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達晚年做過一個口述回憶,由他的兒子陳曉農記錄編纂為《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一書。在這本書裡有一個章節提到陳伯達曾經救過毛澤東。陳伯達回憶說:1948年毛澤東在河北省阜平縣時,有一天國民黨飛機忽然飛到阜平上空,陳伯達聽到飛機轟鳴聲,感覺情況不對,趕緊跑到毛澤東居所對毛說:“飛機就在頭頂上,要趕快走!”毛澤東原本在那裡猶豫,聽陳伯達這樣一說,就與警衛員走出了屋子。毛澤東離開屋子後,陳伯達為吸引飛機注意,故意站在院子當中不走。毛澤東注意到後回頭喊他:“你怎麼還不走哇?”,他只喊:“主席快走!主席快走!”到確認毛澤東已安全時,陳伯達也趕緊跑出院外,此時飛機已經俯衝扔下炸彈。陳伯達在一個低洼處臥倒,炸彈在院子當中爆炸。屋子的窗玻璃都被炸彈擊碎了。陳伯達說:“如果晚走一步是很危險的。”
陳伯達所敘述的這個情景,許多人看了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不僅有很多文章敘述毛澤東在阜平的這一段歷險經歷,電影《建國大業》以及其他不止一個描述毛澤東的影視作品裡也有這段情節。只是無論在那些文章里還是在《建國大業》等影視作品裡,去救毛澤東的都不是陳伯達,而是聶榮臻。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聶榮臻也有一本回憶錄。在那本回憶錄里聶榮臻說在阜平那次空襲事件中,是他命令警衛員用擔架將不願意離開屋子的毛澤東強行架走從而化險為夷的。聶榮臻在回憶錄里說他聽到飛機聲並看到轟炸機後跑到毛澤東房間裡,看到毛澤東“身穿藍條毛巾睡衣,正躺在床上休息。”就說:“‘主席,敵人飛機要來轟炸,請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澤東同志坐起來,若無其事,非常鎮靜,很風趣地對我說:‘不要緊,沒什麼了不起!無非是投下一點鋼鐵,正好打幾把鋤頭開荒。’”聶榮臻的回憶錄里接着這樣描述道:“我看毛澤東同志不想去防空洞,心裡急了,一連幾聲地說:‘主席,敵人的飛機來了,你必須立刻離開這裡,我要對你的安全負責。’可是毛澤東同志坐在床上,還是不願意走。”於是,聶榮臻“就當機立斷,讓警衛人員去取擔架。”取來擔架以後,聶榮臻向邊上的“同志遞了個眼色,便把毛澤東同志扶上了擔架。-------在場的秘書和警衛人員,七手八腳地接過了擔架,一溜小跑奔向房後的防空洞。江青害怕,一聽到飛機聲,早就跑了,等我們抬着毛澤東同志走到防空洞時,她已經在防空洞裡了。我和毛澤東同志剛走到防空洞,敵人的飛機就投下了炸彈,只聽轟轟幾聲巨響,我們駐地的小院附近,升起了一團團濃煙。”
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的這同一次歷險經歷,聲稱前去救毛澤東脫險的卻有兩個人。彼此在回憶錄里都未提到對方,可見共同救駕的可能性是沒有的。那麼陳伯達與聶榮臻,到底誰才是當時在場的救駕者,或者說到底誰說的才是真話呢?
比較二人對當時情景的敘述,不難看出聶榮臻所述的,文學創作技巧明顯技高一籌(電影《建國大業》裡有關情節就是按照這個版本演的),繪聲繪色,既不忘記表現偉大領袖風趣幽默臨危不亂的英雄本色,也要表現作為下屬的自己的衷心機智和果斷,順帶還要奚落膽小怕事只顧自己的江青。可謂面面俱到。只是讀着總有一種看唐國強演的電影裡的毛澤東的感覺。而且如果仔細推敲一下,毛澤東當時正當壯年,遠非七老八十邁不了步的狀態,身體強健,腿腳靈活,自己走路既快又方便,即使他真不願意走,架着胳膊走也比坐擔架省事得多,何必多此一舉特地讓人去找擔架抬他走呢?而且在飛機隨時可能投下炸彈的緊急時刻,有那時間去找擔架嗎?慌亂之中一時找不到怎麼辦呢?
反觀陳伯達的敘述,雖然缺少文學色彩和戲劇衝突,裡面毛澤東的反應和對話也顯現不出高大完美的領袖風采,但與正常人的反應比較接近,反而顯得比較可信。
值得關注的是陳伯達原來一直不曾提過這段往事,後來文革中他倒台,被關到秦城監獄。在進監獄時,他萬念俱灰,忍不住喊叫到:你們不能這樣對我,我救過毛主席。這樣他的這段往事才披露出來。當時毛澤東健在,已由中央第四號人物淪為反革命階下囚的陳伯達如果無中生有妄造救駕經歷是很容易被戳穿的。事實上不僅沒有人戳穿他是妄言杜撰,而且他在監獄的待遇還在他說出那段經歷後很快得到了改善。可見陳伯達造假的可能性是並不高的。
而聶榮臻回憶錄里提到這段往事最早是在1983年。當時毛澤東早已不在人世,所謂死無對證。以聶榮臻元帥的身份自然也沒有人會無事找事自找沒趣去核對他所敘述的那段歷險記的真實性。然而意味深長的是毛澤東當年的衛士李銀橋和閆長林後來也都對那段往事有所回憶,在他們的回憶中既沒有提到聶榮臻也沒有提到陳伯達。陳伯達是被打倒的反面人物,歷史上即使做過再多的好事,按成王敗寇的原則被一筆抹去在中國也是正常的事情。但聶榮臻元帥為何在兩個衛士的回憶中也未被提及,則是令人遐想的事情。
歷史不能假設,但我還是忍不住會想:倘若陳伯達不曾倒台,依然位居中央高層,那麼聶榮臻的那個繪聲繪色的救駕歷險記是否還會面世?假如毛澤東在世,聶榮臻是否也會對人提及他這段往事,即使提及,他是否也會如上述文里那樣描述江青呢?
如前所述,現在看得到的許多有關毛澤東當初這段歷險的文字都是以聶榮臻的回憶為版本的。不少還是以權威的歷史文章面目出現的。影視作品當然更不用說了。我在想如果以戲說的態度寫個劇本給唐國強演個領袖過過癮倒也罷了,如果是要還原歷史真相,是否應該抱着更加嚴肅嚴謹負責任的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