四書五經的時候,念念是想着我如何把這些經典讀通之後,用經典的教誨去造福於民,所以他讀書的深度跟廣度一定比其它的讀書人要多得多,這樣子積累個幾十年真正去考試,差距絕對會很大,所以范仲淹確實當了宰相。
我對於我們海口的很多老師,當初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我也是告訴他們,學習中國文化首重立志,我們立什麼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過往的聖賢人繼承他的學問,這個「繼」字很重要,我們要能承先才能啟後,假如沒有承下來,就不能繼續下去。所以我們學習的重點是要能夠學懂,進而承傳給下代的子子孫孫。「為萬世開太平」,希望我們往後的社會,往後的子孫,能夠有太平的日子過。其實這兩句話互為因果,能為往聖繼絕學是因,一定要種這個因才能開社會的安定繁榮,所以開太平是結果。一個社會能太平代表人的思想觀念要正確,而思想觀念要正確必須透過聖賢的教誨才可以做得到。
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兩股力量,一個是孝道,一個是師道。諸位朋友,您現在看得到孝道嗎?幾乎快聽不到了,聽不到有孝子。現在的老師找不找得到好學生?很難找。孝道跟師道可以傳承中國文化,但是現在這兩股力量愈來愈薄弱了,所以假如中國文化斷在我們的手上,那我們對不起幾千年的老祖宗,更對不起世世代代的子孫。我講這些話的時候不是要嚇他們,我們要清楚看到現況才能提得起我們的使命感,所以志向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哪裡下手?我們說要先找好定位,定位是時時刻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我們海口有幾位老師,他們全校在推廣的時候就只有他們在推廣,但是推廣了幾個月之後,學生的表現特別好,很多的同事經過他們班級的時候,都覺得學生特別有禮貌,而這些班級的家長都打電話到學校去說,孩子成長很多,尤其特別在孝順方面進步特別大。由於家長反饋,由於很多老師的一種反應,他們學校的校長又請我們去向全校的老師做演講。其中有一個學校是國科園實驗學校,本來跟我們申請的書是九十七本,後來因為這位老師的班級表現得太好了,又請我們去跟全校老師演講,之後送去的又追加了五百多本。這個緣分如何促成的?就是這位老師「學為人師」,他學為這些學生的人師,所以學生進步特別大;他又學為其它同事的榜樣,所以「行為世范」,所以自然而然那個影響力就會推展開來。所以諸位朋友立志的時候也不要掛的高高的,就從自己當下的家庭、工作當中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個影響力自然就推演開來。
另外一位王老師在海南師範院校附屬小學當老師,他一開始推廣的時候,每天早上都是他最早到學校。一到教室之後,馬上打開《弟子規》,打開《孝經》,開始讀誦,確確實實是以身作則。所以他的學生一進教室里來會不會拖拖拉拉的?會不會還在那邊吃他的早餐?沒有。一進門就感受到老師好學的態度,這個朗朗的讀書聲馬上就讓他的心定下來,也跟着老師一起齊讀,所以他們班的進步也特別快。而孩子接受聖賢教誨之後,存心非常良善。剛好今年三八婦女節,他的學生來跟這位王老師說:老師,我們決定每個人買兩朵花。老師就問了:為什麼要買兩朵花?他就跟老師講,他說:老師,一朵要送給母親,一朵送給學校的女老師。他的老師一聽很高興,自己都沒想到,還是學生想到的。
其實孩子在落實《弟子規》的教誨,孝道,「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而且念念想着母親的辛勞,也能想着老師對他的辛勞跟教誨。所以那一天他們班的學生就在全校拿着花到處送,在送的過程,他們校長是一位女校長,看了之後很感動,還親自到他們班上肯定學生所做的一切,講的過程因為太感動了,這位女老師眼淚都掉下來。學生真正身體力行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過程,他自己的內心會覺得很充實,覺得很踏實,因為他在做他應該做的事。
有一個孩子,一個男同學,拿花去送一位女老師,回來之後很高興,就跑去跟他們老師說,他說:老師,我送出去的時候,看到這位女老師的笑容,我的內心非常喜悅。這老師接着問他:你在這個時候體會到什麼?這個孩子說: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氣。所以這一種幫助別人的喜悅,體貼別人的喜悅,絕對不是課本裡面教出來的,而是親身去做之後體會到的。所以我們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要讓孩子懂得去付出,懂得去關懷,他才會感受到付出跟關懷別人的喜悅在哪裡。
所以這幾位老師都有一種定位,要能「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們也只是在他當下的家庭跟工作當中盡心盡力,但是這個緣分的影響力自然而然就會推演開來。所以這個學期,他們全校的德育課就請這位王老師上,而王老師還是給他們開一門課,叫做《弟子規》。
聖賢人教誨我們,修身才能齊家,齊家能治國,治國就能平天下,這不是四件事,而是一件事。從哪裡下手?從修身開始,當我們修身之後,孩子、家人就會佩服,自然而然就能齊家。我們到工作上,一個工作團體就好象一個小國一樣,當你把自己做好了,身修好了,自然而然能夠感動別人,就能治國。而這些老師們因為認真學習,認真教學,所以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這些老師也跟着我們到深圳,在海口,甚至在北京講學中國文化,所以他們的足跡也走過了很多的省,所以也在平天下,所以根本一定要從自己的修身功夫開始做起。所以「君子務本」,一定要從根本下手,「本立而道生」,所以要立大志,也要穩紮穩打,一步一步踏上去。
我們現在海口每個禮拜都有教師課程,每個禮拜都有家長的培訓課程,每個禮拜都有對小孩開德育的課程,而且沒有一個禮拜中斷。而這些老師的能力就因為有這個志向,再加上磨鍊,所以提升得特別快,所以我們說“學貴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