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講記 卷二十三
送交者: pifu01 2020年08月16日11:26:4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講記 卷二十三

  【155】淨土宗的人生觀只有一個:為了來生而活!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十二面,我們講到丁四:利益。那麼這一科是說明菩提心來修習六度所成就的功德利益。那麼佛陀出世以後,佛陀在解釋人生,他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觀,所謂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所以佛法是認為:因為因緣的生滅,所以我們的生命就產生不斷的變化。那麼到底什麼是因緣呢?它能夠去掌控我們生命的生滅變化?從唯識的角度,生命的主要因緣就是我們心識的活動。

  那麼心識的活動在唯識當中,古德把心識的活動開出三種心識,所謂的異熟、思量、了境這三種心識,這三種心識的交互作用,就產生人生不斷的生滅變化。那我們研究唯識學的時候,你在這個三個心識要找到一個根本。所有心識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因為它把我們無量的過去跟現在,做一個攏總的攝持:第一個它攝持我們的過去;第二個它接受我們現在的薰習,這個很重要。

  也就是說過去要變成未來,必須經過現在。你有可能過去就代表未來,有些人是今生毫無作用,他的人生對他整個因緣來說,是毫無任何價值,所以他的過去就直接等於未來,他前生是怎麼樣,他來生就怎麼樣。但是有些人他學佛以後,他過去不等於未來,因為他今生強大的薰習的力量出現了。那麼這個薰習的力量,有兩種力量會影響你的第八識:

  第一個就是你的第六意識的薰習,這就是所謂來自善惡業力的薰習。我們第六意識的思考模式,有時候起善念,有時候起惡念,那麼就帶動了身口意去薰習第八識,產生善惡的業力。那麼第六意識的薰習主要的來自於、決定於我們的一種人生的善惡業,也就是來世的快樂跟痛苦,就是業力的薰習這一塊。

  第二個來自於第七意識的薰習,這種“恆審思量我相隨”,就是我們心中的我執所推動的那種攀緣跟愛取。這個就沒有善惡了,你攀緣一個東西,你執著一個東西,這個沒有什麼善也沒有惡,但是它會加強你輪迴的力量,要小心。所以這一塊的薰習,就決定你的輪迴的力量。

  所以整個唯識學的因緣觀,主要是兩種力量的交互作用:第一個善惡的業力;第二個是生死的輪迴。就是第六意識去薰習第八識,第二個是第七意識去薰習第八識。那麼因為這兩種薰習的不同,就創造了你來生的各式各樣的果報:有些人會活得快樂,但是他的生死業力很重;有些人他雖然活得很痛苦,但是他的生死業力相對比較輕。所以因為第六意識的善惡的薰習,跟第七意識的我愛執的薰習的不同,就創造了各式各樣的人生觀。那麼現在我們從過去即將面對未來,那麼今生是很關鍵,你是怎麼薰習你的第八識?

  從淨土宗的角度,你必須掌控兩種的薰習:第一個趕快改造你的業力,尤其是在第八識當中有重大的罪業,透過懺悔的薰習:懺悔、皈依、發願。淨土宗的修行者,你絕對不允許在臨終的時候罪業起現行,這對你是非常不吉祥,臨終你的罪業起現行,你就很難往生了。因為你的色身不斷的干擾你、刺激你,你很難生起正念。所以我們希望我們臨命終是相對安詳的——“願我臨終無障礙!”我們希望是在一種很平和的、沒有一種色身的傷害刺激的情況之下保持正念,所以我們必須要把罪業,把它懺除乾淨。懺除乾淨的原則只有一個,叫做“斷相續心”。我們對於罪業,就是你不能再相續了,就這個原則而已。尤其是殺盜淫妄的罪業,你透過你的懺悔以後,你從今以後永不造作,那麼雖然這個業種子沒有消掉,但是保證臨終它不會得果報,它不會干擾你了,因為你這個業沉澱下來。

  諸位,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這個業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續,它不能是一個活絡的業力,不可以!帶業往生它必須是一個沉澱的業力,就是它的相續心被你破壞,它這個運轉的功能被你破壞了,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檢討我們身口意當中,哪些罪業還在相續的,這個地方你趕緊要處理,這是第一個,業力的薰習這一塊,我們透過懺悔、皈依、發願,把這個罪業給調伏下來。

  第二個就是來自於顛倒的薰習,就是我執產生的攀緣跟愛取。那麼這個地方在唯識,它是用調伏跟引導兩種力量的作用:一方面修習空觀的無分別智,告訴我們其實你人生毫無所得,我們人生只是在受用一種生滅的影像,你不可能從今生帶走任何東西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去分別,該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你打妄想也沒用。所以你透過這種無分別智的時候呢,你就放棄了攀緣,你會把心專心的放到來生去了。

  修行人的成功很重要就是:你必須把今生放棄!因為你的精神體力,剛好值得你做一件事情而已。我們很難去攀緣今生,又去專心的去規劃來生,很難的,因為你的精神體力有限嘛。你透過你的這個上班、休閒,你剩下的時間,剛好能夠做一件事情而已,所以你必須要把心正確的引導到來生去。

  淨土宗它的人生觀只有一個:為了來生而活!你必須把你對今生的攀緣的心,全部收回來,完全把心皈依到來生去,你就成功了。雖然來生還沒有出現,但是你必須要透過憶念,透過你的憶念,把你內心的能量全部導到來生去。這樣子你對今生的顛倒相對降低,臨終的時候它也不可能起顛倒,因為你的心的能量,已經成功的移到來生去了,你不可能去回顧今生了。臨終最可怕的就是回顧你今生,人生不堪回首,這個很重要,你臨終的時候,只要你回頭去看你今生,你就完了。臨終只能夠向前看,不能向後看,所以臨終的時候,往事不堪回首,因為你只要回憶過去,你就跑不掉了。

  所有臨終往生的人,一定是背水一戰,他心中想的只有來生,他把今生完全放棄了,這種心態才可能會往生的,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所以我們在淨土宗,你為了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兩件事:第一個業力的調伏;第二個思想的調伏跟引導,這個我們前面講過很多次了。

  那麼我們現在談談菩提心,當然引導有兩種引導,一個正確的往生的人,他的心態:長遠的目標是引導到成佛;短期的目標是引導到往生,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那麼假設我們今天已經把今生放棄了,反正今生它是一個成熟的水果,我們現在要的是,好好的去播種來生的種子。它這形成一個水果了,它已經很難改變了。

  【156】菩提心所引生的世間的利益

  那麼當然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我們開始修六度的時候,那麼這樣子對我們的今生、來生,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我們來看看,由菩提心所引生的兩種利益:第一個世間的利益;第二個出世間的利益。我們先看第一個世間的利益。好,請合掌:

  謂諸菩薩流轉生死,富貴攝故,大生攝故,大朋大屬之所攝故,廣大事業加行成就之所攝故,無諸惱害、性薄塵垢之所攝故,善知一切工論明處之所攝故。

  那麼我們今天發了一種成佛的願力,那麼這種願力發了以後,去修習六波羅蜜,那麼這樣子對我們來生,有六種的利益:第一個富貴攝故。就是菩薩透過布施,會使令我們未來的因緣資財豐富,生活的這種資具跟財富非常的豐盛,叫做富貴攝故;第二個大生攝故。那麼這透過持戒,使令我們成就尊貴的種姓,我們會生長在一種尊貴的家族,受到別人的尊重、讚嘆;第三種是大朋大屬。這個“朋”,就是很多的朋友、很多的親屬,因為這個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他修無諍三昧,跟別人都保持一個和合無諍、避免對立,所以他就修忍辱的關係,所以得到很多朋友眷屬的幫助;第四廣大事業加行成就之所攝故。菩薩的因地的精進,他在未來的生涯當中,能夠成就廣大的佛法的事業,因為他絕不放棄;那麼“無諸惱害、性薄塵垢之所攝故。”菩薩因地的時候,由菩提心來攝持禪定的緣故,他來生的因緣,他的煩惱輕薄。那麼他對這種各式各樣的這種妄想,也特別的輕薄,不是說沒有,因為他還是凡夫嘛,但是他因為經常修習這個專注的“止”,經常有這種定課,功課的攝持,心中有這個法的攝持,他的妄想輕薄;

  最後一個“善知一切工論明處之所攝故。”菩薩因為在因地的時候廣學多聞,所以他對這個工巧、還有這個聲明,還有很多的因明的邏輯,這種善巧方便,他也是有他的一定的攝持。

  那麼這個地方的世間利益,當然世間的福德力,它共於凡夫、共於外道的。但是菩薩的地方,菩薩的福德力跟外道凡夫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前面說過,你發了菩提心在修習善法的時候,因為你是有願力,所以你的心就像大地一樣,大地它能夠不斷的生長草木。它這個草木,你看一個草木,你把這個花,把它剪掉放在花瓶當中,它不可能生長,它只有不斷的凋零;但是你把這個花,你把它種在大地當中,它得到泥土的這個陽光礦物質的滋潤,它不斷的增長廣大,那說明什麼事呢?你發了菩提心去做善法,你未來得果報的時候,是特別的堅固,不可破壞。

  你看我們世間人很多人有福報,但是有些人的福報是很脆弱的:他小時候很有福報、長大有福報,但是中年以後他的財富被破壞,他的尊貴的種姓被破壞了;但是有些人的福報,他小時候福報很大、長大福報也很大、晚年的福報也還是很大,乃至於生生世世的福報都很大,因為他因地的時候,是發願去做這件事情的。

  諸位,諸法因緣生,佛教的結果,跟你的過程有很密切的關係。兩個人同樣把一件事情做了,但是你用什麼心態去做,這件事情是非常關鍵。如果你今天做了善法,是一時的感動,你看到這個人很可憐,刺激你的慈悲心,你去幫助他了,這是一種概念。那麼由外境的刺激,當然你是針對性的,這個人一定跟你有緣,跟你是特別親厚,所以你的所緣境不可能普遍;第二個你的心不是很堅定,你是在某種情況才生起布施的心。但是菩薩發的菩提心不是,他是形成一種強大的願望,他隨時準備修習善法,只要因緣具足他就表現出來了,所以他心中醞釀已久,就像大地一樣,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他特別堅固。

  舉兩個例子,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當中,有兩個福報是很堅固,在家居士的代表,就是須達長者。須達長者他不但把他的錢財,用黃金鋪地買下了花園,他還親自的監工。整個精舍快蓋完的時候,他們家的錢花到連吃飯的米都買不起了,他沒辦法了,他把他們家唯一的裝米的那個桶子拿去換了少許的米煮成粥。要吃的時候,由於這個佛陀跟阿羅漢弟子的現前,他又把所有的粥全部供養出來,那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佛陀給他咒願:說你從今以後,罪滅福生,永恆富饒。也就是說須達長者經過佛陀的咒願,說這個人他雖然只是個初果,他離成佛還有很漫長的路,但是他的生命當中,他一旦得果報,不管是在天上、在人間,他絕對沒有貧窮這件事情出現,不可能。因為他的福報已經有根了,他那個福報力,已經在他的生命當中生根了。我們的福報沒有根,所以也是有時候有福報有時候沒福報,那完全看業力來主導。

  所以須達長者,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他在修善法的時候,他是由願力來推動的。他來行布施,他的重點不在布施,他認為這是他的願望,他只是在實踐他的願望。他是怎麼樣呢?法法消歸他的願望——“萬行一心”。

  諸位,你用善念來修善法,這是一種因緣,那是一時的感動;你今天修善法是在實踐你的理想,那又是一種因緣。你只是在實踐你的理想,沒有任何理由,那麼你得果報的時候不可思議。因為你是在因地的時候,你用善根來修善,不是用善念,這是一個福報的代表,須達長者,他的福報是生生世世的相續下去。

  第二個我們來看看佛陀的出家弟子,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他本來是八王子,他出家以後所有財富都舍掉了。但他舍掉財富,並沒有舍掉他的善根福報,他跟同參道友去托缽的時候,如果今天沒有托到東西,托到空缽回來,他的缽只要往空中一拋,這個虛空裡面的缽回來的時候,裡面全部是蜂蜜,他可以把那個多餘的蜂蜜分給其他人,如果不夠再拋一次,這個福報到這種這種份上,你看,隨心自在!這種人修福報都不是一般的心態,不是一般的善念,他們都是形成一種強大的願望,這種的福報已經形成善根了。就是說這種善業已經在心中生根了,所以他這個福報力,是一種相續的力量,自然相續。佛陀說他不管白天晚上,他那個福德力不斷的增長廣大。

  所以你要不發菩提心,你是非常吃虧,因為你修善法的時候你沒有根,就像這個樹沒有根,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你把它花完的時候 就什麼都沒有了,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來了,它不能產生一種展轉相續的力量。

  諸位,你在研究唯識的業果這一塊,記得一個原則:凡是善業一定要讓它生根;凡是罪業絕對不能讓它生根,不能有生根,變成惡根,就糟了,就是相續的關係。業力只有一個原則:相續跟不相續。罪業,你要把它的相續的觀念把它切斷;善念,你要讓它不斷的在心中不斷的運轉,就像機器一樣讓它 run,不斷的運轉。那麼你要讓善念不斷的運轉,你只有一種情況,只有一種情況就是發願,你沒有其它的情況能夠讓善念運轉。

  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就是說,我們雖然打很多妄想,但是你只要許下你的誓願,你只要絕不放棄,你就可以把善的因緣在心中運轉起來形成強大的善根。所以我們在發菩提心、修習六善法的時候形成了六種善根:富貴的善根、大生的善根、大朋大屬,乃至於善巧方便,這種六度的善根,而且你是盡未來際的受用,這是第一個,當然這個是世間的福德力。

  【157】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間的利益

  我們看出世間的利益,第二個:

  勝生無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義利

  那麼前面是講到世間的福報,那麼這個地方講到出世間的善根,前面是講世間的善根。那麼出世間的善根說這個人,他有什麼好處呢?

  “勝生無罪”。就是說菩薩如果說他萬一他沒往生到淨土去,或者他還沒成佛,還沒有成就聖道,他還是一個凡夫,那麼他成就這麼廣大的富貴的果報的時候,他不生起顛倒的妄想,不會放逸。也就是說他的心跟福報接觸的時候,他不會產生煩惱跟罪業的過失,乃至於在成佛之前,他在受用福報的時候,他會有所克制、有所節制,這第一點這就成就自利的功德;

  第二個他跟眾生接觸的時候,他經常能夠有各式各樣的方便力,能夠“現作一切有情義利。“義”當然是出世間的解脫,”“利”就現世的安樂。他總是有辦法讓跟他有緣的眾生,得到世間的利益乃至於出世間的功德,他有這兩方面的善巧方便,其實這個是很重要的,“勝生無罪”。

  諸位,印光大師他提醒我們,如果你沒有成就一個菩提心,你也沒有很堅定要往生的人,你最好福報不要太大,因為你第二生一定會放逸,因為你沒有菩提心、沒有願力的攝持,你修善的時候你是用自我意識來修善,你是用有所得心來修善,你一定會對這個善法有所期待,你一定會有的。

  憑什麼大家都去休息了,你偷偷跑去掃廁所,憑什麼?你就心想:好,我今生受盡了苦難,我一定要修善,讓我來生得到自在,你這個就是有所得心了。所以你一旦沒有發起菩提心的人,沒有求往生的人,他心中的福報力,一定是鎖定了娑婆世界的有漏的福報,那麼你因地的時候修善,你心中就打這個妄想,你糟了,來生果報現前的時候,你一定會放逸。因為你因地造業的時候,就做如是思惟、做如是規劃的,你就是準備要來受用了。所以福報現前,你要沒有強大的願力的引導,你的放逸的結果,你第三生就墮落了。

  所以你修善的結果,你第三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然這個地方不是善業害了你,是你沒有用菩提心來攝持善業。所以你沒有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業,不但是脆弱、容易破壞,它還會引生很多的後遺症。一個人會造重大罪業,都不是福報差的人,他造不出重大罪業的。當然你發了菩提心以後,你的福報是多多益善,因為你得到正常的引導攝持吧,他能夠正確的把這種水流的力量,往淨土的地方引導、往佛道的地方引導。

  我們舉一個例子:天台智者大師。天台智者大師他這世可以看得出來,他是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他這一生出世的時候,他生長在一個梁朝,他爸爸是梁朝的做官的,做大官的。所以這個古時候的大家族,這兒子出生的時候,那是後繼有人,大家就歡天喜地的要慶祝,就殺雞、殺豬要慶祝。

  但是很奇怪呢,他們家的僕人,在殺雞殺豬,要燒水的時候,它的火一升起來就有一陣風吹過來,把它吹熄滅了,第二次也吹熄滅了,第三次吹熄滅……後來終於這種殺雞、殺羊的事情,就不得成就了。

  諸位,我們現在比較關心的就是說:為什麼他們在起火的時候,會吹起那一陣風,那陣風怎麼來的?

  菩薩因地咒願!

  因為菩薩修善的時候,他是用願力、用咒願力來修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他善業的時候,他因地的時候,他是正確的引導他這個善業,所以得果報的時候,他不允許有過失出現,他是用願力來修善的。你今天在得果報的時候去殺生,違背他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誓願力。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得快樂果報的時候,他一旦要造罪業的時候,他就會有一種因緣來阻擋他,讓他罪業不能成就。就是他因地修善的時候他有發願,所以得果報的時候,當過失要出現的時候,他自然會產生一種力量,來抗拒這個果報,來抗拒這個罪業。當然如果你沒有發願那你就糟了,你就沒有一種善的力量來引導你,那你只好跟着感覺走、跟着妄想走,那就糟糕了,那就放逸了。

  所以說菩薩修菩提心的時候,他有願力的攝持善法,他得果報的時候“勝生無罪”。他生長那種大富貴的家族裡面,他不會有過失出現的,這他因地的咒願力的攝持。

  那麼我們看到這個菩提心,它會使令一個人來生得到大富貴,而且大富貴當中,它有一種冥冥中的力量,往這個出世的解脫去引導他,有一種聖道的力量。

  【158】修任何一個波羅蜜多,都具足其它五度的波羅蜜多

  好,我們看丁五,就是菩提心的最後一科:助成。這個六度,透過菩提心的攝受,它會互相的資助,我們看提問: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互相抉擇,云何可見?

  那麼六度的法門,如果透過一個菩薩的空性跟菩提心的攝持,它互相抉擇,它會互相的融通、互相的資助。那麼這是應該怎麼去理解呢?我們來看這個無着菩薩的回答:

  世尊於此一切六種波羅蜜多,或有處所以施聲說,或有處所以戒聲說,或有處所以忍聲說,或有處所以勤聲說,或有處所以定聲說,或有處所以慧聲說。如是所說,有何意趣?謂於一切波羅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

  那麼這個地方是說,佛陀在讚嘆六波羅蜜多的時候,他有些經典講到說:喔,所有的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最為重要,你把布施修好了,其它度就修好了,佛陀“以布施聲說”;但是有的經典,佛陀說:所有六波羅蜜,持戒最為重要,你把戒持好了,六度就持好了;或者以忍辱,所有的功德,忍辱第一;或者是精進、或者禪定、或者智慧。那麼佛陀為什麼在六度當中,有時候會用一個波羅蜜,來攝持其它波羅蜜,這到底有什麼樣很深的意趣呢?看無着菩薩的回答:

  “謂於一切波羅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

  因為一個菩薩他開始生起菩提心,他用願力來行菩薩道的時候, “一叫心萬行”,但是他最後“萬行一心”,他所有的萬行都是在增長他的菩提心。

  所以呢,他在修一切的波羅蜜多的時候,他修任何一個波羅蜜多的時候,都具足其它的五度的波羅蜜多。他這個波羅蜜多,他能夠有一種互含互攝、互相助成的效果。

  比方說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他也具足了持戒,因為他布施的時候,他知道怎麼樣布施是如法的布施,什麼情況應該布施,布施到什麼樣的程度是恰到好處。那麼菩薩在布施的時候,遇到種種順逆因緣的刺激,他能夠安忍不動,這個就是忍辱了;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他能夠相續不斷,不生疲厭,這就精進;菩薩布施的時候,他內心寂靜,他不生起攀緣,就是禪定;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他善知眾生的需求,他不會把自己的需求強加給對方,他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他廣設善巧方便,這個就是智慧了。所以菩薩到最後在操縱六度的時候,他是隨修一法,其它的五度法門都具足了,他修一波羅蜜,他具足其它的波羅蜜。

  諸位我們看到,阿羅漢的功德,阿羅漢的神通跟佛陀的神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阿羅漢的神通,他因為沒有菩提心的這種攝持,他的神通是單一的,是自受用的,他只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佛陀的神通一釋放出來的時候,他有廣大的他受用,他能夠一為無量,他能夠滿足所有眾生的需要,叫“普門示現”。

  比方說我們經常舉的例子,佛陀調伏狂象的例子。你看佛陀跟諸大阿羅漢,那都不是一般的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大阿羅漢,那種常隨眾,那都是久修聲聞法的大阿羅漢,跟佛陀在路上走的時候,突然間看到那些狂象衝過來的時候,阿羅漢第一個反應:飛到虛空。他的神通力先保護自己,這個自然反應嘛,這跟他因地有關,他因地修善法的時候,他是少事少業少方便住,所以他的神通力不能跟眾生分享。但是你看佛陀第一反應是把手舉起來,現出五道光明,所有的象都跪下去,這是非常不容易,因為他知道每一隻象,它需要的是什麼。

  佛陀舉出一道手的時候,每一個象看到的光明是不一樣,看到獅子的相狀是不一樣的,只有佛陀做到。佛陀用一個音聲說法,所有人都能夠聽到自己相應的東西,這個因地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互含互攝,所以佛陀為什麼叫萬德莊嚴呢!佛陀只要釋放一個法,他這個法能夠普遍讓所有的眾生歡喜、生善、破惡、入理,因為他因地的時候有菩提心攝持

  諸位你如果說,你如果不法法消歸心性,你修善法的時候是用攀緣心:喔,我把這件事做好了、你把這件事做好,你得果報的時候,你做了 A 跟B,它不能產生整合的效果,它沒有那種效果。因為你是向外攀緣嘛,你叫做“修習善法”。但是如果你把這些善法你能夠整合到內心去,產生互含互攝,你得果報的時候,你富貴中就具足了莊嚴;莊嚴中就具足富貴。它那個功德力,它是互含互攝的,就差在這裡。所以說呢,菩薩在修六度的時候,到了末期的時候,他的每一個法一出現的時候,互含互攝。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一為無量,普門示現,那叫做“萬德莊嚴”。

  好,那麼這個地方,我們把菩提心的功德,就是說你有發菩提心,也是做這件事情;你沒有發菩提心,也做這麼多事情,但是它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因為你過程不同嘛。你的心跟這個法接觸的時候,你用什麼心態,會影響這個法到最後的開花結果。

  好,那麼前面我們把這種聖道門的菩提心,就是我們如何來引導第八識:第一個引導的力量來自於成佛的願力,以成佛的願力來修習善法,來懺悔業障、積集資糧,我們未來會產生很殊勝的果報、很殊勝的功德。

  【159】感應道交是怎麼樣的形成的?

  第二個我們來談談第二種引導,就是阿賴耶識的第二個引導,就是淨土門的引導。那麼我們看:

  丙二、依淨土門成就信願。分成三科:一、建立信心;二、依觀發願;三、會歸佛號。

  那麼淨土門,首先我們要建立一種真實的信心!這信心當中有兩科:第一個感應道交;第二個是轉他成自。我們先看感應道交的地方,好,請合掌,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好,我們來看看,我們先把它做一個簡單的消文。那麼我們前面的賴耶緣起觀,我們主要是針對自身的因緣,你應該怎麼樣來調伏自己的罪業、怎麼樣調伏自己的這個思想,完全從自身的因緣。那麼現在我們來談談,你跟眾生的相互關係,你的阿賴耶識跟對方的阿賴耶識,它們之間的相互的感應的關係,是怎麼回事?

  那麼這個地方佛陀先講出一個譬喻:說有兩個人某甲跟某乙,這兩個人都有自己的阿賴耶識,他們有他們的業力、有他們的思想。這兩種因緣在他的生命當中,交互的作用,這兩個不同的阿賴耶識,那麼這兩個人發生什麼事呢?“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假設某甲他呢,很專心的很相續的去憶念某乙的優點,比方說他憶念某乙的這個人,是很善良一個人,他是一個很體貼的、喜歡幫助別人的,就是某甲經常憶念某乙的優點;那麼另外一個呢?“一人專忘”。但是某乙心中早就把某甲給忘掉了,他憶念是另外一個人,另外一件事情,他們兩個做了一個不同的憶念。那麼這兩個人第六意識有不同的憶念,他們來生會有什麼後果呢?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這兩個人有兩種情況:有可能會相逢,當然有可能不相逢。但是即便相逢,比方說這兩個人來生都投生在洛杉磯,但是他們就沒有因緣相見,他可能一個在洛衫磯住在 arcadia,另外一個住在 pasadena。他們這輩子兩個活動當中只有相逢,但是不可能相見,它沒有一種感應的力量,它沒有一種力量讓他們兩個能夠接觸,叫做“若逢不逢”,即便是相逢在一個城市,就跟不相逢一樣,他們兩個生命不能產生交集。

  “或見非見”:就是即便你們兩個在超商相見了,某甲某乙,欸,兩個人見面了,但是你看他沒感覺,他看你也沒感覺,兩個人就當面錯過。就是說這兩個阿賴耶識碰撞的時候,它不會產生互相吸引,為什麼呢?因為它在因地的時候沒有互相憶念。

  那麼反過來,再看另外一個因緣“二人相憶,二憶念深”:某甲很專心的憶念某乙,某乙也偶爾憶念某甲,這第一種情況,兩個互相憶念。或者說“二憶念深”:他們不是偶爾的憶念是經常性的憶念。某甲經常憶念某乙,他可能不在洛杉磯,他在另外一個州,那麼這個某甲就經常憶念某乙,那某乙也經常憶念某甲,那麼這兩個人,未來的阿賴耶識會什麼樣的結果呢?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他們兩個生生世世的生命會互相吸引,就很容易生長在一個城市,就很容易讓他們有一種力量,讓他們見面乃至於變成眷屬,因為他們因地有互相的憶念。這是一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憶念,就創造來生的相遇。那麼這個比喻,佛陀到底是想說什麼呢?他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眾生跟眾生的憶念,是這個道理,佛陀跟眾生的互相吸引,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兩個都是心嘛。

  就是說呢,我們先看看佛陀是怎麼回事,佛陀心是怎麼想的?說:“十方諸佛,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佛陀的心是大般涅槃,但是佛陀的心大般涅槃,他跟阿羅漢的涅槃不一樣,他的涅槃是真空妙有的、他是轉識成智的、他是破壞顛倒執著、他不毀滅心識的活動,所以他在大般涅槃當中,他憫念所有的眾生,他是用平等心,就像母親憶念所有的兒子。所以佛陀的憶念已經完成了,佛陀成功的去憶念每一個眾生,就是佛陀他自己已經把他該做的事情做好了。

  佛陀因地的時候:眾生無邊誓願度,對不對?他發這個願,他成佛以後,他果然的實踐他的願望,他把他的心平均的分給每一個人,他沒有哪一個人多,也沒有哪一個人少。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得到佛陀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加持呢?我們看看怎麼回事:

  “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作為佛陀,他是用平等心來憫念一切眾生,但是作為眾生呢,假設這個眾生他離家出走,他根本就把這個佛陀的功德給忘了,那麼這個人就很難跟佛陀感應了,因為他的心是憶念凡夫的世界,他從來沒有憶念過佛陀;那麼反過來假設這個人是一個學佛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他能夠就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的憶念佛陀,那麼他跟佛陀就很容易生生世世就能夠產生感應、產生吸引。

  也就是說,我們這樣講好了,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釋迦牟尼的佛像,到底他有沒有加持力?有沒有加持力?你說有?喔,答案是:很難講!你看有些人外道他走過去,他完全對這個佛陀是完全不當一回事,那麼這個佛陀對他就毫無加持力可言,就是佛陀的功德力就跟他不可能接觸了,因為你不憶念他嘛!諸位,加持力不是單方面的,不能強迫的。一個佛弟子他經過佛像的時候,他會合掌,欸,這是一種感應了,那這佛像對你有加持力了,佛法的加持力都是雙方面的。

  作為佛陀他是把他的加持力,平均在每一個眾生上,但是你自己是不是跟佛陀感應,你要透過你一種至誠懇切的憶念,才能感應道交的。也就是說佛陀跟你的因緣有多深,完全取決在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決定的。因為佛陀這一塊已經準備好了,他平等心把他的功德全部釋放出來,但是我們自己的準備,就決定佛陀會給你多少。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感應道交是怎麼樣的形成的?是兩種力量形成的:心力跟佛力的結合。

  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鐘。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0%(0)
0%(0)
  據說普京的女兒打疫苗掛了,所以還是練氣加內觀好。  /無內容 - 仙遊野人 08/16/20 (134)
    尚待進一步證實/證偽。  /無內容 - 仙遊野人 08/16/20 (147)
  上課 上課 - gooddday 08/16/20 (153)
    而佛的境界在此之上,無論第六識還是第八識都只是你的幻相  /無內容 - 果子狸 08/16/20 (139)
      而不是客觀的存在,你如何看呢?  /無內容 - 果子狸 08/16/20 (155)
        俺們凡夫人一生就想跳出輪迴,那要求也太高了吧? - pifu01 08/16/20 (163)
          諸佛淨土是客觀存在。這個俺最近的解義慧劍裡面講得狠清楚 - pifu01 08/16/20 (164)
            甚至淨土兩字都可圈可點,土者亦相,焉能淨之?  /無內容 - 果子狸 08/16/20 (150)
              淨土屬於世俗諦,是有相狀的。有清淨相有染污相。 - pifu01 08/16/20 (136)
                土是一個土,自己沒本事見着。。。嘿嘿。莫怪淨土不淨。  /無內容 - pifu01 08/16/20 (175)
              你這似乎叫淨見虛妄說,勝義分相似勝義和真實勝義 - gooddday 08/16/20 (177)
                哈哈。。。貌似有點接近  /無內容 - pifu01 08/16/20 (168)
                  看了一下解義筆記 現學現賣 嘿嘿 - gooddday 08/16/20 (147)
                    俺不懂波函數。。。但是佛經里說一切都是即時生即時滅的 - pifu01 08/16/20 (156)
                      嗯,說的非常清楚,俺猜不同級別看到的大概也是不一樣的 - gooddday 08/16/20 (19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這篇挺川普的博文很不錯,轉過來:
2019: 上次老畜牲cnoversea百般懇請我修理他
2018: 厲害了,我的芯。又來個紅芯
2018: 哈哈,發現吹牛要交稅,我們不吹了,
2017: 左偏與極右,何者對華人更有害?
2017: 不肯面對現實的黃兄弟黑兄弟們,猜猜這
2016: 淡紫:偶遇
2016: 八一五日本投降日。是時候讓國人認識誰
2015: 各位牆街會計師,假設政府同意回購爆炸
2015: 對比一下新舊手機,同一件衣服,同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