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0年的總統競選以蔡英文獲連任而告終,實在是不出意料之事。而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的失敗,也實在不能歸罪於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從他本人和他所代表的國民黨那裡去找。簡單來說可以用三點來概括,一是被高雄市長的勝選沖昏頭腦,二是低估民進黨的民眾基礎,三是在大陸政策上了無新意。
首先,兩年前韓國瑜確實贏得了高雄市長的競選,但市長競選不是總統競選,兩者之間有根本的差別。前者靠的是個人魅力,而後者在台灣的兩黨體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政黨指定的執政方針。因此高雄的經驗對於整個台灣很少可以借鑑,而且,上任不久就放棄自己市長的使命,無疑對原來的選民也是一種蔑視。韓國瑜雖然是高雄的強人,但卻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在短期內全面改造國民黨的慣性政治路線,這實在是他在這次總統競選中失敗的一大原因。
其次,雖然民進黨在2016年後作為執政黨對於台灣經濟的發展乏善可陳,但蔡英文政府也沒在管理上出現重大失誤,民進黨的選民基礎基本沒受到動搖。歷屆台灣總統選舉中,在任總統的連任幾乎從未被打破過,因此韓國瑜的機會應該在四年以後,而不是今天。把自己的有限優勢與一個擁有強大資源的現任總統來拼搏,無疑是以卵擊石的舉動。
最後,國民黨的優勢應該在兩岸關係上得以體現,因為它是一個能夠與大陸互動的大黨。可是,韓國瑜沒有明白的是,互動不是以投降換取經濟利益的交易,他忘記了台灣人民的主權意識遠大於台商在大陸的經濟利益。以主權換經濟是在民選體制中的一張臭牌,因為對於所有擁有選舉權的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親大陸當局換來的經濟利益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一張空頭支票,只有大資本家們才會注意這些利益。那麼韓國瑜就不明白大資本家在全體選民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嗎?
其實國民黨在與大陸的互動中是可以掌握主動權的,至少可以明確表達台灣民眾關心的問題的。如果國民黨能拿出和平議題來與大陸對話,是可以得到台灣強力支持的。談判的結果雖不可由國民黨單方面決定,但它完全可以利用與大陸有互動這個優勢,提出與大陸簽訂不使用武力解決兩岸分歧的主張。民進黨沒這個優勢,國民黨為何棄之不用?這也是韓國瑜這次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然,當今的外部環境確實不利於國民黨,香港的返送中運動與美中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一方面加強了台灣人的主權意識,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大陸作為台商製造業基地的優勢。但是,國民黨必須徹底檢討失敗的內因,才能在黨內推動一場真正的改革,為將來的東山再起奠定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