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若男
萬維讀者網 > 笑林之聲 > 帖子
哈哈!王安石叫Vans,朱棣是Judy
送交者: 藝萌 2019年06月26日17:58:41 於 [笑林之聲] 發送悄悄話


王安石叫Vans,朱棣是Judy:如果古人有英文名,應該怎麼起?

                                                                              Hannah Teh                                                                                                                                                                          國家人文歷史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本       文       約   2496  字


閱       讀       需       要

                                                                            

min

前陣子有個網紅的微博上了熱搜:


於是一個給歷史人物起英文名的蛇精病貼火了起來,網友們腦洞大開寫了各種段子,比如:




漢文帝有一天穿越到了一個世界,遇上一個人居然是漢武帝。漢武帝走過來跟他打招呼:"Hi,Wendy!"漢文帝也笑着回應他:"Hi, Woody!"



看來皇帝dy字輩兒,比如:



                                                                                                                        Hey Jude                 The Beatles Tribute Band - Karaoke Hits Mania! Vol 2 - 50 Vocal and Non vocal specially recorded Karaoke versions of the top hits!                                                


秦始皇就比較不一樣:


就是不一樣



總的來說,取英文名這件事兒,就是叫啥取啥,簡稱之:


直譯法


原則只有一個:中文叫啥,英文也叫啥。


宋代理學家朱熹,英文名叫做:

 


三國名將周瑜:


 

唐玄宗李隆基:



洛基:仿佛聽見有人叫我?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哪個有我潮?”


 然而對於王安石的英文名,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見:“王安石字介甫,不是叫Jeff嗎!”

 


於是這裡還派生了第二種直譯法——


字譯法

 

眾所周知,古人除了“名”還有“字”,“字”一般就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有關聯的。那麼給古人取英文名,不一定要按名取,還可以按字取,比如:

 

“詩聖”杜甫:



至聖先師孔子:



喜歡作詩不寫題的李商隱:


論如何有效地幫助大家記住古代名人的字


除了簡單粗暴的直譯法,還有一些高端玩家提出了第三種譯法:


意譯法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名字的意思來轉譯成對應意義的英文,比如:





沒毛病 沒毛病


直譯還是意譯?


網友們的花式取名,總歸來說分為“直譯”“意譯”兩種,這也正是20世紀中國翻譯學界最大的論爭議題。


20世紀初,中國正值西學東漸,大批西學湧入進來,包括各種不同領域的科學、文學、醫學著作等,形成了強烈的思想碰撞,同時也促成中國翻譯體系的建立。

 

提到翻譯,就不能不說最有標誌性的人物嚴復。


嚴復


嚴復從小學習英語,是中國最早派赴西方的留學生之一。他翻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標誌着中國近代翻譯史的開端,他在《天演論》的自序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譯三原則:信、達、雅。


對於嚴復來說,“信”即“誠信”,翻譯需要忠實地轉達原著之意,“信”是翻譯的核心。而“達”和“雅”則為手段,即要“達旨”與“文雅”。自嚴復提出這三大原則後,這三個詞成為19世紀末以來中國譯論體系權威的原則,強調準確、忠實地“直譯”原著的內容。

 

然而,嚴復提倡的“信、達、雅”是為了翻譯科學著作而生。他翻譯的《天演論》完整地體現了這三大原則,其讀者也都是受教育的知識分子,嚴復的翻譯方法和標準對於他們來講是合適的,但這也意味着對大眾讀者不一定合適。


後來,梁啓超提出了一種對立的翻譯方法,也就是“意譯”。


梁啓超


梁啓超強調必須在“使人深知其意”的主旨上,提倡“譯意不譯詞”的翻譯方法,以“意譯”的方法將原著的內容翻譯成使讀者更容易理解的譯文。

 

由此,近代中國翻譯界產生了強調“科學性”的“直譯派”,以及強調“神韻”的“意譯派”,至今仍爭論不休。


怪調英語


其實早在中國翻譯體系建立之前,19世紀中國沿海通商口岸就非常流行一種怪調英語——“洋涇浜英語”


洋涇浜是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縣城到英租界的必經之地。


洋涇浜雖窄,但兩岸繁華又熱鬧


1845年,上海租界設立後,上海商人為了爭取與外商直接打交道紛紛學起了英語,而原來在香港、澳門、廣州以及南洋的洋行也紛紛到了租界。為了和外國人溝通,他們只懂得一些粗通的英語,於是在洋涇浜附近出現了一種語法不准,帶有中國口音的英語,也就是“洋涇浜英語”(後來已不限地域,泛指所有怪調的中國式英語)

 

一些出版商也乘機趕印了一種以中文讀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冊。



洋涇浜英語最早的詞彙手冊要屬《紅毛通用番話》,只有10頁、收錄的詞彙甚至不到400個單詞。隨着中西往來日益頻繁,需求量增加,開始出現了詞彙刻本,收入的詞彙和短語高達3000個左右。鴉片戰爭之後又有了新的突破,唐廷樞編的《英語集全》所包含詞彙量高達6000以上。


這些速成手冊收錄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化的詞。


例子

來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講拿(No)

一洋元叫鈿溫得拉(One Dollar)


洋涇浜英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口頭形式,沒有正規的書面形式,因為洋涇浜英語是說漢語和英語的人們在交往中形成的,所以基本上沒有統一的形式和規範、變體很多,而且沒有語法。


例子


“我不能”被說成“My no can”

“我們什麼也不要”說成“My no wants”


其次,洋涇浜英語與地域的聯繫很緊密,一開始洋涇浜英語多以廣東地方的發音為準,以後隨着寧波商人的大量湧現,逐步以寧波方言發音來注音。


例子


(以下句子需要滬語或寧波官話發音才能辯明意思)


清晨見面谷貓迎, (good morning)

好度由途敘別情。(how do you do)


儘管洋涇浜英語現在已經不再被使用了,但還是有一些特點遺留了下來,譬如孫中山現在正式的英文名叫Sun Yat-sen,這英文名取自他的字 ——逸仙。我們可以注意到,孫中山名字的英語拼法並非漢語拼音、也不符合普通話的發音,其實這是粵語讀音。儘管我們不知道孫中山正式的英文名究竟是何時確定下來的,但可推斷與當年洋涇浜英語的影響有一定關係。

 

正規的漢英譯名法


那麼,按照正規的方法,古人的姓名究竟該如何翻譯呢?

 

首先,按照正規的漢語拼音,將姓與名分開拼寫,首字母大寫。如:


朱/熹:Zhu Xi

李/白:Li Bai


若是單姓雙名,首先姓的拼音字母需大寫,名的第一個拼音字母需要大寫,並且與後一個拼音連寫。如:


蔣/介石:Jiang Jieshi

李/清照:Li Qingzhao


 若是複姓單名的話,姓需要連寫(不需要加連字符),姓名兩者首字母大寫。如:


 歐陽/詢:Ouyang Xun

 夏侯/淵:Xiahou Yuan


同理,複姓雙名便同時將其姓與名的拼音字母連寫,別忘了首字母同樣要大寫。如:


司馬/相如:Sima Xiangru

上官/婉兒:Shangguan Waner


現代人的英文名字,與古人一樣使用漢語拼音翻譯。如果你自己有英文名字,一般會加在姓氏前面,而名字可根據喜好選擇保留與否的。如:


周杰倫 Jay Chou

成龍 Jackie Chan


現在總算知道古人名字的正規譯法了吧?一個由中譯英的名字,可是一段歷史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你大爺
2018: 專家
2017: 跟爪哥去歐洲發財啦!
2017: 昔日夫妻變姐妹…
2016: 如何挽留英脫歐?
2016: 老媽打電話問我
2015: 教堂隔壁的叫春聲
2015: 著名喜劇二重唱:對出軌丈夫下計
2014: 蘇亞雷斯咬人的清晰動態圖來了。
2014: 笑一笑十年少(161)希望有一天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