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若男
萬維讀者網 > 笑林之聲 > 帖子
關公戰秦瓊之深度解析之四:由天龍八部談關公戰秦瓊的決定因素
送交者: 爪四哥 2021年02月11日13:02:32 於 [笑林之聲] 發送悄悄話

前言:再強調一下,這個關公戰秦瓊系列非爪哥原創,俺只是把網上一些大神的獨特的觀點與想法總結匯總一下,以饗讀者。

關公戰秦瓊,到底孰勝孰負?嘿嘿,其實歷史已經給出最科學最靠譜的結論。

不過,在答案揭秘之前,咱們先來談談《天龍八部》,談談《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家族。所謂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家族在天龍八部中,可謂"大名鼎鼎"。之所以帶引號,大家應該很清楚,嘿嘿!慕容父子為了恢復大燕國,不擇手段,壞事做絕。慕容父子想復的國,其實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三燕”政權。真實歷史上的慕容家族,那可是響噹噹的英雄豪傑。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幾年間就崛起於北方,馳騁遼海逐鹿中原近百年。莫非,慕容家族真有金庸所寫的“斗轉星移”的絕世武功?

非也,慕容家族崛起北方,靠的不是絕世武功,而是重裝騎兵。

Image result for 南燕騎兵

燕國的騎兵軍團有多厲害?舉個栗子吧:

據文獻記載,公元338年,後趙30萬大軍進犯前燕,襲擊前燕國都大棘城。前燕皇帝慕容皝派其子慕容恪率2000騎,斬殺後趙3萬人,其他人落荒而逃。

2000破30萬?抗木昂背碧!為何燕國的騎兵如此牛逼,答案在這裡。。。

xin-2561.jpg

1965年,考古學家在朝陽馮素弗墓出土了一副木質外包銅皮的雙鐙;1983年在朝陽袁台子壁畫墓出土一副木芯外包皮革的雙鐙;1998年在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了一副木質加一周薄銅條的雙鐙。除此而外,在北票北溝、朝陽十二台鄉等都出土了成組的馬具。

北燕是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在推翻了後燕之後建立的國家。馮素弗是北燕政權中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第二號統治人物。在已挖掘的前燕、後燕、北燕(史稱三燕)40座墓葬中,有10座發現了馬具,而且馬鐙均為雙鐙,由此可見,至少在三燕時期,慕容鮮卑已將馬鐙全面裝備在騎兵隊伍中。

正是因為有了完備的馬具裝備,尤其是率先完善與配備了雙馬鐙,前燕這個以游牧為主的蕞爾小邦,才能在強敵環伺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在北方占據一席之地,並在與列強對峙中屢創以少勝多的奇蹟。

所以說,馬鐙的發明與完善,對縱橫歷史千年已久的騎兵部隊而言,是一項劃時代的革命。

無鐙騎馬,也就是驏騎,因腳無踩踏着力點,馬靜止和運動時的姿勢大體都是一樣,大小腿夾緊抱住馬肚子,腳的最低處一定是前腳掌而不可能是腳後跟。另外有一個重要的騎乘原則,不管有沒有馬鐙,騎手的腳跟一定在臀部正下方,和人體重心在一條垂線上。這是保持平衡的必須要領。

馬鐙的出現,讓騎兵有了更多的作戰模式。騎手在驏騎的時候會全神貫注於馬的奔跑狀態。襲步(全速)狀態下,和人一樣,馬會很自然跑直線。騎手反而更安全。縮短跑(慢跑)。有一些馬匹會突然變向,或者急停。騎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預判,結果是直接失去重心墜馬。

如果有馬蹬。騎手由一點支撐,變為三點支撐。當馬變向、閃躲、急停時,連接馬鞍的蹬革與腳蹬,就能給予騎手強有力的支撐,重心很容易就調整回來。同時得到支撐的小腿可以給坐騎以更精準的扶助,讓馬更服從,做出更複雜的動作,跑出更複雜的路線。尤其是騎射時,馬蹬作為兩個強有力支撐點,使騎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調整重心,在極端條件或突發狀況下。訓練有素的騎手,僅僅憑藉良好的肌肉記憶,或者條件反射就能藉助馬蹬把重心調整回來。早期無蹬的騎射,多數情況應當是先讓馬立定,然後靜態射擊。因為沒有馬鐙很難動態保持平衡。後期的騎射,已經可以藉助馬鐙在奔跑中射擊。

馬蹬的發明,讓騎兵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關注敵人,自己武器的使用效率能夠得到提高。騎兵能看的更遠,更好的觀察戰場的全局態勢,攜帶更多作用不同的武器,使用更加複雜的騎兵戰術。馬蹬的發明對一名成熟的騎手來說,解放他80%的精力和體力。對騎兵的作戰效率是質的提升。

那麼,問題來了:馬鐙是啥時候發明的?三國時有馬鐙嗎?

答案是:No,馬鐙在三國時期,還沒有出現。

中國直到春秋時期,作戰仍以車戰為主,騎兵僅是一種輔助力量。戰爭方式為雙方步兵、戰車相向對峙,“車轂相錯”時短兵相接,一次衝擊過後已見勝負。騎兵的作用遠不如車兵,因此有“一車當十騎”之說。

戰國時,七雄之一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為鄰,不勝其擾而又無可奈何。由於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騎長射,加之胡服衣短袖窄,比起漢服的寬衣博帶來,更利於騎射,於是趙武靈王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很快成為除秦國外,國力最強的國家。列國望風景從,紛紛建起自己的騎兵部隊。1974年,當秦始皇的地下御林軍從陝西那片黃土下浩浩蕩蕩地“走”了出來,人們更是被震撼了。

但是,如果你到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去看一看,那些與真馬一般大小的陶馬身上,馬具齊備甚至已經有了馬鞍,唯獨沒有馬鐙。沒有馬鐙,人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在馬背上,人的力量、馬的力量、武器的力量就不能合而為一。所以在馬鐙發明之前,騎兵很難成為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

馬鐙的出現,應該是在東晉末年。但改革完善,以及在騎兵部隊的全面配備,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嗯,就是咱們前面提到的三燕所向無敵的重裝騎兵軍團。

所以,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關公戰秦瓊,到底孰勝孰負,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兩腳空懸一點支撐的關公舞大刀,在腳踏雙馬鐙三點支撐的秦瓊面前,走不了十個回合,period

Image result for 關公戰秦瓊

關公戰秦瓊之深度解析之一:從羅家槍的源頭入手

關公戰秦瓊之深度解析之二:裝備,武藝,戰法綜合比較

關公戰秦瓊之深度解析之三:正史上關公秦瓊的定位與比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閒着也是閒着,吹吹牛吧
2019: 流浪地球之太空尋夫版
2018: 飛哥原創笑話:最會穿衣的章子怡
2017: 笑話段子四篇:共產主義接班人
2017: 我是雞不換
2016: 一大堆笑話,看你樂不樂
2016: 這肉是我自己過年剛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