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沒有可用之人了
張鳴
晚清最後幾年,一有急難,朝廷中人就會感慨,沒有可用之人,滿朝文武,找不到人才。在西太後的最後歲月,雖說改革,弄得亂七八糟,但卻頻頻以光緒的名義,下詔讓封疆大吏保舉人才。可是,但凡有事,還是找不到可用之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朝廷連個帶兵鎮壓的人都找不到,逼着陸軍大臣蔭昌親自出征,而恰恰這個滿人紈絝,幹不了這個。
其實,清朝之大,人才是有的。但是,朝廷不肯用,不敢用。新政需要新式人才。但留學生,朝廷總是覺得不可靠,甚至有人說留學生都是革命黨。其實,留學歐美者基本上沒有革命黨,留學日本的幾萬人,參加同盟會的,不過四五百人。即使這四五百人,真正靠革命吃飯的,也寥寥無幾。那些被各地督撫認為不可靠的士官生,真要是被大用了,用好了,即使參加過同盟會的,也就把反心收了。閻錫山後來說他自己在留學日本的時候,就參加過同盟會,但回國之後,一直規規矩矩,直到辛亥天下大亂了,才被推舉造了反,其實,蔡鍔也是如此,他跟唐繼堯這個士官生,都跟革命黨沒有多少關係。即使後來成為隱患的吳祿禎,其實也不是孫黃同人。至於那些被朝廷用得很好的留日學生曹汝霖、章宗祥之輩,則更沒有造反的意思。
1903年,新政伊始,朝廷開經濟特科,初試考完,就哄傳說淨是革命黨,康黨,然後就沒有結果了。初試三鼎甲,梁士詒、楊度和張一麐,以當時而論,都是一世之雄,然而,朝廷一個都沒有用。最後都被袁世凱收為幕中,後來都成了大人物。
載灃做攝政王之後,拼了命地裁掉漢人,任用滿人。顯然不是因為滿人人才多,恰恰相反,到了那個時候,滿人根本就沒有人才了。跟西太後廢掉經濟特科一樣,他考慮的恰是所用之人對朝廷的忠心。一個當家人,總是惦記着讓人家效忠自己,還感慨沒有人才,那就是扯蛋了。這種時候,效忠你的人,恰恰是無用之輩,除了溜須拍馬,沒有別的本事。
在古代的任何一個朝廷,一旦把忠心放在第一位,那麼勢必就擠滿了阿諛逢迎之輩。稍微像點樣的人,就自己靠邊站了。因為有才能的人,不屑於跟這些無恥之徒為伍。而無恥之徒幹事不行,但擠兌人,整人,卻一個頂倆。人才就是不想走,也被擠走了。
任何時代,忠心都是相對的,當頭的本是無能之輩,用人只用可靠忠心的,那就別指望真正的人才效忠於你。急難之時,無可用之人,就是一個宿命。多少人,待到人家打上門來,才知道自己原來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