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美國人為何如此成功?zt |
送交者: 一草 2016年11月22日07:47:5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逸草:轉這篇紐約時報中文網去年的文,是認同文中的一些主要觀點,也是為了寫文將要引用文中的兩點。 1. 亞裔成功的相當部分是“努力在數學和科學等具有清晰衡量標準的領域取得成功” 。 2. 亞裔子女在相對“穩固的家庭和對教育的投入”與“老師的培養下取得的成功”“怎麼會給巴爾的摩地區由苦苦掙扎的單身母親養大的、被社會視作潛在威脅的黑人男孩帶來信心?” 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亞裔美國人為何如此成功?紀思道 2015年10月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裡的亞裔學生 為什麼亞裔在美國如此成功?這個問題有點尷尬。 在美國的學校里,亞裔表現優異的比例格外地高,就連在整個美國社會中也是如此。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亞裔的收入高於包括白人在內的其他群體。而且亞裔的教育程度也比其他任何群體都高。 我去年寫了一個關於種族不平等現象的系列專欄,題為“白人就是不明白”,一些白人讀者憤怒地予以駁斥,其中最常見的回覆大意是:白人擁有特權的說法真是一派胡言,如果黑人落後了,原因在於黑人社區本身。只要看看亞裔就知道了。韓裔和華裔在美國獲得了成功,因為他們在努力。黑人只要停止抱怨,開始努力,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獲得成功。 讓我們直面這個論點吧。亞裔的成功是否昭示着歧視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 在新出版的學術著作《亞裔美國人成就的悖論》(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中,作者珍妮弗·李(Jennifer Lee)和周敏注意到,美國亞裔移民近幾十年來在起點上就有一項優勢:他們的教育水平很高,甚至比美國人的平均學歷還高。這些移民成為醫生、科研人員,或從事其他高學歷專業崗位的比例格外地高。 亞裔醫生的子女在美國表現出色,這倒並不令人驚訝。但兩位作者注意到,工薪階級亞裔的孩子往往也表現出色,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向上流動性。 我們首先要說的一個觀點是:這種差異似乎並不是智力差異造成的。 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Nisbett)寫過一本有關智力的著作,書中提到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追蹤了一群華裔孩子和白人孩子從小到大的情況。一開始,兩個小組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是一樣的,但到最後,55%的亞裔進入了地位較高的職業,相比之下白人的比例僅為三分之一。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員,白人的智商需要達到100,而華裔只需達到93。 尼斯比特據此認為,亞裔的優勢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如何利用智力。 一些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但我確信,其中一個因素在於東亞儒學長期以來對教育的強調。同樣,對教育的重視也有助於解釋猶太人的成功。據稱,猶太男性普遍識字的時間比其他群體早了1700年。 東亞移民通常竭盡全力地進入好學區,或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其他犧牲,比如將家裡最好的地方讓給孩子學習。 還有證據顯示美國人認為聰明的孩子會得到A,而亞裔更多地認為努力的人才會得到A。事實很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但結果是亞裔孩子沒有拿B、乃至拿A-的藉口。有人開玩笑稱,A-相當於“亞洲的F”。 穩固的雙親家庭也是一個因素。很多亞裔群體的離婚率比全美的均值低得多,有證據顯示雙親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較低,對男孩的成長尤其有利。 老師的期待也會發揮作用。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和莉諾·雅各布森(Lenore Jacobson)在60年代做的著名實驗就探索了這一觀點。 在對加利福尼亞的一所學校的學生進行了智商測試後,實驗人員告知老師五分之一的學生的名字。他們稱這些學生很特殊,有可觀的上升空間。結果,一二年級的特殊學生有顯著提高。一年之後,其中47%的學生的智商提高了至少20分。 但實際上,所謂的特殊學生是隨機選擇的。這種“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是一個體現自我實現預期的例子。教師對特殊學生的期待較高,讓他們感覺自己有能力,於是他們最終變得能幹起來。 珍妮弗·李和周敏認為這種正面的刻板印象可能是亞裔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們像是說,‘哦,你是華人,你的數學很好,’”該書援引名為安吉拉(Angela)的女孩的話說。“他們這樣想的時候會對我有利。” (當然,正面的刻板印象會帶來負擔,孩子們有時會承受得A的巨大壓力,無法享受童年時光。它還會讓那些在戲劇或朋克搖滾方面而不是科學或數學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亞裔學生處境艱難。亞裔當中有時也會擔心他們過多地側重背誦,對創造性重視不足。) 亞裔取得學業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可能是社會刻板印象和自信的相互作用。克勞德·斯蒂爾(Claude Steele)等學者發現,黑人有時遭受“刻板印象威脅”:消極刻板印象帶來的焦慮會削弱表現。珍妮弗·李和周敏認為,亞裔有時會受益於“刻板印象威脅”的對立面——認為他們聰明又努力的“刻板印象期望”。 珍妮弗·李和周敏還表示,亞裔的成功遠未說明不存在歧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歧視的存在。他們表示,亞裔努力在數學和科學等具有清晰衡量標準的領域取得成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避免遭到歧視——不管怎麼說,很多亞裔仍然感覺有難以衝破的“竹子天花板”。 在我看來,亞裔的成功歸功於他們自身的努力、穩固的家庭和對教育的投入。恭喜!也恭喜那些猶太人、西印度群島人,以及其他展示了有可能向上流動的群體,但不要誇大這些群體成功的經驗。 亞裔醫生的子女在老師的培養下取得的成功怎麼會給巴爾的摩地區由苦苦掙扎的單身母親養大的、被社會視作潛在威脅的黑人男孩帶來信心? 處於劣勢和被邊緣化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根源往往在於社會結構和無意識的偏見,有時還因絕望和自我毀滅行為而變得更糟,因為一個群體可以實現美國夢並不意味着所有群體都可以。 因此,讓我們慶祝亞裔取得的成功,效仿他們對教育和穩固家庭的尊重。但不要用他們的成功來自我安慰,假裝歧視已經成為歷史。 翻譯:陳亦亭、許欣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替華裔教授說句公道話 | |
2015: | 中國外交部對美軍艦南海巡航表示強烈憤 | |
2014: | 毛主席是苗族和蒙古人的混血,祖上歷代 | |
2014: | 歐洲皇族的血統 | |
2013: | 小巫,請進。大媽蘿蔔褲跟流行蘿蔔褲的 | |
2013: | 讀了這篇文章令我心不平靜且慚愧 | |
2012: | 大家感恩節快樂!我今天就做幾個吃的, | |
2012: | 承認胡溫的政績,也要批判他們的罪行 | |
2011: | 俺午間休息,老拳眾齷齪們別停,繼續 | |
2011: | 杭州美女的御用海鮮餐(組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