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隨想曲
都說南來客這一代人,什麼人禍都見識過,唯獨沒經歷過戰爭。說的也是,幾曾識干戈,可是戰卻備了二十多年。
“備戰備荒為人民。”
老毛一聲令下,神州全民皆兵。
“深挖洞,廣積糧“。
老毛又一聲令下,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挖防空洞運動。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挖洞之責。全國人民大挖其洞,南來客上高中一年級時也趕上了。
那年南來客被分配到市郊八十二中念高中。八十二中座落鍾落潭五星崗上。鍾落潭在廣從公路上,從廣州小北乘車到鍾落潭大約一小時車程,到了鍾落潭改乘11路車到五星崗還要一小時車程。學校原來是農村初中,後來廣州中學擴編,成了高中,還有了番號,初中反倒取消了。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加軍宣工宣不足四百人。南來客一行到校不久,就接到光榮任務:挖防空洞。防空洞位於學校食堂附近。洞口約莫井口大小,上面架着個軲轆,中央一條繩子垂入洞內,拉泥用;洞壁靠着兩條竹梯搭成的梯子,供人上下。防空洞只能容二人,挖泥裝筐都是他倆,泥挖好了,裝滿一筐,鈎上,招呼一聲,上面的就給拉上去,跟打井無異。防空洞是上一屆同學開挖的,南來客這一屆接手後,各班學生輪流下洞,每次兩人,輪番作業,有時還要挑燈夜戰。饒是這樣,到次年春南來客轉學離開八十二中,也沒聽說防空洞工程有多大進展。南來客多少有點狹小恐懼症(文革時期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看批鬥彭真等,階梯上的人堆“塌方”,小朋友身上壓了好幾個人,給嚇找了) 上食堂經過防空洞時常常想,敵機真要來了,打死我也不往裡面鑽。全校師生幾百號人,洞口這麼小,一把竹梯下去來得及嗎?還有,塌了怎麼辦?
後來重返一中,先赴花東分校,學農為主,用701種大番薯;回到城裡,又在校辦小工廠學工,燒鍺二極管,還得“戰三湖“挖淤泥,挖防空洞的事暫時告一段落。
高中畢業,南來客被分配當人民教師,任教前先上第一師範培訓。初秋,南來客到一師報到,上的第一課就是砌圍牆和挖防空洞。圍牆屬於修殘補缺,沒幾天就完工了。防空洞名曰洞,實為坑道- 露天的,晴天烈日當頭,雨天泥水齊腰,每天挖洞不止,挖了兩三個禮拜,才收兵回課堂上課。一師的防空洞,嚴格地說那幾條坑道,寬不過三米,長不過百米,一人多高,紅泥土,挖了好幾年仍未完工。南來客畢業工作後,還回去義務勞動挖過兩次,數年過去,圍牆塌了,坑道還是老樣子。不過,每日挖土不止,倒是挖出不少陶碗陶碟之類的。漢代的東西,不是不識貨,都看不上,集中起來放在一個課室里準備上交,課室門窗大開,周圍閒雜人等來來往往,誰也沒當回事。若干年後,羅叔叔送過南來客父親一個陶碗,灰不溜秋的;現在數起若干年前,羅叔叔又贈南來客一個陶瓶。都是與當年挖防空洞有關的出土文物。
防空洞挖了又挖,美帝沒來,蘇修也沒來,挖到78年春。南來客上大學了。上大學後第一課是軍訓,其中包括挖防空洞。防空洞地點在那座薄殼結構建築物附近。那是一棟未完成的建築物,看上去相當氣派,據說是蘇聯專家設計的,有說是要蓋體育館,有說是地標性建築,反正後來因資金不足或專家突然撤離,淪為爛尾樓成了陳跡。大學裡的防空洞到底與眾不同。防空洞初具規模,入口處有個像模像樣的門面,上下用的是扶梯,地道裡面相當寬敞,燈光明亮,男生揮鍬挖土,女生把泥土裝到手推車中,外面春雨綿綿,洞內歡聲笑語。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那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朝氣的年代。
不過,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轟轟烈烈的挖防空洞運動一下子到了尾聲。
這是南來客最後一次挖防空洞。
一年後,南來客考研,入學不久中越打了一仗,此後數周,每天第一節課都是讀戰報,校園內醫院前面的草坪上也出現不少傷兵。不過,戰火沒有燒到廣州,防空洞還是沒派上用場。
沒有戰爭,防空洞不用挖了。不久,不少閒置的防空洞改建成地下(無貶義)旅店。
讀研期間,每年暑假南來客都和當年的女友如今的太太外出旅遊,就曾經投宿地下旅店,比如在天津塘沽乘海輪去煙臺前曾光顧過一家防空洞改建的旅店,避雨半天;游南京時曾在五台山體育館附近的一家防空洞旅館住過一晚。
轉眼到了八二八三年,南來客留校任教,有一天看到羊城晚報報道,南方大廈利用防空洞開設地下商場。
抽空到那轉了轉,只見摩肩接踵、熙來攘往,才知道洞中乾坤大。
都說其實廣州城地下全打通了。
記得出洞時曾回首,台階到是挺寬的,下行不過兩層樓高。
至今有時還在想,真要來了美國飛機或蘇修的原子彈,這防空洞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