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市調查保名城名病? |
送交者: DKNY 2001年12月19日19:03:4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六城市調查保名城名病? 新周刊 給名城挑刺,遊人看的是風景世情,身在其中的人最能切中肯綮。時代變了,名城既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又不能沒了自家的風格,這才不枉依舊做一個名城! 大連自戀 大連人自戀情結在飛機場和火車站體現得最透徹。比如,遠足他鄉歸來的人總是用不 屑的神情大發感慨。××城市有啥呀,又髒又破,哪也沒有咱大連好!不少大連人都是山東移民的後代,但如今他們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地域觀念,既融不進山東,也融不進東北了。 出租車裡太"髒" 大連的出租車在全國也算是檔次高的,全是桑塔納以上的,而且裡面沒有防盜網。不要說是外地人,就是大連本地人坐出租車也忍受不了司機滿嘴"髒"!大連的出租車輛一般都安了對講機。你一旦上車,要麼對講機中傳出一連串的海蠣子味的髒話、牢騷話、打情賣俏話,要麼司機拿起話筒用同樣的方式予以還擊。他根本沒把車裡的乘客當回事。車不錯,口太髒,搞污染,爛腮幫!這是大連小學生的順口溜。 人行道上車速太快 在大連極有影響的《大連晚報》的一篇報道曾在讀者中引起不小的反響,說的是,來大連旅遊的日本老人投訴該報,對大連一些人行道上的剎車印疑惑不解。也許日本老人少見多怪,大連人其實早已習慣了。誰不知道都是車輛讓人行道上的行人,可大連的一些人行道卻被一些不道德的霸道司機給霸占了。 "打棒"當飯吃 打棒是一種在大連極流行的撲克遊戲,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要能湊齊四個人或者六個人,辦公室、街頭、車上都是打棒的絕佳陣地,但癮頭一上來,大呼小叫吹胡瞪眼甚至口吐髒話動點拳腳都是家常便飯。所以,你有幸到某個機關辦事,如果趕上中午,你會看到"棒癮族"是不會着急吃飯的,因為比吃飯更重的事是打棒!更讓你吃驚的是,除了甩牌的啪啪聲,你聽到更多的是一片爭吵聲。而這樣的爭吵往往要占用下午上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南京 罵街 南京人愛亂扔東西,哪怕不遠處有垃圾箱空着。還有人特別愛從高層往下扔東西,被潑到髒水或是砸到頭的人,仰頭向不知躲在何處的肇事者罵街,便成了南京街頭常見的一景。 白票 南京人總是恥於說"我們看演出去,我買了兩張票",他們喜歡說"走,我搞到兩張贈票。"索票成風,如今已成了每一位演出商辦每一場演出所要面對的頭等頭痛大事。那要是要不到白票呢?南京人還是不會去買票,他們會在臨場前等退票和降價票。這樣七搞八搞,演出辦一場賠一場在南京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弄得那些賺不到錢的外地演出團體恨得咬牙切齒,並且指天誓地表示:以後再也不來了。 貪小便宜 如果你看到很多南京人在排着長隊,那可以肯定有關方面正在發放贈品呢,說來好笑,這贈品或許只是一小袋洗衣粉、一隻方便袋,甚至一隻氣球。也許正是衝着南京人愛占便宜這點而來,南京的商戰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價格戰,聞名全國的有彩電戰還有報紙低價戰,難怪有外地的朋友說,也只有在南京,才會出現某某報搭某某報這樣的叫賣方式。 太會過日子的南京男人 南京的男人絕大多數都抱着一種"過日子"的心態。無論是男大學教授、男政府官員還是男普通百姓,大家都在一種安逸、溫情、守舊的氛圍中一天天地過日子,時間長了便寧靜而沉悶,而與當代競爭,與創新挑戰格格不入。就好比那句廣告詞: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 杭州 杭兒風 杭兒風就是跟風的意思,主要表現在吃穿方面。在穿上,這兩年倒是進步了不少,開始追求個性。而在吃上的杭兒風,近幾年愈演愈烈。從前幾年流行吃剁椒魚頭,到涮羊肉、金華骨頭煲、筍乾老鴨煲,再到近期的香辣蟹,無一不掀起杭兒風。據說流行吃筍乾老鴨煲時,僅張生記一家店一天就能賣出600隻鴨子,流行吃骨頭煲時,去菜市場買菜,都買不到好的童兒骨,原來全被酒店收購走了。 懶洋洋 凡是到杭州來旅遊的外地人,到西湖邊溜達溜達,就會發現杭州人真會享受,他們或鋪開塑料紙三三兩兩地躺在草地上;或磕着瓜子捧着一杯龍井茶,海闊天空地閒聊;或打牌搓麻。外地人一個個都納悶,杭州人民怎麼都不用上班?筆者一位寫詩的朋友在杭州住了幾天,大叫:完了,我到了杭州怎麼一點靈感都沒有,整天犯困打哈。 放不開 主要表現在看音樂會。不管多大的腕兒,杭州人民總是溫文爾雅地鼓着掌,冷靜得要命。所以,搖滾音樂會在杭州不太有市場。哪怕是西湖狂歡節,杭州人也是在旁邊彬彬有禮地看着。杭州人實在沒有在公共場合放開來玩的習慣。 夜郎自大 杭州人大多不願意離開杭州,總覺得哪裡都比不上杭州。北京好,北京有沙塵暴;上海好,上海太大,生活不方便,再說,上海太擠,又沒有西湖。"西湖自戀症",一個個都病得不輕。 插隊 北方話把插隊伍叫做"加塞兒",看來,這個毛病哪兒都有。杭州也是,在大商場收款台,或者在公共汽車站,插起隊伍來,一個個都心安理得,倒是排隊反而顯得不正常。 武漢 花面子錢從不心疼 在武漢人的預算里也總有一筆錢是可以無限開銷而不心疼的,那就是"面子錢",於是結婚要大辦喜筵、家裡添丁孩子升學也要大肆慶祝。至於過節就更不用說了,過節在地道武漢百姓眼裡幾乎就是固定時段"爭面子、比花錢"。平常儉儉省省的人家,一旦逢年過節或者和別的親朋好友一道,花起錢來也就決不手軟。平日裡年輕姑娘買化妝品和衣服最大手,小伙子在朋友吃飯搶埋單時最氣派,大媽大嫂也要攀比着各家孩子的消費水準。 全民"好吃" 雖然武漢人不是美食家,但武漢人絕對有着最旺盛的口腹之慾。很少有哪個城市像武漢一樣高中低檔的餐營業一併發達,而武漢人也的確是將下館子吃飯當作人生頭等樂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從中午時分一直到午夜,武漢的各條小街巷裡總會煙熏繚繞,那是一波又一波的人在吃燒烤。這樣見縫插針地全民燒烤在武漢屢禁不止,而且武漢人的想象力也在此充分發揚:只要你想得到的吃食,統統都有一個新燒烤版本。 直爽等同於潑辣 在武漢人心目中最優良、最不吃虧的性格品質就是"夠爽",所以大家都樂於直爽地表達自己一切的意見和主張,不論實際上的理直理虧,不分場合地點。一般意義上的潑皮潑婦由此極有可能因為夠直率,而反過來得到眾人的諒解,潑辣的言行舉止也由此獲得某種表演性的自我滿足和自我陶醉。 喜意氣之爭 在武漢坐公共汽車,吵架是一個常見的項目,只是因為誰踩了誰的腳、或者誰和誰搶座位一場大戰就能爆發(這種事在別的城市不常見到),從互不相讓越罵越難聽的罵仗到貼身肉搏,關鍵就在於哪一方都不願先示弱。"率性而為"在這兒為好勇鬥狠的意氣之爭找到了最好藉口。 誰比誰精明 "精明"也是武漢人價值取向里很重要的一環,而與此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誰比誰"的概念。有外地生意人說:只有武漢人,他們最關心的甚至不是自己賺了多少,而是別人從中賺了多少,唯恐便宜了"外人"。武漢人的生意老做不大,一個原因可能就在這兒。由此而來兩大表象:一個是買東西時不還價不歡,一個是喜歡欺生。 西安 脾氣火爆 西安人的脾氣火爆是很"出名"的,在大街小巷上,經常可以見到罵架的人,兩言不和,就會動手。 地方"國罵" 西安人罵起人來是很難聽的。就是那個全國流行的"他罵的"在這裡也是衍生成很多種地方的"國罵",比如說"Zei他罵"、"Zei你媽"等等好幾種,那都是很難聽的話。如果你在大街上聽到有人這樣罵你,那你一定要回敬他幾句,不過如果你沒有作好打架的準備,那就算了。 大街上找不到垃圾桶 在西安,一些人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是比較普遍的,不是他們不愛乾淨,而是在很多的大街上找不到垃圾桶。 蹲着吃飯 西安人蹲着吃,是西安老祖宗傳下來的習慣,也是西安人的一大"怪"。當然在飯店和賓館裡,你一定不會見到這樣的一個姿勢。但在一些集市或郊區,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多的,你會見到一些人經常是蹲着吃得津津有味。 不愛到外地創業 作為一個有着13個朝代歷史的古城,西安人總是有着一份"皇城根下的市民"的優越感,所以他們的心理仍然覺得西安很優越。所以西安人是很少出去創業的,而西安的姑娘也是不輕易外嫁的。不過近幾年,西安人的觀念也有了些變化,一些人開始到外地創業和謀生了。 愛面子 正因為西安人有着"皇城根下的市民"的感覺,所以西安人是不會去做那些"低下"的工作的。在這個城市裡,那些搓背的、修鞋的、補衣服的、拉三輪車的,幾乎沒有西安人,因為在西安人眼裡,寧挨餓也不會去幹這樣的工作。 愛"吹" 除了北京人能說,西安人也是能說,也能吹,而且是特別愛"稱兄道弟"。但西安人吹,一般都是吹自己如何如何的有義氣。西安人有一種天生做外交官的本領。他們可以和一個完全不熟悉的人聊天,但聊完了回到家,老婆問"你昨天信誓旦旦的人是誰"的時候,他可能早已經忘記。 昆明 "家鄉寶" 超過90%的昆明人都不願(或根本就不屑)到外地謀生。按許多昆明人的話說就是:(外面)吃不習慣,穿不習慣,睡不習慣,連喘氣都不習慣。有些在外學有所成和業有所就的昆明人雖然在他鄉定居旅居下來,但依舊隔三岔五以"投資、合作、交流"的名義往昆明跑,在飽餐完昆明的伙食,飽曬完昆明的太陽後,還是忘不了要帶上幾大包諸如茄子魚乍、糟辣子和太和豆豉遠赴異鄉他國。 愛虛榮 症狀:(1)"擦鞋比買鞋貴"。祥雲街早幾年盛行擦一雙皮鞋10塊錢,趨之者若鶩,一川籍擦鞋匠曾創下一天擦76雙的紀錄。而當時和平村的仿老人頭皮鞋最低的只要幾十元就能買一雙。 (2)婚宴桌數越多人越多,桌數越少人越少。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3)個個都愛穿名牌,但十有八九是假貨。這是昆明某?quot;在西南乃至全國"牌子都響噹噹的大型百貨批發市場和多如牛毛的"舊貨市場"生意紅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太"溫吞" 昆明人似乎沒有什麼事是必須火燒火燎去做的。乘飛機,不急,機場就在家隔壁;做生意,不急,賣不出去送親戚;去機關辦事,不急,請你等到星期一;上班遲到,不急,領導還不如我積極……昆明人去過外地後,回來的感受里幾乎都有這麼一條:外面的人走路太快了。 昆明人"溫吞"的性格還體現在交際和休閒上,但凡費力的活動和劇烈的運動是鮮有人去的,什麼雞尾酒會、銳舞Party,什麼拳擊、賽車、蹦極,誰在昆明做這種生意,誰就註定要虧本。 睡懶覺 在周末上午,昆明的人流和車流都是銳減的,因為大家都在睡懶覺,只有要加班或者怕時日無多隻爭朝夕的人才會早早起床。而實際上,除了上班、上學和晨練,昆明的早晨確實沒有什麼去處,"三角電影院片區"最早場的電影在10點以後才開演,新迎小區開精品店的人11點半才蹲在人行道邊刷牙,昆都的小工"新聞30分"的時候還在說着夢話…… 其實,這也是昆明的傳統。清朝的時候,昆明的衙門裡專門有"司晨"一職,任務是每天上午10時左右順着昆明城不多的街道挨家挨戶叫門:"起床啦,開鋪子啦!"而根據叫門的時間推測,擔任此職的人應該也是可以睡到上午9點左右才起床的。 大事冷,小事熱 不久前在昆明發生的"才女李霞白血病"事件受到《雲南信息報》和中央電視台的高度關注,並作了全面報道,然而為給李霞治病而設在鬧市區的捐款點一天只收到幾十元捐款。 也是不久前,僅僅只是一個喝醉的男人倒地而臥卻引來數人圍觀。讓人沒有料到的是,醉漢突然躍起,用利刃在一圍觀者頭上連砍數刀,受害者冤與不冤只有天知道。 貪小便宜 某電器超市打出廣告:21寸彩電只要200元一台。稍有頭腦的人都應該知道其中有貓膩,卻偏偏有大隊人馬連電話都不打一個詢問一下就前往"中招":要先買商家數千元的貨,才可"享受"此"特惠價",結果是:大隊人馬罩死商家討說法,商家振振有辭推出"解釋權"。還有為"免費試吸新煙"、"免費試喝新酒"而抽到咳飲到醉、為"免費領取壯陽藥"而發生排隊糾紛者也大有人在。至於拿單位的信箋,偷翠湖公園的魚,用遊戲牌乘車,帶走火鍋店的免費飲料等更小的便宜,就不用一一列舉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