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美國非裔落後是因為不思進取嗎? |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06月08日10:07:4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逸草:幾十年工作在少數族裔學生過半的的大學,對此文所言,頗有感受並認同。 深度 | 美國非裔落後是因為不思進取嗎?ZT
文 | 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 詹涓 上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去世,引發了席捲全美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的焦點是警察針對黑人社區的暴行和種族不公。 但非洲裔美國人也對在財富、收入和工資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感到沮喪,即便是在美國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之後,儘管股市在大流行前創下了紀錄高位,這種差距依然存在。 在很多方面,2020年黑人和白人之間的財富差距仍然和1968年一樣大。1968年,美國頒布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權法案,以回應多年來非洲裔美國人在社會和商業的幾乎所有領域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白人財富激增,而黑人財富卻停滯不前。現在,每七個白人家庭中就有一家淨資產達到百萬美元。對於黑人家庭來說,這個比例是1 / 50。 非洲裔美國人在財富和社會經濟地位方面仍處在落後地位,這能簡單地歸結為他們不思進取,進不了好大學,從而找不到好工作嗎? 《時代》雜誌 2015的封面被編輯成了2020年的版本。當年的雜誌封面標題為《什麼改變了,什麼沒改變》,講述因黑人弗雷迪·格雷(Freddie Gray)之死而引發的巴爾的摩暴動。在這次運動中,有人將封面上的2015再次划去,寫上2020年。 勤學未必意味着高學歷 舉一村之力,小托馬斯·愛德華·亨德利(Thomas Edward Hundley Jr.)花了6年時間,終於在2015年從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畢業,獲得了政治學學士學位。 亨德利出生時就沒有左手,四歲時父親因心臟病去世,母親派特·亨德利是默瑟縣懲教部門的衛生服務管理員,家中五個孩子裡有三個陸陸續續上了大學。為了讓亨德利完成學業,派特背了6.2萬美元的聯邦家長貸款,但是到了2012年春季學期結束時,她未獲得該項目的批准。只差兩個學期、還有27個學分就能畢業的亨德利只能暫時離開校園,回到老家新澤西州的櫻桃山,在當地一家律所做法律助理。 2013年,他的母親、姐妹、姨媽和表兄妹們舉行了一次籌款活動,目標是籌集2.7萬美元送他重返校園,這次活動得到了他們所在社區和教會的支持,終於,2014年春季亨德利回到了大學,並於2015年順利畢業。 托馬斯的母親帕特·洪德利(Pat Hundley)為兒子的畢業而歡呼。 亨德利的哲學助理教授約隆達·威爾遜(Yolonda Wilson)說,“他是一個很棒的學生,我甚至不知道他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他從不找藉口。” 一家人都期望這個機智、有韌勁的年輕人能繼續攻讀法學院,成為律師,這可能有望改寫他本人甚至家族的命運。但就像是因為缺錢而差點讀不完本科一樣,這個願望看似只差臨門一腳,但卻又顯得那麼遙遠。 大學畢業後,他和他的母親都需要為他的教育貸款償債,30歲的他每月要還500美元,69歲的母親派特每個月還400多美元。派特已經退休,靠兼職工作來支付賬單。“我恐怕是要帶着這筆債務死了,除非我中了彩票,”她說。 現在的亨德利仍然做着與大學時同樣的法律助理工作,年薪約為4.5萬美元,他已經參加了一次法學院的LSAT考試,成績相當不錯,但法學院的費用讓他卻步。他說:“費用改變了我的選擇。” 關於黑人社區有一個極其常見的迷思。那就是黑人家庭有一種低估教育價值的文化傾向,因此缺乏向上流動的教育保障。這種心態導致黑人教育水平低,無法獲得大學學歷就無法取得更高的收入和穩定的生活。 但2010年杜克大學一項論文引用《青少年健康國家縱向研究》結果發現,與擁有同等資源家庭的白人相比,黑人受教育的年份更長,獲得的學位證書更多。還有證據表明,在家庭收入水平、父母教育程度和/或父母的職業地位相當的情況下,相比白人家庭,黑人家庭仍然會克服不利條件,直接通過經濟支持來支持子女的教育。換言之,黑人家庭是重視教育,並且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這一點從亨德利一家甚至整個社區對他的教育支持上可見一斑。 黑人雖然整體上學歷仍然偏低,但在持續向上走,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1992年,25歲以下黑人工人中有42%擁有至少部分大學學歷,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63%。 但問題是,其一,雖然越來越多非洲裔美國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們未必能進入與自己在高中時學術水平相當的大學。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2013年一項題為《分離和不平等》的研究報告指出,高中平均成績達到3.5分或更高的黑人和西裔學生中,有30%只進了社區大學,而同等成績的白人學生中,這一比例為22%。這份報告說,黑人學生尤其有可能止步於證書或大專學歷,儘管在高中時他們的平均成績達到B+以。 其二是美國高校費用日益高漲,這導致無數像亨德利這樣原本貧困的黑人家庭不僅不能因為教育而改變命運,甚至反而有可能深陷債務困境。據“責任借貸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統計,在2016年,約85%的黑人學生需要借貸來完成學科學位,相比之下白人為69%,亞裔為45%。 左傾智庫Demos在2019年8月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在進大學12年後,白人男性平均已償還了44%的學生貸款餘額。白人女性償還了28%。但對於黑人借貸者來說情況完全不同——他們越欠越多了。黑人女性的貸款餘額在離開學校12年後平均增長了13%,而黑人男性的貸款餘額增長了11%。有些人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逾期或尋求個人破產,而這又會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就業前景和還款能力。 比利時漫畫家O-sekoer創作的漫畫,被用於假的《時代》雜誌封面。標題為:《種族主義,最大的病毒》 教育未必能改變命運 高等教育經常被吹捧為用於減少白人和黑人之間貧富差距的“偉大的均衡器”。但如果在職場上,不同族裔、不同性別的人無法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同等教育未必能帶來相近的工作和收入。 眾議院聯合經濟委員會(JCE)2020年發布的《美國黑人經濟狀況》指出,受到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黑人比同等學歷的白人少賺1.1萬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更難還清大學貸款。 此外,與白人工人相比,黑人工人不太可能被僱傭於與其教育水平相符的工作。2017年,美聯儲紐約銀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至少擁有學士學位的白人畢業生相比,黑人大學畢業生從事通常不需要大學文憑的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近10個百分點。這裡的大學職位包括但不限於中小學教師、社會工作者、會計、教育行政人員、首席執行官、財務經理和軟件開發人員等。 造成這種差距的因素很多。西北大學2017年一項薈萃分析發現,過去25年來,雇用黑人的職場歧視文化沒有改變。這項研究的結論是:“自1989年以來,白人投遞簡歷後獲得的回覆比黑人多36%……與聲稱美國社會歧視減少的說法相反,我們的估計表明,至少在雇用時,歧視水平基本上保持不變。” 2014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黑人女性摩根·傑金斯(Morgan Jerkins)對此深有體會。她在推特上寫道,“大學畢業那年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年。我每天都想放棄寫作。‘有潛力’或‘優秀’對我來說根本不夠。‘好’對白人女性來說就夠好了。但我必須他媽的出類拔萃,這幾乎毀了我。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另一個有色人種經歷我的經歷。”雖然她有過在出版業的實習經歷,會講五門外語,但她還是連一個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最後只能繼續讀碩士(現在傑金斯已在《紐約客》、《紐約時報》、《滾石》等媒體發表文章,並出版了一本暢銷書)。 摩根·傑金斯和她的暢銷書:《這將是我的失敗》 在這一點上,亞裔事實上也面臨着歧視。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副教授凱瑟琳·德瑟爾斯(Katherine A. DeCelles)在2016年發表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題為《白化簡歷:種族和自我介紹的勞動力市場》,研究人員為1600名黑人和亞裔申請人創建了“洗白”的簡歷,抹掉他們的種族細節,結果發現經加工的簡歷獲得的面試機會均高於保留了種族信息的。比如如果保留黑人信息,只有10%的求職者能得到面試電話,但抹掉後得到的面試機會達到了25%。 吃苦未必能帶來報酬 這種工資方面的種族差異在所有教育背景中都有體現。 一些人認為,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工資差距是白人工人比黑人工人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的結果。他們將種族工資差距歸咎於黑人工人自身缺乏動力、過於懶散這種成見。 而數據顯示,他們是錯的。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核心發現是,2015年黑人工人平均工作1805小時,比1979年的1606小時增加了199小時,即12.4%。而在同一年,白人平均工作時間為1888小時,比1979年的1701小時增加了187小時,增幅為11.0%。 不僅工作時長一直在增加,黑人的工作時間也更加不穩定,約25%的黑人工人在2017-18年在非白天常規從事工作,比如在晚間、夜晚或者上三班倒,相比之下整個勞動力中從事這類非規律工作的比例為16%。 隨着勞動時間增加提高,有理由認為現在的黑人工人比1979年的經濟狀況要好——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黑人和白人的工資差距實際上比1979年還要大。1979年,收入最低的10%的白人工人比收入最低的黑人工人多掙3.6%。2015年,最貧窮的白人工人的收入能比黑人多掙11.8%。 不僅收入和財富較少,而且黑人失業率是相同學歷白人的兩倍,這一點在從高中輟學到本科以上的各個教育水平都一致。以下這個根據美國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顯示,只有擁有大學和以上學歷的黑人工人失業率低於4%,相比之下,除了高中以下學歷的白人,所有教育水平的白人失業率都低於4%。 在幾乎每個教育水平上,黑人工人失業的可能性都是白人工人的兩倍 工作未必意味着財富 需要確認的是,隨着這10年來經濟高歌猛進,儘管比不上白人家庭的增速,但黑人家庭的收入畢竟也在增加。據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統計,2018年,黑人家庭收入中值達到41511美元。儘管這一水平僅略高於2017年的水平,但仍超過了2007年衰退前黑人家庭收入中值41134美元的峰值。 黑人家庭收入超過了經濟衰退前的最高水平 相比收入,能反映出一個家庭經濟穩健度的更好的指標是家庭財富。財富不僅包括人們的工資,還包括房屋、股市投資和他們擁有的其他資產。財富越多,生活就越舒適、越安全。更重要的是,它會傳給下一代。2016年,一個典型白人家庭的淨資產為17.1萬美元,是一個黑人家庭(17150美元)的近10倍。 布魯金斯學會發現,即使收入相同的家庭,種族貧富差距仍然存在。對於收入最高的10%的人(當中只有3.6%是黑人)來說,種族財富差距仍然很大:這個收入群體中的白人家庭的淨資產中值為近180萬美元,而黑人家庭的淨資產中值為34.3萬美元。而且在幾乎每個收入群體中都存在這種種族差距,除了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群——在這一人群中,家庭的淨資產中位數都為零。 黑人由於歷史性和結構性的歧視,一代代家底子太薄,這種種族貧富差距或許能解釋目前美國社會黑人處境的許多問題。 家庭財富使人們能夠在有良好學校的安全社區獲得住房,從而保證孩子的教育前途,而社會學家認為,相比種族,貧困程度更能預測年輕人的暴力犯罪率,比如智庫“人民政策項目”(People's Policy Project)使用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青少年至成人健康縱向研究》的數據發現,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監禁差異主要是由經濟差異造成的。財富是一張安全網,可以防止生活因暫時的挫折和收入的損失而偏離軌道。這個安全網讓人們在事業上冒險,知道當他們沒有立即取得成功時,他們能有一個緩衝。財富給人們提供了成為創業家和發明家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財富收入的稅率比工作收入的稅率低得多,這意味着財富會產生更多的財富,並代代相傳。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家經濟學家達里克·漢密爾頓(Darrick Hamilton)和桑迪·達里蒂(Sandy Darity)漢密爾頓和達里蒂得出結論稱,遺產和其他代際轉移“在種族貧富差距中占的比重高於其他任何人口和社會經濟指標”。 財富是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的,2020年美國人預計將繼承7650億美元的禮物和遺產,遺產約占家庭年收入的4%。這導致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雖然造成黑人和白人之間差距的最初條件開始逐漸消失,但根據克利夫蘭聯儲銀行(Cleveland Fed)兩位經濟學家迪奧尼西·阿里普蘭提斯(Dionissi Aliprantis)和丹尼爾·卡羅爾(Daniel Carroll)的模型,從1962年開始,需要再用259年時間,黑人和白人的平均財富才能達到0.90:1。 無法獲得安全的居住環境和優質的基礎教育,通往中產階級的自動扶梯已經減速和停滯,一個人的經濟階梯的起點很可能就是他的終點。 缺乏經濟緩衝,在目前疫情帶來的失業率高企之下,已經為非洲裔美國人家庭帶來了更為巨大的挑戰。目前,超過五分之一的黑人家庭報告他們經常或有時沒有足夠的食物——這一比例是白人家庭的三倍多。 黑人工人遭受着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最先被解僱,最後被僱傭”現象:他們早早失去工作,但即使白人工人的勞動力市場開始好轉,他們的失業率仍在繼續上升。這可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因為處於勞動力市場邊緣的工人會發現自己的技能已經過時,這將使他們更難回到體面的受薪工作中。 在所有這些因素之上,弗洛伊德之死是另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先是健康方面面臨威脅,然後是經濟差異……在那之上又有着一種面對政府時的無力感,”馬薩諸塞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經濟學助理教授達尼亞·弗朗西斯(Dania Francis)對《金融時報》表示,“結構性的不平等導致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差距,任何不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都不會成功。” ■ 作者為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詹涓,曾任《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副主編 《時代》周刊2020年6月15日即將出版的雜誌封面。封面為美國著名藝術家泰特斯·卡普哈(Titus Kaphar)的作品,一個美國黑人母親抱着孩子,但孩子的圖像被切掉,以強調母親的損失。在封面周圍紅底黑字寫着35名已經死去的黑人的名字,他們均死於系統性種族主義。他們的名字在這次運動中也被廣泛朗誦:Trayvon Martin, Yvette Smith, Eric Garner, Michael Brown, Laquan McDonald, Tanisha Anderson, Akai Gurley, Tamir Rice, Jerame Reid, Natasha McKenna, Eric Harris, Walter Scott, Freddie Gray, William Chapman, Sandra Bland, Darrius Stewart, Samuel DuBose, Janet Wilson, Calin Roquemore, Alton Sterling, Philando Castile, Joseph Mann, Terence Crutcher, Chad Robertson, Jordan Edwards, Aaron Bailey, Stephon Clark, Danny Ray Thomas, Antwon Rose, Botham Jean, Atatiana Jefferson, Michael Dean, Ahmaud Arbery, Breonna Taylor, and George Floyd.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9: | 【七絕】南來客 邪 | |
2019: | 川普干的太漂亮了!關稅武器在墨西哥奏 | |
2018: | 清理深國沼澤又一戰果:前參議院情報委 | |
2018: | 完了。小金決定直飛新加坡。中共這次徹 | |
2017: | 打嘎吼。今天科米爆猛料了莫?籬笆肉翹 | |
2017: | 從沒見過給在位總統唱讚歌的。米國終於 | |
2016: | 咚咚The Marxian Challenge | |
2016: | 秋念11:別關心我了,狼外婆,好嗎?! | |
2015: | 給巫婆子講一講美國的ENTITLEMENT | |
2015: | 電力一姐李小琳聽到調令後為什麼要摔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