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吃喝玩樂篇---Byron Bay |
送交者: 拿狗的耗子 2005年12月27日22:03:1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Byron Bay 位於布里斯班南邊200公里不到,地處新南維爾士洲的北部,是澳洲大陸的最東頭。在歐洲人進入新大陸前,這裡是土著人進行漁業活動和慶典的地方。1770年5月,庫克船長的Endeavour號首次駛過這裡,並命名為Cape Byron。當19世紀40年代白人登陸此地,開始定居時,這裡沿海的陸地曾經被一萬多英畝的熱帶雨林所覆蓋。40年後,既1880年,這裡形成了早期的小鎮,直至上個世紀60年代,小鎮還是以蔗糖和乳製品業為主。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著名的燈塔---建於100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這裡現在已成為澳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其實與和它臨近的黃金海岸或者新州其它的著名海岸相比較,Byron Bay的旅遊景點建設遠遠落後,海灘除了少數幾個燒烤點有桌椅外,到處仍是光禿禿的,沒有樹蔭,沒有遮陽的涼棚。不過也正是這樣的原始,反而盡顯它的高度淨化。 晶瑩的沙灘,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海水,潔白的浪花,加上絢麗的遮陽傘,這就是Byron Bay的迷人景色:
我們去的那天,上午是個大晴天,可到了下午,轉了陰,海面上也掀起了小小的浪花,此時是衝浪的好時候,有很多人乾脆迎着浪尾,玩起了徒手撲浪:
勇敢的小鴿子對這小小的風浪似乎有些不屑一顧: 在我的感覺中,澳洲的海灘好象形狀都類似,弧形的沙灘連着兩端的灌木丘,錯落有致,色彩斑斕。圖中的三個大男人這麼並排走在如花的景色中,似乎缺少了些雅致: 海灘游完泳,我們去找住宿的地方,下午吃過中飯後稍加休息驅車向懸崖靠近,準備登高看燈塔。西方人做事好象比較規矩,車至懸崖口,就有牌子明明白白地寫清楚,如果車子想開到200米以外的燈塔腳下,收費6元,否則就得停在山門之外,沿着步行道徒步走這200米的山路。 下面幾張就是走在200米平坦小道上沿途觀賞到的景致:
這就是慕名而來觀看的燈塔,它修建在海拔118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最初建於1901年,高18米,照射距離為40公里,每15秒閃射一次。
然後沿着照片上的小道就可以下到澳洲大陸的最東點: 從最東頭,順着懸崖的另一邊,沿着山坡,可以下到礁石灘: 此時天氣似乎要變臉,大有山雨欲來的架式,雖有心等兩個小時看燈塔的夜景,可架不住我家臭丫頭的吵鬧,只好打道回府,第二天再做打算。 下面是回程時拍的黃昏前的燈塔: 其實按我的玩興,既然來了這澳洲陸地的最東邊,就應該觀賞一下這裡最早的一絲黎明曙光,可沒有人對我的提議感興趣,似乎早上4點多鐘起床趕日出是個離經叛道之舉,悲哀啊,突顯了好不相同而要謀同道之沮喪。既沒有看到月光下的燈塔,又沒有瞅見最早的那道蓬勃日出,Byron Bay的兩道重頭戲都讓我錯過。 第二天,在我的再三堅持下,我們二次爬上燈塔,從背面下到礁石灘上。由於時間充裕,我們觀看了門口小小的土著人工藝品展覽室: 由高處俯瞰百米懸崖下浪花在岩石上撞擊,不由得讓人體驗大自然的強悍:
頭頂澳洲火辣辣的太陽,沿坡下至礁石灘,箇中滋味雖然辛苦,不過大自然給予的回饋是值得的:
澳洲的特殊地理環境(四面環海,除了北邊與印度尼西亞接壤),使這裡的人們酷愛水上運動,皮划艇就是其中之一:
有幸,我們還看到了海豚在海里游過: 下面幾張是回程是在車裡拍的沿途風光,它們是澳洲中北部典型的景色,原始而寧靜:
女兒老是問我,喜歡鄉村還是城市,我總是說我是個“City Person”,我喜歡享受城市的現代化生活,喜歡逛街,喜歡餐館,喜歡所有電器帶來的現代享受,離不開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視,網絡,可是我也丟棄不下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原始的美。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這個家庭婦女可真牛 | |
2003: | 洗禮 (接"禱告",1) | |
2003: | 短篇小說:濃重的血痕 | |
2001: | 《從“過年”看祖國的歷史圈圈》 | |
2001: | 重慶的溫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