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轉貼:清衣江的“歲月甘泉還是歲月雞湯?”
送交者: 老字號 2021年02月11日09:02:1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轉貼清衣江的“歲月甘泉還是歲月雞湯?”就是為了看看是不是“青春無悔”。下面是在"李新紀:人生的三次浪潮 (徵文)(白熊的博客)後面的對話。把“ 出身 ” 和 “ 傷疤 ” 單純歸成一個歷史問題,是討了便宜還賣乖。不正面回答“悔”還是“無悔”,其實是與人生經歷聯繫一起的。其實說“青春無悔”是沒有關係的,沒有必要羞羞答答。 



    作者:白熊的博客


留言時間:2021-02-11 06:35:46




歡迎二位的評論。二位的評論提到 “ 出身 ” 和 “ 傷疤 ” ,這是一個歷史問題。誰也不能迴避的。結合剛剛過去的2020年,美國發生的一切,出身論的問題,讓人想起1966年的中國文革,還有2020年美國的黑命貴。出身論的思潮是極左的,貌似追求平等,反對歧視,實為用新的不平等代替舊的不平等,離聖經所倡導的     “ 人人生來平等 ” 背道而馳。歷史上已經發生了的事,既然發生了,就要想想為什麼發生,看似偶然,是為必然。不能用如果來假設。

2012年開博以來,我已經寫了一百多篇博客了,都在網上公開,若感興趣,歡迎隨時來看。

我從來也沒有說過青春不悔,只是一直贊同蘇 瑋 所說的,不要問我青春悔不悔。對於組歌《歲月甘泉》的爭論一直很激烈。有人認為組歌不能反映知青的生活與精神世界,而期盼知青中有人能站出來寫一部     《悲慘世界》,覺得悲慘世界才是真實的寫照。署名 “巴山人” 的一位網友就是這麼認為的。我也希望能看到有人能寫出悲慘世界來,但是5 - 6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出現。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見到中國雨果寫的知青版的悲慘世界。

談到出身無非設及到一個問題,正如同馬拉松中的 BQ。Qualify 的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神的意志。你可以僥倖一時,但不可能僥倖一世。神的揀選決定了一切。歷史從來不譴責勝利者的。

好了,新年快樂!





回復 | 0





作者:德州漁夫_2017


留言時間:2021-02-10 18:57:46




嘿嘿,工農兵學員這樣的老傷疤就別去扒拉啦。樓主能做到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哦!





回復 | 0





作者:老字號 回復 白熊的博客


留言時間:2021-02-10 18:43:44




這是拍磚來的。感覺像你這樣出身的人,在書寫“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時,都似乎“猶抱琵琶半遮面”。

其實應該寫寫你在“第一次浪潮”時,怎麼到山西鄉下插隊去的, 1972年怎麼成為天之驕子,被推薦上北京大學工農兵大學生的。這樣可以讓人理解為什麼你覺得“青春無悔”的。從你工農兵大學畢業到1995年到美國中間二十年,為什麼沒有在仕途上努力,轉到科研技術方向,讀研究生,甚至獲得博士學位,奔赴“第二次浪潮”,拿官餉出國的。這樣更容易看到你的奮鬥和努力。

你加入的“第三次浪潮”-馬拉松,確實令人羨慕和佩服。

 

歲月甘泉還是歲月雞湯?

發表於 2018 01 22   清衣江

最初知道合唱組歌 《歲月甘泉》,是2015年在華夏文摘看到一篇文章, 李新紀:《歲月甘泉》海外演唱會回顧。在網上看了看《歲月甘泉》歌詞,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大躍進,回到文革時全民窮而亢奮的火紅年代。也沒怎麼在意,隨後就丟在腦後。最近,偶然因為一篇關於知青的文章,重新想起這個據說是史詩般的樂章。

根據百度蝦米李新紀文蘇煒文介紹及youtube 《歲月甘泉》由耶魯大學講師蘇煒作詞,京信通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霍東齡作曲。兩個人都是當年插隊海南的知青。  《歲月甘泉》20089月在廣州首演。以後在廣州星海音樂廳一再上演,在北京、海口、天津、上海、深圳和香港演出。南方電視台和鳳凰衛視美洲台等多次轉播。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式出版,一版再版。200911月,《歲月甘泉》獲廣東省文學藝術最高獎魯迅文學藝術獎,同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在海外,曾經在康州、耶魯、印第安納、華盛頓、芝加哥交響樂廳、休斯敦、聖路易、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斯坦福大學、悉尼歌劇院、德國法蘭克福黑森州電視台演播廳演出。今年又將在耶魯演出。合唱團成員都是志願者,費用自理。曾經參加演出的樂團有中國深圳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耶魯大學交響管樂團和吉森大學交響樂隊(Universität orchestra GieBen)等。

作詞者蘇煒是作家,曾經發表長篇小說《迷谷》和中篇小說《米調》等作品。與小說比較,歲月甘泉不管是意境,還是文字水平,像是兩個不同的人。前者是有點玩世不恭的作家,後者是比周小平還低一檔的半拉子文人。難以想象, 這樣的歌詞,會出自他內心,體現他的文字功夫。也許是逢旨而行?或者主動投靠,邀功請賞?

作曲者霍東齡位居 2005forbes新財富500富人榜第179名,當時身價12.4億元。他是理工出身的商人,從來沒有音樂創作經歷,突然就創作了一個8-9段的大型合唱曲,有合唱還有交響樂隊伴奏。百度維基鳳凰網財經關於霍東齡的介紹,沒有任何音樂作品。 真是他創作的?

此外,合唱團成員是自費。那些音樂廳、交響樂團、高音歌唱家、中音歌唱家和指揮,是不是免費?如果不是免費,誰出的錢?霍東齡出的錢?如果是他出的錢,所有關於《歲月甘泉》的文章,都沒有介紹。如此慷慨解囊,而沒有隻言片語。和他的音樂創作一樣,使人費解。

歲月甘泉從下鄉開始寫到多年後回去看鄉親。

出發:遠山遠水呼喚我,壯歌一曲從天落!。豪情萬丈的歌詞,讓我想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在農村幹活:  山風吹拂烈火,映紅了我們青春的臉龐。”  “山風呼呼吹,推土機車隆隆響。鋼鏟一聲吼,突擊隊紅旗過山崗。”                                                                                                  一幕幕大躍進一哄而上的火熱情景。一幅幅蘇聯共青團員,在遠東戰天鬥地的動人畫面。

男女調情:清晨里飛過比翼鳥,…….甜在心中笑在臉,南渡江頭收膠忙,歌聲追着那彩霞跑,”                                                                                                                                                像是在看文革宣傳紀錄片。多麼歡樂浪漫暖風熏得知青醉,下鄉原來溫柔鄉。

女知青想媽媽:                                                                                                                                    山蒼蒼,夜茫茫,人生的路,走向何方?                                                                                      媽媽啊,女兒想你,想你,想你!

剛有了一點憂傷,馬上來一段高調。好像當兵的寫日記,好不容易透露了一點真實思想,趕快來一段雷鋒式話語,向隨時查日記的指導員掩飾表白。                                                             “ 滿滿的,夜校坐着阿叔阿嬸,一字一句我教他們學文化。                                                             ……                                                                                                                                                         山泉的流淌,山花的芳香,                                                                                                               帶給我親情,帶給我希望,帶給我希望。

帶給她的是什麼希望? 回城看媽媽的希望,還在紮根農村,永遠欣賞山花芳香的希望?

據說,這一段寫的非常艱難,寫了兩個月,寫完後大病了一場。一段陳詞濫調,不知道他為什麼如此艱難。好歹要寫一點知青的苦,為人又不能太祥林嫂?

一場洪水,二十二個年輕的生命被毀滅。作者的悼念:                                                             “大山里靜靜地站立的墓碑,荒草里掩埋着沉默的土堆。                                                             那一場暴風雨鋪天蓋地,把多少年輕的花季粉碎,把多少花季粉碎。

多麼含蓄克制的客觀描寫。前面幾段批發團購的情感,突然吝嗇起來。你的眼淚在哪裡? 你的悲憤在哪裡?唇亡齒寒,難道你不感到絕望? 難道你不該怒問蒼天,誰是兇手? 殺害了這些花一般的青年少年?即使今天,即使人在海外,你也不敢如此憤怒,你只敢打一點擦邊球,安慰一下你自己不安的良心。

即使如此,歌詞馬上轉到:                                                                                                               山風輕輕吹,青山高巍巍。不要問我青春悔不悔?                                                                    山風輕輕吹,青山高巍巍。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                                                                    雨後的彩虹,對蒼山無愧,對大地無愧。啊,無愧!無愧!

這是什麼意思? 作者要代表死者說,青春不悔不悔? 生命雖然可貴,他們更是死得其所,對蒼山無愧,對大地無愧?

更糟的是,作者又來一段:                                                                                                                品嘗過崢嶸歲月千般甘苦,最知道什麼是幸福滋味,最知道幸福滋味。                                  墓碑就在前面,你品嘗幸福滋味是不是太早了? 或者說回首對比那些死者,今天你更知道你幸福的滋味?

整首《山的壯想》,究竟是在悼念二十二個年輕的生命? 還是在那裡莫名其妙地哼哼哈哈:悔不悔,高巍巍,無愧!無愧!幸福滋味……?

結尾,作者反覆表白:                                                                                                                           向大地獻上,向祖國獻出,獻出我們,我們的愛心,我們的驕傲!”                                     他們無怨無悔,他們不是祥林嫂,他們只有正能量。 多麼可愛的知青,讓祖國(政府)多麼放心,讓黨多麼開心。 難怪在文革話題成禁忌的中國,這部知青史詩演了一場又一場,又是得獎又是專輯。

仿佛半個世紀前的文革宣傳隊粉墨登場。假大空陳詞濫調虛假的故事,虛假的場面,平庸的文字,亢奮而虛偽的情感。在《歲月甘泉》的八股高調中,2000多萬知青,一次又一次被代表、被史詩、被甘泉、被打臉。

《歲月甘泉》引起爭議。蘇煒辯護說

歲月甘泉的歌題,來自歌詞在苦難中掘一口深井,是要把苦難的歲月曆練,轉換為我們今天的精神資源(甘泉),這怎麼會成為問題呢?如果苦水不能轉換為甘泉,我們這一代豈不是白白苦了一場,白白活了一場?                                                                                                   ……                                                                                                                                                          再苦難的青春,也是我們的青春;不管在哪一種境況下的青春,都是美麗動人的,都是我們自己親歷的人生,都值得以身心去珍惜。所以我在芝加哥演出完後的座談里說:人生比政治大,青春比意識形態大。關涉到幾乎兩千萬人的知青一代人的經歷,不但值得紀念,也值得歌之詠之。《歲月甘泉》絕不是文革包括知青運動的頌歌,但卻是知青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                                                                                                                                                          面對知青一代經歷的苦難,這裡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祥林嫂式,呼天搶地,鼻涕眼淚、絮絮叨叨,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一種是蘇東坡式,舉重若輕,積極向上,樂觀豁達,此心安處是吾鄉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

文人蘇煒可以強詞奪理說,歲月甘泉的含義,是把苦難的歲月,轉化為甘泉。 然而大部分人,包括甘泉粉的理解,是歲月如甘泉,甘泉般的歲月。對於少部分知青,包括蘇煒和甘泉合唱團員,包括筆者,與當年的苦難生活比,今天的日子像是甘泉。但是,如果生長在一個正常的國家,沒有當年的苦難,沒有被剝奪吃飯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沒有被剝奪知情權,這些苦難知青中的幸運兒,獲得的甘泉,是否會遠遠超過他們今天擁有的甘泉 吃盡苦頭的50後,是不是比708090後更有成就?

還有更多的知青,上不了大學,更出不了國。回城有個工作,生活穩定了幾年,隨後就是下崗,現在靠社保。他們在鄉村的歲月不是甘泉。他們在鄉村的苦難經歷,並沒有讓他們後來挖掘出甘泉。他們的苦水永遠不能轉化為甘泉。他們的人生,是喝不完的苦水。他們白白苦了一生,白白活了一生。

根據蘇煒苦難轉化甘泉的邏輯,八年抗戰是不是可以稱之為《八年甘泉》,猶太人是不是來一段《集中營甘泉》?

大部分知青的青春,並不美麗動人。每一個知青的青春,也許有着美麗動人的瞬間。更多的時候,是苦澀、是掙扎、是絕望、是壓抑。誇大甚至編造知青青春的美麗動人,而忽視他們青春橫遭摧殘的歷史,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然後在傷口上貼上一層膠布,在膠布上塗上脂粉,向世人展示他們身體的楚楚動人。人生也許比政治大。但是,只有中國人有投入政治的權利,有投身政治的勇氣,才能避免上山下鄉這種災難重新發生。青春也許比意識形態大,但是知青的青春,就是毀於意識形態。兩千萬知青一代的經歷,重要的是要真實記錄他們的苦難,記錄他們被剝奪的青春,防止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而不是以歌頌青春的幌子,粉飾他們的經歷,抹殺他們的苦難,篡改這一段苦難的歷史。

知青的苦難,遠遠沒有說夠。 你說他們是祥林嫂,官方則是用鐵腕,封殺揭露知青苦難的聲音。今天的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把文革,把上山下鄉從人民的記憶中抹去。他們非常贊同蘇煒先生提倡的蘇東坡式,舉重若輕,忘掉苦澀,編造甜蜜的甘泉回憶。蘇煒先生真知趣。

美國中文網一篇文章中國知青組歌感動卡耐基 蹉跎歲月如泣如訴 寫道:

詞作者蘇煒表示,他15歲去海南島插隊,當時父親哥哥都被送進監獄,處境十分艱辛,當地老百姓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有位哲人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所以,無論現在遇見再大的難關,想想插隊時所吃的苦就不算什麼了。合唱指揮陸成東也是一位老知青,他說,面對苦難,不屈服,不抱怨,學會感恩,成為一個精神的強者,這就是我們所要弘揚的知青精神,也是組曲取名 《歲月甘泉》的緣由。

壞事變好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歷苦難,而不思索苦難的原因,不想着糾正苦難的原因,反而把苦難當頌歌唱,只會重複同樣的苦難。只會鼓勵苦難的始作俑者,再次製造苦難。 面對苦難,學會感恩。 感誰的恩?  感謝苦難的製造者,給了你們一筆人生的財富?弘揚這種冒牌的知青精神 讓他們繼續吃苦? 蘇煒的父親哥哥比他吃的苦更多,他們是不是應該更高調地唱一首獄中歲月甘泉?

據報道,《歲月甘泉》海外首次演出,在耶魯魯烏斯音樂廳奏響。 當晚引起轟動,台上演員流着淚水唱,台下人含着淚水聽。

這些洋博士洋碩士,又太容易被感動了吧? 從小就浸潤在這種假大空的詞彙里,這種高亢的旋律中。幾十年洗腦,黨八股根深蒂固。海外呆了多年,一聽到這樣的歌詞,一聽到這樣的旋律,就忍不住手舞足蹈,就忍不住淚流滿面。在假似真的情感里,自我陶醉。

順便問一下《歲月甘泉》合唱團員和粉絲,歌中的情景和你們當年的日子,有多少相似? 這些歌怎麼能夠引起你們的共鳴?

《歲月甘泉》,就是這麼一罐廉價的鴉片雞湯。讓這些有幸挖出甘泉的幸運兒,為自己虛幻的美麗青春陶醉,更為自己今天的成功陶醉。

《歲月甘泉》,把知青身上的斑斑血跡,點化成一簇簇桃花,以此向世人展示所謂青春的美麗動人。讓世人忘掉那斑斑血跡,簇簇桃花後面銘心刻骨的痛楚,忘掉當年苦難留下的無法治癒的後遺症,忘掉苦難始作俑者的罪惡。

《歲月甘泉》,是獻給苦難製造者諂媚的效忠信。他們不是祥林嫂,他們是蘇東坡。他們不僅不追究,不訴苦,他們還感恩戴德。 他們積極向上 靠攏組織。

一個好了傷疤就忘了痛的民族,一個傷疤還沒有好就忘了痛的民族,一個總是把苦難變成勝利頌歌的民族,只有一遍又一遍重複同樣的苦難。一個選擇性遺忘的民族,只會像蒙上眼睛推磨的毛驢一樣,一遍又一遍回到原來的起點。

 

後記: 作者含羞草在華夏文摘發表了一篇文章《高考1977》觀後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問道:

不想問這個問題,但總是忍不住。含羞草下鄉既然是這種經歷,為什麼還會去參加歲月甘泉那種合唱團?

把我的問題問詳細一點:含羞草在前勞改農場的知青生活,和歲月甘泉里熱氣騰騰,熱血膨脹,大躍進式的場面,有巨大的反差。歲月甘泉怎麼引起她的共鳴?

我的問題在華夏文摘的若干讀者中,引發了一場對《歲月甘泉》的爭論。 爭論又促使我寫了這篇文章。

作者含羞草後來回答

當時我憂鬱症很重,服用幾種抗憂鬱的藥都過敏不適,退休在家,閉門自卑,精神迷茫,不知所從。恰好得知合唱團招人,要去德國唱有關知青的歌,正好演唱的日期在學校假期之間。於是,乘其機會,沒多想,我和家人參加了東歐旅遊團,週遊了東歐五國。當時就感覺到甘泉悔不悔之類的歌詞很彆扭,刺心,但卻怨是自己對知青問題太敏感,畢竟我下鄉的遭遇是個例。看到此線大家的討論,我才明白,我對偉,光,正那種宣傳洗腦的反感並非屬於少數派。總之,參加合唱團是我欠考慮,但是在當時起到了分散我對病情惡化的注意力。

願含羞草戰勝病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真相逼近 是武漢P3實驗室運輸樣本中出
2020: ZT: 該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是誰?不是
2019: 如果你們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控制美國政
2019: 我反對中國搞‘人工智能’
2018: 中国有多少个黨委书
2018: 二十七,宰公雞……
2017: 剛剛收到消息,我的前老闆跳槽了。牛人
2017: 政府雇員-工會-民主黨
2016: 美軍向東亞調遣第二支航母群
2016: 金三核彈衛星的最直接成果就是導致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