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腦夫:聚會和微信上的說話方式
送交者: 腦夫 2015年03月13日17:14:3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聚會和微信上的說話方式

海外華人都喜愛在周末或節日的時候聚個會(party)。以鬆弛一下長期緊張和寂寞的心情。現在,又多了一個微信,可以天天與朋友和同學聊天、快活。這些當今最流行的社交方式的確為滿足我們越來越強烈的表達和表現的欲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不過,聚會和微信的流行也給我們的說話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說什麼、不說什麼、怎麼說’才能在這些社交平台上掀起更少的爭吵和麻煩並同時營造更多的快樂和祥和呢?

既然聚會和微信的主要目的是放鬆和娛樂,那麼在聚會和微信的場合,一些輕鬆、自然、愉快和看法易趨一致的聊天話題就倍受歡迎。相反,一些嚴肅、複雜、極易引起爭議和甚至觸發不良情緒的話題就讓人躲之不及了。在一些敏感的話題中,政治應該是首當其衝。是的,政治異見無處不在。事實是,高度同質的群體也可能滋生出形形色色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可以安全地說,精神世界就像指紋一樣,沒有任何人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聚會和微信上應儘量避免思想上的亮劍。以求得不同陣營的人能夠暫時在一個屋檐下相安無事,甚或做到表面上的其樂融融。這裡並不是說政治議題不重要,相反,它很重要,而且,爭論有時候也是必須的。畢竟,人人似乎都覺得治國平天下比自己的專業更容易,都有無容置疑的真知灼見。只不過,聚會和微信這兩個‘談情說愛’的平台並不適合討論嚴肅和沉悶的政治議題。這種極易擦槍走火、引來暴風驟雨的話題與聚會的聯歡性質和交友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駛。是的,沒有人參加聚會是為了找人吵架或結識一些難成朋友的人。因此,把政治討論留在課堂、職場、或辨論會上就更加嚴絲合縫了。哦,對了,還有議事廳,在那裡,議員們大打出手都是‘有意義’的肢體交流。有關意識形態的衝突對聚會的意外干擾,筆者就有一次戲劇性的經歷,那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酒會,原本好心的主人無意間邀請了幾個強烈擁中和擁美的粉絲級人物,兩撥人馬在上酒前就開始爭吵了,強烈的求勝欲望很快就超越了美食的誘惑,最基本的斯文也迅即被惱怒所取代。最終不歡而散的結局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當時能以完整的一塊脫身就已經是福星高照了)。

體育球賽是另一個需要小心應對的領域,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同一支球隊。甚至不是所有的華人都只喜歡中國隊(這點特別令人困惑)。因此,在聚會和微信的時候隨便讚揚或批評某支球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很多人對賽事認真和嚴肅的程度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比如有一次,一位老朋友在微信里宣告了一場球賽的勝利,我立刻就為他喝了一個倒彩,並毫不客氣地給他微信去了一個‘小心被打’的動畫,因為他們戰勝的對手剛好是我家鄉的球隊,他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平台、與錯誤的對象慶祝勝利,實在是讓人生氣,我簡直沒有辦法及時調整好情緒和風度去假裝與他分享他那原本毫無才氣的球隊只是因為運氣和偶然才贏得的勝利。還有一次聚會,與身邊的老美聊得正歡,不料電視裡臨時插播了一條體育新聞。大意是中國隊剛好從美國隊手裡獲得了一次關鍵性的勝利,這突如奇來的新聞使我們原本親切友好的談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雙方用詞造句開始小心起來,這顯然是由於我倆都無可救藥地過度看重體育賽事,因而生怕一不留神踩到了對方的神經。這樣類似的經歷,常常使我意識到我對中國隊一如既往的熱情和對融入主流社會的艱難和無望。總之,如果你不打算惹人不快,那我就勸你不要隨便開口議論你所鍾愛或討厭的球隊或球星。否則,一旦遇到了死忠和腦殘的球迷,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捲入一場你並不想要和有違你聚會初衷的戰爭(是的,對於某些人來說,球賽就是生命和戰爭)。

想像一下,一個人在你面前,可能是由於自信不足,喋喋不休地談論她那掙大錢的丈夫對她多麼好和上名校的孩子多麼聰明,你會感受如何。受不了了吧?因此,在聚會和微信上,我們要學會適當地約束我們的幸福感。不要隨便就在期望丈夫過高而使丈夫疲於奔命的妻子面前炫耀自己的男人(此話反過來說似乎也可以);不要在關注子女過度並一心想要望子成龍的虎媽豹爸面前誇耀自己的孩子;不要生怕人家不知道你生活奢華和有錢任性。老實說,我們人人都潛有相互比較和互相嫉妒的社交性。我們都有可能,在一旦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時會情不自禁地滋生出一種羨慕嫉妒恨。這種情緒反應說起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多半情形下並無大礙。只不過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情緒有時候可能會匯聚成一股恐怖的負能量,這種悄然生長的負能量,就像專門撒向聚會和微信的一種最有效的毒藥輕則可以秒殺聚會或微信上的熱烈氣氛,使這些平台突然變得格外冷清或尷尬,重者可以使老朋友變成互相討厭的陌生路人(如果不是仇人的話)。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總是把我們的好消息貼在我們的額頭上,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去高調提醒人家我們最近高於常人的運氣和一些平常人暫時無法得到和享受的東西。儘管‘死了都要弄’的天性常常驅使我們蠢蠢欲動(這點男生和女生其實不相上下,只是弄的方向和內容不同而已),但為了友誼地久天長,為了讓我們的聚會和微信可以長期健康地持續下去,我們還是應該在弄的方式方法上和分寸的把握上做得更聰明一些(注意,這裡並沒有完全反對出於善意並基於事實的信息交流,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願意為‘買弄的欲望’留下一道小門。可能是由於‘no pain no gain’的思想在作怪吧)。總之,人類,很不幸,在分享他人的幸福方面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常常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否則,很多人將不得不忍受由於少數人無節制的曬幸福而帶來的折磨(世間的事,常常是不委屈自己就委屈人家)。因此,曬幸福運動的愛好者們,請無論如何作出一點犧牲吧,這種個人的犧牲常常可以極大改善聚會和微信上的群體化學反應,使它更趨向於一種‘眾樂樂’的共享狀態,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在其中玩得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就像嫉妒是人的本性一樣,渴望得到欣賞也是人的本性。聚會和微信就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舞台。相互欣賞而不是相反確實把人類的互動模式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讚美和欣賞他人的同時也可以給我們自己帶來快樂。其實,相互欣賞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喜悅之上,即用他人的快樂獎賞自己的善舉。由此,相互欣賞使人際關係妙不可言,而相互輕視則使人間溫情有可能降到比北極上空的寒風還要清冷。有時我甚至在想,小到朋友之間的爭吵和大到國家之間的戰爭可能都與相互欣賞的功能失常有關。所以,聚焦他人和自己的優點是一個良好的習慣,雖然人無完人,但要想找出一個毫無優點的朋友,可能比找到一個毫無缺點的朋友還要難,兩者實際上都比大洋里釣到淡水魚的機還要低。

雖然我們在很多領域都要顧及他人的感受,但我們聚在一起時不能總是僅聊天氣。既然要聊天,意見不同就在所難免。其實,這裡的關鍵並不在於意見不同,而在於如何表達不同的意見。這方面的學問還真的比我過去想到的還要多。比如,我們很多時候習慣於以‘你錯了’或‘你不對’作為發言的開始,這就很有問題,因為我們竟然在對方還未有機會聆聽到我們精彩的分析之前就直接跳到了結論。這也太judgmental了,太不把對方當回事了。如果我們能以‘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或‘我有一個不同的想法’作為開場白的話就服眾多了,這樣的開場白往往使對方更容易感受到對等的誠意,從而自然地進入洗耳恭聽的狀態,如果你的說法真的是匠心獨具、而且悅耳動聽的話,你就有可能讓人享受到茅塞頓開的快感和撥雲見日的喜悅。另外,一些有用的說話方式還包括在指出某人某事的缺點時先鋪墊一些優點,在擔心引經據典可能有誤時先預先警告Correct me if I’m wrong糾正我,如果我錯了的話),或者預先說‘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這些平時稍加注意就能養成的說話技巧和習慣,既有自知之明的理性,又有退後一步天地寬的智慧。使你的發言在對錯之間遊刃有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或有雙重標準或只有時間才能檢驗。所以,暫時放棄鑽牛角尖的做法可能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再比如,我們太想做爭論中勝利的一方了,由此我們太容易過早放棄爭論的真正意義。本來是想看看誰的說法更有道理(或叫做追求真理),但幾句話交換以後,爭論馬上就會升級到捍衛自尊而不是真理的惡鬥。這時候所謂的真理還不如一張擦口水的手紙,飛沫四濺也只是為了可憐的面子。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只要點到為止、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就行了。沒必要非得說服對方,或非要對方輸得體無完膚、自尊全失才痛快。要知道,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比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還要難。最後,雖然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這裡還是值得再次強調,就是從來就沒有人能夠通過孩子似地發脾氣或大喊大叫來贏得爭論。說髒話或人身攻擊更幫不上什麼忙。相反,誰先動怒誰先輸(When you lose your temper, you lose the argument)。的確,用最平靜的口吻說出最具威力的話可使威力倍增。

不要動不動就挑戰人家的底線。‘與人斗’並不是次次都其樂無窮,特別是對於那些吵架後就寢食難安的人來說,對抗一點也不好玩。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在聚會和微信里已養成了處處質疑挑剔和事事尖酸刻薄的習慣,或潛意識下只對傳播負能量情有獨鍾。那麼,這就已經不是什麼‘會不會聊天’的問題了。而是在心態健康方面,我們可能需要傾注更多的注意力了(需要尖銳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尖銳,只是聚會和微信並不是選用尖銳語言的地方)。反過來說,當聽到逆耳話的時候,我們也最好先嘗試一下‘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無罪推)’的原則,看看實際情況是不是只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實說,我們國人有時候說話,還真的是夠得上沒心沒肺。有一次,我正在興致勃勃地觀賞一個熱門的電視節目(我真的是很喜歡這個某省衛視的節目)。突然聽到節目中有人調侃一位非洲裔男嘉賓長得像猩猩,還說如果和一位非洲裔女嘉賓合影的話會擔心照片裡的她看不出來。OMG,我當時真的是大吃一驚,就像頭被火車撞了一樣。儘管我猜想當時台上可能還沒人意識到這些玩笑有什麼不妥。但我已經開始為兩位非洲朋友擔心了。這當然只是一次‘說者無心’的意外。不過,這也再次表明了我們確實應該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變得更加敏感起來。我們永遠都不想調侃他人的身體特徵,就像我們不願意人家調侃我們一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本可以在熟練和有效地傳遞我們對他人的善意和尊敬的時候做得更好,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內心最善良、骨子裡最缺乏主動攻擊性的民族嘛。我們沒有理由把這些根植於基因的優秀品質在與他人、尤其是在與其他民族交往的時候隱藏起來。當然,這些品質只有在‘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條件下才會力量倍增和意義非凡。

千萬不要把直率當成可以忽略或甚至中傷他人感受的藉口。‘豆腐心’也不能使‘刀子嘴’情有可原。入木三分、刺刀見紅的說話方式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幫助他人進步,但在這裡,場合和對象都不對(不近人情的話還是留給老闆去說吧)。不要輕信自己可以承受的字眼就不會冒犯他人。男生可以從彼此的冷嘲熱諷中取樂(男生皮肉厚,關係越近越調侃),女生則有可能從最微不足道的言辭中找到流淚的原因和受傷的感覺(女生臉皮薄和感覺細敏,關係越近其實越危險),這種傷害雖小,但有可能會被永久記住,因為這樣的記憶總是保留在受傷的一方。不要以為說錯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事後道歉就行,事實是,那些比常人更善於道歉的人往往也比常人更具語言攻擊性。請記住,如果你沒有什麼善意的話可說,就乾脆不要說話(If you have nothing nice to say, don’t say anything at all)。少言寡語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因為沉默有時候就是最有力的語言。我的同事就特別羨慕我善於施展沉默的力量(事實上我只是第二語言還不夠熟練的緣故)。對於那些滔滔不絕、沒完沒了、總是想掏心掏肺的話癆朋友來說,我希望他們在說累了喝口水的間隙,能夠偶然想起,他們的可憐聽眾實際上也有一吐為快的奢望。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一個機會去滿足這個小小的願望。是的,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有看法,都有像‘七情六慾’那樣的表達和表現的欲望,這種渴望發言的本性本來就是動物互相交流的基礎和原始動力。那些習慣於一言堂和完全不知曉‘傾聽有時候比說更重要’的說霸,我猜想他們可能是下次聚會時,最先被主人從邀請名單上劃掉的人。另外,不要總是只聊自己,或者只對自己有關的話題瞪大眼睛,這樣很容易被人貼上‘自我中心主義者’的標籤,成為‘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無聊人物,人人得以避之。要知道,那些在聚會和微信上魅力四射、深受歡迎的傢伙,都是些社交老手和社交技巧的天然領導者,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極盡迎合他人的興趣和口味,在激發你的想像力和逗你開心的聯歡過程中。使你心情大好和心智大開。這不就是我們聚會和微信的主要目的和最大收穫嗎?

總之,當我們選擇了海外生活的人生旅途以後,聚會就與我們形影不離了。最近又加上了微信,兩者都是很powerful的社交平台。為我們提供了對付寂寞和尋找快樂的機會和場所。我相信,只要我們稍加留意‘交流的秘密’:即儘可能地感受他人之感受,我們就能讓我們的語言像春風一樣溫暖人心和像音樂一樣打動。可以預測,隨着中國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繼續發展,海內外華人的情感交流會越來越廣泛和頻繁,我們也會越來越嬌氣、脆弱、和敏感,一套嫻熟優雅的交流技巧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了。看來,現在是時候為我們的中小學生設置一堂‘communication and debate’的必修課了,也是時候覆興和升華我們過去傳統的溫文爾雅、禮儀動聽、和富有涵養的說話方式了。的確,這幾年微信的發展,使我們海內外華人有機會參與一場史無前例、毫無時空限制的大party,並因而有機會再一次體驗和見證以中文為代表的表意文字在e時代社交地平線上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和所表現出來的充滿非凡想像力的情感和智慧的傳遞和輸出能力它需要幾乎故意視而不見才看不到這一切)。

至於另外一些與實名制相反、有馬甲掩護的社交平台(就像在這裡寫博文或跟貼),那就是另外一種遊戲規則了。披上馬甲,再嚴肅、保守的人也可以變得稍為風趣和調皮一些,但不管怎樣隨心所欲,我想大多數人都更加樂意與尊重自己的網友善意互動。人生苦短,有限的時間真的應該花在無限的快樂之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北京印象(12 完)
2014: 北京印象(11)
2013: 流氓治國(原創)
2013: 謝職業,traveler,和禽獸幾位的幫忙和
2012: 網上的“造反派”
2012: 美國Fox電視台報道肖氏反射弧(中文字
2011: 某個國家和民族的某些“高素質”對全人
2011: 日本核電站用什麼作燃料阿?不是氣耳諾
2010: 偶再做回兩邊得罪人的傻事,這次老巫和
2010: 提醒大家一哈:警惕陰險小人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