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天樂
為什麽要奮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古不變的規律。不進步,就退步。不奮鬥,就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所以越是處於弱勢地位,就越要力爭上游。
像我們這些視障的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堅持奮鬥,最需要的也是堅持奮鬥。我們不但要和各種社會的不公現象和歧視作鬥爭,還要和自己的疾病和消極思想作鬥爭。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堅持奮鬥呢?
我們必須明白,即使身體有缺陷,只要堅持奮鬥,要建功立業絕對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v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這些人或受打擊迫害,或是殘疾人士,如果沒有一肚子火氣,他們就寫不出這些不朽佳作,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一定條件下,壞事也可以轉化成為好事,而人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可以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蹟的。我讀中七的時候,視力進一步退化,不但閱讀速度十分緩慢,而且缺少淚水,只要一眨眼就有一堆黃色的閃光搖晃,十分容易疲倦,失眠更是家常便飯。當時我的壓力十分沉重,因為很快我就要參加高考。我一天要考八個小時,以我的身體狀況,似乎沒有可能考上大學。由於壓力太大,我還得了胃病,暴瘦二十磅,真是「人比黃花瘦」。考試時我隨身帶著眼藥水,每半小時就要求監考官讓滴眼藥水,休息五分鐘。當時我感到十分疲倦,眼前不時金星亂墜,又感覺頭暈,但我還是咬緊牙關,堅持考到最後一分鐘。結果,我不但能夠考上大學,而且獲得兩筆獎學金。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要成功就必須有信心,只有信心還不夠,還要立定志向。我們的信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從腦中生出來的嗎?不是。毫無疑義,是從實踐中來的。因此,我們訂立目標要符合實際,要量力而為,這樣我們才能達到目標。當我們達到目標後,我們才會有信心。有了信心我們又有了新的動力,為奪取新的勝利而奮鬥。
孔夫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人的身體被征服,猶知反抗﹕一個人的思想被征服,就會淪為征服者的工具。大家可能都曾經奮鬥過,但卻很難堅持到底,「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是常有的事。現實的殘酷,疾病的煎熬,無情的嘲諷確實容易令人沮喪,以致半途而廢。因此,要堅持奮鬥,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書,多吸收精神食糧,培養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凌雲壯志。記得小時候我到中學面試時,副校長知道我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隨時會失明,問我父親,想讓兒子讀到幾年級?是中三還是中五?父親的回答很乾脆,我要兒子上大學。副校長聽了頓感意外,覺得父親簡直是痴人說夢。說實在的,當時我也沒有想過自己能上大學,更沒有想過會來台灣政大讀博士研究生。
我最喜歡王熙鳳的名句「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只有「善養吾浩然之氣」,我們才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才能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奮勇前進,完成人生道路上的萬里長征。
有信心,有恆心還要有策略。《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以前我看書只要看大字本就行了,後來視力衰退,就用放大鏡幫助閱讀,後來連放大鏡也不行了,就改用擴視機。以前我能夠看得清楚電腦,現在要靠讀屏軟件才能上網找資料。當然,最重要的是用心來觀照萬物,用心去看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多動腦筋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我最近寫了一副對聯來警策自己,這副對聯是「通觀萬象心如鏡,冷對千夫氣若虹」。只有不斷求變,我們才能在這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求生存,求發展。
有些人總是一味強調「樂觀」,似乎只要「樂觀」,什麽問題都不是問題。我總覺得這種想法有點幼稚。 我們必須懂得,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是多種多樣的,其艱巨之程度,往往出乎我們所料。我們既要意志堅定,咬緊牙關,又要保持清醒,冷靜應付和解決各種困難。這樣才是我們正確的態度。
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直至勝利,這是我們奮鬥的必由之路,也是惟一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