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京都,京都!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4年12月20日13:48:4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把川端康成的《古都》讀了一遍。

很多年前或許囫圇吞棗讀過,然而完全不記得了。這次讀的是唐月梅的翻譯。

《古都》的節奏真好,不疾不徐的,讓人不能不練習一種平常心。

我讀過的中國作家中,沈從文的節奏也是不疾不徐。不久前在讀他的《湘行散記》和《邊城》。

和第一次讀《古都》的不同之處還有:我不同了。

當年我從未去過京都。而這一次,我對於年前的京都之行還頗有印象。《古都》裡提到的南禪寺、鴨川、平安神宮,等等,對我不再是一個名稱,而是有了圖像,甚至記憶,甚至記憶中的嗅覺、聽覺、觸覺……

川端康成實在是一個非常“日本”的作家。《古都》裡寫的儘是日本的文化:手織機做和服的腰帶、京都的各種節日、日本人賞櫻花……顯然,他感覺到了日本社會現代化的代價:那些舊時事物似乎要被淘汰了。手織機要被機器取代(估計已經取代了吧?),節日越來越商業化……這種“無可奈可花落去”的感覺夾雜在《古都》的敘事中,隱隱有一絲憂鬱、乃至悲哀的色調。

年前我在京都旅行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熱(七月)。沒想到京都的夏天竟然那麼熱,記得在京都街上暴走,總是帶着水壺,一路上不斷買冰水。幸好街上自動售貨機很多,冰水價格便宜又很容易買到。

第二個感覺是:唐宋遺風。看京都的古建築,簡直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大唐大宋。低矮的圍牆、綠樹、草地、大片大片的青苔、古老卻並不破敗的建築……一種濃濃的日本風味。

雖然我知道:那些建築多是依照中國古代唐、宋的建築風格建造的,甚至京都整個城市的規劃據說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建造的。然而這就是日本風格了。因為在中國,已經看不到這種唐宋遺風了。

青苔是我最愛看的日本風景之一。在中國,你看不到什麼青苔。即便在北美,青苔可見,但是把青苔有意地結合到建築中卻見不到。而繼承了唐宋風格的日本建築似乎非常小心地保存了青苔,讓唐詩中“應憐屐齒印蒼苔”之句有了真實的着落。

另一個值得稱道的風景是瓦當。瓦當的精緻、美觀,在中國已見不到了。日本的寺廟、神宮、有歷史的建築依然保留着在瓦當上刻上美麗的圖案或文字的傳統,看來非常悅目,洋溢着濃濃的日本味兒。

到了京都,日本人保護古蹟之堅決與有效讓我嘆為觀止。作為華夏子弟,我只有汗顏的份兒。因為在有過盛唐富宋的中國大地上,即沒有唐風可吹,也沒有宋韻可賞。

僅以建築而言,中國已找不到多少古代建築。而一些地方為了吸引遊客而搞的所謂“古建築”實在是笑死人的東西。比如,福建省的福州市有個“三坊七巷”,說是古建築,其實都是“修”的,據說原則是“修舊如舊”,然而你去看看,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一點“古”的意思都沒有,毫無文化可言。我幾乎要認為:沒文化就是中國文化了。

到了京都,才知道唐宋風情與日本文化,才知道中國之粗俗與無文。孔子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他說的是君子的言辭。移用到文化上似乎也成立。沒有文化的古建築是難以有回頭客的。比如,我不會有興趣再去“三坊七巷”。然而京都呢?我很想再去。

讀《古都》讓我重溫京都之美、日本文化之美。說實話,川端康成如果不是在日本長大,受日本文化之耳濡目染,其小說中的日本味兒未必如此沁人心脾吧。

於是我又從書架上拿出《門外漢的京都》,把裡面的“京都地圖”打開來看,一邊讀一邊想:什麼時候再去京都走走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紐約州人民有福了,以後有個黑大爺要孝
2023: 道德經第一章,原來才是秘密中的秘密
2022: 普京在軍事層面上的水平非常蹩腳,
2022: 光腚帝已失民心,連太監們都敢唾罵它。
2021: 爭地平問題,首先要定義好“平”。啥叫
2021: 先吹個牛,新野,你那個如何定義平的問
2020: 魯9的非洲祖宗殘忍,將我們中華祖宗北
2020: 黑人女子更衣全裸 警員突闖搜索鎖銬
2019: 醉翁之意不在酒-彈劾川普,意在天下
2019: 好呀,習主席剛剛驗收廖山東號航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