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朝鮮戰爭中的仁川登陸,也知道該軍事行動是世界各國(中國朝鮮除外)軍事教科書中的經典戰例,但是知道仁川登陸是怎樣從設想一步步走向現實的卻不多。甚至有人錯誤地以為仁川登陸是突發奇想孤注一擲,更是需要撥亂反正以正視聽。由於時間不多,本人只能把仁川登陸的戰略設想起源簡單地介紹一下。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逐步深入的介紹仁川登陸的計劃成型、前期准備、兵力調配、戰役組織,和各項行動的實施。
1950年6月29日(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4天),美國遠東駐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奉命視察韓國前線戰局。在漢江南岸永登浦附近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上,麥克阿瑟仔細觀察了失陷的韓國首都漢城和其周圍的地形。當天下午回到東京後即向司令部提出敵後兩棲登陸的設想,並要求參謀人員為此制定登陸計劃,登陸地點為漢城的外港-仁川。麥克阿瑟認為,要想改變韓國垂危的局勢,只有美國出動地面部隊參加戰鬥,才能確保韓國的安全。而參加戰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先期投入部隊與敵正面相持,後期增援部隊從敵後登陸,切斷敵軍後方補給和通訊聯繫,然後南北夾攻,致前線的金日成軍隊於死地。
遠東司令部參謀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幾天后一份登陸作戰方案便交到麥克阿瑟的辦公桌上。該方案命名為藍心(Blue Heart),計划動用駐日本的第8集團軍所屬騎兵1師為登陸部隊,於7月下旬登陸仁川,與前線的美24和美25兩個師配合作戰,改善前線的不利狀態。儘管藍心方案的胃口不是很大,但是由於時間緊急,騎兵1師又未受過登陸訓練,而且位於前線的美24和25兩個師由於人員不足,裝備落後,獨自正面抗擊金日成的十幾萬裝備精良的軍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藍心作戰方案不得不於7月20日取消。
藍心雖然胎死腹中,但麥克阿瑟敵後登陸解決朝鮮問題的心並沒有死,他在7月上旬即向美國軍事最高指揮機構參謀長聯繫會議提交了敵後大規模登陸的設想,並要求為此增加兵力,親自點名太平洋戰爭中屢建奇功的美軍精銳-海軍陸戰隊。經過二戰後的大裁軍,美國在1950年時軍力下降到最高峰時的10%左右,海軍陸戰隊所屬的6個陸戰師僅剩6個陸戰營。為了應付麥克阿瑟的登陸需要,美國必須重新組建一個完整的陸戰師。(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