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麗·赫本的第一次婚姻 |
送交者: 水梔子 2005年03月09日10:55:2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很多喜歡赫本的人都不知道或不熟悉費勒這個人。多數關於赫本的信息都是她的時裝,她與紀凡希的不朽友情,她在晚年為飢餓兒童做的事情。最開始時,我也是如此,直到看到那本《時尚傳奇》,才知道赫本曾有這麼一個“不出名”的丈夫。而且在《時尚傳奇》裡,作者有意無意地把費勒和赫本對立起來,讓讀者感到那是一個多麼配不上赫本的人,竟然可以與一個天使度過黃金般的13年時光,是可忍孰不可忍。後來了解了更多有關赫本的事情,讀了一些傳記文章,又看了赫本與費勒合作的一些影片等,漸漸有點想為費勒打抱不平起來。 赫本與費勒相遇在她拍《龍鳳配》(SABRINA)之前的倫敦她母親的寓所里。是由格里高利•派克介紹他們認識的。費勒和派克本來就是朋友。他比派克小1歲,比赫本大12歲。他與派克是朋友,而派克的為人幾乎一直受到眾口一詞的誇讚,他所來往的想必不會不堪到哪裡去。而費勒與赫本交往,對赫本來說,是她正期盼的一件事。大概在拍《龍鳳配》之前,赫本去巴黎採買戲裝(從此開始與紀凡希的偉大友誼),在這個城市裡,她看到了一部影片歌舞片《孤鳳奇緣》(LILY)。她非常喜歡這部影片,裡面的女主角和她一樣梳小男孩髮式,有一張精靈古怪的流浪兒面龐。她連看了三次這部電影。而這部影片的男主角就是費勒。這部影片是費勒演員生涯的頂峰之作,票房很不錯,女主角萊斯莉•卡倫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最後敗給了赫本)。吸引赫本回電影院的一部分因素就是費勒,她很想認識他,後來如願以嘗。 費勒和赫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和赫本一樣,都很瘦,外表上有點營養不良的樣子。他們都會多種語言。他們都是以舞蹈演員的身份開始表演生涯。費勒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西班牙人,和赫本(父親愛爾蘭,母親是荷蘭貴族)一樣是歐洲血統的混血兒。有人說他和赫本在一起的相片更象兄妹而多過象夫妻。他患過小兒麻痹症,左手臂癱瘓,依靠自己頑強的意志,恢復了四肢的靈動。他是那種赫本一直佩服的意志堅強的人。他是個天才。他精通多國語言,有名牌大學學歷(這在當時的好萊塢很罕見),他出過書,喜歡討論深層次的東西。他不願意別人把他當作演員,他認為自己應該是導演或是製作人,事實上,他確實也兼有那樣的身份。不過天才都有些地方很讓人們不喜。在同事眼裡,費勒獨斷專行,精明狡猾,為人欠缺和善,與赫本南轅北轍。難怪有很多人認為他們不是佳偶,主觀地認為費勒在欺騙蒙蔽赫本,占有控制她,沾她的光。 其實,費勒非常符合赫本在年輕時代時的擇偶標準。要說清這個,我不得不繞個圈子先說一下赫本曾交往過的男人。赫本一生交往的男人,除最後陪伴她的羅伯特•德沃斯是個溫和的紳士外,其餘的人都是那種帶有野性,好鬥,有點花花公子味道的男人。這可能是赫本的一個死穴。她父親就是那樣一個人,她從小就對父親喜愛有加,親近非常。她母親也容易被這樣的男人吸引,直到兩次婚姻破裂才覺醒。赫本在進入好萊塢之前,有過一個未婚夫。這人叫吉米•漢森,是個英國貴族,家族擁有正在擴充的龐大產業,他是繼承人,走在由富有向更加富有的路上。他也是個時常混跡女演員群體的花花公子,一直不想成家,認識了當時只是個夜總會小舞蹈演員的赫本後,他終於開始考慮結婚。赫本骨子裡是個家庭型的女人,漢森英俊高大,能說會道,家庭地位與赫本的家庭十分相配,赫本與他相愛十分正常。因為想和他結婚,她甚至都不是十分想去參加〈羅馬假日〉的試鏡。但當時她被所屬公司強迫去參加試鏡,沒想到一試被驚為天人。另外,她那時還參與一部〈蒙特卡羅寶寶〉的拍攝,拍攝過程中又被法國女作家科來塔看中,一定要她去百老匯演出舞台劇《金粉世界》(GIGI)。赫本在決定成家安定下來的時候,事業上卻出現了她意料之外的一帆風順,前途錦繡的情況。雖然如此,她仍然想着一結束這兩部戲就結婚,於是與漢森訂了婚。在演出《金粉世界》之初,赫本的表演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她天天晚上出去與漢森約會(那時漢森的家族正在拓展北美事業),沒有功夫琢磨台詞與演技。直到導演對她下了嚴格的命令,她才開始鄭重對待。赫本的確也是個好演員,她一旦開始努力,收效果然巨大,不久,該劇就轟動了百老匯,於是她開始巡迴演出。然後她去意大利拍攝《羅馬假日》,遇到一流的導演與演員班子。拍攝《羅馬假日》時,導演向她保證她會成為好萊塢的偉大演員之一。赫本那時十分年輕,才23歲,人生剛剛開始。她迷上了表演,很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這個時候,家庭被她放到了後面的位置。雖然在羅馬時,她訂做了婚紗,但是她在行動上卻一再推遲婚期。最後,她終於解除了與漢森的婚約。她說:在她專注於事業的時候結婚,對吉米來說是不公平的。赫本是個理智的人,雖然她也有十分浪漫的一面。一旦她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她就會當機立斷結束它。的確,若成為漢森夫人,她基本上等於向演藝事業說再見了。 然而赫本畢竟還是一個家庭型的人。早年父親的離家出走,給她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她需要家庭來驅除她的不安全感。而這個人最好與她志同道合,也是演藝圈裡的一員。在倫敦她母親的住所與費勒認識後,他們彼此承諾將來合作一部百老匯歌舞劇就分了手。費勒在這次見面後已經被赫本打動,他認為赫本如派克所說“是一個難得的好女孩”,一個寶貝。他那時已結過三次婚,與許多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一樣,在感情上是個不穩定的人。難怪曾經滄海的赫本之母女男爵赫姆斯特拉不看好他,反對赫本與他來往。但在認識赫本後,費勒不願意失去這個女孩,他開始積極尋找適合他與赫本演出的劇本。而此時,赫本也另有了一段小小羅曼史。 離開倫敦,赫本開始拍攝《龍鳳配》。與她配戲的男演員之一有大名鼎鼎的亨弗來•褒加。這個銀幕上的君子在現實里卻是個很難相處自私暴躁的人,他看不起赫本的表演,把她稱為“業餘演員”,和導演鬧彆扭,取笑他的德國口音。他不滿自己的角色不討好,嫉妒浪漫場面都被劇中他英俊的弟弟搶走了。而飾演他弟弟的帥哥就是因拍攝這部戲而與赫本有了一段羅曼史的威廉•霍頓。霍頓應該比費勒還具有吸引力。他不象費勒那樣面龐有點陰鬱,不苟言笑,他更帥,更有趣,還有種白瑞德式的玩世不恭。在拍戲的過程里,他與赫本屢屢約會,他們驅車去郊外,在月光下放手提錄音機,然後赫本為他翩翩起舞。但是,霍頓是有家的。他的妻子對他的放縱很寬容,但赫本卻深感不安。也許霍頓可以離婚(據說那時他的婚姻是不愉快的),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使得赫本不可能與霍頓有結果,那就是霍頓為了方便尋樂,做了輸精管切除術。赫本是一個一定要孩子的女人,霍頓無論如何也不能滿足她這個願望。於是他們分了手。但一直保持着友誼。他們在六十年代中還合拍過〈灼燒的巴黎〉,在那時霍頓也沒停止對赫本的追求。 拍完《龍鳳配》,費勒拿着《翁蒂娜》(ONDINE)的劇本找到了赫本。這是部中世紀風格的歌舞片,講述一個水中精靈與一個武士的愛情故事。雖然故事有點老套,但他們的合作仍然很成功,赫本還獲得了戲劇托米獎。就是在演出這部劇的過程中,赫本與費勒相愛了,同時關於費勒控制赫本的謠言也開始出現,一直伴隨他們整個婚姻歷程。通常傳媒與輿論都會厭惡“搶走”偶像那個人。就象大家聲討李亞鵬玩弄王菲,認為王菲耍了小帥哥謝霆鋒等等。這是影迷歌迷的可愛與媒體的可厭之處。這種私事都是兩個人心知肚明、你情我願的事,隔那麼遠的旁人參合其中幹什麼。赫本是個有主見的人,就算是費勒控制她,也是因為她接受了他,才會有他控制她的可能性。就象了解赫本的霍頓所說:“我想,是赫本樂意讓費勒感覺他在影響她。”這是因為愛產生的寬容,她願意讓這個男人感覺到他可以支配她。是一種對所愛之人的母性的縱容。只是費勒本身的性格不給人好感,使自己總處於言論的下風。《翁蒂娜》的導演很鬱悶,覺得這部戲就象有兩個導演,費勒總是指手畫腳,不勝其煩,與溫和沉默的赫本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赫本也並沒有制止費勒,相反,她一直很配合費勒的所謂控制。實際上費勒是在替他們倆說話,爭取的也是二人共同的利益。 事實上,那時的赫本作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上升速度快得目不暇接。她本人來不及適應這一切,如果身邊有個人能夠指導她,保護她,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費勒就扮演了這樣的一個角色。婚後費勒送給赫本的第一份禮物,是好萊塢著名的經紀人弗林。赫本本人是不斤斤計較的人,同時,這也讓她成為不太會爭取自己權利的人。她之前演出的《羅馬假日》與《龍鳳配》一共才獲得了兩萬多美圓的片酬,當時採訪她的記者勸她簽合同時精明一些,她說:“最重要的是表演,而不是錢。”但赫本應該獲得與她的付出相稱的回報。她與費勒結婚之初,家庭經濟情況還是比較窘迫的。他們演出《翁蒂娜》的酬勞基本上被演出公司、經紀人等瓜分殆盡。弗林讓赫本得到了她應該獲得的東西。在《戰爭與和平》的合同上,赫本的片酬是35萬美圓,成為當時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影星之一。此外她還享有零用帳戶,24小時待命的車,對挑選合演者,燈光,攝影,化妝等享有批准權。這些對赫本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自我保護手段。 費勒對赫本的保護還不止這些。最開始,赫本不知道如何拒絕媒體蜂擁而至的採訪,同時也曾為一些惡意的謠言而頭痛。費勒以粗暴的姿勢將不受歡迎的媒體擋在赫本的門外。赫本演出《翁蒂娜》後,健康一度崩潰。去瑞士休養時又錯選了旅館導致自己處於被記者包圍的局面。她只能獨自呆在自己的屋子看着窗外發呆。休養反而讓她更加衰弱。費勒得知她的情況後,當機立斷讓赫本轉移到他一個朋友的農莊裡。大門封鎖,來電被嚴格控制,只有他的和赫本母親的電話才被允許進入。這裡的醫生給赫本配置了專門的食譜,並嚴格管理她的作息,赫本很快恢復了健康。赫本早年的生活習慣和她後來不是太一樣。晚上她會出去玩,會喝一杯。她在飲食上也是憑自己的愛好隨心所欲地吃喝(在從倫敦到紐約的輪船上,她幾乎將自己吃成個小胖子,以至於讓她的GIGI經理不得不為她特配一個減肥食譜),但這些在她與費勒成婚後基本被改變了。她成了一個早睡早起,科學進食的人。赫本的另一個經紀人羅傑斯的夫人羅絲在第一次與赫本夫婦會晤時就注意到費勒對赫本十分緊張。他的視線幾乎不離開赫本,總會溫和而堅定地命令赫本“吃這個,不要吃那個”,臨睡前必須喝完一杯牛奶而不是威士忌等。與其說這些是對赫本的控制,不如說是深深的愛。後來赫本也逐漸學會如何“冷血”保護隱私,並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 赫本在巴黎拍攝《黃昏戀》(LOVE IN THE AFTERNOON)時,費勒在法國南部拍另一部劇。暫時的分離讓赫本很憂愁,費勒體貼地送了她一條約克郡小狗,就是著名的“出名”。這條小狗成了赫本的安慰。她把它當自己的孩子看待,縱容溺愛它。因為擔心他們如同好萊塢其他夫妻一樣,由於時常分開拍片導致感情疏遠而勞燕分飛,他們約定要儘可能地在一起工作。而實際上,這條夫妻守則對他們來說是不適用的,從某種角度來看,反而促進了他們的分手。 費勒對赫本的才華很欣賞,知道她最美的一面。他本人也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但遺憾的是,他與赫本的合作都不太成功。我想,除去一些技術上的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夫婦。有時觀眾是冷酷的,看到銀幕上丈夫和妻子談戀愛,就覺得無味。費勒和赫本兩個人,給人好感的是赫本,不討好眾人的是費勒(似乎他也從來不管這些),既然他已經給人一人自私,獨裁,“撈赫本油水”的印象,那麼他就很難被成全了。他導演的《綠廈》(GREEN MANSION)雖有它不足的地方,但也不是不可看,它有比較高的藝術價值,只是熱帶亞馬遜河流域的童話不太符合當時人們的胃口。可是影片出來,挖苦聲一片。其實輿論反映出的是普通人的一種特殊心理 -- 想憑藉赫本上層樓,怕沒那麼容易。偶像只能一個人高高矗立,她的身邊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與之平起平坐。《綠廈》拍得很美,大概在費勒眼裡,赫本就是那樣一個純潔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他把她拍成一個仙子,認為這是她最好的一面,他想展示給大家看,可是大家不領情。這部影片成為費勒的一次滑鐵盧,他的事業本來就是緩慢下降,如今降得更快了。他和赫本一同演出的《戰爭與和平》,我認為他的安德雷王子還是比較到位的,不溫不火;赫本飾演的娜塔莎也並沒有象評論說的那樣過於保持純潔,看不出成長的痕跡。那部影片的失敗在於劇本與導演,沒有表現出托爾斯泰著作中特有的那種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震撼,只是象一台小氣的話劇。 赫本在與費勒共同生活的十幾年裡,所選的影片量少而質精,多數都是優秀作品,這與費勒對她的指點與幫助是分不開的。有一個例外是赫本擅自接拍的《灼燒的巴黎》(PARIS, WHEN IT SIZZLES),費勒責備過赫本,怎麼會接這麼爛的片子。我看《灼燒的巴黎》時,也很驚奇,赫本怎麼會拍這麼沒意思的影片,罕見的無味。有意思的是,霍頓是這部戲的男主角。他也是個不會挑劇本的傢伙。如果當初赫本與他結了婚,不知道影路歷程是否會大相徑庭。 赫本與費勒的結合,成就了赫本更大的輝煌,卻毀滅了費勒。赫本越是純潔高貴,費勒作為背景就越委瑣無色。他們本來是個家庭,是一個整體。在眾人眼裡,赫本是正面,費勒是反面。正面是赫本的絢爛,反面是費勒的黯淡。外界殘忍的壓力必然會導致這個整體塌陷崩潰。自視甚高的費勒不會滿意自己的處境。而赫本雖然一直在盡力彌補這種裂痕,小心翼翼維護費勒的自尊,一有機會就會不惜一切去幫助他。但她如日中天的燦爛與費勒日漸衰微的黃昏之勢象朝相反方向奔馳的列車。在眾人潛意識裡對這種場面的喜悅中,他們難挽家庭的頹勢。 還發生了一件事。赫本和紀凡希是多年的密友,他們之間友誼的深厚程度旁人是很難知曉的。但他們向來在財務上乾淨清爽。她買他的衣服,他掏錢看她的電影。紀凡希發明了一款香水,叫做“禁忌”,是奉獻給赫本的,也用了赫本的形象做宣傳,是免費的。這可能是赫本與紀凡希之間的默契。赫本很樂意做這樣的奉獻,費勒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紀凡希不應該占這樣的便宜,就叫經紀人去處理這件事。紀凡希將此事告訴了赫本。很少生氣的赫本非常憤怒,她斥責經紀人站在她和她最好的朋友之間,插手她的私事。經紀人被解僱了,雖然後來他們恢復了來往,但已不是過往那種雖是工作關係,但卻同好友一樣的情形。赫本沒有責備費勒,但是這件事在她心裡肯定會有陰影。這次費勒操心過了頭。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二人的性格差異也日益凸顯。赫本性格內向,安靜,溫和,理性,不喜歡體育運動;費勒精力旺盛,愛好廣泛,急噪,武斷。他們當初在瑞士安寧的鄉村置產是因為赫本喜歡這樣的生活環境,喜歡寒冷靜謐的地方。同時為了滿足費勒對陽光和大海的熱愛,他們又在西班牙的海邊山上買了一座小屋。這兩座房子就象他們兩個人,本來就只應該屬於不同的經緯度。 夫妻兩個的問題是微妙的,日積月累的。在大勢上呈現失敗,小地方上的努力也無濟於事。費勒的緋聞在增加,赫本想挽救婚姻,又一次懷孕,但不幸流產。她的精神也崩潰了。他們終於宣布分居。在分居之初,費勒還時常回到瑞士他們的家中,夫妻兩個簇擁着在花園漫步。時間一長,費勒回來的次數也在減少,而赫本在去地中海旅遊的時候認識了她的第二個丈夫,意大利精神專家多蒂博士。14年的婚姻終於宣告結束。 赫本後來的丈夫依然是個精力旺盛,風流倜儻的人。為了維護婚姻,避免再失敗,赫本宣布息影。雖然如此,這段婚姻仍然失敗了。直到第二次婚姻失敗,疲憊的她才開始傾心於恬淡和善的男子。而費勒此後與一位女作家結婚,在英國生活,後來搬回了美國。據說他到了老年依然是個倔強的老頭,時常怒氣沖沖。 他們離婚後,赫本一直不願意再聯繫費勒,可能是因為孩子。她對孩子的愛似乎有一種依賴性。在她和費勒離婚後,赫本就取消過讓他們的兒子肖恩去美國看望父親的旅行。直到肖恩長大,她肯定他總會回到她的身邊後才開始與費勒恢復直接聯繫。這對費勒來說很難說公不公平。他以前已經有了四個孩子,而赫本歷經千辛萬苦才生下肖恩(她是極易流產的體質),不能責備她的占有。 赫本去世後,費勒去參加她的葬禮。他沒有坐在親屬區內,而是和大家一樣列隊進入教堂,哭得老淚縱橫。他的兒子走過去擁抱他,把他讓到家屬區去坐。那裡還坐着同樣在痛哭的多蒂。我想,費勒是深愛赫本的。象赫本這樣的女子,人們一旦愛上她,就只能越來越愛她。她婚姻的不幸,也許有很多難以解釋的因素在其中(我們這些因愛生事的人也只能在一旁作些猜測罷了)。費勒回到他住過多年的托羅肯納茲,是不是百感交集?他是否會回憶起在同樣的小教堂里,他與25歲的赫本立誓共度一生的情景?那時玫瑰盛開,美人如玉,細雨朦朧中他們手拉着手跑向婚車,心裡是怎樣一種如夢似幻的瑰麗憧憬?而今斯人長逝,生者年已昏耄,此時此景,情何以堪。 (圖片為費勒,小狗FAMOUS以及赫本)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有汽車開(坐),你就了不起了! | |
2004: | 中國崽,美國崽(一) | |
2003: | 我爺爺的故事 (7) | |
2003: | 冰天雪地里的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