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網蟲,網上登陸名為孔明,在一個叫做“隆中”的網吧里認識了他的女友,直至兩人攜手走入愛情的墳墓。其妻雖身為恐龍,但心靈手巧,長於網絡各方面知識,親手將諸葛亮這一菜鳥培養成黑客級人物,並幫助諸葛亮建立了個人主頁。諸葛亮的主頁日訪問量不斷創下紀錄,同當時另外一個名叫龐統的網友齊名,被人稱作“臥龍”“鳳雛”。這段歷史,諸葛亮在他後來給蜀漢電信的第二任總裁兼首席行政官劉禪的《出師帖》中曾有過描述,“臣本菜鳥,衝浪於南洋,苟活性命於網吧,不求聞達於網友。
後來由於諸葛亮的名聲越來越大,得到很多人的仰慕。劉備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當時劉備的網站剛開張,統共不過十幾台機子七八個貓,但是劉備此人頗具虎狼之心,一心想發展自己的勢力,他便想請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出山輔佐他。他親自跑到隆中網吧,拜訪諸葛亮。頭兩次諸葛亮在網上跟美眉聊天聊得正歡,根本沒空搭理他。到第三次時,正好碰上諸葛亮掉線,劉備才得以見上一面。兩人探討了一下中國國內形勢,諸葛亮提出了三分東漢電信的構想,並主張同東吳電信網站進行技術和資源的合作,以對抗最強大的曹魏電信,這與劉備的想法一拍即合,劉備就誠懇地聘請諸葛亮當他網站的總經理,負責經營規劃等方面的事宜。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諸葛亮答應就任網站總經理,雙方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一消息。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表現不俗,首先將曹操在博望坡和新野分公司設立的電子信箱炸掉,堵住了公司第二和第三大股東關羽和張飛的嘴。當然,他的最經典之作是說服東吳電信,聯合起來在赤壁一戰中大敗曹操。 當時,曹操急欲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兼併東吳電信,於是籌集了大量資金,到赤壁建立一個網站。此舉引起東吳電信上下極大的恐慌。經過幾天公司內部高層會議,決定全力抵制曹操的兼併舉動。而同時諸葛亮也得到消息,為了有一個公費到江南旅遊順便找美眉的機會,他極力上書劉備,每天嘰嘰歪歪,長篇大論,劉備終於不堪其擾,批准他去建康(今南京)。
諸葛亮到建康後,被東吳以張昭為首的一幫網上辯論高手圍住,在江蘇議事圓的網絡咖啡屋中進行現場網上辯論。諸葛亮憑藉着高人一籌的打字速度、良好的鍵盤性能和胡攪蠻纏的本事,將張昭等人弄得啞口無言,取得了勝利。這就是著名的“舌戰群儒”,實際上雙方都是君子動手不動口的。接着,諸葛亮又用曹操建立赤壁網站的目的是為了騙的大喬和小喬兩名江南頭牌美眉的謊言,打翻了東吳電信總經理周瑜心中的醋罈子,成功地勸說了東吳電信總裁孫權同意聯合抗曹。 周瑜採用了離間計使曹操殺掉了兩個網絡建設人才蔡瑁和張允,並派黑客黃蓋騙取了曹操的信任,竊取了赤壁網站的商業機密和弱點。諸葛亮預測到當時臭名昭著的“東風”電腦病毒的發作時間,在這一天發起總攻。周瑜集中了東吳所有黑客,有黃蓋、甘寧、韓當、周泰等人,一起攻擊赤壁網。赤壁網站在東風病毒和眾多黑客的聯合攻擊下,終告不守,吳蜀取得了聯合作戰的勝利。這場經典戰役史稱“赤壁之戰”。
諸葛亮另一個被傳為佳話的事跡是他跟周瑜鬥法的故事。周瑜,東吳電信的總經理,亦是那個時代享有勝名的黑客,其人英俊瀟灑,博學多才,很受江南美眉的青睞。有的美眉為了引起他的注意,故意發些錯誤的帖子,讓周瑜予以糾正,故有“帖有誤,周郎顧”的說法。但此人心胸狹窄,幾次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被孔明躲過。終於兩人在網上展開決戰,互相攻擊對方主頁,畢竟諸葛亮技高一籌,三次擊敗周瑜,並在最後一次在周瑜的個人主頁上留下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美眉又折兵”的句子,周瑜看後大叫“既生瑜,何生亮”,將電腦砸掉,吐血而亡。從此,諸葛亮又少了一個敵人。
之後,劉備正式將蜀漢電信總部設在四川成都,諸葛亮成為公司第二號人物。先後輔佐第一和第二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備和劉禪父子。其間七次制服了經常騷擾公司的黑客孟獲,並採取以德服人的辦法,使其發誓不再搗亂。諸葛發現了公司人力資源培養方面的弊病,巧妙地實行挖牆角戰術,將曹魏電信的年輕管理人才姜維招至麾下,優化了公司人才結構。
當然,諸葛亮也是有失誤的,他沒有考慮到公司的實際情況,好大喜功,盲目擴張,犯了中國企業家的通病,六次欲併購曹魏電信,均遭失敗。耗費了公司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致使在其死後,姜維繼續堅持其左傾盲動路線,造成蜀漢電信很快被曹魏電信兼併。諸葛亮在其最後一次兼並行動中,遭遇曹魏電信的老手司馬懿,雙方苦戰,因諸葛亮有每天泡在網上不下線的習慣,長年累月,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一代網蟲英才,就此隕落。
諸葛亮死後,遺體葬在定軍山,蜀漢電信第二任總裁兼首席行政官劉禪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特意追封他為“網猴”稱號,並在成都設立了名為網猴祠的官方網站供人們瀏覽,因後世以訛傳訛,誤稱其為武侯。今武侯祠的遺址仍保留在成都,成為當地名勝。
諸葛亮之事跡流傳不朽,唐代著名網絡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站點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首頁美眉自春色,聊天帥哥空好音。
三顧頻煩網絡計,兩朝開濟老鳥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網友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