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一件勵志的真人真事 - 持續當了 52 年義工的 Peter Yam。
Peter 出生在曾經被稱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那是 1942 年。在 15 歲的那一年,他加入了 St.John (聖約翰救傷隊)的少青隊,學習急救訓練,並在同一年拿到了急救證書。大家可能都在影視作品中看過那樣的場面:發生意外的現場有人需要救援,然而醫護人員還沒到場,人群中有人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是醫生或者有救援資格的人士,隨即對有需要人士施救。可見擁有緊急救援知識和技能確實對於救死扶傷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專業醫護人員並不足以應付日漸增加的民眾需求,聖約翰救傷隊在提供緊急醫療服務方面承擔起很重要的輔助功能。Peter 經常作為聖約翰救傷隊的救援隊出現在香港大型活動的場所,在繁忙的街頭,Peter和他的同伴們也隨時隨地進行急救任務,他說做得最多的是 CPR (心肺復甦術)。Peter 的泳術也很好,被他從水中就出的溺水者也有不少。無論是在校求學時期、進入職場到自己經營生意,Peter 一直堅持為聖約翰救傷隊做義工。
九十年代中,Peter 移居新西蘭,定居在奧克蘭。1997 年,聖約翰救傷隊正準備在奧克蘭成立第一支華人少青團,具備急救課程講師資格的 Peter 成為了少青團的導師之一。他還在周末開着救護車為各種大型活動作為駐場救援隊。不僅如此,為了提高自己的救援能力,他還不斷進修各種救援新技術包括 AED (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操作,並陸續取得相關的證書資格。
奧克蘭活動救護車志願者的工作,Peter 一做就做了十多年。在這段期間,Peter又加入了駕駛 St John 健康公車的志願者團隊,一周一天。Peter 爽朗地說:“我很喜歡開車,特別是大型車,這是一個既能幫助人又能夠滿足我開車興趣的志願者工作,我很開心。”
2012 年,Peter 已經到達古人所謂的“古稀之年”,但是他服務大眾的熱忱絲毫沒有減退。 2103 年由於被診斷出患了前列腺癌才被迫停止了他的義工服務。經過 35 次 的化療之後,Peter 重新回到聖約翰救傷隊的行列之中。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這次只保留了駕駛健康公車的工作。2018 年,St.John 成立了“中文關懷電訪員”項目,Peter 受邀參加這個項目,並擔任奧克蘭西區志願者的小組長。
聖約翰救傷隊(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隸屬源起於英國的法定國際性慈善救援組織 聖約翰救護機構(St. John Ambulance)。聖約翰救護機構在全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有分支機構,大部分都是志願工作者,在新西蘭的志願工作者就有 8,500 名。新西蘭的“關懷電訪員”項目開始於 1994 年,服務方式是:致電關懷對象並進行友好的交談,籍此了解他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是否需要提供協助,先前服務對象只限於英語使用者。有鑑於奧克蘭華人群體的需求,St.John 在 2018 年成立了“中文關懷電訪員”群組,並在華人社區作廣泛宣傳,為有需要的華人朋友提供了一項新的服務。
半個世紀以來,Peter 把他相當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聖約翰救傷隊的義工服務之中。在 2020 年 6 月的“全國志願者周”會議上,Peter Yam 的奉獻精神再次獲得高度評價。他卻謙虛地表示:我只是常常謹記 St. John 的座右銘“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貧富,全心全意為人群服務。”
(2009年,Peter Yam從St John 前守護人Blundell夫人獲頒42年的服務證書)
(2019年,Peter Yam獲頒服務St John 52年的證書)
(Peter Yam 和他心愛的 St John 健康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