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足跡…》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78-88)第二節首次出國考察記
送交者: 晚成 2023年11月14日04:39:3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二 首次出國考察記

背景

   “一九七九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進行了九天的國事訪問,七十四歲高齡的鄧小平參加了八十多場活動。當時,美國多家媒體將鄧小平訪美形容為’颳起了鄧旋風’,鄧小平以超凡的外交才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努力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文化的成熟心態,以及中國必將實現現代化的充分信心。”-百度百科《鄧小平訪問美國》

   一九七八年的某天,當時還在黑龍江省嫩江北大荒,中午午睡躺在炕上剛醒,突發奇想自己從北京乘飛機出發,飛越日本海,跨過堪察加半島,穿過白令海峽,再過阿拉斯加半島,越過加拿大,最後到達了美國。憑着我世界地理爛熟於心的知識,我做起飛航北美的白日夢。然而從來沒想過白日夢會成為現實。我出身在一個資本家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雖已“平反”,畢竟還算有“前科”的。我高中時的一個同學,一九六六年在北京外語學院研究生畢業,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還給毛主席作過一二次翻譯,直到七十年代後期,都當了綜合研究室主任了,因為出身小業主家庭還是沒能出國,在改革開放前家庭出身幾乎決定一切。

   但是在“思想解放”的年代裡我的白日夢竟成了現實,一九七九年夏森林保護研究所接到林業部通知,要選派一名紅外探火研究室的科技人員,參加林業部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團。林業部提名程邦瑜、金曉鍾和金繼忠三人中選取一人。我當時因公出差,由於另二位的謙讓,說金繼忠是紅外研究室的主任,就讓他去吧。我妻楊韻倩代我填寫了出國所須的全部表格,報上去了獲得批准。(一九八零年代某年金曉鐘被推薦去了林業部美國森林防火考察團)。

跨出國門前的準備

   林業部赴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團由六名團員組成,團長是由林業部森林保護司司長,五十八歲,此人曾任縣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的解放牌幹部,由於“文革”機遇升遷為林業部保護司司長,由此背景可以想象此次出國表現。付團長周爾正,五十歲不到,林業部保護司森林防火處處長,此人在“文革”中被東北航空護林局揪斗過,因其父曾任國軍高參,關進牛棚與我同為“難友”。團員董某,五十歲左右,黑龍江省林業總局森林防火辦主任。團員鄭煥能,五十歲左右,東北林學院林學系森林防火教研室主任,能閱讀英文文獻。團員金繼忠,三十九歲,森林保護所紅外技術研究室副主任,能閱讀英文文獻。團員劉建北,三十一歲,林業部外事司翻譯。

   一九七九年九月中旬離啟程還有月余,我們黑龍江三人提前進了北京做準備,林業部的防火辦周尓正不久也加入了準備工作。我們做些情報資料收集工作,一九七零年代有中國科技情報所和林業科學院的情報所,能查到的森林防火資料很有限,至於加拿大森林防火行政方面的諸如組織機構、經費來源和分配等資料幾乎空白。當年三、四人用了近一月收集的資料如今用Google、百度不到半小時就能收齊甚至超過。

   翻譯劉建北負責同加拿大林務局(Canadian Forestry Service)聯繫,為這次訪問安排各項事宜,並根據相應日期訂購來回機票。此次考察森林防火由中方承擔費用,加拿大林務局派人沿途陪同,聯絡各個林業科研和林火管理單位。當時中加還沒有直接通航,必須先由北京飛往巴黎,再由巴黎飛越大西洋,由蒙特利爾入境加拿大。等考察結束從溫哥華出境,飛越太平洋在日本過夜,第二天過上海至終點北京,所以訪問加拿大事實上就是一次環球航行,我們心裡都暗暗高興。

   當時出國人員都有服裝補貼,人們按日常生活穿着出國實在有點寒酸。短期考察訪問補助較少,只能買些襯衫襪子領帶之類。整套西裝先在部里貯蔵室大房間裡挑,都是歷年出國人員回國後留下的西裝領帶公文包,以及女式手袋,現在時尚女性稱之謂“包包”。我們四人在繁多的西裝中勉強挑出了各自“合身”的,鄭教授身材太瘦小,決定去訂製一套藏青西裝。團長几乎沒有挑,就說身材太胖要訂製一套深咖啡條紋西裝,大夥一個勁兒說,你的身材太難挑了,你確實應該訂製一套。團長嘛總要點特權吧,而況出國。按照規定出國回來後,你所穿的一套無論新舊都以十四元作價,歸個人所有。

越過崗亭的那一刻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五日我們出發了。離鄧小平二月歷史性的訪美才過了七個月,改革開放的大門才剛開啟。據傳當年全國出境人數每年才達二萬多人。林業部在此前很少組團到國外考察,因此這次我們啟程時一位付部長和多名保護司官員,以及考察團的家屬近二十人前來送行。我妻楊韻倩也在送行行列中。

   比起今日,北京機場唯一的航站樓很小很小,出境即出“國門”處還設有木結構帶頂的單身崗亭,裡面站着一名背着步槍的士兵,活象某軍營門口的崗亭。登機前也不用安全檢查。辦好了出境護照檢查,對着照片“驗明正身”走過這崗亭的那一刻,我懷疑自己是在夢境還是在現實,我們算是真正地出囯了嗎?

   北京飛往巴黎的航班用的是當時最大的波音707噴氣式客機,波音707是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研發的首款四引擎噴氣客機,載客量為一百四十至一百八十九人,航程為二千五百至五千七百五十英里,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氣民航客機,支配了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氣時代”。實際上也就是目前支線航班飛機的大小,一排六個座位分成左右三個座位一列,商務艙在靠近機頭處,僅幾排不比普通艙座位大多少,兩艙間僅用帘布隔着。正巧時任教育部長蔣南翔也乘本次航班坐在商務艙,有一隨員就坐在經濟艙我的旁邊,相談甚歡,才知道蔣部長率團去法國考察。蔣南翔曾任清華大學校長(後兼任黨委書記)近十四年之久。這大摡“文革”磨難後第一次跨出國門吧。

   飛機經十幾小時航行後終於在巴黎戴高樂機降落。經過七年建設,歐洲最大的機場於一九七四年三月八日開始啟用。一號航站樓是一個超前的設計,它包括一個十層的圓形大樓,周圍有七個衛星建築環繞,每一個衛星建築都有四個登機門。

在巴黎戴高樂機等待中國駐法國使館來接機(圖略)

走出國門第一站

   當時凡公費出國考察都由中國駐當地的使領館派員接機,接至使領館內住宿並提供伙食。中囯駐法使館的文化參贊處,就是各參訪團在巴黎的招待所。前往住處的沿途看到繁忙的巴黎,汽車車流首尾相接,寬闊街面幾個車流並排行駛,與北京馬路上的自行車大軍形成鮮明的對照。到一處立交橋,使館接待人員說,這麼大的立交橋僅十八個工人施工十幾天就完工,機械的效率和速度實實使我們吃了一驚。我們與另一訪團直接在文化參贊處住下,伙食不錯,吃飯不收糧票(要收大概是“國際糧票”了,哈哈),飯後還發一蘋果幫助消化,晚上二人一間房,很清潔特安靜。住宿吃飯都不收費,到底在外國,連中國的使領館都這麼人性化,我們小人物沒見過世面,但觀測是很細緻的。

中國駐法大使舘文化參贊處(圖略)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處內留影文化參贊處地處巴黎南郊一個僻靜的小區,周圍街道少有行人來往,卻在十字路口都裝有自動紅綠燈,每個道口都畫出停車線和行人橫道線。我們一行六人第一次在異國的土地上行走,膽子不夠大,為了不致迷路,我們沿着馬路筆直走,走十五分鐘再從原路筆直回來。在這馬路上來回走了半個小時,居然沒有遇見一個法國行人。當我們走過一路口時,路口的行人指示燈是綠色的,等走到中間時突然行人指示燈變紅,我們六人頓時慌亂起來,正處進退兩難境地,還是團長英明,一聲令下全體退回原地,等待信號下一次轉綠。

   第二天下午才有航班去加拿大蒙特利爾,團里有團員與大使館一司機很熟,那司機決定帶我們逛逛巴黎。車開過巴黎最大的轉盤路上矗立着巨大的凱㫌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是拿破崙為紀念一八零五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一八零六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到一八三六年終於全部竣工。過了凱㫌門就直奔塞納河左岸的巴黎聖母院,並進入大教堂內部,估計可容下千餘人同時做禮拜,那天非周日,逰客比香客多,散落在各座席上安靜地做着禱告,還有少數虔誠的教徒在教堂左右兩側的小室內做懺悔,有神父在聽懺悔。當時國內正放映一部同名電影,主題是風情萬種吉卜賽女郎埃絲梅拉達和其丒無比卻心地善良的教堂撞鐘人卡西莫多愛情的故事。本片根據雨果名著改編。正是由於這部電影,巴黎聖母院從此名揚天下。最後到了埃菲爾鐵塔,我們從遠處走向近處,觀看這巨大的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產物,又一次震撼。司機沿路象導逰那樣指點過往的巴黎名勝古蹟,其中有座普通的建築說是周恩來早年留法勤工儉學時的居所。

   我們對巴黎的觀感僅從眼花撩亂的一天經歷是遠遠不夠的,但這畢竟是我們第一次出國門的第一天的見聞,十分興奮。團長也忙乎了一天,拿着相機不撒手,一卷彩色膠捲都拍光了,到加拿大時又把照過的膠捲再裝上相機再拍一次,結果可想而知。

飛越大西洋抵達蒙特利爾

   飛往加拿大航班僅用了六個多小時飛越大西洋上空,就降落在蒙特利爾機場,在飛機着陸的一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隨即機艙內的旅客發出熱烈的掌聲,這大概是由於旅客經過長途飛行後安全着陸,或許也為機師的高超技術平穩的着陸而鼓掌吧。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有人稱為大村莊,有七十多萬人口,主要作為政治首都而不是商業首都,國際航線終點都選擇在蒙特利爾和多倫多兩大城市。因此中囯駐加拿大大使館須派員到蒙特利爾機場接機。這一年使館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車禍,麵包車前輪爆胎,車子失控打滾後側翻,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一人為前大使夫人。使館暫停派車到蒙特利爾接機,改由人接後乘灰狗,北美長途汽車,到渥太華。

   飛機到達時使館人員還沒到,我們在貴賓室等候。我和小劉去洗手間(當時同國機場接軌,改舊稱廁所為洗手間),其實是好奇藉機四處走走。用完洗手間,我們觸碰一個金屬盒的按鈕,頓時噪聲大作並從金屬盒裡噴出很強的氣流,我們以為發生了事故,就連續用力按動按鈕,似無停止的可能,我們心裡有了點害怕,暫時停止按鈕觀其究竟,這怪物停止了工作也就斷了氣流停了噪聲…。過了幾天后才知道每個洗手間都這樣的吹風機,洗手後吹乾用的。就吹風機的用途,我們的知識同國際又接了一次軌。

加拿大首斱渥太華

   乘座的灰狗(Greyhounded),北美最平民化的長途公共汽車,僅二小時多到達了渥太華,又乘使館派來的汽車直接送到了使館,一幢巨大的石頭建築。已過了晚飯時間,使館廚師還是給我做了一頓可口的晚餐。晚餐後大使王棟出來與我們交談起來。王棟是原北京軍區政委,中等身材保持着良好的體態,雖然軍人出身,風度和氣質上卻更象一位學者。他擯棄共產黨官僚作風,思想解放作風開明。他說你們來這裡考察,就要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向人家學習,要不恥下問,沒有什麼事不能說的,沒有什麼事不能問的,同時也應廣交加拿大朋友,廣泛了解加拿大社會。大使一席話至今還記得。

   即將開始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先介紹一下加拿大林火的現狀:加拿大有3.96億公頃的林地,約占世界總林地面積的百分之九,最近二十五年來平均每年發生林火七千四百餘次,每年平均過火面積達二百五十萬公頃,只有3%林火會發展成超過二百公頃,這些林火過火的總面積卻占了全部過火面積的97%。每年撲火費用在五到十億加元不等,還不計林火對財產和生命的損失。加拿大既是林火管理和森林防火撲火技術十分先進的國家,但由於人口稀少,也是林火損失十分嚴重的國家。

計算機能出那麼多東西?

   首日參觀第一個項目是國家林業研究所的計算機在林火管理中的應用,那時還沒有PC(個人)電腦,用一台小型機連接本單位各用戶端的終端機,小型機和終端作數據交換用專用電話線連接。直到1986年我當訪問學者去的這個所用的小型機的內存(RAM)的容量祇有4兆字節,而目前一般的PC機內存就有8000兆字節。我們當時對於計算機的常識幾乎為零。考茨(Peter Kourtz)博士是計算機林火管理項目負責人,他首先介紹了他們的計機算機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配製情況,我們團長馬上就問,什麼是硬件什麼是軟。考茨博士約略停頓下他的講解,似乎在想此類常識性的問題怎麼還不明白,但還是耐着性子作了解釋。其後向我們演示計算機數據庫存取海量的林火記錄,我們當時並不知道計算機數據庫是什麼東西,只看到指定年月和特定區域的所有林火記錄數據,從行式打印機中源源不斷的輸出,個個都驚㤉興奮得不行。其實後來才知道這僅僅是計算機林火管理基本的操作之一。

加拿大林務局為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舉行晚宴

   晚上加拿大林務局(Canadian Forestry Service)在一家很講究中的中國飯店,為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舉行的正式晚宴,場面並不很大,加方還請來同林火管理和科研有關的人員,共設席三桌,加方的用意是便於廣泛的交流,把我們六人分座在三桌,除劉建北是我們的翻譯外,還有一位國家林業研究所的種子中心主任王世彬先生(Ben Wang),他是台灣來加拿大的移民,祖籍大連,說着有點山東腔的國語,五十歲左右。他林業方面很專業很熟悉並且很熱情,翻譯很是到位。

右三是加拿大種子中心主任李世彬先生(圖略)

   雙方致詞內容已不記得了,但我們團長的致詞在國內就草擬過,第一稿竟要學鄧小平同志在訪美期間致詞口氣,說“我們的訪問體現了中加兩國人民的友誼,我們將為中加友誼作出新的貢獻…”。這也太把自己當根蔥了。當然在大家哄勸下才改為適於身份和環境的用詞,當天就用修改後的講稿。我第一次注意到雙方發言方式的區別,加方發言不用講稿,並且在開場還乘機幽你一默,很輕鬆又很完美地結束髮言,而我們的發言一本正經從不離開講稿,一要端起架子,二是套話連篇,卻空無一物,三是避免“出錯”,因為“外事無小事”嘛。

雞球(Chicken ball)是中國菜嗎?

   宴會吃的什麼中國“美味佳餚”,也已忘記,但絕非中國傳統的各大菜系,當地的中國菜實際上是“Canadian-Chinese food”,即所謂加拿大-中囯菜,迎合加拿大人的口味,如“Chicken ball”所謂雞球,大陸來的中國人從沒聽說過,但加拿大人認定這是“中國菜”。一九七九年離“文化大革命”結束才三年,國內食品等生活用品大多都是憑票或限量供應,如油類和肉類一個月才幾兩不到一斤,所以在加拿大的三周訪問期間,沒少吃魚肉也不管象不象傳統的中國菜,也算飽了飽口福。

共產黨中囯先生們飯局中的表現

   國外的飯局在開場或結束時有敬酒致詞(Toast)的習慣,勸酒罰酒則很少見,把飯後交流談話當作重頭戱,尤其是比較正式的宴會,加方人員個個都很期待同來自"共產黨中國”的客人面對面(Face-to-Face)交談。三桌人員分布就我一桌沒有翻譯,我硬了頭皮就在餐巾紙上用筆談來交流了。我在中學和大學時學的都是俄語,一九六三年畢業後才開始自學科技英語,當時沒有老師沒有廣播教學,默讀英語也是用俄語發音說英語,更談不上英語口語。同我筆談的朋友超乎尋常的友好和熱情。此人叫Gordon Ramsey,身體健碩看上去象俄國人,他是搞防火撲火裝備標準化,及新技術開發的,還匯編出版林火管理方面的刋物,在國內時就見過這本刊物。他同我正在你一句我一詞筆談得十分起勁時,突然以團長為首的中方人員紛紛起身要走,要回家(Go home)了,我也匆忙起立跟着離開飯店。王世彬先生隨即跟出飯店問,你們怎麼這麼快就走了,大家都很希望好好的交流呢。我們團長說,吃完飯後客不離主不安,沒有停下來接受挽留的意思。旅店離飯店不遠,我們一行六人步調一致地離賓主而去,主人是什麼想法什麼心情我不得而知,但是他們對“來自共產覺中囯的先生們”既是困惑又有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CL-215飛機上驚恐萬狀的經歷

   訪問的次日是參觀加拿大飛機公司(CanadaAir),再一次來到蒙特利爾,汽車開到郊區一個有着自己機場的公司本部。加拿大飛機公司對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十分重視,被認為是購買CL-215飛機的潛在客戶。從1967年首次交付使用到新一代的CL-415在1992年問世以來,至今已在加拿大國內共有59架CL-215和CL-415水陸兩棲起降的飛機在服役,在國外美國、西班牙、意大利、希臘、泰國及土耳其等國也有幾十架。該機型適合於湖泊和河道眾多地區,能在水面邊滑行邊吸水邊起飛,十幾秒鈡便能吸足五噸多水,以每秒5米多的爬升率迅速升空,飛抵火場,傾刻之下把這五噸多水或化學滅火劑投灑到火場。

CL-215飛機空中噴灑滅火(圖略)

   經過會議室的CL-215飛機的幻燈片介紹後,公司方把我們帶到飛機現場,直到請我們進入內部時,我們才知道是讓我們親身體驗這巨大的滅火飛機的超強性能,由於裝水的水槽占了大量空間,留下艙位就很窄小而且又陰暗,我們被安排在簡易的座位上就坐並扣上安全帶,當飛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時,我們的團長顯然緊張起來了,便說“沒有安排我們乘飛機空中試驗嘛”,飛機瞬間就騰空了,飛行員在空中做着模擬水面吸水空中噴灑的各種動作,艙內的我們也被上下左右旋轉顚波弄得膽戰心驚,盼望着趕緊結束這“沒事先安排”的飛行。着落後驚魂未定的團長,還是向飛行員的高超飛行“表示感謝”對公司方對我們的接待和飛機性能的介紹“表示讚賞”。

戰爭記念碑不一樣思考

   恰好訪問加拿大的第一個周末,我們不敢走遠就在旅館附近走走,而周圍冾好就是加拿大國會大廈以及最高法院、加拿大國家䬶行、幾個重要的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有一座戰爭記念碑,走近一看是加拿大在二十世紀參戰的三次戰爭,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按當時的認識朝鮮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十八國參加的聯合國軍,是對(北)朝鮮的侵略。加拿大派遣了8,123軍人參加“侵略”軍,所以當時我不對紀念碑報以敬意。但若干年後美俄解密了當初的各自國家的保密檔案,才知道與我當時的認識完全相反的情況,這是後話。

座落在大森林中的研究所

   星期一早上便向渥太華以西,車程二個半小時的國家林業研究所(新部)進行參觀,沿途針闊混交林植被保護得很好,進了入佩塔瓦瓦國家林業研究所,四周是近一百公頃的規劃管理的針葉林科研樣地,毗鄰是一個面積更大的陸軍基地。與森林火災有關的研究項目有加拿大林火危險等級系統,馮·瓦格納(Van Wagner)是項目負責人,是創立加拿大林火等級系統的先驅,一位作風嚴謹有着一流處理數據能力的科學家;計算機林火管理系統,皮·考茨的項目,該項目不久將隨研究所整體從渥太華搬來佩塔瓦瓦;空中化學滅火,埃德·斯德悌欣(Ed Stechishen)負責;地面撲火裝備開發和標準則由戈登·賴姆希負責。前二項在當時國際上都是領先的,在國內還沒開展或聽說,對這二個項目的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團長感興趣的是撲火經費的來源、分配等行政上的一些問題。

能源、交通和通訊是一切發展的基礎

   能源、交通和通訊(信息)可作為國家是否發達的主要標準,這還是一九七零年代末期出國時,首先聽到並領悟到的。對比一下歐美各國和當時的中國,就可知道發達和落後的差距。現成的例子是,一九七九年我所在的森林保護研究所,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原因,正從北大荒搬遷到大城市哈爾濱。而加拿大的國家林業研究所正從首都渥太華遷往森林覆蓋的佩塔瓦瓦,加拿大交通、能源和通信的發達,有力量支持這樣遷移,而研究所的科學家搬到鄰近小鎮那裡,每天開二三十公里汽車上下班,鎮上有購物中心有着大城市的商品,小鎮上有完善的一個學校,即使家住在離鎮較遠的森林中,每天都有黃色校車來回接送學生。加拿大政府在那時起就為了大小城市發展的平衡,推行Decentralized政策,其基礎也是能源、交通和通訊(信息)的發達。

加拿大夫人們失去“人權”的晚上

   晚上研究所所長設家宴招待我們,家就在大森林中。所長威亷姆(William)他和二位研究人員的夫人也請來幫廚,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這次我們團長在飯後與主人進行較長時期的友好交談,大家也很放鬆,可是怎麼也沒見到忙了大半天的幾位夫人入座,總在廚房裡忙碌着,譏譏喳喳地說着什麼…。七年後我作為訪問學者在該研究所學習工作了八個月,人們向我談起當年考察團參加所長晚宴的情況,說起幾位夫人未入席與賓客共享晚宴,是由於所長要按中國習慣婦女不能上席。我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毛澤東主席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天都能頂半邊,難道還不能讓“半邊天”上桌嗎?這位所長對中國的友好過了頭,竟恓性了加拿大婦女的人權,是可忍孰不可忍!

   接下來全程陪同訪問的是埃德·斯德悌欣,他是蘇聯十月革命後逃亡到加拿大的烏克蘭人後裔,是研究航空化學滅火的專家。對我們十分友好。在以後陪伴的日子裡,我和他約定,凡是吃中餐他必須用筷子而我必須用刀叉,來個中加森林防火界的首次文化交流。

大湖林業中心和航空和火災管理中心

     到渥太華次日,乘飛機中轉多倫多,到安大略省中部與美國有聖瑪麗河之隔的蘇聖瑪麗市(Sault Ste. Marie),城市不大僅不足十萬人,參觀加拿大林務局下屬的大湖林業中心(Great Lakes Forestry Centre)的林火研究,以及;省自然資源部的航空和火災管理中心(Aviation and Fire Management Centre)。

給司機一個紀念章 

    來接機的有二輛汽車,我乘坐的一輛汽車司機是個外型極象列寧的矮胖小老頭,囯內那時汽車都有專職司機,司機接到旅館安頓後給了他一個紀念章,以示友誼,想以後不一定再由他開車接送我們,後來發現他一直開車陪着我們,進到大湖林業中心裏面,直到開始講解林火研究的各項目時,才知道他就是開創林火行為予測系統研究科學家、研究室主任布賴恩·斯托克斯(Brian Stocks)。小小一件事足顯兩囯的差別,現在中國汽車也普及了,人的平等呢?

大湖林業中心攝影師為考察團留影;(圖略)

左起金繼忠、周爾正、劉建北、鄭煥能、團長、董主任

留大鬍子道格·麥克瑞,後排布賴恩·斯托克斯(圖略)

鄭教授與斯托克斯先生的交流

      “一九七九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進行了九天的國事訪問,七十四歲高齡的鄧小平參加了八十多場活動。當時,美國多家媒體將鄧小平訪美形容留大鬍子道格·麥克瑞,後排布賴恩·斯托克斯(圖略)

鄭教授與斯托克斯先生的交流

   到達蘇聖瑪麗的次日,就到布賴恩的研究林火行為(林火蔓延速度、林火強度及火焰長度)的試驗林地。一小時車程到達一片針闊混交林,由隔離帶開出的一個個約一公頃的試驗地,根據不同的天氣條件進行點火,再測出火蔓延速度,加上實測的各層的可燃物燃燒量,再算出火強度,無數次不同天氣條件不同林型下的試驗,組成數據庫,發展一個《加拿大林火行為予測系統》,這個系統成了林火撲救行動的指南。參觀試驗林地使東北林學院的鄭煥能教授異常興奮,終於可以看到林火行為的重要指標是怎麼形成的,他和布賴恩·斯托克斯在試驗現場也有許多交流。

團長說,我們考察不是來學林火管理的

   第三日是參觀安大略省的航空和林火管理中心,在總部聽取了林火天氣及林火危險各指標的予報,如有林火發生,則給撲火行動提供當時火蔓延速度和火強度,為人員調度和撲救戰略提供依據。在航空中心有CL-215水上飛機和小型滅火水上飛機若干架,我們在加美共同的聖瑪利河的航道上,觀看小型水上飛機水上起降和火場噴灑的模擬試驗。除了空中滅火系統外,地面撲火隊伍是另一支重要力量,當時已近十月火情不多,我們也沒到火場觀看撲火作業,僅參觀撲火裝備的倉庫,繁複卻又井井有序,從裝備隨同撲火隊員一起發運,到撲救行動的結束,裝備回收,淸洗涼曬,再打包到整裝待發,可見管理水平非一般,這僅僅還是地面撲救裝備,整個空地裝備呢。

   我們一路考察都有記者和電視攝像跟隨報道,這次《蘇聖瑪麗星報》現場採訪了團長,我出於好奇在邊上聽着。記者問了很多問題都記不得了,唯有最後一個問題是問,你對加拿大森林防火滅火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們團長說了好多“印象深刻”的方面,我在一旁隨口插嘴說,我看印象最深的是加拿大林火管理做得很好,不料團長對我面帶慍怒說,我們不是來學管理的,訓斥了我。加拿大是世界上林火管理最好的國家,從我們巳過半的考察中,凡是稍知防火滅火的人,如我這樣低級的人物,都看到了這一點。

   明天又要乘飛機去阿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市,訪問參觀北方森林研究中心。在晚飯後沿着聖瑪利河散步,眺望對岸美國的同名小鎮蘇聖瑪麗,這是第一次看到而不是踏上美國的土地,兩岸由一座鐵橋連結着,別看對岸姐妹城僅有二萬五千人口,在冷戰時期的一九五零到六零年代,曾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前沿據點,防備蘇聯的導弾通過白嶺海峽上空入侵美國本土,當時有非常重要的北美空防指揮系統守衛着美國和加拿大。

蘇聖瑪麗河對岸是美國,背後是水上滅火飛機(圖略)

北方林業研究中心

   從蘇聖瑪麗乘二十四座的小型飛機出發,到達多倫多後,再換大型客機,直飛阿爾伯塔省(Alberta)首府埃德蒙頓市(Edmonton)。入住希爾頓酒店,這是整個行程中住過最豪華的賓館。

 入住的希尓頓酒店(圖略) 

   這裡參觀的是北方林業研究中心,也是下屬加拿大林局的一個研究機構。這裡是我要考察的重點,據文獻記載這個研究中心,曾研發過空中紅外森林探火儀,到中心一打聽,該項目已完成,但科技成果卻沒有採用,據他們說儀器複雜但探火的實用性不大。我很失望連探火儀的實物都沒看到。在研究中心參觀其幾個林火研究項目,不知道為什麼林火研究項目人員介紹時也很少表示出熱情,似乎不是很友好。

世界級美景-班芙

   結束北方林業研究中心參觀,到了另一個周末,我們乘車沿洛基山脈Rocky Mountains南下洛基山脈美洲西部的主要山脈,從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橫越美國西部,直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里。在加拿大洛基山脈上的一個旅遊勝地-班芙(Buff),經常被各大旅遊機構評為世界首選的旅遊景點,連綿的原始森林,眾多高山湖泊,各種野生動物,甚至自由自在地漫步公路上,往北走有雪山冰川。一般旅遊者少則花三四天,多者一周至十天對美景還留連忘返。我們有公務在身,利用周末二天去路易絲湖(Louise Lake)觀光遊覽,路易絲湖好似高山群峰間鑲嵌的瑰麗蘭寶石,和近處堪稱經典的古堡大酒店,相映成趣珠聯璧合。晚上在班芙小鎮旅館入住,到附近一家不大的裝飾卻很優雅的餐館就餐,唯這一次印象最深,吃的半生不熟的牛排,價格還比同類餐廳貴近一半。旅遊地特別是世界排名前幾位優質旅遊地是質高價更高。

上述三圖為遊覽班芙及路易絲湖(圖略)

   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向南到石油名城卡爾加利(Calgary),然後折西進入BC省到坎姆洛泊斯(Kamloops),需要一整天的車程。汽車繼續在群山峻岭中穿行,美景盡收眼底,路邊高山陡坡為預防滑坡,在公路上修起鋼筋混凝土的長廊,供車輛安全通過。這公路不太繁忙,有時兩邊的車輛都停下來,靜等野生動物橫越公路,小到兔子黃鼠狼,大到黑熊和糜鹿(俗稱“四不象”),有單只有成群,特別是大的野生動物,悠閒悠閒地過着公路,毫無公路“安全意識”。兩邊的汽車也頗有耐心等待,甚至拿出相機拍起照來,在加拿大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區防火撲火基地-坎姆洛泊斯

   進入BC省到坎姆洛泊斯主要參觀的是一個地區防火撲火基地,BC省南部的森林火災一向十分嚴重,山高林密,而且那一帶居民不少就愛住在深山老林,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一旦有了森林火災(主要是雷擊火)逃都來不及,時有人員傷亡發生。 

圖為BC省一次特大的森林火災正威脅着周邊房屋建築(圖略)

   到達防火撲火基地時受到最熱列的歡迎。巨大而整齊防火撲火裝備倉庫,裡面除撲火手工具、水泵和水籠帶外,還有野外用的飲具。地面撲火隊員五人一組都是由直升機運送去火場和接返回基地,即使發生再大的火情,基地運行總是有條不紊。

   整個參觀活動結束時,基地給每位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團員,頒發一枚“森防衛士”(Forest guard)的銅質獎章,同時還頒發一份帶有各人名字的奨狀。這是我從事林火有關工作五十多年生涯中,唯一一次獲得如此殊榮。

   坎姆洛泊斯防火撲火基地,為了讓我們體驗直升飛機空運撲火隊員的經驗,特別安排直升飛機直飛BC省首府維克多利亞(Victoria),這又是有生以來頭一次坐直升飛機。從坎姆洛泊斯到維克多利亞,由於直線飛行,僅320公里約總共才飛了一個多小時。雖然是晴空但BC省地形起伏多山,上升和下沉氣流多變,直升飛機雖然顛波得勵害,一路上從空俯瞰多姿多態的地形地貌,是我的一個特殊的經歷。到達BC省的首府維克多利亞,直升機降落在海港邊的專用停機坪,從空中俯瞰有三個大圈醒目地畫在停機坪上,如此醒目令人記憶深刻,以至於在二零一六年秋我舊地重逰,郵輪停泊在海港的時候,一眼就望見有三個大圈的直升機停機坪,把記憶拉回到四十前初訪維克多利亞的情景。 

圖為維克多利亞港邊上的直升飛機停機坪(圖略)

BC省政府超規格宴請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

   加拿大至今仍然是英聯邦的一員,囯家元首是大英帝國的女皇陛下,雖然英國對加拿大的影響已經式微,不過維克多利亞市卻一直保持着大英帝國的遺風。街頭有眾多的英式酒吧(Pub),當時維克多利亞市就有許多退休人士,大都是大英帝國的遺老遺少,當時居住在本地的華人相對較少,而房價卻比溫哥華高。

   BC省政府對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訪問十分重視,以省政府名義設宴招待我們,宴會規格很高,請來的加拿大各界人士作陪,人數也不少,長長的餐桌足有二十多米,也足見宴會廳的宏大,餐具是銀制的,宴會廳上方的吊燈是金色的,宴會洋溢着熱烈友好的氣氛。主人又贈予代表團每個成員一蹲木雕象,每個木雕人物形態各異,卻都是早期BC省伐木工人艱苦奮鬥的形象。我保持了四十多年之久珍貴的禮物,至今還陳列在客廳里。

   BC省的媒體(當時主是報紙、電台和電視),都紛紛報道我們的參觀訪問的消息,事過了四十多年,還記得一家主要報紙刋登了一幅大的照片,考察團六人正坐在一公園的野餐桌上,對着麥克唐納的漢堡包,正在大塊朵頤。照片刊登在付刊的頭版頭條。

   在太平洋林業研究中心參觀結束後,晚間研究中心付主任設告別宴,有一句話說到了我。他說,你們考察加拿大林火管理和撲火有關技術,收穫一定是很大的,但畢竟時間短參觀時不免走馬看花,建議你們派一些像金先生那樣的專業人員,到加拿大來培訓較長時期,收穫或許更大些。我們團長說,我們會派一些年輕人來。付主任馬上說,金先生也很年輕嘛。我時年三十九周歲。那時十年浩劫的文革剛剛才結束三年,十年的人材斷層,最年輕的專家就數我們一九六零年代畢業的這一代人了。

訪問ConAir 飛行服務公司

   在維克多利亞遠郊處,我們參觀了一個規模頗大的飛機(服務)公司,主要為林火撲救提供空中支援,例如飛機巡查森林火情,運送撲火小分隊到火場,改裝的大型運輸機在火場上空噴灑化學滅火劑等等。該公司員工很多,包括行政人員、飛行員及地勤人員,都出來歡迎來自中國的森林防火考察團。公司老闆很熱情很豪放很自信也很驕傲,在觀看大型飛機演習空中滅火時,有一架小型單縲旋槳飛機,為大飛機作火情引導飛機。他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指着這小飛機,嘴裡用英語嘰哩哇啦對着我們說着什麼,翻譯沒有翻,我就猜出他在說什麼,大概在嘲笑中國的防火飛機也就這麼大吧。當時我國航空護林的現狀是,都靠過時老舊的蘇聯安-2、李-2小飛機作空中觀察火情,發現火情還是靠這些小飛機帶着空降隊員跳傘到地面火場,撲滅了火後就任由他們徒步回來,往往幾天幾夜。那時還根本沒有航空滅火噴灑化學滅火劑。

圖為參觀康奈爾(ConAir)飛機服務公司(圖略)

結束加拿大森林防火的考察

    整個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在加拿大官方活動結束了,我們乘着巨大的輪渡從維克多利亞到最後一站溫哥華。從維克多利亞橫渡海峽到溫哥華抵岸,整整二個小時,溫哥華有華人幾十萬,氣候與上海相似,是加拿大距中國大陸最近的城市。由於時間緊迫,甚至全團人馬都不顧逛溫哥華,告別了全程陪同的化學滅火專家埃德後,就直奔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為的是到設在總領館地下室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去採購洋貨禮品。那時國內正在掀起全民經商的熱潮,中國駐外使領館,更早得到開放經商政策的先機,紛紛辦起了自負盈虧的的服務部,而且賺的都是外匯,外匯在當時是極其匱乏的通貨。 

上述兩圖在渡輪碼頭上留影(圖略)

   考察團短期出國每人毎天僅一加元另用錢,每人總共21天得21加元,匯率是一加元可兌人民幣1.30元。我們祗能用少得可憐的外匯,在服務部從少得可憐的商品中,挑選出“外國的”禮品。我買了一架放大才三陪的小望遠鏡、一台只能收中波的小半導體收音機和一台祗能做加減乘除的計算器。鄭教授對買這些玩意兒實在是心有不甘,於是拉我們結夥到“外面世界”去碰碰運氣,終於在一家兼賣手錶的雜貨鋪,看上一款手錶要價三十多加元,幾經Bargain(討價還價),把錶帶留下,二十一加元買了一個光頭的手錶。回來的路上,又經團長批准,我們買了一批塑料的杯盤刀叉,外加塑料桌布作為全團的福利,可以帶這些小禮品帶回家,而這是違反出國開支規定的,這責任也就由團長承擔了。 

中國駐溫哥華臨事舘內留影(圖略)

別了溫哥華,別了加拿大

   當時加拿大所有航空公司都設有直飛北京的航線,所以乘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班機先飛往日本東京再轉中國北京。飛機向西飛行了九小時,在東京成田機場下機,須等待第二天由東京飛往北京的中國民航的班機,由此取得七十二小時的過境日本簽證,按理可以利用七十二小時逗留機會到東京遊覽一天,可是手上僅有毎天一加元的另花錢,全部二十一加元用在去東京的汽車巴士票上,連一半都不夠。晚餐和早餐都在入住的酒店裡用的。這酒店(旅館)外形象一隻大而無檔的火柴盒,上有縱橫整齊排列的許多窗戶,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卻單調得毫無藝術氣息。晚餐在酒店餐廳就餐,偌大的餐廳門口站着兩位身穿燕尾服的侍者,我們一進門時,相對而立的兩位侍者同步行了一個九十度躹躬禮,嘴裡發出一串日語的問候,受籠若驚的我們,突然使我們有了做上帝的感覺。現在回想四十多年前中國服務行業,顧客一個個都象孫子似的,服務員倒是一個個像爺爺。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東西方世界旅館餐廳的服務卻又倒了一個個兒,中國顧客真正成了上帝,有錢便任性,使㬇服務員象訓三孫子似的。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顧客是左一個“謝謝”(Thank you)右一個“閣下”(Sir),回應着侍者的服務。

    次日午後乘中國民航的班機,先飛上海暫停,再直飛北京。飛抵上海時約下午三點半,在上海停一個小時,乘客們紛紛下飛機在候機室休息,那時沒恐怖分子襲擊飛機事件發生,上下飛機如同上下巴士那麼隨便,在候機室內就想打個電話向住在上海的父母親報個平安。找遍候機室就是沒見到公用電話,想跑到候機室外有公用電話亭地方,但要求撿查護照才能出去,護照還在付團長周爾正處。這老兄到這時,已進入中國境內的上海還“保管”着我們的護照,怕我跑了還是怎的?我一路上為護照事,氣就打不出一處來,我性急罵了一句混蛋,快把護照拿來,後來終於還是沒給家裡打通電話,卻又得罪了領導。

   飛機又飛行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在北京機場降落了,此時是一九七九年十月七日,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又回到了起點北京。

   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完成了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後,飛機降落在安徳魯斯空軍基地時說,我終於回到了信奉上帝的美國。一九七九年,我們在罕有機會完成了訪問加拿大後,飛機降落在陳舊的北京機場時說,我終於回到了信奉共產主義的中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浪淘沙】一對猢猻
2022: 攪屎棍
2021: 官本位存在二千多年矣,封建特徵也。
2021: 我是全美華人做義工時間最長的人, 沒
2020: RSBN直播:MAGA Million March in DC
2020: 美國精神保衛戰,民主自由萬歲!
2019: 阿Q是啥所長?
2019: 索羅斯今年又在香港慘敗大虧,哈哈
2018: 簡單說說人的福報
2018: 這消息真的嗎?夫人女兒女婿都干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