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跨国婚姻 > 帖子
张戎笔下的毛泽东(1,2)
送交者: 阳光在多城 2008年06月25日06:10:41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青年时代 把毛主席拉下神坛,这个说法在大陆早就有了。不过能在大陆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不过是隔靴搔痒地批评一下毛在49年以后的一些做法。而张戎女士的这部《毛:鲜为人知的故事》,对毛的否定之干净彻底,连很多西方人的著作都要相形见拙。 全书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毛是个大坏蛋,他的一切行为都出于自私的目的,他的政治史是、也只是一部权力斗争史。很多党史里对毛的结论,在张戎的著作中都被无情的否定。 在介绍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时,一般的传记会突出毛是农民的儿子。可是张戎在书里指出,毛一点也不喜欢体力劳动,“一旦脱离了农民生活,他就再也不做了”。连毛泽东自己都说,他是带着对贫苦农民的不平离开家乡的。但是张戎经过仔细考证,认为毛在当时心里面装的根本就不是农民,倒是经常为自己艰苦的学生生活发牢骚。 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与当时很多男人一样,毛对元配妻子毫无感情。一般的毛传就说毛主席从小就渴望冲破封建牢笼,张著则强调毛对前妻的铁石心肠。 毛离开家乡后,到省城长沙漂流。他曾经入伍当兵,因受不了艰苦的生活而很快溜号了。毛后来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主要是因为师范学校不收学费。 年青毛泽东在德国人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旁边也读书笔记探讨道德问题,张戎从这些笔记中发掘出了指导毛今后一生的思想根源:自私、随心所欲、不承认对别人的责任与义务、只重现世而不在乎来生,等等。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已经接触了共产主义的毛泽东,因为懒得学法语,也不想做苦工,就没有赶时髦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他又漂流到了北京。在北京挨饿受冻,又受到文化名人的冷落,于是只北漂了半年就借钱南下上海了。在上海转了一圈,只得又回湖南,当起了小学教员。 顺便提一句,毛在刚出道时非常不得志,与他的适应能力也有关系。他的语言能力差,家乡口音终生不改,在北京上海怎么能混?(张戎的书里没有明白点出这一层,我替她说了。) 接触共产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由毛泽东主办的著名革命刊物《湘江评论》,据张戎考证只出了五期就办不下去了。 张戎还揭露出青年毛泽东的一件十分自私的事情:毛泽东一生对母亲很有感情。可是当母亲病危时,毛却拒绝在病榻边守候到临终,因为他想在心目中永远保留一个健康美好的母亲形象。 张戎认为,直到1920年认识的陈独秀,毛泽东郁郁不得志的愤青命运才开始改变。中国共产党是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一手包办的。有了苏联做后台就意味着有了钱!毛和党组织连系上以后,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接受党的经费,开始是开书店买宣传品,后来又成了党在湖南的联络员。毛最初加入共产党并非出于强烈的信仰,主要是因为能拿到钱,还能提高身份,因为当时共产主义正是时髦的思潮。 那段时间毛爱上了杨开慧。当两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时,杨昌济已经去世了。杨开慧开始对毛没动心,可一旦动心就深陷情网。毛却不肯受婚姻束缚,早就上床了却迟迟不正式结婚。不过后来二人到底同居了。张著说那时毛一直还有别的女友,其中一个名叫陶斯咏。 1921年共产国际主持了中共的“一大”。毛做为湖南省代表去赴会,自己挑了一个朋友何叔衡与他同去。张戎说,共产国际被每个省的代表寄了200元旅费,相当于小学教员两年的工资。后来会开完以后每个代表又拿了50元旅费,毛趁机旅游,还到南京会了会女朋友陶斯咏。 张著称,陈独秀是理想主义者,不主张跟苏联靠得太紧密,更不想老是拿苏联的钱。毛泽东的态度则现实得多。一大以后他不断接受党的经费,很快就水到渠成地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那以后毛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党给他经费,本来希望他发展党员,可是毛也懒得做这些事情,只发展了自己在韶山家乡的亲朋好友。 张著里面的毛泽东,在从政的一开始就很厚黑,很懂得抓权。当时湖南党组织另有一位贺希明,是刘少奇、任弼时的介绍人,做事情比毛靠谱得多,后来硬是被毛排挤走了。张戎把这看作毛在党内搞的第一次权力斗争。 后来备受油画家青睐的题材“毛主席去安源”,按照张戎说起来完全是夸大。毛应安源煤矿工人的邀请去矿上蹲了几天,对劳工运动一筹莫展,很快离开了。毛泽东并不是“二大”的代表,张戎说这都是因为他工作不利。二大落选后毛的工作才积极起来。 按张戎的说法,国共合作给毛带来了机遇。当时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主张国共合作,遭到陈独秀等大多数中共骨干的反对,而站在少数一边的毛泽东却支持他。毛不但立刻加入国民党,工作也很积极。当时毛还认为只有苏俄军队从北边打过来,中国革命才可能成功。莫斯科终于开始注意到毛泽东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干部。 革命之初 当时毛为国民党工作更加卖力,引起共产党内左派的不满。他被打成机会主义者和右倾分子,“四大”代表也没选上,回老家待了整整八个月。张戎说,直到后来孙中山逝世,汪精卫当上了国民党主席,事情才有转机。毛很受汪精卫的赏识,靠汪的关系一直做到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长。又是在汪精卫的支持下,毛才开始研究农民问题。 张戎说毛在最初对农民运动根本不积极,可是在回湖南家乡考察了一圈后,温和的态度就发生了剧烈变化。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张戎从中看到的是毛对暴力的热衷。当时的农运已经开始打死人,毛下乡后非但不约束,反而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张戎指出,毛的这篇考察报告没有一个字提到分田地。苏俄的革命模式是暴力,毛呢?“毛不是从理论上信仰这种模式,而是从性格上走了進去。”因为毛敢于搞暴力,使得莫斯科对他更加看重。 1927年蒋介石搞清党,对共产党员大开杀戒,国共合作破裂。这时候的毛泽东虽然处境危险,却看到了武装起义的道路,认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关于秋收起义,张戎是这么说的。首先南昌起义是在苏联人的撺掇下搞起来的,其次这次军事行动根本没有毛泽东什么事。然而毛则处心积虑地想从中抓到一些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毛就开始耍花招,先向党中央打报告说自己要搞湘南暴动,要打长沙,结果把部队搞到手之后就找各种借口不动。张戎说,著名的秋收起义根本就是毛一手制造的神话。 接下来的上井冈山,张戎的说法是,很多战士和指挥员因为不愿意上山做山大王,半途溜走了。到了井冈山,毛的手下只剩下六百多人。毛借了袁文才和王佐的地盘安顿下了,几个月后反客为主控制了袁、王的旧部。此后毛开始发动部队打土豪,又大搞革命恐怖。当地老乡并不支持他们,反而用同样恐怖的法子对付他们。张戎还说,毛在井冈山基本上没过过艰苦日子,他平时住在舒适的茅坪八角楼,15个月只进过三次山,山里总共待了不到一个月。毛给自己安排了好多勤务人员,同时跟18岁的贺子珍开始同居。这时远在上海的中共党中央对毛私自拉走部队的做法十分不满,开除了毛的党籍。但是毛使了花招让党中央的决定无法下达到部队。后来苏联意识到井冈山是中共唯一站稳了脚跟的根据地,于是毛受到斯大林的青睐,这使他不但重新被党接纳,而且地位青云直上。 在党史上竭力渲染的“朱毛会师”,张戎说,朱德的南昌起义队伍走投无路,后来上井冈山投靠。但是朱德的队伍比毛手下人多得多。毛又无情地剥夺了朱德对部队的指挥权。只不过朱德没有权力欲,不跟毛争。 张戎对接下来的根据地时期的叙述,基本上围绕着毛泽东如何抓权这条主线来展开。张著中说朱德一度在上海中央的支持下重新夺回了权力,毛在这时候就跑到闽西,并且耍花招控制了相对富饶的闽西根据地。搞到闽西之后,毛又掉头跟朱德捣乱。朱德中的一个部下--林彪,成了毛的同盟者。后来斯大林站在毛的一边,终于让朱德彻底向毛屈服。
0%(0)
0%(0)
  张戎其人 - gnps 06/25/08 (773)
  张戎笔下的毛泽东(3,4) - 阳光在多城 06/25/08 (244)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算命与通灵(2)
2005: 算命与通灵(3)
2004: cardiff的bute park---给在cardiff
2004: 木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