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
還是上幼兒園大班那會兒。
一天,同班同學小河小朋友帶回來一小個小本子,筆記本大小。小河同學把小本子打開,南來客和其他圍觀的同學湊上前一看,“哇”地一聲,臉上紛紛露出羨慕的表情:
裡面一頁一頁全是各式各樣的郵票,色彩繽紛,精美絕倫。
南來客由此知道了集郵。
不過,當時只有羨慕的份。
南來客集郵是上小學以後的事。
那時,集郵已經蔚然成風。
記得是春節期間 ,母親用給兒女的壓歲錢給兒子和大女兒各買了一本集郵簿,教科書大小,南來客的是棕色封面的,妹妹的是藍色封面的,兩元人民幣一本。由此開始了南來客兄妹二人持續三四年的的集郵夢。
集郵簿是有了,裡面空空如也。
“媽媽會給你們帶回來郵票的,“ 母親安慰二人說。
果不其然,母親下班,帶回家幾張蓋過郵戳的郵票。
都是從信封一角剪下來的。
剪下來的信封角們放在一碗清水中,泡上一兩個鐘頭,直到浸透變軟,再用手指輕輕一揭把郵票剝離信封角,然後放在玻璃板上,置於陰涼處晾乾,郵票就算處理好了。
母親時任某宣傳部門編輯,負責處理“群眾來信”工作,要閱讀大量來信及回信。群眾來信源源不斷,南來客兄妹的郵票也就川流不息。每天母親下班回家,南來客兄妹都翹首以待,迫不及待地問有沒有帶回來郵票。
南來客兄妹收集的中國人民郵政郵票,包括黃山、牡丹、金魚、菊花、齊白石的和平鴿、蝦等,都來自群眾來信的封面。
郵票越多,說明母親的工作量越大,大到有時甚至不得不動用子女幫忙。不止一次,母親挎着一個大袋子回家,袋子裡面裝有數百封信和單位信封,要老大老二幫忙把信-千篇一律的那種-疊好放入信封內,再把信封封口一個個抹上漿糊封好。某天晚上,三人正忙得不可開交,南來客的新朋友兼自行車教練、駐紮在南來客家旁邊的招牌公司負責建築人民橋的第三建築工程隊的潛水員上海小青年陳志榮來訪。陳見狀不禁笑道:“這樣要做到啥辰光才做完?” 說罷,拿起幾個裝好信的信封,一個疊一個排好,只露出封口處,漿糊往封口們上一刷,封口。
效率倍增,沒多久大功告成。
南來客兄妹集郵郵票的主要來源是“群眾來信”。
儘管集郵條件來源得天獨厚,給群眾來信寫信的群眾都來自國內,來信的郵票自然也都是國內的。也就是說,南來客兄妹集郵簿中的中國郵票來自群眾來信,外國郵票大多數購自集郵公司門市部。當年廣州集郵公司有兩家門市部,都在鬧市,一家在太平南路,另一家在中山五路。太平南路那家離沙面較近,步行十五分鐘可到。有段時間,南來客有點錢就往那跑。
兩家門市部門面都不大,都是一個廳,靠裡面是一個櫃檯,兩邊牆上是櫥窗,櫥窗里陳列着一套套郵票,琳琅滿目。
郵票都有編號、說明、以及價格。看中了到櫃檯報上編號查明有貨即可付款購買。
南來客集郵簿中的幾套外國郵票,包括“加加林”(蘇聯郵票)、鹿(匈牙利郵票)等,都是在集郵公司太平南路門市部買的。
集郵講究成套。群眾來信的郵票卻不講套路。往往是同樣的郵票有多張,而缺的那張卻久候不至。集郵公司的郵票都是按套賣,不拆散出售。要想買單張或數張湊齊一套,只能跟私人購買或交換。攤開集郵簿徘徊在集郵公司門市部門外面的就是幹這行的集郵發燒友。
南來客小朋友也曾帶着集郵簿到太平南路集郵公司門市部碰運氣。黃山和菊花還沒湊齊,而同樣的郵票又都多出幾張。
不過沒去幾回就不去了。
郵票沒換成,還被人看集郵簿時順走幾張。
從此南來客就近跟小朋友交換郵票。
鄰居黎頭也就比南來客大一點,酷愛集郵,而且集郵已經有一定年頭,經驗豐富,搜集有道,小小年紀,為了集郵甚至跟香港集郵發燒友聯繫。一次,南來客跟黎頭交換集郵心得。黎頭說他跟一位潘昌先生搭上線,潘昌先生給他寄來不少郵票。黎頭隨即向南來客展示潘昌先生所贈,不料南來客看後大失所望,都是些伊麗莎白女王頭像、馬來西亞總督頭像之類不值錢的大路貨。這時黎媽媽又插了一句:系潘昌還是潘冒啊?唔系壞人吖嘛?
兩個小朋友都樂了。
集郵其樂無窮。
樂在哪兒,當年沒有去想(即使去想也想不出來),反正小朋友們就是樂此不疲。
如今想來,集郵的樂趣也許就在追求。
雖然母親從群眾來信信封剪下不少郵票帶回家,要湊齊一套郵票有時也並非易事。往往是同樣的郵票已帶回多張,偏偏就缺某一張不成套。比如“黃山”一套十六張,就等了一年半載才湊齊。看到母親帶回所缺那一張,終於湊齊一套時,南來客那種喜悅,數十年後在海外淘寶從意大利購得湊齊趙惠民大師繪瓷碟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最後那一張時,才又一次體驗到。
要是每套郵票都輕而易舉唾手可得,那還有什麼樂趣?
想想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或增訂版人生四大喜事(十年九旱逢甘霖,萬里他鄉遇故知,你我洞房花燭夜,少年金榜題名時),哪一個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
春去秋來,到集郵夢斷文革時, 南來客已經湊齊了菊花(一套六張)、黃山(一套十六張),集郵簿郵票頁七成滿,殊為可觀了。
文革“破四舊立四新”沒捨得付之一炬,兩本郵票放到一個小皮箱裡跟南來客兄妹的作業本等為伍擱床底下了,搬過幾次家都沒扔。雖然倖免於難,從此不見天日,直到父母去世後數年南來客兄妹賣房子清理物品翻出。集郵簿雖然已經塵滿面,還完好無損,更令人欣喜的是裡面的郵票居然保存得像新的一樣。可嘆的是對集郵簿的兩個主人來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再也無心重續集郵夢。兩本郵票,幸得小妹妹願意領養,總算不至於流落街頭。