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量博弈的残酷世界,强悍地活下去!
吴 冲
牛角鱼
新冠疫情不仅会造成各国之间阶段性的物理隔离,更会造成持久的心理隔离。当高歌猛进的创业黄金时代落幕,你是否为减量博弈做好了准备?
从德黑兰到利雅得,从米兰到华盛顿,从纽约交易所到你身边的朋友圈……你或许会疑惑这个世界怎么一下突然就陷入了恐慌、撕裂和某种意义的癫狂?
这场危机会延续多久?平静下去的海域是否会再起波澜?黑天鹅会漫天飞舞还是会在某一夜销于无形?……没有人知道。
但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变得更加动荡和不确定。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球从大人物到普通人在压力惊恐之下的变形动作,以及层出不穷的地域/身份/族群的歧视和割裂。而全球范围的货币财政大放水,会确定性地进一步放大贫富悬殊(历史从来如此,毕竟总有人离出水口近一些),当全球精英热烈地讨论反脆弱策略的时候,很不幸,民粹主义看来首先拿到了那个风助火势的高成长船票。与当代历史上其他几次全球流行病最大的不同,其实不是新冠更加狡猾或凶险,而是它正好发生于全球政治风潮大转轨的脆弱弯道上。“以邻为壑”,很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物理现象,而会成为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隐喻。普世价值支撑的全球化进程或许就此全面转向,地球村进入坚壁清野模式的前夜。这样的宏观环境中,作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我们当然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的宏观系统,习惯了在增量博弈中高歌猛进的创业者们的黄金岁月可能已经结束。
Well,其实当整个系统进入减量博弈的时候,机会并不会减少。甚至在转变的初期,由于波动率的增大(比如连续上下熔断),机会甚至看起来比以前会更多,然而胜出者的概率总体在持续降低,这意味着你将见证越来越残酷的生存淘汰和人性底线。
当向上的规模化成长受限,同时抗风险优势几乎完全集中在行业巨头,我总体上对迭代改善式的创新创业持保守态度。中小个体除非有颠覆式创新的完备思考和准备,抱紧大树或至少与之共生,或许是你未来几年最佳的风险收益策略。
更强悍地活,意味着——首先,你需要建立一个宏大的视野和全面能力(如同那个宽大的图钉帽)。一方面,动荡而不确定的世界中,杀死你或成就你的,很可能来自于传统上根本无需关注的要素,管状视野意味着你会错失那些生死攸关的信号;另一方面,你需要建立适度的能力和资源冗余,以防在短兵相接的胜负关头被压垮(如同爽约的格鲁希元帅放倒了滑铁卢的拿破仑,仅有Plan B是不够的,你时刻需要有Plan C和Plan D)。其次,你需要把所有力量聚焦在一个比以往更加狭窄的领域(图钉那根细细的针),力出一孔,一击而透,方有可能在残酷的减量博弈中建立微弱的比较优势。在青铜时代,沃野千里属于巨头,而你需要守住护城河后的那个城堡。其实一切政治和文化都是经济现象的映射。近年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和传统行业的人交流,气氛总体会偏悲观和克制;如果你跟做VC的那帮家伙在一起,他们总会为一些“革命性的”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重大变化充满激情和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劳动生产率的终极力量,无论历经战争、瘟疫或政治黑暗,它总是单向成长从不回头。此刻,破解存量博弈或减量博弈,从而最终破解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晦暗时代的关键节点也应该正孕育于其中。关注并勇敢投入那些可能带来10倍效率提升的技术变革,应该成为这一代企业家生存本能的一部分。
什么?你所在的完全是传统行业,没有10倍率技术的可能性?那么,请试着把你的“图钉帽”再拓宽一点,否则你将有很大概率陷于挣扎求存的泥泞难以自拔。这是乔治.R.R.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写下的箴言,此刻有着格外凝重的意义——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组队求存是明智之道。剑桥学者Richard Wrangham做过一项关于黑猩猩的研究,发现出现“多对一”雄性黑猩猩对抗的时候,杀戮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而两个数量接近的种群发生争端时,双方更多是嘶吼和威胁却很少真的下狠手。在高度复杂的激烈对抗状态下,和平和安全不取决于文化意愿,而取决于均势和制衡。我们需要尽可能寻找有共同价值观和差异化经验的伙伴,来共同面对未知的剧烈冲突。这不仅包括内部团队的构建,也包括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外部联盟甚至并购重组,以形成更强的防守或进攻力量。(再次推荐《波斯尼亚生存报告》,有助于理解SHTF 时刻的生存法则,这份报告,是一个波斯尼亚人在内战中的生活总结。15个人的家庭在原始蛮荒的战乱中渡过一年,最终存活13人。)同时,并非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团队,核心标准很简单——你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付到旁边这个家伙的手中?前些天,有一个员工发私信给我:“吴总,在当今社会中,像你说的那样,坚持‘专业、理性、正直、好奇’的底层年轻人,真的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吗?”在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依然需要坚信一些确定不变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更强悍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