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8歲讀大學,9歲讀博,父母卻因一場糾紛,差點毀了他
報刊文摘
1
比利時出了位少年天才。 4歲上小學,9歲就即將大學畢業。 他的智商145,堪比霍金、愛因斯坦。 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更是堪比照相機。 往後讀碩還是考博,世界名校都有如探囊取物。 讀大學時,9個月就學完了所有課程。 課餘,輕鬆編寫了一個寫作機器人程序。 又抽空開發了一款微芯片,用來測試腦細胞反應。 此外,他還關心全球氣候變化、人類平均壽命等世界難題。 很難相信這樣一位天才,只有9歲。
當這樣的神童興致勃勃地邁向星辰大海時,人生卻陷入了困境。 因為父母的爭名奪利,他被迫退學了。 他的明天。 是改變世界的天才,還是第二個“仲永”?
2
勞倫特•西蒙斯,今年9歲。 父親是比利時人,母親則來自荷蘭。 父母生下他之後,就長期在外地工作。 小勞倫特被留在家鄉,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算是留守兒童。 可親近的爺爺奶奶,很快發現了孫子的與眾不同。 遠遠超出同齡人的聰明,令人訝異。 當他們一遍遍告知勞倫特的父母,孩子有多聰明時。 這對異地工作的父母,起先根本不當回事。 “誰家的爺爺奶奶不這樣看待自己的孫子呢?” 直到勞倫特進入小學,他們才真正被兒子的聰明震懾到。 4歲入學,他兩年就學完了6年的課程。 小學畢業時,也才6歲。 當大部分孩子還處在懵懂中,看啟蒙動畫片時,勞倫特已經上中學了。 中學課程於他而言,也太簡單了。 坐在課堂里,跟其他同學一樣上課,吸收知識,太慢。 老師們就單獨給他開小灶授課。 最後,甚至一連發了兩年的學習資料,讓他在家自學。 學完之後,老師出題檢測,全都通過了。 那年,他才8歲。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6年的中學課程。 勞倫特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高中畢業生之一。
8歲的勞倫特,終於能邁入高等教育的大門。 這將是他在知識殿堂里,如魚得水的新階段。 沒想到卻成為一場紛爭的犧牲品。
3
8歲時,勞倫特考入了歐洲頂尖理工大學,埃因霍溫理工大學。 選擇了電氣工程專業,繼續碾壓同班同學們。 在校期間,他繼續保持了驚人的學習速度。 別人要啃2個月的課程,他能一周全部消化完。 大學教授們都對這個理解力超強的孩子,視若珍寶。 允許他不出現在課堂上,在家自學。 勞倫特果然不負眾望,以每周一門課的速度,飛速過掉了大部分課程。 且在教授安排的單獨考試中,都取得了好成績。 很多時候教授,面對這樣一張稚氣的臉,很難相信這就是天才。
可他脫口而出的高等數學、前沿物理詞彙。 又讓人立刻欽佩起來。 一次,在實驗中,勞倫特遇到了麻煩。 教授走過去,才知道,竟然是沒有足夠的力氣解開一團電線。 那時,才讓人想起來,他還是個小孩子。 一如美劇中的天才“謝爾頓”,勞倫特擅長抽象思維。 情感方面,則有明顯短板。
他最痛苦的是,一些課程需要讀浪漫愛情小說。 對一個8、9歲心智的天才兒童而言,理解小說中的人物故事,十分困難。 但他還是在9個月,完成了大部分大學課程。 而在勞倫特取得學位證書的時間上,學校和父母陷入了爭執。 這樣導致勞倫特沒拿畢業證,直接退學了。
4
這場糾紛其實十分簡單。 勞倫特的父母希望他能儘快畢業,最好趕在2019年年底。 這樣,勞倫特便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本科畢業生。 而校方認為,勞倫特還有一些課程沒有通過,只能在2020年中期簽發畢業證。 他們回應父母:即使如此,這個成績也是無與倫比的。 顯然這並不能滿足勞倫特父母的需求。 這對父母自從知道兒子是天才後,便頻繁接觸媒體,主動爆料。
等於親手捧紅了勞倫特,讓小神童成為了比利時國民偶像。 如果勞倫特能夠儘早畢業,打破吉尼斯的話,其價值不言而喻。 無奈校方態度堅決。 教授們認為,勞倫特天賦異稟,也不能操之過急。 未滿10歲的勞倫特,在洞察力、創造力、批判力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問題。 與這些能力相關的課程很多都沒通過,自然不符合畢業條件。 並且父母過度的曝光,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壓力。
這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回應,被勞倫特父母斥責為“騙子”。 勞倫特父親還在媒體宣揚: “有時候你必須做出選擇,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沒有第二次了。” 結果就是,勞倫特的父母讓他從因霍溫理工大學退學。 下一步,為他安排前往美國讀博。 目標是打破最年輕博士生的吉尼斯紀錄。
5
神童的故事,開始都是這樣。 可走向卻各不相同。 現代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也是公認的天才。
他6歲能心算8位數的除法,8歲精通微積分。 掌握古希臘語、英語、德語、意大利語,能在這些語系間自由切換。 當發明出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後,他和計算機比運算速度。 結果,他贏了。 而這樣一位天才也是17歲讀大學,23歲博士畢業。 他正常學業的快進鍵,是在大學以後開啟的。 那時他心智全面成熟,能夠承擔知識之外帶來的風險和壓力。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不只意味着完成學業。
相比同智商的天才,勞倫特的成果除了更早大學畢業外,幾乎一無所獲。 他的父母極端地將成功與學業劃等號。 將勞倫特的全部聰明,都集中在賺取學分,打破吉尼斯。 一如仲永的父母,除了讓眾人看到他的出口成章。 什麼也沒補給給孩子。 所以仲永,泯然眾人矣。
6
上世紀20年代,美國進行了一項1200人的大型研究。 入選者都是智商大於等於140分的孩子。 這些被世人成為“天才”“神童”的孩子們,被提供了當時最頂端的教育資源。 每一位都被國家寄予眾望,精心培育。 當時人們都期望,這些神童將來能成為影響世界進程的科學家。 半個世紀後,美國追蹤到當年參與項目的800多名神童。 令人吃驚的是,裡面幾乎沒有舉世震驚的科學家。
甚至大部分當年的神童,都平平無奇,從事的職業也與科學毫無關係。 中國也有過類似的舉措,譬如選拔“少年班”。 基本上,被時代賦予期望的神童,都難以再續奇蹟。 裝滿知識的腦袋,和不相匹配的心智,造成巨大的錯位。 也成為悲劇的源泉。 終身之計,莫若樹人。 人這一生,可以追趕很多事。 唯有教育是欲速則不達。
7
勞倫特離開因霍溫理工大學了。 可校方仍然為他寫下這段溫柔的祝福: “導師們喜歡和他合作,不僅僅是因為他天賦出眾,更因為他是一個內心溫柔、求知若渴的孩子。只要現實條件允許,我們的大門依然為他敞開,歡迎他回來繼續學業。” 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祝福。 勞倫特是學術海洋里的佼佼者。 可在成人世界,他只是無辜又無力的9歲孩子。
除了聰明異常,其他方面都還童真。 喜歡玩手機遊戲。會跟同齡人一起踢足球。熱愛狗狗。 他的爺爺奶奶都患有心臟疾病,他立志要攻克“人造心臟”難題。 就連接觸過的教授,都說他,十分謙遜溫和。 在父母拉他召開發布會時,勞倫特大部分時候都沉默。 只簡短地回答“yes”“no”。 他心裡裝着一個絢麗的世界。 成為外科大夫、宇航員、計算機科學家,帶領人類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9歲的身體,有着最聰明的大腦,心裡裝着最純潔的善意。
身為父母,沒有保護好這些美麗的饋贈。 卻將孩子淪為爭名逐利的工具。
勞倫特的未來,可能是改變世界的天才。也可能是泯然眾人的仲永。
父母的決定不過一念之間,可對勞倫特而言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