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沒搞定的事情,但願這次定下來了
今天從髮廊出來,剪了個乾淨清爽的短髮,頓時覺得精神一振,默默地對自己說:“已經過了耳順之年,頭髮也稀疏了不少,不能再存少女之心,想入非非,東看西看,審美觀念變來變去,心裡沒個定數。從今往後,就找這個理髮師,剪這個髮型。”
說起頭髮,選擇的因素真是太多了:長發、短髮、燙髮、直發,染什麼顏色,用什麼染料,剪什麼髮型等等。這些因素可形成無數種組合,往往讓人難以抉擇。即使下定決心,還得看理髮師是否能做出你想要的效果。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洋人的捲髮為我們帶來了新的髮型時尚。以前從沒見過燙髮水和捲髮筒,它們很快成了搶手貨,於是掀起了一股燙髮熱潮。我也學會了燙髮,不僅給自己燙,還幫媽媽和朋友們燙,大家一起趕時髦,學洋氣。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燙着捲髮的女性,有大波浪的,也有細卷的。後來到了美國,剛來時捨不得去理髮店,也是在家自己燙。記得美國同事好奇地問我為什麼把直發燙卷,而她卻忙着把捲髮拉直。我們的審美完全相反,真想能互換一下就好了。燙髮一陣子後,看着別人的直發,心裡又開始發癢。想着燙髮會損傷發質,使頭髮乾燥,於是開始留起直發。可留了直發一陣子又覺得不好看,扁平無型,缺少立體感。再看看以前的照片,覺得燙髮好像更好看,於是又燙了,如此反反覆覆了好多次。
對頭髮長短的選擇也是搖擺不定。看到別人飄逸的長髮,心裡暗暗羨慕,於是決定留長髮。但留了長發又覺得沒精神,洗頭也麻煩,就又剪成短髮。短髮期間也試過不同髮型,比如柯香頭、蘑菇頭等等,但喜歡一陣子後又覺得短髮少了些女人味,於是心生留長髮的念頭。好不容易把頭髮養長,同樣的問題又來了,結果又回到短髮。
歲月如梭,白髮也冒出來了,不得不染。起初用的是藥房裡出售的普通染髮產品,但聽說染髮劑含致癌化學成分,染後心裡不踏實。於是改用有機的、少含化學成分的染料,但要染出顏色,主要的化學成分還是在的。有人推薦印度的海娜粉,純天然植物,對人體無害,但使用前要六個月不染髮。為了健康,我耐心等待了六個月。期間收集各種配方,備好材料。到了可以染髮的時候,按配方煮咖啡,加蛋清,補充營養,還加入煮好的首烏和人參汁,再混合海娜粉調成糊狀。染劑冷藏一晚,第二天一早迫不及待塗在頭髮上,據說停留時間越長越好,我足足放了八小時。洗後急忙照鏡子,結果有些頭髮染成了紅色,有些染不上,效果不佳,滿心希望落空。步驟繁多、耗時長,顏色不理想,我放棄了。不過,朋友中也有堅持用的,只是顏色不夠理想。自那以後,我用的是一種只需十分鐘的染髮劑,方便無氨成分,雖含化學成分,但目前市場上沒有百分百滿意的產品。
找到一個稱心的理髮師不容易。我有個朋友每六周開車八小時去加拿大剪髮、染髮。她說那位髮型師能做出她最喜歡的髮型,染出她最滿意的顏色,其他地方找不到。還有朋友開車四小時去紐約州燙髮。她們的執着讓我驚嘆,但如果這些付出能帶來每天的美麗與自信,也值了。美國女人大多有固定理髮師,非常忠誠,不輕易更換。大約每月修剪一次,頭髮總是完美整潔,這是女人善待自己的表現。我也用過不少理髮師,有中國的也有美國的,有近的也有遠的。曾經跟一個美國理髮師比較長時間,剪得很好,但最後一次不知怎麼變樣了,熟悉的人都能看出來,我心裡有些不快,就沒再去找她了。現在想想,偶爾剪得不好也情有可原,就像做飯也不是每次都一樣美味。與理髮師的默契也要通過互相磨合才能建立。
過了大半輩子,現在覺得剪一個適合自己,容易打理的髮型就可以了。生活中少一份糾結,就多一份安寧。穩住自己的心,簡單處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