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上海的現實主義
送交者: 池莉 2006年02月28日10:15:5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上海的現實主義:“進餐帶套一防污染二防被盜”

清明將至,細雨霏霏,我來上海,為故去的親人上墳掃墓。我來上海多少次了?不記得了。因是喝長江水長大的,長江沿岸的城市,都有稔知感。尤其是上海,有骨肉至親生活在這裡,從小到大,來來往往,積累起來,也是許多個日子,仿佛上海,也就是我的一個遠房親戚了。

上墳掃墓,在上海,是每年的一樁大事。清明前後,公共交通公司都要為此開闢公共汽車專線,遠到蘇杭,嘉定都算是近的了。清明節的掃墓,上海也還有自己的許多說法和專用名詞,外地人一般是鬧不懂的。比如掃墓供品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是青團。麥青草與糯米和豆沙製作的一種糕點。這是新春的時令點心,人愛吃,鬼也愛吃,大家都吃,什麼道理?卻不知道。我在一家大超市買青團,六隻一盒,三元錢。回來路過好德便利店,青團卻是一盒六元了。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同一天,同等大小數量的青團,價格可以相差一倍。好德利便利店是上海人自己開的,是開在家門口的雜貨鋪,它的服務員是阿姨型的,四十多歲五十出頭,胖或者微胖,性格溫和,一口上海話,上海的人情世故,無有不懂。上海不像其他許多城市,一味地好年輕姑娘。這些姑娘,臉面也許年輕好看,問她什麼,卻瞪了無知的白眼,一問三搖頭,如此,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薄薄的不牢靠,不厚實,不親和人,可要可不要的東西,就不想買了。上海卻不,只要它願意,它會設法讓你把口袋裡的最後一分錢,都乖乖掏出來。阿姨好脾氣,耐心教我道理,說:“這青團是好的呀,那青團的是擺擺樣子的呀。要是自己吃麼,一定要買這青團。那青團呢。大家都是拿去做事的呀。”做事就是上墳。上墳的供果,因最終都是給看墓人拿走,上海人便會選擇一些便宜的瓜果糕點,擺擺樣子,讓儀式得以完成。如此看來,上海人就顯得薄情寡義了。可是要說上海人不講感情,那也不對,年年的清明,家家都出動,大舉地做事,其態度與規模,其他任何城市都難以匹敵。一旁忖度忖度,才明白,上海人是實在與理智,怎麼也不肯花冤枉錢。清明是一定要上墳的,悼念也是一定不要忘記省錢的。細雨濛濛的上海,滿大街奔波着掃墓人,昂貴的鮮花與糕點,照樣還是消費不了多少。眼裡是要噙着淚水的,東西還是要尋找便宜的。上海人把事情做得哀而不傷,有節有度,感情上再難過,心地里總是有把守;鈔票花費到什麼程度,手指縫都還是捏得出分寸來,絕對不會恣肆汪洋。這便是上海式的現實主義了。

上海的現實主義很是難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樹大根深地密布在生活的紋理之中。你進入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以後,有一天,他們就會告訴你:“法國葡萄酒是好的呀!在麥德龍和家樂福,三四十元,也可以買到很不錯的波爾多紅葡或者白葡;中國的王朝和長城,那是難喝得來!還要七八十元,千萬不好隨便買的了。”

關於職業的選擇,上海人也是要告誡親朋好友的,他們說:“現在最好是去做教授。做生意嘛,好是好的來,不過風險大,又辛苦,還要運氣好;大多數人,運氣都有定數,哪裡有那麼多的好運等着你呀?做生意嘛一般人還是吃不消。現在在大學做教授,動動嘴皮子,一個月收入上萬元還是毛毛雨,又受人尊重,又有派頭,現在國家把教育當產業抓,做教授肯定是最好的呀。”

近年來上海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要數賣房。街道上最多的門臉,也是房地產中介公司,三五步就一家。也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玄乎勁,讓上海人嗅出了一種難以把握的不安穩,只有不動產才是最牢靠的。於是家家戶戶都在盤算並行動着:如何小房換大房、如何大房換別墅、如何買頭期開盤房、如何按揭買房出租還貸;今後任你風雨飄搖,房子總歸屹立在上海的大地上,上海總歸是中國最繁華的大城市,人人都想來上海,上海的土地總歸上越來越少,因此今後房子的保值升值絕無問題。上海人堅信:上海的住房是一個硬道理。

若以為上海是一個香風溫軟的城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首先,上海總是有十分強勁的風,動不動在窗外嗚嗚響得怕人,到底是海邊的城市,難得中原城市的風和日匾。上海的行事作風同樣很硬派,滿大街都是硬道理。你在別的城市買機票,都可以談折扣,五折票也是經常會有的事情,在上海你就休想。在上海你想安裝一部電話,你不往電信局跑幾次並耐心排隊並提前交足預付款,期望像許多城市那樣給電信局打個電話就來人裝機,那你也休想。上海大街上的標語,一味都是灌輸上海的硬道理,如“電動自行車一定要入庫,不然幾秒鐘就會失竊”,“不存放電動自行車,省了小錢失了大錢”,等等,都是特別直白的危險。按說緩緩步入餐廳,應該是有一點詩情畫意的事情,而你步入上海的某些餐廳,不當心就看見了餐椅背靠上的廣告詞:進餐帶套一防污染二防被盜!進餐還要帶什麼“套”嗎?這是很突兀很嚇人的話,如果對上海的現實主義沒有足夠的了解,多半要被“進餐帶套”嚇得詩情畫意全無。其實這廣告詞也就是說:進餐的時候,顧客將外衣和隨身小包掛在餐椅椅背上,那麼就應該使用一隻椅背套子。一般說來,凡訴諸文字的口號標語廣告詞之類,人們寫出來的時候,自然就會考慮一點對稱與壓韻,藝術感染力什麼的,上海卻不管這些,上海的文字個個都砸到實處,要叫你懂得害怕,要叫你明白人人都在覬覦你的錢,這就是上海的習慣做法和春夏秋冬,是日復一日的上海日常生活了。

上海人生活得是如此本位,對於國家政治與社會體制與貪污腐敗等問題,就是不像其他城市的人群那麼關注與激烈。上海人清醒客觀的很,根本懶得怨天尤人,要的只是自己兢兢業業地操持自己的日子,所有的日子串連起來即是自己的命運。可以想見,物價再漲,世道再亂,上海人的日子,也會過得穩妥,很難發生饔飧不繼的事情。一日三餐是安定團結的最基本保證,既然都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上海人自是心平氣和的了。於是乎,上海的溫然怡和之氣,也就是由大街小巷千家萬戶,不謀而合地,點點滴滴地發生與散發出來,瀰漫在這個長江入海口的城市上空,瀰漫在百年來的發展歷史裡,成為了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基調。

上海的文化基調,走馬觀花的人大都有誤解,似乎上海就是中國的燈紅酒綠,花花世界,人人都在享受生命,貴夫人嬌小姐小白臉的公子哥兒都在極盡奢靡。世面流傳的一些文字,大都也是寫寫上海的舊時洋樓,今日的酒吧;起死回生於新舊時代之間的爵士樂,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老洋房裡頭的紳士,江邊外灘的水兵;昔日名媛與歌女的香氛麗影,浦江兩岸的異國建築與不夜城的激光燈。這是上海,的確是上海,卻不僅僅是上海。這些物質生活與精神形狀,在上海在着有着,在巴黎,在阿拉伯世界,在非洲,一樣也都在着有着。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形態,在本質上,不以地域空間劃分,而以階層等級劃分,富有階層都擁有同樣的物質,因此形成了他們同樣的生活形態。這個生活形態一律都是豪華的,精緻的,奢靡的,藝術的,享樂的,這是一個以物質文明的最好為原則的形態,決不獨獨是上海。

上海是上海人民的,人民是指一個絕大多數的群體,上海人民才是上海文化的代表。是他們創造並發展着上海這個城市最本質的東西:血肉,面貌,語言,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上海人民最善於為個體生命營造安身立命之所;安穩與實惠,是支配他們行為的根本宗旨。上海人民理智面對現實的態度,無疑形成了上海的生存哲學與主義,在當今中國獨樹一幟。也許你會嫌上海人說話行事大嚴謹,太精明,太實在,太清楚也太羅嗦和大綿長,密密匝匝,嘀哩嘟嚕,沒完沒了,不留空隙,缺少飛白;那你就得去武漢這樣的城市。到湖北去,到四川去,到東北去,到西北去,到山更高水更遠的地方去。武漢大街上的標語,長的是:明日拆遷實無奈,今日揮淚大出血。短的只有兩個字:瞎賣!更有多情博愛的:本店一律跳樓價!朋友,只要你來,我就為你跳樓。無論是瞎賣,還是揮淚,還是跳樓,文字裡都透出瘋癲痴狂,寫字人的骨子裡頭,都是激情蕩漾的,完全是一種不顧現實的態度,都可笑,可恨,也可愛,看了叫人牙痒痒。卻原來,上海才是關懷人生的冷暖溫飽的,上海才是一個溫情的市民城市;武漢這種江水奔流的城市,到底總是江湖的,動不動就是雅興一來詩下酒,豪情一去劍贈人;動不動就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動不動就是革命自有後來人,砍頭只當風吹帽。激情過後呢?剩下的漫長時日呢?武漢人沒轍了,搞不好就容易自暴自棄了。卻原來,還是依靠上海的現實主義,才可以支撐漫長的日子;支撐得好,也才會有國富民強的可能性。對於現今的中國,對於現今許多煩燥不安、心氣不順的中國人,對於那些時,時刻刻有可能變成亡命之徒的迷亂者,上海的現實主義的確是好的呀----“好的呀”是上海人的口頭語。

從中國醫學的角度來分析,上海的現實主義不是鹿茸,不大補;不是大黃,不大泄;不是嗎啡,不麻醉;不是罌粟,不痴狂。上海的現實主義是冬蟲夏草,性味平和,是中國的溫補,既補內虛,也補外躁,還固本生精,提高免疫力。這是我學過醫的毛病,喜歡亂開處方,不過是一個玩笑罷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墩體雜談-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005: 老照片圖集:身陷紅塵千千丈--民國初年
2004: ZT: 米脂婆姨秀甲天下
2004: 關注弱勢群 by不老拽
2003: 簡真的世界 第一集(1)
2003: 由姚明在美國林肯紀念堂所想到的
2002: 一個明亮的男人(zt)
2002: 遲到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