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4月10日新聞報道,美國布朗大學急診科醫生梅根·蘭尼在接受CGTN主持人視頻連線採訪時,高度讚揚了“武漢經驗”為美國乃至世界新冠疫情防治醫療工作奠定的堅實基礎,同時也表示正是因為中國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了大量早期的數據和救治方案,才讓美國的科研團隊有了核心數據和充分的醫療事實作為依據。和英美等國官方和政界一直採取詆毀和污衊中國的態度截然不同的是,歐美的醫學界和科學界一直對中國的抗疫工作讚譽有加。也許這種政界和醫學界的對立態度,恰恰也就反映了一個客觀事實——科學無國界,在任何言論都可以被加注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情況下,唯有科學工作者才能吐露真言。
的確,中國的醫療工作者和醫學專家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疫情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樣的貢獻,和中國政府積極投身世界疫情防控事業一樣讓人欽佩。在疫情爆發之初,在全人類都對新冠病毒一知半解的時刻,是無數逆行的白衣戰士和科學家走向了病毒一線,用義無反顧的責任擔當和高尚的科學情懷,為全國人民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牆。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帶領他的團隊,敲響了疫情的警鐘,中國的醫療科研專家和醫護人員一道摸着石頭過河,確定了“邊救治、邊總結、邊研究”的醫療研究方針,對病人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逐漸過濾、篩選、完善,將救治方案不斷優化的同時,也加緊科研步伐和病毒爭分奪秒。3月18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帶頭的首批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研製的化濕敗毒顆粒獲得臨床試驗批件,該藥經歷處方確定、療效驗證、新藥研發、註冊申報四個階段,是在充分結合新冠病毒研究理論和臨床實踐基礎上創新而得,在對武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在抗擊病毒,消除炎症,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除了治療藥物研究,我國的醫療專家在疫苗研發和實踐上也加緊腳步。據人民日報9日報道,承擔新冠疫苗重點研發工作的康希諾公司發布疫苗最新研究進展,其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I期臨床試驗已經順利完成,並且初步審核數據安全,研發團隊將於近日開啟Ⅱ期臨床試驗研究工作。疫苗研發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最快認定疫苗有效時間也需要6個月,但國家對疫苗研發工作的重視,醫療工作者與科學家們的全力付出,以及特殊時期的特事特辦依然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疫情來勢洶洶,卻沒有嚇退這群挺身而出的白衣戰將。他們不懼艱險,披星戴月,經常幾十個小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奮戰在科學研究一線,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梁,看到了醫療工作者的使命擔當。雖然疫霾當前,可我們有這樣一群可歌可贊的醫者在先,何愁時艱不破,何愁大難不渡,何愁四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