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足跡…》第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88) 第六節 在加拿大做訪問學者(上)
送交者: 晚成 2023年11月19日09:32:4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七 在加拿大做訪問學者

   1985年為執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國務院採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材,同時選派各部委和各省市的研究院所科技人員,走出國門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経驗。

派出去,請進來-開放國門一切為了四個現代化

   於是從1986.11-1988.01作為到加拿大的訪問學者,在加拿大自然資源部下屬的國家森林研究所和大湖林業研究中心,就森林火災及其林火管理進行為期一年二個月的訪問研究。

   從1985起的幾年時間裡,在這個請進來派出去的項目下,計劃派出三千名科技人員去國外深造,由國務院出一半経費,由派出具體單位出另一半經費。但到我派出時,項目計劃巳執行了一年多,真正能行成的科技人員才二百五六十人,不及計劃派出人數的十分之一還不到,原因是科技人員尤其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大多是業務骨幹往往沒有能在外文上下功夫,特別是口語要求;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當時對外交流還很缺乏,還不知道國外的對口單位。

   我所領導決定讓我出國深造是在一九八五中,由於所長張連卿認為,鑑於我屢次不被上級組織部門選為業務所長,出於他對我的關心,讓我向純業務方發展,而我的英語在所內也算相對較好,因此就選定了我。我心裡明白我不是沒有能耐,而是我與官場一套根本是格格不入的。一九八一年我以高票當選“分房委員會”主任,做了類似波蘭團結工會的事,在全所48戶分房中,維護大多數群眾的權益,得罪了領導階層,被批評為否定黨的領導。

   一九八五年末到一九八六年六月,參加了黑龍江外事辦公室,專為出國人員舉辦的英語強化訓練班,以高價請了黑龍江大學的英語教授,和加拿大外教約塞夫。経過八個月強化訓練,勉強通過了包括筆試和口試的資格考試。實際上當時我已46歲,英語口語是我的軟肋,因為我年輕時一直學的是俄語。當時選了一教材《When we go》(當我們來到北美),是一美國人專為初次去北美學習和訪問學者編寫的,不僅作為練口語用是十分合適,更可當作在北美生話的小型百科全書。

 黑龍江外事辦英語強化訓練班(圖略)

前排左三英語教授、左四外教約塞夫和四排左二是金繼忠

前期準備-目標:加拿大林火科研機構

   一九八五初由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IDA)和中國林業部合作,無償援建一個“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管理系統”的項目,八月加拿大第一批專家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對引進項目可行性作實地考察,路過哈爾濱時也參觀了黑㔫江森林保護研究所。Brian Stocks介紹了《加拿大林火危險等級系統》,我在一九七九年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訪問加拿大時就已認得Brian Stocks,他是大湖林業研究中心林火研究室主任。來參觀我所的還有國家森林研究所經理John Walker,他們對我編寫的程序特別感興趣,我在這時期為引進《加拿大林火天氣指標系統》,用BASIC語言在微小型的PC-1500計算機上編制了計算程序,可以用計算機而不是手工計算林火天氣指標,John仔細看了打印岀來的程序和計算的林火天氣指標的結果,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Brian Stocks和John Walker在黑龍江省森林保護研究所訪問(圖略)

   參觀結束後,我提出到加拿大去學習林火及管理,得到了John和Brian的原則同意,由於我出國的經費短缺,他們承諾負擔野外工作的吃住行的費用,在國家林業研究所工作期間的住宿費用,這為我節省了很大部分的開支。談妥我去加拿大訪問一年,於是加拿大國家林業研所在九月發了一封由John Walker簽署的邀請信。

   八十年代訪問學者和公費留學生所給的經費袛夠房租和每月的伙食費,出國人員帶回的冰箱、彩電的幾大件都是靠牙縫裡省下的,必須化錢的社交活動幾乎都不參加,甚至堂堂的訪問學者(國外都稱我們為“Visiting scientist"),去打黑工賺外快的也有人在。所以與國外聯繫接收單位的時候,往往向對方提的重要條件是,願意以自己為對方作工作,來換取對方資助部分経費。

   去加拿大訪問,又要與妻分開一年,過去25年中,前十年是天南地北的二地生活,後七八年間也是經常駐地出差離多聚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又要去加拿大,即便人人都會覺得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饀餅,可遇不可期的。而我們唯一的女兒已是高二學生,進大學前的功課是一天比一天緊張。我妻不得不請她的母親從千里外的上海,來到寒冷的哈尓濱來照顧我們的家。我女兒小蕾從出生到十歲也一直在上海外婆家寄養,她一直期望外婆來哈可以重溫姥姥的愛。

一句英語電訊竟花了一天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我的第二次加拿大之行就開始了。我在北京先到國務院引進囯外智力辦公室報到,該辦公室剛剛成立,臨時設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宮裡,辦事人員很客氣很友好,發給我一年去加拿大的費用,包括來回機票。接着去民航局予訂了加拿大渥太華的來回機票,那時去加拿大沒有中國民航的航線,祇能代購加拿大國航〔Canadian National Airline〕的機票。飛機從上海出發,是為了和家人在去加前道別。

   拿了對方的邀請信和往返加拿大機票,就到加拿大駐華使館申請簽證,加拿大人生性友好,而在八十年代,中國人申請去加拿大簽證的並不多,使舘官員也很友好熱情,說只要等“Couple of days”就是說等二天,就可拿到簽證。

   去加前還要通知Brian何時何地乘何航空公司航班到達,三十多年前與國外通信除了用普通信件外,要快就發電報,但發英文的電文,先要用打孔機在長條紙帶上穿孔,穿了孔的紙帶,輸入讀孔機把孔的信息翻成英語,發過去對方才知道你想說的英語是什麼,而打孔不能有一個孔打錯,否則重來,而且操作由用戶自己來做,在北京郵電總局的營業大廳里折騰了一下午。等對方的白天回復傳來的信息時,已用去近一天時間,就是發給加拿大一句話,“Brian, X月X日某航班到渥太華,金”,再收到Brian回復“Ok"。

   去加拿大須向加拿大國航提前幾天確認飛行航班,到加拿大國航駐上海辦事處確認時,加拿大辦事員経反覆計算後說,訂機票時多收了費用,把餘款用支票退了給我,我一時覺得無法處理,但絕沒想據為已有,又到中國民航上海辦事處去說明情況,那位中國辦事員說,中國民航是不會錯的,於是我將支票保存到回國時才上繳給引進辦。

渥太華機場有人問:“Are you looking for somebody?"

   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出國,不免興奮異常,上海直飛溫哥華航線,乘的是加拿大國航,才飛了九個多小時,鄰座是位上海老太,一路上親切交談,九小時多的航行並不覺得特別長特別累,下機過海關時,還幫她作了翻譯,首次用上英語,覺得挺自豪的。接着換機由溫哥華直飛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約四五個小時,到達時已近傍晚。渥太華祗有六七十萬人,機場也不大,我領取行李後出了大廳還沒見有人來接我,心裡着急起來,種種可能的原因在腦子裡盤旋着,一面左顧右盼看着來往的人群…。突然在我急着找人的時候,聽到有人在問我,“Are you looking for somebody?”,我聽懂這句話的的意思是,“你正在找某人嗎?”,但是我對初次使用英語口語反應很慢,祗是抬頭向那人看去,此人有五十來歲,一米八以上的高個,一下子我就認出來了,他就是一九七九年中國森林防火考察團赴加考察時全程陪同的飛機滅火硏究人員Ed Stechishen。見到了他格外地興奮,終於有人來接我了,而且又是老朋友。我按中國人的方式用英語寒喧,我結結巴巴地說“You are fat"(你胖),已經沒時間考慮時態呀動態還是什麼的,祇是想以最好的方式談我對他分別多年後的第一眼印象,後來加拿大耽長了後,才知道這是句不太禮貌的話。在加拿大的一年多時間裡,尤其人際交往方面,由於兩國習慣和觀念上的差異,還是鬧出許多笑話,好在加拿大人是很寬容,特別對早期(八十年代)來自中國學生學者很是包容的。

   出了機場沒有在渥太華停留,就直接沿17號公路,一條橫貫整個東西加拿大的公路,一路西行二個多小時,去Petawawa國家林業研究所,會見Brian,他正在那裡開會。幾天后大湖林業中心的技術員Gary Hatley來接我,沿着17號公路又向西開行八百多公里,才到了我的第一個目的地蘇聖瑪麗(Sault Ste. Marie)。按照與加方兩林業研究機構商量好的計劃安排的學習和研究日程,第一和第三個三個月的周期間,我將在大湖林業中心度過,第二和第四個三個月周期我將在Petawawa國家森林研究所度過,主要是從事《加拿大林火天氣指標》的學習,和計算機林火管理系統的學習,並開發大興安嶺地區林火管理系統的模型。初步接觸加拿大的林業研究機構的人和事,與國內一比分出差距,他們是務實,講究實際,團隊合作,在不緊不慢中髙效地完成了任務。

花園中的大湖林業研究中心

   蘇聖瑪麗(Sault Ste. Marie)是安省北部第三大城市。位於聖瑪麗河(St. Mary’s River)的北岸,向南望是美國密之根州的同名城市。綜觀蘇聖瑪麗,南依界河,與美國隔河相望。那河又很是神奇,一道水兒就象臍帶,把蘇必利兒湖和休倫湖,這世界著名的兩大湖緊緊相連。

   蘇聖瑪麗面積不大,開車由東邊公路入城,走街過巷,到城西的盡頭是加拿大第二大的鋼鐵廠,差不多二十分鐘吧;由北到南十五分鐘也足夠了。它真真是一個美麗的小城,且精巧到嬌小可愛,使人不忍匆匆穿城而過。因為你還沒觀賞它個清爽明白,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走到城的盡頭。

小城真的人口不多,僅七萬人,意大利族約占三分之一,聽說法裔也不少。城小無所謂,有驕傲贊,加拿大第一位女宇航員,就誕生於此!城西的百年鋼廠,何曾了得,原先名氣大的如雷貫耳!生產的優質鋼行銷全世界!盛時曾有一萬三千人工作,就是今不如昔,也不下三千職工,仍雄居本市工業之首。聽說中國原先願出高價買下整個廠子,重振往日雄威。可是出於種種原因,卻低價賣給了印度!這樣的小城有為數不多的教育和學術機構,有阿各瑪大學,蘇聖瑪麗學院,林業方面除聯邦政府下屬的大湖林業研究中心外,還有阰鄰的森林病蟲害管理研究所,安大略省林業研究所。值得一提的是安大略省的森林火災和航空管理中心,由於蘇聖瑪麗市地處安大略省中心,就設在這裡。

大湖林業研究中心(圖略)

   大湖林業研究中心就座落在聖瑪利河邊,周圍象一座大公園,十分寧靜,一年四季變換着各種景色,正是世外桃源,在這樣環境中做學術研究不出成果也難。步行五分鐘一個小樓里我租住了一間小而精緻的房間,共用一間連通的餐廳,以及共用的客廳,每月租金300加元佔整個生活費的一半。房東是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太太,是立陶宛人在第二次大戰中歷盡千辛萬苦,逃離被納粹占領的立陶宛,來到加拿大。我在以後半年,在蘇聖瑪麗一直住在那裡,跟她相處得很好。

學習從計算機開始

   到達蘇聖瑪麗的第二天就去大湖中心去上班,他們已給我安排了辦公室,是靠窗的一人一間內帶電腦終端及辦公基本設備。這楝大樓總共四層,毎層面積都很大,四邊靠窗的辦公室一般由研究人員使用,每層的四角的辦公室比普通的辦公室大一半,供室主任或課題項目負責人使用,技術員通常在每層中間實驗室辦公連在裡面做試驗或處理野外工作的室內事項。從對我辦公條件的安排看,大湖中心還是很重視我研究訪問的。

我的配製電腦終端設備的辦公室(圖略)

   實際上這個林火研究室祗有六個人員,三名研究人員,都是碩士,Brian Stocks還是美國加卅大學有名伯克萊分校畢業的碩士,林火研究室主任,另一位是1978年碩士畢業的Doug McRae,還有一位在職就讀多倫多大學碩士研究生Tim Lynham,三位技術員是Gary Hatley,Tom Blake,John Mason,分別與三名研究人員Brian、Doug和Tim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除共同做研究室的大項目外,各自還有不少小課題,以及同外單位的協作聯繫。

林火研究室主任Brain Stocks(圖略)

   初步熟悉大湖中心的工作環境和研究室人員關係後,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電腦,出來前的我對電腦知識極其初步,僅學了Algor計算機語言但沒有上機實踐過,再就是用一台微型計算機和Basic語言編了加拿大林火天氣指標系統計算程序。到了大湖中心用的是PDP小型計算機系統,各個用戶使用用終端機同系統主機保持聯絡,各用戶也通過系統進行鏈接,如發Email及數據交換。我從PDP小型機的操作系統開始學,同時開始學習SAS (Statistic Analyst System),是一個很大的統計分析系統軟件,我學這軟件也很初歩,但對一般數據處理,模型建立,統計分析很有幫助。我當時對於計算機的廣泛而神奇功能着了迷,一周有六天半時間撲在計算機上,而毎天連晚上也在所里學習操作系統和SAS軟件。室里的同事見我日夜在計算機上工作,像瘋了似的,他們說我“Crazy",懷疑我真要得病了。

   我這麼賣力倒不是想到了“黨的事業”、“四個現代化”那些崇高理想,僅僅是為自己的知識更新,經過二十多年的磋跎歲月,大多數已經老化了,特別是靣對西方發達國家,差距太大了,於是我象乾枯的海綿一樣吸收水份一樣,吸收着科技新知識、新思想、新的研究方法。正是天地急、光陰迫,祇爭朝夕。

林火管理的“寭法”-加拿大林火危險等級

   到大湖中心二周后技術員Gary要到林火點燒野外試驗場去下載無人氣象站的每日氣象資料,Brian請他帶着我去看林火點燃試驗場,並講解運作情況,從而了解《林火行為予報系統》研發的試驗基礎。

拿大林火危險等級系統-林火管理的“寭法”(圖略)

   加拿大從一九二五年起就開始研究林火危險等級,先後由五個不同林火危險等級系統,當時的最新系統為《加拿大林火危險等級系統》(CFFDRS),下有《林火天氣指標系統》和《林火行為予報系統》組成,是我學習的第一部分。Brian Stocks和Petawawa國家林業研究所的Charles Van Wagner為主要研究者。林火危險等級系統基於氣象條件、可燃物狀況、地形等因子,來予測林火發生概率、評估林火蔓延速度和強度,從而確定林火撲救的戰術,還可對火災後的損失和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作出分析。這套系統應用如此之廣泛,幾乎所有同林火有關的人員,人手一冊,上有林火管理機構的領導,下有撲火隊長,科研機關的科學家把這系統用於研究發展新一代系統的基礎,學習引進《加拿大林火危險等級系統》-林火管理的寭法,成了我首要學習的目標。

   到加拿大快兩個星期了,等於來到一個新世界,開始了新生活,會見了新同事,交結了新朋友,更是沉浸在使用新設備、學習新方法,說着新語言(英語)之中…,把寫信給妻,對她對女兒的思念都忘了…。

“核冬天”和森林火災扯上關係?

   我到蘇聖瑪麗當天是周末,Gary正替我聯繫入住租屋時,我暫時在Tim Lynham家休息,他正在觀看一個視頻新聞,有一場森林大火有直升飛機低空下墜,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他說這是一次Prescribed burn (處方火焼),我初到加拿大,也聽不大懂他說的什麼,他給我一張報紙,我帶回報紙細讀了,我才讀懂。原來是Brian Stocks在地方報紙上談森林火災和“核冬天”的關係,好大的題目,如此之重要!

Temagami 森林火災造成該地區宣佈緊急狀態(圖略)

   所謂“核冬天”假說是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論,它預測了一場大規模核戰爭可能產生的氣候災難。核冬天理論認為使用大量的核武器,特別是對像城市這樣的易燃目標使用核武器,會讓大量的煙霧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阻止大量太陽輻射進入地球,這將可能導致非常寒冷的天氣。必須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於數據化模型的假設,對於該假設的準確性並沒有決定性的論證,在最新研究中(2006年),科學家認為原版的核冬天理論的模型有誤,而實際上的14-20度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在3-4個月內恢復正常。既便一場特大的森林火災同一次規模僅為幾萬噸TNT當量核爆炸相比,都要小二到三個數量級,根本引不起氣候變冷的衝擊。Brian的文章大概為了吸引眼球,引起人們對森林火災的關注吧。

Brian 和 Lynda 夫婦的家宴

   我到蘇聖瑪麗不久,Brian就請我到他家作客吃飯,由技術員Gary出車接我,並陪同,後來才知道Gary跟着Brian已有18年之久,工作上主從關係亦步亦趨,生活上平等相處親密旡間。Brian還請了一位美國林火科學家Simart,這位先生是美國人卻一直在加拿大林務局(Forestry Canada)工作。說是宴請實際上也很簡單,從開胃小吃、蔬菜色拉,二道主菜,最後是甜點,並無特色。一般家庭主婦都會做各樣的Dessert(甜點)倒給中國客人留下一點印象。酒和各種軟性飲料(無酒精如可口可樂)從客人進門直到飯後聊天都可以拿着酒杯飲用。咖啡或茶都在飯後飲用的。作客除吃飯花一些時間,飯後更是胡天海地的聊,所以加拿大人去飯店吃飯,絕不會為上菜時間長而向飯店投䜣過。我是初到加拿大又是頭次到Brian作客,飯後聊天就成了聾子兼啞巴,英語談話聽不懂又要裝着聽懂一些,不時地點頭附和着。這尷尬相被Lynda看了出來,她不動聲色把我從餐桌上引開,單獨和我練起了英語Conversation(對話)來了。

   Lynda Stocks是Brian的妻子,看上去40歲不到,正是女性最具魅力的年紀。為人異常熱情,第一次接觸就給我來一個貼面禮,我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不禁有點驚惶失措,後來在加拿大定居下來,我妻也“遭”洋人男性貼面擁抱問候,也就習以為常了。Lynda除了熱情還很善談,她知道我英語聽說不行,就特意用簡單而慢速英語同我交談,我聽懂了不少,回應了一些像家庭、妻子和孩子日常嘮喀的話題,這是我第一次與加拿大人進行很長的對話,便增加了英語過關的信心。

   聽說Lynda是個滑冰好手,我請她在大湖中心附近的一個很大的冰場上一起滑冰,這個露天冰場是一個體育舘管理的,每年十二月到二月㡳都對公眾免費開放。我在國內瀋陽工作時就學會了滑冰,到了加拿大這個冰雪運動強國,就經常在免費的冰場上享受滑冰的樂趣。Lynda嬌韻的身材,優美的舞姿,看她起跳一周半轉身,就知道她少女時受過花樣滑冰的系統訓練。她有時牽着我的雙手,幫我練倒退舞步,尤其和諧…。

在加拿大過第一個聖誕節

   到加拿大一個月後即進入了聖誕和元旦假日期間,我是第一次在國外過聖誕元旦,對異國情調的節日好奇,印象深刻。聖誕節前大湖中心組織二次活動。第一次由在職職工參加的聚餐活動,稱為Potluck(百樂餐),每人自帶一份菜餚,或一份甜點,或一瓶紅酒。加拿大是由世界各地來的移民組成的國家,就是英裔在北美的“老居民”,還不都是乘坐“五月花”船,逃避迫害的新教徒的後裔,不同國家民族移民帶來本民族的文化,也就帶來不同種類食物。大湖中心職員組成成分反映了加拿大獨特的移民組成,於是Potluck就成了國際食品博覽會,種類繁多,令人垂涎欲滴。有多位辦公室的女性在㡳層的大會議室內外,布置了十幾張長桌,擺上聖誕節飾物,播放聖誔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配上幽暗的燈光,準備享用聖誔大餐。人們自由入座,選擇親朋好友在一起,不分主從,沒有領導席,就是總理和部長來都自己找位坐好;對每一桌發一個號碼,通過對號碼的抓鬮,決定取菜用餐的先後,又一次體驗到機會平等的理念。我因為英語較差,祇是全程保持微笑狀,遇到有人向我說“A Merry Christmas"(聖誕快樂),我忙報以相同的祝福。當主持人報了一個號碼時,全場歡呼起來,終於輪到最後一桌取菜,這最後一桌人,雖然等得有些飢腸漉漉,但受到全場歡呼而又興高采烈。我離開中國已有一個多月了,第一次享用此豐盛的美食,也顧不上體面,便食指大動,而後大塊朵頤起來。

   聖誕前夕當天上午大湖中心在大餐廳舉行一年一度的Brunch(早中餐)的餐會,所長和各部門中層領導,紛紛系上圍裙,或帶上廚師的高帽,在二三個B.B.Q燒烤爐邊烤着牛排、香腸和雞翅,也有在Frypan(平㡳煎㶽)上,做着一個個Pancake,一種二面焦黃的奶油麺粉軟餅,倒上加拿大特產楓糖漿,當早餐的主食,還有領導則端着酒瓶來回巡走給大家敬酒。從這裡退休的職工也在這天回到原單位與在職職工歡聚一堂。領導和群眾,不分彼此,拍拍肩膀,開開玩笑,親如兄弟,祝福聖誕,一派歡樂和諧景象。

   聖誕前夜房東老太太請房客們一起享用聖誕大餐。她二戰期間就歷盡艱辛,從立陶宛逃亡到加拿大,經過多年辛苦打工,貸款買下房屋就靠出租大部分房間謀生。房客除我之外,還有一位印度新科博士,在安省林業研究所就職,另一住客是由挪威來大湖中心實習的學生。菜餚極為豐富,還有紅酒,但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大個頭味道特別鮮美大蝦,祇有國內的對蝦才能與此相比,也因為大蝦的鮮美,形容鮮美的英語單詞“Delicious”被我牢牢地記住了。一個多月來為了節省伙食費,毎周僅花十五加元,不喝可樂類飲料,吃最便宜的Spaghetti(意大利麵條),和大雞腿,這回不是食指大動了,而是十指全動,吃聖誔大餐終於用上雙手的十個指頭了。

   元旦那天天氣特別晴朗,寒風凜冽,寬闊的聖瑪利河已經冰封。近中午時分河岸附近的冰面上聚來越來越多的人群,原來要進行冬泳。在厚厚的冰面上開挖了50X25米水面,多位年輕的小伙和姑娘,一個個跳進水裡,撲騰幾下馬上上岸,觀眾也很狂熱為每個跳水者搖旗吶喊,打口哨的有,在岸上也跟着跳躍的也有,天氣冷吃不消。Brian的十八歲的大兒子Mike也在其中,他身材健碩,一頭扎進冰水一冒頭就受到大家的歡呼,似乎更多的來自女孩子的尖叫,Mike很享受這樣的寵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習豬頭愚蠢,經濟進崩,老底將耗盡。
2022: 【RRN】軍事法庭對莫德納CEO班塞爾定罪
2021: 美國孩子嚴重的生理問題,認知問題肯定
2021: FDA批准PFE&mRNA 疫苗第三針!
2020: 川總成了坦克人:
2020: 今天川普律師團隊的新聞發布會只是開場
2019: 做義工上山撿垃圾 (Oct 5, 2019)
2019: 反對oops肆意歪曲攻擊香港民主運動,請
2018: 美聯儲可能要停止貨幣緊縮政策了
2018: 不僅通俄,還通蘇特阿拉伯。拿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