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華為剛揭示鴻蒙時,我的博文“殺器還是噱頭?詳解華為的操作系統”做了預測。當時華為公布的鴻蒙的信息還很有限。博文說:“華為的手機操作系統備胎,新東西少,只是集成了華為對安卓的一些優化。最後結果就是自己玩,難逃塞班和Palm OS的命運,噱頭而已。華為公司工程能力強,但不是一個技術創新的公司。”有小粉紅留言:“你說得也許對,但我願意做小白鼠,華為這個系統出來了我肯定買,讓華為有機會改進提高,最後做到最好。”我回覆說:“希望你活得足夠長,能等到鴻蒙出來的那一天。”
一年以後,轉身回看:我的預言基本都說中了。
當時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說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將可能面市。2019年7月3日任正非接受法國《Le Point》雜誌專訪時表示,鴻蒙操作系統主要應用於物聯網,並不是用在手機中,做這個系統的時候並不是想替代谷歌的。 2019年8月9日,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手機操作系統鴻蒙,但只有PPT,未有展示。說該系統雖然主要面向IoT設備,但也可支持手機。如果谷歌安卓系統不向華為開放,將“可以隨時啟用鴻蒙”。10月23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媒體溝通會上稱,鴻蒙本來是用於華為內部一個內核的名字,後來被媒體誤傳為華為的操作系統。2020年4月22日,任正非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要想超越安卓和蘋果的操作系統,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不會超過 300 年。
華為的立場不斷後退。先宣稱鴻蒙是今後華為手機的操作系統。然後改口說鴻蒙是針對物聯網開發的。只會在安卓不能用時才會啟用。而谷歌從來沒有對華為關閉安卓。安卓是開源的,谷歌不能也不會阻擋任何公司用安卓。谷歌限制華為使用的只是谷歌的應用程序-GMS。而鴻蒙是操作系統,和GMS是兩回事。所以不存在安卓不對華為手機開放的情況,這樣鴻蒙永遠只能當備胎。備胎是打造不出生態系統的。沒有生態系統的操作系統只能閉起門來自己玩。任正非說要300年才能超越安卓和蘋果,那時華為在不在都是問題,實際上是承認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華為的宣布互相矛盾。說明華為的鴻蒙戰略比較混亂,只是一個概念,覆蓋的領域不清晰。為了宣傳,倉促上馬,問題很大,很可能已經流產。可以說是鴻蒙已死,哄蒙上位。
現在審視華為揭示的鴻蒙構想,新意不多。簡而言之是兩個拼盤,一個替換。拼盤是安卓架構和LiteOS的拼盤。LiteOS是華為的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面向智能家居、個人穿戴、車聯網等領域,集成LiteOS和安卓是為了面向手機和物聯網。一個替換是用方舟編譯器取代JAVA虛擬機,用靜態編譯取代動態解釋,以適應各種硬件平台。華為的鴻蒙在構想上抄襲谷歌的Fuchsia。Fuchsia是谷歌的下一代操作系統,採用微內核架構,用於嵌入式系統。Fuchsia的設計目標之一是可運行在眾多的設備上。Fuchsia的部分代碼已經放在Github上。
安卓系統使用JAVA為編程語言。為了跨硬件操作,使用了虛擬機,將各種硬件抽象成Java的運行環境。JAVA運行在虛擬機上,虛擬機負責連接具體硬件。因此安卓可以跨硬件平台。虛擬機里有一個解釋器,將JAVA語言逐句翻譯成硬件懂得的機器碼,這個動態解釋會降低代碼的運行速度。方舟編譯器替代了Java虛擬機,在應用打包的時候就將所有程序,包括靜態和動態的部分直接編譯成機器指令。為了在不同硬件上工作,方舟編譯器需要先編譯出對應所有硬件平台的二進制文件,之後在具體手機安裝的時候選擇針對當前硬件平台的二進制裝入手機。因此會出現安裝包容量大的問題(因為安裝包包含所有硬件平台的二進制文件)。據估計,方舟編譯器重新編譯的安裝包要比安卓大兩三倍,手機安裝後的機器碼要大0.5-1倍。帶來的問題是占用存貯和內存顯著增加。用戶下載安裝包會消耗越來越多的時間和流量。這是一個用空間換取運行速度的策略。華為宣稱這個替代能夠讓系統響應快44%。
方舟編譯器有嚴重的生態問題。首先華為必須將編譯器代碼開放,並讓應用開發商免費下載,開發商將其應用用方舟重新編譯,並再次對安卓的所有版本和所有硬件平台進行測試,改正Bug後,重新發布,在所有應用商店上架。這個工作必須讓各個應用開發商自己做,華為不能代勞,因為每個應用都要有開發者的簽名。這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可以在愛國情懷下忽悠國內的部分開發者,但不可能讓全球的應用開發者來跟隨。大多數的應用開發商是中小規模的,甚至是個人,怎麼可能有時間有精力開發編譯測試如此多的版本?
當一個新手機硬件發布後,方舟編譯器必須及時跟進,並將新版本推送給所有的開發商。隨着越來越多新硬件的發布,方舟編譯出的安裝包勢必會越來越大。用戶下載安裝包會消耗越來越多時間和流量。同時開發商編譯時間會越來越長,需要測試的硬件會越來越多。
大多數應用開放商不跟隨,又不能覆蓋所有的手機硬件,上下流生態環境都打不開,生態系統培養不出來,這樣的手機系統只能哄蒙小粉紅。
這麼大的麻煩換取的是最多44%的系統響應速度。而且這個提升是在實驗室特定條件下測得的。體現在用戶感知上,很可能要大打折扣。根據用戶感知測試,一般人對在0.2秒以下的速度提升沒有感知。在這個區間,人的感知已經達到飽和。換句話說,把響應速度從0.2秒提升到0.1秒,人感覺不到區別。目前中高端安卓手機的性能瓶頸不是CPU的處理速度。所以對這個方舟的優化,用戶很可能無感。
總之,鴻蒙缺少革命性的創新,只是拼湊式的工程集成。以增大存儲空間和應用開發的不便換取有限的速度提升,很難贏得生態系統。胎死腹中,是必然命運。現在已經過了余大嘴宣稱的最晚的面市時間,鴻蒙仍舊神龍首尾兩不見。不過這個名字還會存在,繼續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