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以前靠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拉動已經到了盡頭。今後必須靠擴大國內消費和企業的轉型升級做為拉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擴大居民消費首先需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二靠建立一套社會保險體制,就是建立健康保險,勞災保險,及僱傭保險除去勞動者的後顧之憂,民眾才可能把收入用在消費而不儘量存起錢來以備不時之需,進而達到提升消費之目的。這也是各先進國家的經驗。社會保險在西方國家導入較早,例如,德國從1883年就開始導入健保,1884年導入勞災保險,退休保險從1889年就開始導入。中國對廣大勞動者導入社會保險要晚得多。至今也沒有建立一套覆蓋面完全的社會保險體系。象退休保險,健康保險的制度設計很不公平,根據離體制的遠近待遇很不同,離政府機關越近,官越大的人群待遇越好,和勞動時間,學歷等掛鈎不強。民企和國企及農民也不同,待遇相差甚遠。目前中國的經濟水平已到了人均GDP1萬3千美元的水平,從台灣省的經驗來看,已經超過開始導入全民一致的更加公平的健康保險的經濟水平。
資金來源可以政府出一部分,企業和個人各出一部分,逐漸健全各項社保制度。一下子實施全覆蓋,既公平有合理的社保制度不太現實,但是可以走先導入,在逐漸完善的路線。象廣大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等個體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險,可以減少因猝死,因勞災失去勞動能力的人群及其家屬的醫療,及其家屬的生計問題。解除這些後顧之憂。才會帶來勞動者更加大膽的消費意願,人民的幸福度才會逐步增加。中國目前的稅收水平已不亞於與發達國家的收稅水平,但是花在民生方面的預算還遠遠不如發達國家。另外還有公務員人數比例和行政支出都處在很高的水平。可以進行改革削減公務員人數,減少行政費用支出,把錢花在刀刃上。社會保險做為社會弱勢人群的保護網,保證每個人有尊嚴的生活的兜底工具,是現代國家必備的社會制度。也是維持國家長治久安的措施。只要制度設計合理,不會損害人民保持勞動意願,避免出現養懶人的現象發生。
還有就是提高勞動者收入的措施,韓國政府大概10年前立法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如今韓國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日本,韓國勞動者的消費能力和韓國企業招收外國勞工的競爭力也超過日本。中國的企業利潤中勞動分配率相對較低,這是中國產品成本低的一個原因,但是僅靠低工資是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的,要把產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做為降低成本的主要工具,提高工資待遇會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本,素質。有利於企業提高競爭力,也有利於提高消費,使經濟循環更有利於企業提高收入和利潤,進而加大分配給員工的工資待遇好去消費。目前中國各省也在每年公布各省的當年省內各地的最低工資的方法逐漸升高勞動者的收入。今後做好監督和糾正違規企業的工作,使相關規定得到落實,加快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