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赵奢赵括是很有名的一对父子,好像现在的王健林王思聪父子一样,人人皆知。
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名气同蔺相如廉颇李牧一样大。赵奢有勇有谋能打仗,当初他领兵在阏与打败了强秦,很给赵国长脸。那次战前赵国人没底气,连老将廉颇都觉得道路艰险遥远难打赢。可是赵奢力排众议,说两只老鼠在狭窄小洞里相逢哪只敢露齿亮剑撕咬哪只就会胜利。那句话后来被归结成“狭路相逢勇者胜”,成了一句名言,刘伯承元帅就很喜欢用那句话。
赵奢不仅智勇双全会打仗,他其实也是个能说会道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他最初只是一个征收田租的小官吏,名不见经传。当权势人物平原君家里几个奴才拒绝交租时,他毫不犹豫就把那几个狗仗人势企图搞特权的家伙给杀了。这个不得了,平原君觉得居然有人敢来老子头上动土,就要杀赵奢。可是赵奢不慌不忙不动声色讲述一番大道理,说,你平原君是赵国的权势大人物,你的奴才带头不遵纪守法,法律在赵国还有谁当回事?没有法治的国家混乱不堪,其他诸侯国就会乘乱削弱攻打赵国,赵国的安全就会受到危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时候你平原君的特权和利益还有什么保证。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把他推荐给赵王,从此赵奢就开始步入历史舞台逐渐成了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代名将。
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与老子大不一样。他只能说不能做,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赵括估计耳濡目染受他老子影响,对领兵打仗兴趣浓厚。而且此人在军事理论上肯定很有一套,他老子身经百战一代名将,而且也属于能说会道之辈(具有说服平原君的口才),论起统兵布阵打仗之事居然说不过他。所以赵括的军事理论素养肯定不同凡响,摆在今天去国防大学做个名嘴教授,搞点超限战理论,预测一下伊拉克将痛击美军,想必绰绰有余。但可惜他只会纸上谈兵,到战场上真刀真枪打仗就不行了。秦国当时与赵国对峙,廉颇统帅赵军,打了几次打不赢,廉颇坚壁不出。秦国就搞反间计,忽悠赵国说秦国其实最怕赵括统兵。赵括把那个当补药吃,以为人家真怕他,对廉颇韬光养晦做缩头乌龟不以为然,估计摇唇鼓舌给赵孝成王灌输不少正能量:赵国人你要自信,要做战狼而非缩头乌龟。说得赵孝成王晕晕乎乎忘乎所以,忘记赵奢曾经说过让夸夸其谈的赵括统领赵军会误大事,也不顾赵括老妈忠告不能把重担放到赵括肩上——他肯定做不到挑二百斤走二十里地不换肩的。赵王结果还真孤注一掷让赵括去过了一把战狼瘾,结果是战狼变成死狼,赵括自己丢了性命,四十万赵国大军被活埋成了泥土里的兵马俑。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难恢复元气,而赵括生死名不灭,纸上谈兵成了千年笑话。
仔细想想,赵括纸上谈兵落得身败名裂,他老子赵奢其实也是难辞其咎的。知子莫若父,赵奢知道赵括喜欢军事,但有夸夸其谈不懂实际的缺陷。身为统兵将军赵奢有条件其实也有责任将他儿子带入军队让他在实战之中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与艰难,让他切身理解为什么“兵,死地也”,统兵打仗之事不是可以拿来轻轻松松夸夸其谈耍嘴皮子的事情。如果赵奢让赵括在枪林箭雨的战争中不断磨炼,那么赵括凭借着自己对军事的爱好和天赋,将他的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成为如他老子一样的一代战将也未必没有机会。退一步说,即便他运气不好,战死战场,或者虽然侥幸生存下来却也没能有啥出息,但他至少会真正懂得战争,不会那么夸夸其谈说大话,当然也不会因为纸上谈兵而成为千年笑柄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