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這字眼兒是不是很熟悉?這是文革之後恢復高考1977年首屆高考北京地區語文考試的考題。當年我作為未畢業的在校高中生,參加了那場考試。我之所以說我栽在了“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並不僅僅是因為我考糊了,而是這場考試之後我患上了一種可怕的病症- 考試恐慌症。
考試恐慌症,是我起的名字。從未考證過醫學或者心理學是否有這麼個病。考試恐慌症的表現,簡單地說就是進考場之前,平時學的,做的清楚着呢,進了考場後就差不多都忘了,最可氣的是,考試結束後出了考場又都想起來了。具體點說,精神高度緊張,頭腦完全失去了記憶和分析能力,有的時候緊張到手瑟瑟發抖,尿感強烈,必須去廁所排水才能繼續。
我不是從生下來就有這毛病的。小學時每次考試都特別順利。雖考不了滿分兒,但也絕對是高分兒。這也是為什麼在1972年,北京試行壓縮學制把小學六年制變為五年制時,我被作為10%的試驗生跳過了六年級直接升入初一,比我同齡同班的同學早一年進入中學。
中學五年,也沒在考試上栽過跟頭。我那所中學是對外開放學校,時不時的會有不同級別的領導陪同外賓參觀,我是學校保衛隊的成員,按當時的說法,叫做“要保障領導和外賓的安全”,外賓來的前一天晚上,保衛隊要值整宿的夜班兒,外賓參觀的當天,保衛隊要繼續值白班,保證參觀順利。所以我經常缺課。加之,那時還是學生幹部,開會,寫思想匯報,談心,做思想工作等等諸如此類現在看起來幼稚可笑的事情占去了我絕大部份時間,儘管如此,期中,期未考試仍能應付自如,班內名列前茅。
1978年2月中學畢業後,進了學校專為畢業生成立的應對同年7月份高考的補習班。很多學生來自校外,或是學校教職工的子弟,或是通過各種關係。總之雲集了各路的英雄好漢。考試的壓力從此而生,因為與名列前茅無緣了,但絕對不會對考試感到恐慌。對考試的恐慌最終是在1977年12月高考時在語文考場上落下的。
1977年北京地區的高考語文試卷就是一篇作文。題目就是本文開始時提到的“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平日裡語文課最不怵的就是作文兒。幾乎每一次都是高分兒。而且還時不時的被語文老師當做範文兒在課堂上講解。所以當確定試題就是一篇作文時,一陣激動。拿起筆,稍加思索,就把開頭的第一段兒寫好了,結果再往下寫,沒思路了。“頭腦風暴”的結果,認為那個開頭不好,塗掉重寫。寫好第二個開頭之後再往下,又卡住了。又覺得不好,再重寫,大概來回折騰了三,四次。馬上到交捲兒的時間了,看着那幾個開頭段兒,當時的心情無法形容,亂,狂,怒,暴,心跳很快,估計血壓也很高,突然下意識的拿起了試卷就撕,剛撕了一下 ,我的手就被後邊過來的監考官的手按在桌子上了。估計這監考官一直在盯着我。她警告我說,不能撕試卷,這違反規定。她看我喘着粗氣,可能是要為保護那試卷,所以一直把我的手按在桌子上,很快交卷的時間到了,她把試卷直接拿走了。因為我交的不是白卷,可能判捲兒的老師認為那開頭和構思不錯,最終得了26分,比當年交白卷的那位英雄零分強點兒。從此我得了考試恐慌症,並一直伴隨着我後來的學習和考試,痛苦至極!
例如1978年高考物理考試前一天的晚上,有位同學到我家,拿了一道綜合題和答案,他不會做,讓我幫忙講講。我從頭到尾邊講邊做。題做完了,他也明白了。第二天考試,有一道一模一樣的高分題,僅數據不同而己。我在考場上居然做錯了。出了考場之後,我立即意識到我哪兒做錯了。這位同學興高采烈地來到我面前祝賀,因為他做對了,他理所當然的認為我也做對了。當我告訴他我完全做錯了時,他認為我在哄騙他,直到公布分數之後他才相信。再如,在澳洲讀研的第一年,某門兒考試要求答案寫在A和B兩個不同的答卷上,由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分別判卷。據後來同學告訴我,這條要求在試卷上用黑體字寫的,而且考前監考老師特意提醒了考生。我竟然沒看見也沒聽見!我把答案都寫在了A答卷上。判A卷的老師是兼職而且極不負責任,並沒有告訴主講老師我的答案在A卷上。主講老師判B卷時,沒看見我的答卷,認為交了白卷,給我零分。在後來申訴的過程中,頗費了些周折,包括非常正式的,莊嚴的把右手放在《聖經》上,在主講老師,證人(大學的保安人員)和己簽封的答卷面前宣誓,然後開封答卷,讓保安找出我的A答卷並打開,最後三方確認我的答案確實寫在了A卷上。主講老師同意重新判卷,最終讓我躲過了重讀這門課的命運。
我之所以說這是一種病症,因為那不是我一個人獨有的問題。我不僅聽說過,而且還接觸過對考試恐慌,甚至恐懼的人。1996年,我在移民英語班兒學習時,班上有一位南美來的女同學。這個班是專為那些想進大學深造的新移民準備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要考試合格後才能入班學習。學習結束之後,學生還要參加大學要求的各種英語考試,比如雅思等。在平時的學習中,她的水平是相當不錯的,比我強許多。在學習快結束時,同學們都在準備或參加各自的英語考試。在某個星期一的早晨,她沒來,聽老師說,她在周六考雅思時,暈倒在考場上不省人事。監考官不得不叫救護車把她送到醫院急救!
遙想當年那場高考語文考試,為什麼我會在那有限的考試時間裡,寫了,劃掉,再重寫,折騰好幾次,最後未答完失敗?我後來的結論是過於追求完美所致。前兩周在萬維上讀了一篇網文,題目是“早遜者們,我北京師範大學的同學們”。文中提到,一位學霸級的校友,也是位“太追求完美”的人,因研究生畢業論文跳樓結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讀這篇網文讓我想起了我當年的滑鐵盧事件,催生了此文。試想,一個以“六十分萬歲”為目標的人,絕不會像我那樣塗了寫,寫了塗,無論如何都會把那篇作文有頭有尾地拼湊出來,更不會像前述網文中的女學霸那樣“把自己逼得無法解脫”以自殺了結。在學習,工作,生活中, 追求完美沒錯,但如果追過了頭,就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重者,像那位才女。輕者,比如我,落下終身的心理疾病。所以,不要對自己太“吹毛求疵”。雖不苟同“好死不如賴活着”,但也應該“知足常樂”,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