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緣之三
書緣 (上)
湘君
自認為自己是個愛讀書的人,是這個星球上億萬個愛書人中的一個。俺讀書,趣味性
隨意性永遠大於工具性目的性,因此,讀書對於我,不為稻粱謀,也不為附庸風雅,
其實只是一種習慣,或者說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當閒下來,總喜歡有一冊在手,
要不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信
然。
追溯自己最早的讀書經歷,應該是從小學三年級時讀《閃閃的紅星》開始。《閃閃的
紅星》是我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翻來復去地讀了好幾遍,
至今還記得裡面的詳細情節以及書作者的名字--李心田。後來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
一直想看,可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沒有機會。看過電影的人說電影裡面的潘冬子長
得很象我,更讓我心癢難熬,想要一睹為快。一直到1975年的夏天,湘媽赴縣城學習,
帶我和湘弟在縣城呆了一個月,這才有機會看到電影《閃閃的紅星》。看完以後,卻
有深深的失望,電影的情節遠比不上原著曲折生動。原著中,年代跨度很大,潘冬子
離開家鄉後,四處流浪,流浪的時間橫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一直到國共內戰期間。
最後的結局記得是:一天,已經十七歲的潘冬子闖進國共兩軍交戰的戰場前沿,他所
在山頭的正下方就是國軍的機槍陣地。潘冬子搬來幾塊巨石砸下去,砸啞了國軍的機
槍,共軍衝上山頭,取得了戰鬥勝利。共軍士兵把立了大功的潘冬子帶到指揮部,冬
子發現共軍指揮官正是他思念了十多年的父親--已經是共軍的軍長了。記得最初讀到
父子重逢這段時,我激動得熱淚盈眶,可是電影裡就沒有什麼讓我真正感動的地方。
另外,扮演冬子的祝新運長得其實並不大象我,而是更象俺家湘弟。
我讀到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叫做《威震敵膽》,這部小說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讀過,我古
狗了一下,竟然沒有找到關於這本書的任何信息,大概已經被人們徹底忘記了。
《威震敵膽》其實是部很不錯的小說。抗戰後出關的東北民主聯軍組建炮兵部隊,炮
兵部隊當然需要大炮,可是大炮從哪裡來?找,整個東北旮旮旯旯里找。小說描述的
就是一支找炮小分隊的經歷:無論什麼炮,日本人的炮,老毛子的炮,東北軍的炮,
只要是炮,包括炮零件,都要。有時候找來的炮缺胳膊少腿的,就用其他東西代替。
還記得書中寫道,有一次戰士們用木頭做炮拴,有人說,我們用木頭做炮栓,還不讓
人蔣匪軍笑掉大牙。另一個就接口說,趁他們笑的時侯,正好揍他????。東野炮縱
最初的裝備,就是這樣一門一門,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收集起來的,到兩年以後攻錦州
的時侯,已經可以上千門大炮齊吼了,發展之快,讓人震驚。遺憾的是東野炮縱司令
朱瑞在錦州戰役前犧牲,沒能看到那種千炮齊發的盛況。以後只要一看到與炮兵有關
的事,我總會想起兒時讀過的《威震敵膽》這部小說。
我小的時候,是圖書極為貧乏的時代,可讀的書極少。我們家鄰居龔老師家有四個孩
子,常常會從外面弄些我沒讀過的書回來。因此我很喜歡到龔老師家去玩,其實是去
踅摸書讀。一到他們家,我便兩眼便賊溜溜地四處打量,看看有沒有我沒讀過的書。
有一次看到一本沒頭沒尾的書,書中有中日黃海大戰那一段,寫到中方海軍傷亡慘重,
一艘軍艦打算撞擊日指揮艦,卻被魚雷擊中,一艘軍艦逃跑時觸礁沉沒。這段故事讓
我心情鬱悶了很久。後來才知道,這大概是文革以前出的一本中國近代史課本。
還有一次,我去龔老師家時,他們正在吃飯,我看見他們書桌上有一本小說,書名我
已經不記得了,好象是講述內蒙少先隊員們和反動牧主作鬥爭的故事,我不管不顧地
坐那兒看上了。龔家老三跟我是同學,他吃完飯後向我要書,說他才看了一半,還沒
看完。我正看到緊要處,難受極了。這時龔老師走過來對龔三毛說:“你就讓他看完
你再看吧,沒看到他都快哭了。”的確,我當時大概真的難受得眼睛紅紅的快要哭出
來了。為了一本書這樣,真沒出息,呵呵。
二00五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