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上海老街倚老賣老
送交者: 徐維星 2002年03月24日19:18:2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要了解上海,就得知曉豫園;要領略豫園,就得踏訪老街。這裡所說的老街是指拱圍於上海市南市區豫園外圍的方浜中路。去年年底,隨着這條著名的老街的“建舊如初”重新修繕的竣工禮炮聲,上海城隍廟的老街成了人們爭先前往踏訪的去處。

  如果說老街的“兄弟街”、同在豫園附近的福佑路是以小商品的“豐”而著名的話,那麼方浜中路的老街則是以匯聚了眾多百年老店的“老”而為特色了。在這裡,有創始於光
緒二十一年專營陶瓷的百年老店“葛德和”、有以繼承聞名遐邇的姑蘇繡藝的“姑蘇繡莊”、經營文房四寶的“怡紅軒”、醃臘名店萬有全、老字號王大隆刀剪店、大富樓的字畫店、童涵春堂國藥號、崑山奧灶館、萬有全飯莊、得意樓茶館……在豫園這寸土如金的空間裡名店老店一家緊挨着一家,有如串綴在一起的一顆顆明珠。所以,如果用最精煉的話來概括這條街的魅力的話,那就是“倚老賣老”了。

  位於老街前端的“春風得意樓”是一幢兩層樓的茶肆,門前黃底黑字的幌子分外顯眼。底樓帳台里,一位身着長衫的老先生支應着那些幹事的男女夥計們,不時叮囑着堂館內的事務,與顧客的談吐則顯出老到生意人的幹練。趁其閒空,筆者與之攀談起來。一談起茶樓的歷史,老者便滔滔不絕起來:上海茶樓最早的歷史該從黃浦江邊的上海縣說起。在上海還有城垣的時期,靠黃浦江那一邊的是東門,走過城牆的正門再往東便是如今方浜路的東端小東門。六七百年前,這裡已是番船往來的熱鬧碼頭,那一帶的茶樓大都具有面臨黃浦回顧無際的氣派。上海開闢租界以後,城內的茶樓便集中在城隍廟前後,春風得意樓、湖心亭、四美軒、第一樓、春江廳、雨樓、鶴園、訪鶴樓、雅敘樓、賞樂樓等一批茶樓星羅棋布於鬧市之中,是喝茶會友的所在,也是外國人認識上海、研究上海的最佳去處。春風得意樓創建於清末民初,和湖心亭一樣是上海最早最有名氣的茶樓,創建人張秀華後將此樓轉賣給紙業大王詹培林。當時的春風得意樓擁有3層堂樓,可接納1000多人;設有3個書場,說書藝人日夜兩場,有時還加早場,演唱三笑、楊乃武與小白菜等節目,生意十分興旺。因為口彩好,上海的仕女們每逢新年元旦,總要上樓喝一碗元寶茶,作春風得意之想,各色進廟燒香還願人等每月朔望燒香之餘,也上樓喝茶,顯得滿樓都是春色。來得意樓喝茶的有古董商人、布商、木客以周旋交易,有清茶客以棋會友,也有過路人休閒小坐,舊上海的名人大亨也都是得意樓的常客。此次上海老街重建春風得意樓,就是為了再現昔日名樓風采,讓世人領略舊時茶肆的神韻。

  出得春風得意樓,但見一店鋪前有一行人手提小桶大罐排着長隊。在上海,排隊購物似乎已經是非常久遠之前的事,如今偶見此景,難免發生驚奇之感,於是前往察看。未近跟前,便飄來陣陣酒香。只見高大的篇額書以“沈永和酒館”字樣。櫃檯內,夥計們手執現在已不常見的那種既是量具又是盛器的“拷老酒”的長杆桶勺為自帶“家什”的顧客“零拷”老酒。而店堂內,沒有如今商店動輒豪華裝修的氣派,長凳、方桌、木櫺、燈籠……活脫脫一個魯迅筆下的紹興小酒館。只見店堂內座無虛席,三五人一桌的酒友們圍聚在一起,借酒助興天南地北地聊着。於是筆者也要來酒菜,與3位長者拼桌聚飲“以酒會友”攀談開來……

  “沈永和”不是人名,而是店號。它創建於清康熙三年即1664年,創始人是沈良衡,江蘇吳興人。崇禎十七年,他只身前往紹興,因身無分文,只得在城內一些釀造作坊做幫工。年復一年,手中攢起了一些辛苦錢,便在他人作坊搭做幾缸酒、醬,自己挑擔叫賣。因他為人誠實、勤勞,所做的酒、醬質量好,又童叟無欺,因而在紹興的山陰、會稽一帶頗有名氣。康熙三年,沈良衡終於用自己的積蓄,創辦了既釀酒、又造醬的小釀坊,為使幾個兒子能同心協力,繼操父業,祈望家業興隆發達,便將酒坊命名為“永和”,意在“永世銘記,和氣生財”。

  由於“沈永和”酒聲譽極高,清宣統二年,沈永和釀造的酒代表紹興參加了“南洋勸業會”展覽,一舉獲得了清政府頒發的特等金牌,為紹興酒爭得了第一枚金獎。如今,“沈永和”這個百年老字號產品仍經久不衰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如果說“沈永和”老酒使人“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的話,那麼處於老街盡頭的“奧灶館”則以富有濃郁崑山傳統特色的奧灶面的噴香吸引了人們。其時未至午餐時間,但奧灶館內已是顧客盈盈。身着藍印臘染服飾、一身鄉土打扮的服務小姐們有條不紊地招待着顧客。奧灶館是一家有近百年的歷史的老店,它的前身是崑山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烹調精細小吃,她虛心徵求意見,精心烹飪製作,結果她做出來的面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將該麵館命名為“奧灶館”。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麵湯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是用青魚的魚肉、魚鱗、魚鰓、魚的粘液煎煮提煉而出,所以味鮮異常。其次在於餃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麵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沖湯”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做,以保持原汁原味。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此面,乾隆對此面大為欣賞並金口賜了“奧灶”的名字,這是傳說,並無實據。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顏復興麵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語,就是不太乾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的名聲不徑而走。

  老街的老事新情說不完,一天的踏訪充其量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只有當您身臨其境,親自看一看,親自嘗一嘗,親自走一走,你才會領悟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上海這座現代化城市的影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